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 英 字古诗词《咏司马彪续汉志》李世民 二仪初创象,三才乃分位。 非惟树司牧,固亦垂文字。 绵代更膺期,芳图无辍记。 炎汉承君道,英谟纂神器。 潜龙既可跃,逵兔奚难致。 前史殚妙词,后昆沉雅思。 书言扬盛迹,补阙兴洪志。 川谷犹旧途,郡国开新意。 梅山未觉朽,谷水谁云异。 车服随名表,文物因时置。 凤戟翼康衢,銮舆总柔辔。 清浊必能澄,洪纤幸无弃。 观仪不失序,遵礼方由事。 政宣竹律和,时平玉条备。 文囿雕奇彩,艺门蕴深致。 云飞星共流,风扬月兼至。 类禋遵令典,坛壝资良地。 五胜竟无违,百司诚有庇。 粤予承暇景,谈丛引泉秘。 讨论穷义府,看核披经笥。 大辨良难仰,小学终先匮。 闻道谅知荣,含毫孰忘愧。 二、有英字的古诗词《侠客行》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合下,白首太玄经。 《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 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 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减字木兰花·云容皓白》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云容皓白。破晓玉英纷似织。风力无端。欲学杨花更耐寒。 相如未老。梁苑犹能陪俊少。莫惹闲愁。且折江梅上小楼。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浦口莲香夜不收。水边风里欲生秋。棹歌声细不惊鸥。 凉月送归思往事,落英飘去起新愁。可堪题叶寄东楼。 三、与英有关的诗句以英字开头的诗句: 英髦既包括,豪杰自牢笼。——《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李隆基 英声振名都,高价动殊邻。——《赠崔司户文昆季》李白 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李白 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赠张相镐二首》李白 英豪未豹变,自古多艰辛。——《陈情赠友人》李白 英明庐江守,声誉广平籍。——《寄上吴王三首》李白 英主赐五马,本是天池龙。——《送长沙陈太守二首》李白 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送张秀才谒高中丞》李白 英僚满四座,粲若琼林敷。——《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李白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资治通鉴》马光主编 四、有关"瑛"的诗句楚简逸诗《交交鸣鹥》考论 曹建国 (首发) 内容摘要:楚简逸诗《交交鸣》之“”乃“鹥”的假借字,是凤凰之类的鸟。 诗以“鹥”起兴以喻君子,与楚人的凤崇拜有关。《交交鸣(鹥)》是一首楚人创作的诗歌,但受到了《诗经》,尤其是《雅》诗的影响。 关键词:楚简逸诗;凤崇拜;楚诗;《雅》诗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曹建国(1969-),安徽霍邱人,武汉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与文论研究。 上博四有两首逸诗:《交交鸣》、《多薪》,学者对《交交鸣》予以了较多的关注。 学者通常将“”释读为“乌”,但又不理解诗为何以“乌”起兴,何以“乌”集于水渚。而我认为,简文中的“”当为“鹥”的假借字,是属于凤凰之类的鸟。 诗以“鹥”起兴,与楚人的凤崇拜习俗有关,如此则《交交鸣(鹥)》乃楚人之诗。 一 首先看逸诗,简文残缺颇甚: □□□□□□□梁。 恺俤君子,若玉若英。君子相好,以自为长。 恺豫是好,□□□□。□□□□,皆华皆英。 交交鸣,集于中渚。恺俤君子,若豹若虎。 君子□□,□□□□。恺豫是好,惟心是藇。 间关司,皆上皆下。 交交鸣,集于中澫。 恺□□□,□□□贝。君子相好,以自为卫。 