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蓬莱的诗句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辛弃疾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李 煜 《菩萨蛮》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魏 野 《寻隐者不遇》 绿径穿花,红楼压水,寻芳误到蓬莱地。 晏几道 《踏沙行》 寄残云,剩雨蓬莱,也应梦见。 吴文英 《瑞鹤仙》 小小蓬莱香一掬,愁不到,朱娇翠靓。 吴文英 《尉迟杯》 日近觚棱,秋渐满,蓬莱双阙。 严 羽 《满江红》 细数青山,指蓬莱一望间。 乔 吉 《殿前欢》 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烟遮,一半云埋。 赵禹圭 《折桂令》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白居易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今来海上升高望,不到蓬莱不是仙。 杜 牧 《偶题》 曾上蓬莱宫里行,北轩栏槛最留情。 杜樊川 《寄题甘露寺北轩》 方术徒相误,蓬莱安可得。 宋务光 《海上作》。 2.有关蓬莱的诗句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辛弃疾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李 煜 《菩萨蛮》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魏 野 《寻隐者不遇》 绿径穿花,红楼压水,寻芳误到蓬莱地。 晏几道 《踏沙行》 寄残云,剩雨蓬莱,也应梦见。 吴文英 《瑞鹤仙》 小小蓬莱香一掬,愁不到,朱娇翠靓。 吴文英 《尉迟杯》 日近觚棱,秋渐满,蓬莱双阙。 严 羽 《满江红》 细数青山,指蓬莱一望间。 乔 吉 《殿前欢》 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烟遮,一半云埋。 赵禹圭 《折桂令》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白居易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今来海上升高望,不到蓬莱不是仙。 杜 牧 《偶题》 曾上蓬莱宫里行,北轩栏槛最留情。 杜樊川 《寄题甘露寺北轩》 方术徒相误,蓬莱安可得。 宋务光 《海上作》 3.请大家给我一些有关蓬莱仙岛描写的语句或诗句**诗词全集 七古 咏蛙 一九一零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五古 挽易昌陶 一九一五年六月 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 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 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 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 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养游 零落匪所思 永决从今始 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 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 握手珠眶涨 关山骞骥足 飞飚拂灵帐 我怀郁如楚 放歌依列嶂 列嶂青且倩 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 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家子 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 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 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 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 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 江天水一泓 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 一九一八年 云开衡岳积阴止 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 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 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 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 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 要将宇宙看秭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 世事纷纭何足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 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 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官前友谊多 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 我返自崖君去矣 . 四言诗 祭母文 一九一九年十月 呜呼吾母 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 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 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 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 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 因此遭疾 中间万万 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 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 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 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 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 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 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 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 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 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 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 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 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 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 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 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 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 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 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 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 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 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 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 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 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 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 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 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 盛德所辉 必秉悃忧 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 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 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 