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耳的谚语和成语【稗耳贩目】比喻见闻浅薄的人.【不绝于耳】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不堪入耳】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闭目塞耳】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避人耳目】指避免走漏消息.【充耳不闻】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垂耳下首】犹俯首帖耳,形容驯服听命.【春风不入驴耳】比喻好话听不进去.【出口入耳】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长目飞耳】看得远,听得远.比喻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出人口,入人耳】原指两人私下谈话,第三者不会知道.后多指话一说出口,就会为人们传开.【垂首帖耳】垂:低下;帖:顺从,服从.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顺从听命的样子.【垂头塞耳】指不问不闻,装聋作哑.【窗外有耳】指秘密言谈可能泄密.【鼎铛有耳】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当耳边风】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杜耳恶闻】塞住耳朵不愿听.【当耳旁风】见“当耳边风”.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东风吹马耳】风吹过马耳边.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东风过耳】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同“东风射马耳”.【东风马耳】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东风射马耳】射:射出.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戴目倾耳】戴目:仰视的样子;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认真听,抬头看.形容殷切期盼.【盗铃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盗钟掩耳”.【道听耳食】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洞心骇耳】形容使人震惊.【顿足捩耳】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盗钟掩耳】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盗锺掩耳】后以“盗钟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亦省作“盗钟”.【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耳不离腮】两种关系十分接近、亲密.【耳不旁听】两耳不往旁边听.形容神情十分专注的样子.【耳不忍闻】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耳报神】指暗中通风报信的人.【耳鬓厮磨】鬓:鬓发;厮:互相;磨:擦.耳与鬓发互相摩擦.形容相处亲密.【耳鬓斯磨】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多指小儿女).【耳鬓撕磨】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撕:同“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耳鬓相磨】鬓:鬓发;相:互相;磨:擦.耳与鬓发互相摩擦.形容相处亲密.【耳边之风】耳旁之风,一吹而过.比喻不重视,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耳聪目明】聪:听觉灵敏;明:眼力敏锐.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耳根清净】耳边无事噪聒.指无事打扰.【耳根清浄】谓耳中不闻胡言乱语或嘈杂声音.常指不闻闲是闲非.参见“耳根”.【耳后风生】形容驰驱迅速.【耳红面赤】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耳后生风】像耳后刮风一样.形容激烈、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耳满鼻满】满耳朵满鼻子都是.形容听得烂熟.【耳目闭塞】比喻少见寡闻,对于世事情况了解甚少.【耳目导心】耳目:视听.耳目的熏染,可以启发人心的善恶.【耳目非是】指声色不同于平常.【耳目股肱】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耳目喉舌】喉舌:泛指说话的器官,比喻代言人.起到耳目喉舌的作用.比喻作为搜集、了解情况和宣传方针政策的工具.【耳鸣目眩】眩:眩晕.双耳作响,两眼眩晕.【耳目心腹】耳目:指侦探消息的人.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耳目一新】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耳目众多】耳目:指为别人打探消息的人.周围注意的人很多.也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耳目之欲】欲:欲望.满足声色享乐的欲望.【耳目昭彰】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耳聋眼黑】人糊涂,昏聩.【耳聋眼花】年老体衰者听力和视力都不好.也形容人对事物的知觉极为迟钝.