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悲天悯人的诗句有哪些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二、急求有关于悲天悯人思想的故事或诗句1.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金庸 2.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 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如果海浪冲刷掉一个土块,欧洲就少了一点; 如果你的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 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 所以别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 ---约翰*堂恩 3.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 .---韩愈 4.君生平绝口弗谈政治,独其~之怀,流露于不自觉,有如此者。---柳亚子 三、苏轼悲天悯人的诗词1、《念奴娇 赤壁怀古》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3、《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 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 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 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 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4、《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徐邈能中酒圣贤。 刘伶席地幕青天。 潘郎白璧为谁连。 无可奈何新白发, 不如归去旧青山。 恨无人借买山钱。 5、《念奴娇·凭高眺远》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 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 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 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 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 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 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四、苏轼悲天悯人的诗词1、《念奴娇 赤壁怀古》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3、《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 碧连天。晚云间。 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 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 点轻烟。 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 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4、《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徐邈能中酒圣贤。 刘伶席地幕青天。 潘郎白璧为谁连。 无可奈何新白发, 不如归去旧青山。 恨无人借买山钱。 5、《念奴娇·凭高眺远》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 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 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 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 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 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 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五、求悲天悯人的古人事例杜甫,其一生正如大唐由盛而衰的命运般崎岖多舛。而生在苦难中的他依然不减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伟**怀,令后世更为敬重,尊为“诗圣”。 成长于大唐盛世的杜甫,年少便怀有经世济民的大志,希望能行儒家兼善天下的理想,诗中不时显出自己雄心壮志,如在早期作品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便可见其以圣人之志来要求自己。可惜,时代却不允许他一展“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 杜甫来到长安,愿一展鸿鹄之志却多次谋官不就,这一待就是十年。天宝五年到十四年间,他看透官吏腐败、也深尝了民间百姓疾苦,写下著名的“丽人行”来讽刺权贵的奢靡,以及描述连年征战悲苦景象的“兵车行”。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间,杜甫探亲回家,看到小儿子已饿死家中,内心伤痛不已,于是将长安十年的生活见闻写入诗中,留下了他五言诗的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从个人的悲惨际遇推及百姓的痛苦,同时殷切忧虑国家前途。安史之乱前社会的现实景象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中反映无遗。 很快的,安史之乱肆卷中原。动乱中的杜甫更是藉由诗句倾诉心中的悲苦。杜甫想家,想着鄜州月,更憧憬当年太平盛世的日子,遥想收复中原的那一天。国虽破,但山河依旧在,杜甫从未失去他对平定叛乱的信心、更没有失去忧国忧民的热诚,仍守着那份悲天悯人的胸怀,期盼有朝一日可以周济天下。 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终于为官,却因直书上言为肃宗所不悦而弃官归隐。杜甫几次上任为官从不逢迎拍马,更于躬身体会民瘼之际,写下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三吏三别”,尽书人民的苦难情景,也因而被称为“诗史”。离开京城后,杜甫作诗“佳人”,借战乱中弃妇的命运表达自己一心为国的忠诚。这样一生忠君爱国、高风亮节的杜甫却如此寒苦,不禁令后人唏嘘不已。 四十九岁的那年,杜甫来到成都浣花溪畔,修筑了几间茅屋作为栖身之所。此刻的他终于享得几年清闲,写下了一些开怀舒畅的作品。此时虽然闲适,生活也并非尽皆如意,但难得的是在凄风苦雨的夜里,杜甫想起的还是天下的寒士,胸怀的仍是黎民百姓之苦。在屋漏夜雨感叹身世之际,杜甫还是高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愿天下人皆得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栖身之处,尽管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唉!如此甘愿牺牲自己成就天下人的伟大情操,自古迄今能有几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