春晖朝霭 报之何时 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 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 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 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 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 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 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 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 与日俱长 尚飨 虞美人 赠** 一九二零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 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恁 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贺新郎 赠** 一九二三年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已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菩萨蛮 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 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人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重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清平乐 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洋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 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梦令 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 清流 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 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各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菩萨蛮 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春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行动上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清平乐 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 其一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 其二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 刺破青。 4.关于蓬莱阁的诗句关于蓬莱阁的诗句有 《登州蓬莱阁观东海》赵鹤 蓬莱阁下晚凉开,倦客乘凉坐未回。不住鸟声冲雨过,有时龙起带潮来。 《次韵公辟会蓬莱阁》秦观 林声摵摵动秋风,共蹑丹梯上卧龙。路隔西陵三两水,门临南镇一千峰。 《答王越州蓬莱阁》张伯玉 书报蓬莱高阁成,越山增翠越波明。云收海上天地静,人在月中金翠横。 《和孔司封题蓬莱阁》赵諴 龙卧山形滴翠微,翚飞阁势抅空危。六鳌不是湖中蛰,一岛疑从海上移。 《浙东参政寄示会稽蓬莱阁诗轴,次韵寄题》范成大 仙翁来佩玉符麟,绿发无霜照碧筠。永夜阑干千嶂月,清风挥尘七州春。 《再登蓬莱阁》释绍嵩 不到蓬莱又几时,且搘筇杖看云移。等闲遇事成歌咏,人道新诗胜旧诗。 《蓬莱阁》喻良能 绝知蓬岛异尘寰,弱水相望万里间。争似卧龙云际阁,不劳跨海即鳌山。 《汉宫春 会稽蓬莱阁观雨》辛弃疾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 《忆旧游 登蓬莱阁》张炎 问蓬莱何处,风月依然,万里江清。休说神仙事。 5.关于岳阳楼、黄鹤楼、藤王阁、蓬莱岛的古诗文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滕王阁序 [唐]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无题 [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6.求关于蓬莱岛的传说蓬莱阁有关三神山传说 中国蓬莱网讯,三神山的由来,实起于战国。 《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上》中记载:“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 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史记·武帝纪》记载:“建章宫中,建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所说的三神山,不同的时间应有不同的所指。从《史记》、《汉书》的描写看 , 古代渤海沿岸的人民,看到渤海中的海市蜃楼,不明白它的科学成因,以为海中真的有这样一些岛屿。 他们便到海中寻找,果然发现一些原来不了解的新岛屿。从蓬莱、方丈、瀛洲这些名称看,应是古代东莱人所寻找的地方。 王献唐遗书《炎黄氏族文化考》中指出:蓬莱犹风莱,为风夷、莱夷所居之地。方丈之方为风音所转,丈即场字,方丈即风族也即是莱夷所居之地。 瀛洲之瀛即嬴,为嬴族所居海中之陆地。嬴亦夷之。 夷也为东莱的原有部族。《黄县志》说:黄县尧时为嵎夷地。 蓬莱、方丈、瀛洲都是莱夷在海中居住的海岛。 到了战国时期,神仙学说盛行,方士们便把海市蜃楼现象加以渲染,说成是海中的神山,山上有长生不死药。 传说三神山上,禽兽及万物都是白色,宫阙为黄金白银所砌。传 54 得神乎其神。 徐福对秦始皇称海中有鲛鱼阻止,不能到达神山。又曾说:海中大神对采药之事说:“汝秦王之礼薄,得观而不得取。” 秦始皇相信了徐福的话,批准徐福两次入海寻仙。 《十洲记》记载:“秦始皇时,大宛中多枉死者横道,数有鸟衔草,覆死人面皆登时活,有司奏闻始皇。 始皇使使者赍此草,以问鬼谷先生,云是东海中祖洲上不死之草,生琼田中,一名养神芝。其叶似菰,生不丛,一株可活千人。 始皇于是谓可索得,因遣徐福及童男童女各三千人,乘楼船入海,寻祖洲不返。”《十洲记》亦名《海内十洲记》,旧题东方朔撰,《四库全书总目十洲记提要》记载:“盖六朝人所依托。” 据近人考证,应为东汉道士所撰。这是记载了东汉时的神话传说。 唐戴孚撰《广异记》也有相同记载。 宋、元、明时期以后,就有一些人指出:三神山是指的海中的海市蜃楼现象。 元人于钦《齐乘》卷一说:“盖海市常以春夏晴和之时,杲日初升,东风微作,云脚齐敷于海岛之上,海市必现,现则山林城郭,楼观旌幢,毡车驼鸟,衣冠人物,凡世间所有,象类万殊……呜呼神哉!然则《史》、《汉》所称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望之如云,未能至者、殆此类耳。……斯言足破千古之惑也。” 于钦的看法是正确的。清代道光年间,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记载王仲瞿的话说:“始皇使徐福入海求神仙,终无有验……后游山东登州,见海市,始恍然曰:秦皇、汉武俱为所惑者,乃此耳。” 现代的学者也都认为:渤海中的三神山就是海市蜃楼现象。 北海是辽、金、元、明、清五代帝王的宫苑。 北海全园布局,包括团城和中南海在内,是按神话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而设计的。在元代是以琼华岛为蓬莱岛,团城为瀛洲岛,犀山台为方丈岛。 这样就构成了太液池、蓬莱、瀛洲、方丈,“一池三仙山”的典型神仙宫苑。园内的中心建筑是琼华岛。 琼华岛又叫蓬莱山,白塔山,四周由太液池水环绕。清顺治八年( 1651 )在明广寒殿遗址建一座喇嘛塔,因通体为色俗称白塔,在琼华岛之顶,是北海公园最突出的建筑。 岛东的绿荫深处,树立乾隆手书的《琼岛春阴》碑,碑阴为乾隆的诗。 在颐和园的建筑中也采取了“一池三山”的理水传统,湖中凤凰墩、治镜阁、藻鉴堂等岛屿,分别象征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等海上三神山。 其中藻鉴堂位于昆明湖最南 端水域中,它与治镜阁,南湖岛鼎足而立,寓意“海上三神山”。清漪园时期,乾隆帝曾在此休憩品若,吟诗赏景。 清末,慈禧太后在这里宴请外国使臣夫人。 乾隆皇帝在修清漪园(后改名颐和园)时,仿照神话传说,在昆明湖上修建了三座海上仙山:北边四面临水的孤岛称为“方丈”,西边那个一面有路、三面环柳的土山叫做“蓬莱”,南边的一座光秃秃的土丘名叫“瀛洲”。 当地老百姓嫌这些名字太文雅太难记,就管方丈叫团城,蓬莱叫老公山,瀛洲叫凤凰墩了。 从三神山的所在地分析,《史记》载:“其传在渤海中”。 所谓渤海,从历史地域而言,包括了今之渤海和黄海,应为齐燕东部之海面。今渤海应排除,而扩至今日的黄海,当然不是向南,而是向东。 那么战国方士从登州出海,换言之即登州港为入海求仙的策源地当没有问题。 早在战国时期,齐燕方士们就说:“勃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 ,“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 ”( 《列子 . 汤问》 ) 。 进而发展为“三神山 ” 说:“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 《史记·秦始皇本记》 ) ,“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阙。 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