1.晏几道的留春令咏梅留春令 画屏天畔,梦回依约, 十洲云水。 手捻红笺寄人书, 写无限、伤春事。 别浦高楼曾漫倚, 对江南千里。 楼下分流水声中, 有当日、凭高泪。 【作者】: 晏几道(约1048-1118)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为太“痴”了。冯煦曾说过:“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晚年家境中落,生活贫困。他的词既继承了花间的精雕细琢、用色浓艳的特点,又接受了南唐白描影响。多写爱情、离别之作,带有感伤情调。著有《小山词》,存词260首。 【注释】: 十洲: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在八方巨海之中。 红笺:指信笺、信纸。 分流:以水东西分流喻永绝。 【赏析】: 这首词是写与情人分别后的情思,词开头便突发奇想,把室内的画屏想成传说中远在大海边的景物。手拿红笺,是准备寄给对方的、写满伤春、相思之情的书信。下片追忆往事,更显得情深意切。 2.晏几道的“留春令”这首词有什么寓意本词写对心上人的思念,落笔便出奇想:画屏中的风景,仿佛远在天边;残梦初回,依稀犹见那 十洲的云与水。 本词写梦里的情景只从侧面写来,便留给读者回想的余地:词中抒情主人公失落的 等待,揪心的相思,都在不言之中了。近在咫尺的屏风,在迷离中仿佛远在天边。 一实一虚,一近一 远,通过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情人远别的怀思。“十洲”,常指幻想中的神仙所居之地,此处借指 心上人的居处。 十洲是仙灵境界,现实中无以踏入,也只有在梦中才能前往。梦醒后,看到屏风呈 现的山水画,犹疑是梦中所历,这更写出梦境的虚幻和醒后的怅惘,真是妙有远神,扣人心弦。 仅起 头三句,意已甚妙。紧接两句:我手执红笺,准备寄给心上人的,上边写有无限的伤春心事。 两人山 水相隔,可如今,双方又何止天涯!好梦无凭,红笺难寄,这相思之情,又怎能排遣?把寄人的红笺 与十洲的残梦联系起来,寓情于景,表现了词人苦恋的情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下阕进入对往事的回忆:我也曾无聊地独倚高楼——正在两人分别的水边——面对着辽阔的 江南之地。 这里所传达的并非过去相聚的欢娱之情,而是别后的思念,脱出词家惯常用的上下阕对 比的手法,感情便越觉沉厚。结尾两句“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进而写思念之情。 此处 浑金璞玉,秀韵天然,所工非只言片语。此句着意在“分流”二字。 人倚高楼,念远之泪却滴向楼下 分流的水中,可谓意境深远。 3.以留春令作为词牌名的词留春令 晏几道 画屏天畔,梦回依约, 十洲云水。 手捻红笺寄人书, 写无限、伤春事。 别浦高楼曾漫倚, 对江南千里。 楼下分流水声中, 有当日、凭高泪。 留春令 采莲舟上,夜来陡觉,十分秋意。懊恼寒花暂时香,与情浅、人相似。 玉蕊歌清招晚醉。恋小桥风细。水湿红裙酒初消,又记得、南溪事。 留春令 海棠风横,醉中吹落,香红强半。小粉多情怨花飞,仔细把、残香看。 一抹深檀秋水畔。缕金衣新换。鹦鹉杯深艳歌迟,更莫放、人肠断。 4.晏几道的留春令咏梅留春令画屏天畔,梦回依约,十洲云水。 手捻红笺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 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作者】: 晏几道(约1048-1118)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 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为太“痴”了。 冯煦曾说过:“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 晚年家境中落,生活贫困。他的词既继承了花间的精雕细琢、用色浓艳的特点,又接受了南唐白描影响。 多写爱情、离别之作,带有感伤情调。著有《小山词》,存词260首。 【注释】:十洲: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在八方巨海之中。红笺:指信笺、信纸。 分流:以水东西分流喻永绝。【赏析】: 这首词是写与情人分别后的情思,词开头便突发奇想,把室内的画屏想成传说中远在大海边的景物。 手拿红笺,是准备寄给对方的、写满伤春、相思之情的书信。下片追忆往事,更显得情深意切。 5.题目中带令的宋词留春令·咏梅花 朝代:宋代 作者:史达祖 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一涓春水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 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诗苦。