恺豫是好,惟心是万。间关司,皆少皆大。 根据上下文,可以对缺文进行增补: 交交鸣,集于中梁。恺俤君子,若玉若英。 君子相好,以自为长。恺豫是好,惟心是□。 间关司,皆华皆英。 交交鸣,集于中渚。 恺俤君子,若豹若虎。君子相好,以自为□。 恺豫是好,惟心是藇。间关司,皆上皆下。 交交鸣,集于中澫。恺俤君子,若□若贝。 君子相好,以自为卫。恺豫是好,惟心是万。 间关司,皆少皆大。 上博四出版后,廖名春、季旭升等作了补释,[1]并对其中的残文作了补字。 第一节“惟心是□”,廖名春补“向”,季旭升补“匡”,秦桦林补“养”。但我认为参考第二节“惟心是藇”,藇,美貌,为一形容词,则此处的残文也应该补上一形容词,比如“良”。 第二节“以自为□”,我赞成季旭升说法,可以补上“御”。一者合韵,二者与上下文相同位置的字意义也较吻合。 第三节“若□若贝”,我同意秦桦林的意见,将“贝”释为“锦文”,且将此句补为“若锦若贝”。 整首诗三节相对应位置的诗句意义相同或相类,这是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 诗曰“恺俤君子,若玉若英”,其中的“英”当为“瑛”的借字,意为“玉的光采”,诗中的“玉”也是取其洁白之义。“若玉若瑛”是说君子之德如玉如瑛,晶莹有光采。 诗曰“恺俤君子,若豹若虎”,此“虎豹”也取其有文饰之义,是说君子有文采。《论语·颜渊》:“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子贡之言,正可为简文“若虎若豹”之注脚。诗曰“恺俤君子,若锦若贝”。 锦乃是用彩色经纬丝织出各种图案花纹的丝织品,贝则是锦上的贝形花纹,《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毛传:“贝锦,锦文也。” 可见,诗颂扬君子首先着眼于外在的文饰,称赞其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态度。 诗接着称颂君子“君子相好,以自为长”、“以自为御”、“以自为卫”。 长,做首领,为长官。《战国策·楚策一》:“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敌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御,治理,统领。 《尚书·大禹谟》:“临下以简,御众以宽。”卫,卫护,防卫。 承接上文称赞君子之彬彬有礼的风度,诗又赞美君子能力。“君子相好”的“相”解为“一方对另一方的态度”,“相好”是说君子对百姓友善,且能力超群,能“为之长”、“为之御”、“为之卫”,是众人的保护神。 “恺豫是好,惟心是良”、“惟心是藇”、“惟心是万”。良,善。 藇,美。万,马承源先生读为“励”,劝勉义。 但“劝勉”为动词,与“惟心是藇”的“藇”词性不一。所以我认为“万”应读为“亶”,忠厚、诚实之义。 《书·盘庚》:“诞告用亶其有众。”孔颖达疏:“用诚心于其所有之众人。” 《国语·周语下》:“於,缉熙!亶厥心肆其靖之。”韦昭注:“亶,厚也。 ……言二君能光明其德,厚其心,以固和天下也。” “间关司,皆华皆英”、“皆上皆下”、“皆少皆大”,“间关司”即“间关谋治”,间关,诸家囿于《小雅·车辖》“间关车之辖兮”,而曲为之说。 实际上“间关”义同于“黾勉”,乃勉力、努力之义,《邶·谷风》:“黾勉同心,不宜有怒。”毛传:“言黾勉者,思与君子同心也。” “司”当从季旭升说,读为“谋治”。所以“间关司”即“黾勉谋治”,而“皆华皆英”、“皆上皆下”、“皆少皆大”则是君子谋治的结果。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整首诗先赞美君子外在之美,接着赞美君子的超凡能力,善良的品性,勤劳政事,最后以和谐欢畅收尾。文脉十分清晰,且层层递进,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技巧。 但与此同时,大家在读这首诗时又都有一个疑问:诗用来起兴的句子“交交鸣,集于中梁(渚,澫)”让人颇为不解。大多数学者都将诗中的“”释为“乌”,也就是常见的“乌鸦”。 从字音方面考虑,读“”为“乌”是没有问题的,但诗用乌鸦起兴却让人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