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的相同点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的相同点是什么?可一言以蔽之曰:它们都是文学艺术表现形式。 文学艺术形式按类别分,有大的两类: 一、文学形式: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民间传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哲言、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电影剧本等(主要四类: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剧本)。 二、艺术形式: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主要四类:绘画、雕塑、音乐、戏剧)。 如果按表达方式分类的话,有: 1.语言艺术:戏剧,诗歌,小说,散文; 2.表演艺术:音乐,舞蹈; 3.造型艺术:绘画,雕塑; 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曲艺,电影等。 2.小说与诗歌的相同点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干,追求;县令,美好的名声。)“琐屑之言”“浅识小道”,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桓谭在其所著《新论》中,对小说如是说:“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小说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书,而不是为政化民的“大道”。)班固认为小说是“街谈巷语、道听涂(同“途”)说者之所造”,虽然认为小说仍然是小知、小道,但从另一角度触及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清末民初,维新派梁启超等大力倡导“小说界革命”,小说理论面目一新。小说地位空前提高,乃至被奉为“国民之魂”“正史之根”“文学之最上乘”,再不是无足轻重的“街谈巷语”“琐屑之言”。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小说和诗歌是向相反方向发展的:小说就是罗嗦,诗歌就是简练。 为表达一件事情,如果你说得罗嗦,那就是小说表达。而且能说得越是罗嗦,说明你写小说的水平越高。君不见,小说家,都是从写故事写起,然后是微型小说,其次是短篇,再次是中篇,最后就是长篇……。大部头的长篇多了,你就是好小说家了。也难怪有人质疑鲁迅的文学家地位(其实,我们这种无名小辈,是没有资格评价鲁迅这样的大家的。但真要让我说鲁迅,我认为奠定他地位的有三点很重要:一是实力派,二是**喜欢他,三是他死的早),理由就是竟没有一篇长篇小说。 为表达一件事情,如果你说得简洁,那就是诗表达。而且能说得越简洁,你写诗的水平越高。浮浅的诗人写诗用的是平民话语言,高水平诗人用的是抽象语言。诗歌讲究思想的跳跃性,越牛气的诗人跳跃的跨度越大。所以高水平的诗人的作品就变成了阳春白雪,只有受过一定训练的人才可以看得懂。另一方面,诗人因其思想跨度不断变宽,越来越难于和别人交流,所以诗人越活越孤独。这也是诗人自杀者多的原因之一。因为诗人的最高境地就是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感受,甚至最后连语言都显多余。在诗人看来,最优秀的诗篇就是一张白纸。 了解这个区别很重要。一则你可以根据自己是罗嗦人还是简洁人来选择自己是适合当诗人还是当小说家;二则有利于你学会欣赏,对小说,你跳跃着看不会影响情节;对诗,你要充分展开想象填充一些情节才可能揣摩出作者可能要表达的梗概。 其实,电视剧和会议,一些领导的讲话也属于小说的表达;而音乐和绘画属于诗的表达。其实你听多了就会发现,鸟叫比音乐好听,纯音乐比唱歌好听,唱歌比领导讲话好听。 3.小说与散文、诗歌和戏剧的区别在哪里诗歌•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 富的想象,语言凝练 而形象性强,具有 鲜明的节奏,和谐 的音韵,富于音乐 美,语句一般分 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情,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现当代诗歌的主要流派:五四”诗歌、新月派、现代 派、九叶派、朦胧诗、新生代诗歌 小说• 小说是文学的一种样式,一般描写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 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价值本质是以时间为序列、以某一人物为主线的,非常详细地、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价值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过程,非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县”乃古“悬”字,高也;“令”,美也,“干”,追求。是说举着细小的钓竿钓绳,奔走于灌溉用的沟渠之间,只能钓到泥鳅之类的小鱼,而想获得大鱼可就难了。 靠修饰琐屑的言论以求高名美誉,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远了。春秋战国时,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许多学人策士为说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学说,往往设譬取喻,征引史事,巧借神话,多用寓言,以便修饰言说以增强文章效果。 庄子认为此皆微不足道,故谓之“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浅识小道”,也就是琐屑浅薄的言论与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 我国古代的小说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魏晋南北朝,当时被称为笔记小说,主要有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 唐代是小说的成熟期,当时的小说被称作传奇,宋金时期流行话本小说。元末与明清时期小说发展至高峰,出现了长篇白话小说。 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 “虚构性”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上述要素中最能体现小说性质的东西。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 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情节的展开,也是有段落,有过程的。 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 小说与作文一样,也注重描写和选材。 一部好的小说就总能让人身临其境,而不像科学报告那样枯燥。作者总是能以优美的文笔、生动的描写和不可思议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读者的脑海里。 以上说的是传统小说的一些特点。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的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 小说的优势是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散文•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 4.诗歌与小说的关系一、先从整体方面区别:诗歌、小说、散文,是文学艺术;戏剧是表演艺术。 二、再从局部方面区别:“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 “小说”: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散文”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戏剧”是综合艺术的一种。 