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留春令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画屏天畔,梦回依约,十洲云水。手捻红笺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 留春令 朝代:宋代 作者:黄庭坚 江南一雁横秋水。叹咫尺、断行千里。回纹机上字纵横,欲寄远。凭谁是。 谢客池塘春都未。微微动、短墙桃李。半阴才暖却清寒,是瘦损、人天气。 留春令 朝代:宋代 作者:彭止 夜来小雨三更作。近水处、小桃开却。玉女向晓掀朱箔。似与花枝有约。 绿池上、柳腰纤弱。燕子过、谁家院落。春衫试着香罗薄。无奈东风太恶。 留春令 朝代:宋代 作者:高观国 粉绡轻试,绿裙微褪,吴姬娇小。一点清香著芳魂,便添起、春怀抱。 玉脸窥人舒浅笑。寄此情天渺。酒醒罗浮角声寒,正月挂、南枝晓。 留春令 朝代:宋代 作者:李之仪 梦断难寻,酒醒犹困,那堪春暮。香阁深沈,红窗翠暗,莫羡颠狂絮。 绿满当时携手路,懒见同欢处。何时却得,低帏昵枕,尽诉情千缕。 6.晏几道的“六幺令”这首词怎么鉴赏本词写的是一位歌女和情人的约会,视角别致。 通过这样一个角度,展现女主人公的内心活 动,描摹相当生动。 开头的“绿阴春尽,飞絮绕香阁”两句,不仅是点出季节时令,而且用飞絮作喻,把歌女因有约会 而产生的兴奋、紧张的心情轮番比拟。 盼到晚来,演出的时间快到了,这位歌女开始梳妆。 这便是 下文所作的正面描写。 只需写她的眉和目就够了,精描宫里流行的远山眉。写眼睛的两句更为生 动。 此时她化妆已毕,步出宴会厅前,“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狂心”,即内心狂热。 眼睛是 心灵的窗户,她的心事不须开口,就已通过那如水般的眼睛传了出来,而已被人察觉了。 “已向横波 觉”,“向”字、“觉”字,其中隐隐藏在她眼中的人是谁呢?就是今晚她所要密约的人。 这人已在席 间,她一瞥见,就向他眼波传情,并为他所发觉,彼此心照不宣。 上阕的后几句描绘笙歌场面。 在四周有画帘遮护的宴席场所,她演奏的新翻曲子,妙处纷呈。 由于心上人在场,她尽情施展本事,不但奏“新翻曲”,而且奏得“妙”。 “暗许闲人带偷掐”,意思是 情人在座,是一定要尽心演奏的,也不在乎曲谱让人偷学了。 下阕的开头,补叙了心上人陆续寄来的书信、诗歌,因为其中“多隐语”“有回文”,本来是应该作 答书、和原韵的,但是由于个人体会不足,也嫌诗的韵字太窄,答书、和诗都没有写成,自己心里的 话,只好待今夜会面时再与对方倾谈了。 这几句补叙,写出了双方间亲密程度,也说明了今晚约会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叮嘱约会的时间、地点,写得最为形象。 “都待笙歌散了,记取留时霎”,这 是告知笙歌散后,彼此都暂留片刻,齐赴约会。这两句表明,她的情人本就是参与了此次笙歌之会 的,所以有散席暂留这些话。 依此再回顾上阕所写,所有巧画宫眉,横波送心,新翻曲妙,女方绞尽 心思。秘密至此才揭破,不能不使人惊叹词人用笔之巧妙。 一对人相约会,当然不会惊扰他人,不 必点燃灯烛,“不消红蜡”这一句叮咛的话,粗看似乎多余,但细细体会起来,却有一种轻俏亲昵的感 觉,写上这四个字,更添本词的情味。 “闲云归后,月在庭花旧栏角”,点明幽会之处。 这地点本来是 又简单又熟悉的,还是庭中栏角那个老地方,却被词人装点得繁复而花俏了。作者把这栏杆一角, 写成了“云破月来花弄影”的所在,用云、月、花作装饰,使约会的地方更为迷人。 当然,对地点环境 的描绘是为了给人物的活动作衬托,把情人的约会安排在花前月下,更为作品增添了诗情画意。 7.这段话里引用了或者化用了那些古诗词留春令 其一(宋·晏几道) 画屏天畔,梦回依约,十洲云水。手捻红笺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 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 临江仙 其七(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清平乐(宋·赵令畤) 春风依旧。著意随堤柳。搓得蛾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 清平乐 其一(宋·晏几道) 幺弦写意,意密弦声碎。书得凤笺无限事,犹恨春心难寄。 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中。 点绛唇 其四(宋·晏几道) 妆席相逢,旋匀红泪歌金缕。意中曾许,欲共吹花去。 长爱荷香,柳色殷桥路。留人住,淡烟微雨,好个双栖处。 采桑子 其一(宋·晏几道) 秋千散后朦胧月,满院人闲。几处雕阑。一夜风吹杏粉残。 昭阳殿里春衣就,金缕初乾。莫信朝寒。明日花前试舞看。 请注意这不是一段话,是一首首词,只是把词牌名去掉了,而且除第三首外作者均为晏几道。没有化用,全是引用,且有数处文字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