【耳聋眼瞎】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耳旁风】同“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耳濡目及】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耳濡目击】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耳染目濡】染:沾染;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耳软心活】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就是相信别人的话.【耳热眼花】眼睛发花,耳朵发热.形容饮酒微有醉意,精神兴奋的感觉.【耳热眼跳】耳根发热,眼皮跳动.迷信的人认为是不祥之兆.【耳食不化】指没有经过思考,轻信听来的话.【耳食目论】耳食:轻信听来的话.像用耳朵吃饭而不知食物味道,像眼睛能看见细毛而不见睫毛.比喻轻信他人的话,缺乏确凿根据.【耳视目食】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颠倒错乱.【耳视目听】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 二、形容耳朵的诗句南山罗汉赞十六首(黄庭坚) 斑斑之兽本山林,升堂入室作舆卫。 小僧奉施军持水,弭耳来受救渴供。 胸中猛虎自调服,是故异物成一家。 我观阎浮提众生,同床猜忌若冰炭。 拟君子法天运(黄庭坚) 君子法天运,不言行四时。 提提无近功,成岁乃可知。 明窥秋毫端,耳察穴蚁争。 群材极为力,阴拱收视听。 三辰从昏明,万物安性命。 因时有更张,斟酌如斗柄。 细人趋眼前,翻手覆手闲。 狂风吹长林,何枝鸟能安。 须臾诚快意,狼籍不可言。 乔令真赞(黄庭坚) 抱璞而居,其谁别玉。 乔君不献,自尊两足。 窥其狱户,视其邑庭。 吏无重糈,民有颂声。 提平如砥,持廉如水。 观其中,公清有余。 相其貌,固凡人耳。 三、描写耳朵的句子有哪些不绝于耳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不堪入耳 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长目飞耳 看得远,听得远。比喻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 充耳不闻 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出口入耳 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当耳边风 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盗钟掩耳 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鼎铛有耳 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东风吹马耳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耳边风 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耳鬓斯磨 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多指小儿女)。 耳聪目明 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耳根清净 耳边无事噪聒。指无事打扰。 耳红面赤 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耳后生风 像耳后刮风一样。形容激烈、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 耳目股肱 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 耳目一新 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四、诗名里带耳字的诗词有哪些《儋耳》 宋 苏轼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 《答永新宗令寄石耳》 宋 黄庭坚 饥欲食首山薇,渴欲饮颍川水。 嘉禾令尹清如冰,寄我南山石上耳。 筠笼动浮烟雨姿,瀹汤磨沙光陆离。 竹萌粉饵相发挥,芥姜作辛和味宜。 公庭退食饱下筋,杞菊避席遗萍虀。 雁门天花不复忆,况乃桑鹅与楮鸡。 小人藜羹亦易足,嘉蔬遣饷荷眷私。 吾闻石耳之生常在苍崖之绝壁,苔衣石腴风日炙。 扪萝挽葛采万仞,仄足委骨豺虎宅。 佩刀买犊剑买牛,作民父母今得职。 闵仲叔不以口腹累安邑,我其敢用鲑菜烦嘉禾。 愿公不复甘此鼎,免使射利登嵯峨。 五、赞美耳朵的句子1. 他的脸似乎发育得不正常,鼻子长得又长又大,而两只耳朵仍旧像生出来时那么小,似乎脸上的零件都装错了地方。 2. 他耳朵很大,耳垂也肥,像寺庙里佛像的大耳朵。 3. 她的耳朵白里透红,垂着两颗白珠子耳环,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十分引人注目。 4. 她的那对耳朵,小巧而带粉红色,像贝壳一样。 5. 他这对出类拔萃的招风耳,像馄饨片一样又薄又大。 6. 两个长耳朵挂在那张消瘦的脸旁,很像两个大大的。 7. 那两只奇怪的扇风耳,如遇风沙,准能用它将眼睛遮蔽起来。 8. 她有两只突出而且肥大的耳朵,守卫在脑袋的两旁,像两扇屏风似的。 9. 一双肥大的耳朵挂了下来,耳垂上穿吊着一双磨得泛了红的金耳环子。 10. 兔子的耳朵又大又长,只要听见一点轻微的声音,就会“唰”地立起来,轻巧地四面转动,寻找声音发出的地方,直到声音没有了,才恢复常态。 11. 这少妇的一对耳朵小巧而白嫩,垂着两只金闪闪的大耳环,看起来格外的不协调。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两只大耳环随着她身子的扭动而一摇一摆的,非常引人注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