有两种含义:其一,狭义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首先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 ,英文为drama(美音:['drɑmə]英音:['drɑ:mə]) ,中国称之为话剧。其二,广义还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朝鲜的唱剧等。 5.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你最喜欢哪一种文学体我喜欢小说——故事情节小说是多方面、细致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散文体叙事性的文学样式。 因为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和主宰,所以小说反映社会生活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细致地、多方面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因为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不同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有着不同的个性品质,与此同时,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气质与个性也不同,所以小说特别重视环境的描写;因为人的个性只有在具体的矛盾冲突中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所以小说着力地描写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 小说是认识社会的窗口。 阅读和欣赏小说,可以提高我们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写人叙事能力。下面谈谈小说的基本特点及阅读与欣赏的要点等问题。 一、小说的基本特点小说是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 写进小说中的人、事和环境都是经过典型化了的。 什么是典型化?先举个例子来说吧。这里现在有一大筐西红柿,其中有大有小,有好有坏。 卖西红柿的向顾客推销西红柿时总是挑最大的、颜色最好的拿到手里向顾客推介:“你看这西红柿,个大肉厚,色泽饱满,熟得多好,味道肯定差不了。 ”典型化的道理与此相似。 小说创造过程的典型化包括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在大的社会生活背景下裁取最能反映社会生活本来面貌的局部生活场景,这是环境的典型化;二是选取能够充分展现人物精神世界的生活故事,这是情节的典型化;三是将一类人性格方面的共同点浓缩在一个人的身上,这是人物形象塑造的典型化。 小说创作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的典型化决定了它主体的基本特点:(一) 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和主宰。 文学要反映社会生活,再现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就不能不以各种各样的人物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 小说在这一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 为了让读者从人物身上看到其所处时代的精神面貌,作者总是想方设法地把人物写活,同时展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因此,多方面地刻画人物形象成为小说这一文学体裁最大的特点。 在小说里,只要是表现主题和人物性格刻画的需要,既可以写人物过去的活动,也可以写人物现在的生活。 如《断魂枪》中写沙子龙性格的变化:“这条枪与这套枪,二十年的工夫,在西北一带,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 现在,这条枪与这套枪不再替他增光显胜了;只是摸摸这凉、滑、硬而发颤的杆子,使他心中少难过一些而已”;既可以写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世界。 如《风波》中关于七斤嫂心理活动的描写:“七斤嫂记得,两年前七斤喝醉了酒,曾经骂过赵七爷是‘贱胎’,所以这时便立刻直觉到七斤的危险,心坎里突突地发起跳来。” 除了直接描写以外,小说还可以凭借叙述人的语言,对人物进行多方面的描述。 如小说《陪衬人》对主人公杜朗多性格的刻画。 既然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是小说的最大特点,那么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它可以不受真人真事的局限,允许充分的想象和虚构。 如小说《陪衬人》为了成功塑造奸商杜朗多的形象,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和虚构。 (二) 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人的个性常常在具体的矛盾冲突中才能表现出来。 小说要多方面、细致深入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必须借助于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越激烈,人物的个性才表现得越充分,因此,优秀的小说作品有着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并借此来多侧面、深入细致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麦琪的礼物》这篇小说,设置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上展现德拉的纯洁与善良,暗线上展现杰姆的真诚与痴情,故事情节比较完整,明、暗两线交织,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得十分清晰。(三) 具体、生动的环境描写小说既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就必须要有具体的环境描写。 因为人物总是在一定的环境里活动,受一定环境的影响;事件也总是起因于一定的环境,在一定的环境里发生发展。所以,在小说里,只有具体地描绘环境,才能具体、真实和深刻地表现出人物和事件的特征,才能揭示出人物的活动和矛盾冲突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背景。 可见,环境是小说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而具体地描绘环境是小说又一重要的特点。 如鲁迅先生的《风波》这篇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水乡农村。 倘使在城里,赵七爷貌似强大的淫威将无处可施,九斤老太的“一代不如一代”也没人会理会。由于小说具有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生动的环境描写这样一些基本特点,因而它就成为了一种容量最大,最适宜表现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学样式。 6.诗歌和小说,散文,戏剧相比有什么区别性的形式特征一、先从整体方面区别:诗歌、小说、散文,是文学艺术;戏剧是表演艺术.二、再从局部方面区别:“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小说”: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散文”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戏剧”是综合艺术的一种.有两种含义:其一,狭义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首先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 ,英文为drama(美音:['drɑm��]英音:['drɑ:m��]) ,中国称之为话剧.其二,广义还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朝鲜的唱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