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甫写给妻子的诗.急杜甫《月夜》 栏目:唐诗鉴赏 作者:情诗网 2004-9-13 7:55:16 浏览:587 相关信息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鄜州的属县,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如黄生所说:“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二、求杜甫20首写自己妻子的诗是哪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百忧集行 杜甫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 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 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垂老别 杜甫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 江村 杜甫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 新婚别 杜甫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三、乞求杜甫写妻子的诗共有哪些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 (1)鄜(fu肤)州:今陕西省富县。(2)闺中:原意是指内室,这里即闺中的人,指妻子。看(kan刊):注视着。(3)怜:怜惜。(4)未解:不懂得。快长安:即想念在长安的父亲;小女儿不懂得母亲看月是在想念长安的丈夫。《瀛奎律髓》中纪昀批云:“言儿女不解忆,正言闺人相忆耳。故下文直执着香雾云鬟一联。”(5)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为,所以说“香雾”。云鬟:指女子稠密而蓬松的头发。(6)清辉:指月光。玉臂:象玉一样的洁白的手臂。(7)倚:靠。虚幌:指闺中透明的帷幕,这里指窗帘。(8)双照:双双在月光的映照下。这是说,待到聚首之时,两人并肩相倚。(8)双照:双双在月光的映照下。这是说,待到聚首之时,两人并肩相倚,对月倾谈,所以说“泪痕干”。这是对未来的一种希望。 [简要评析] 这是杜诗中传诵较广的一首爱情诗。作者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在特殊的人生遭际中创作的这首诗,情深语工,颇耐品味。诗题为《月夜》,全诗便紧围月色来写,“独看”、“双照”为全诗之眼。“独看”是现实,虽全从对方落笔落墨,而作者的“独看”自然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而更多的是希望诗一开头,就出点了诗人思念鄜州亲人这个主题。但诗人并不直说,而是从对面设想着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一往情深,写出了对妻子的亲切思念。在这战乱的年头,弱妻幼子,不能不使诗人的悬念。这里的一个“独”字,既把妻子孤单寂寞的心境刻画了出来,也寓有诗人的眷恋深情。第二联通过“未解忆长安”的小儿女,进一步衬托出妻子的孤寂,也深深地包含了对未能为母亲分愁解忧的小儿女的怜爱。所以接着的第三联,笔锋一转,从想象中下面描写了妻子月下久伫的动人形象,加重了感情的色彩。“香雾去鬟湿,清辉玉臂寒。”夜深雾重,大概头发打湿了吧;月色清凉,大概手臂也映的关切和思念。因此,在这一联的映照下,诗的末联就以热切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美好愿望:“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尾联以美好的愿望作结,使全诗之情味虽缠绵悱恻而不衰飒颓唐。这不仅寄托着诗人的美好愿望,也反映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什么时候啊,我们才不这样两地望月,举目生愁,而能够共倚窗前,同赏这静夜明月呢。这样,便把夫妻的聚散和时局的安危结合了起来,使这一思想主题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全诗想象丰富,结构紧密,语言清丽,词旨婉切。词旨深婉,章法细密。诚如黄生所云:“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唐 - 杜甫 -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 2007-5-2 来源:生活报 作者:网友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题目】: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 【内容】: 汩汩避群盗,悠悠经十年。 不成向南国,复作游西川。 物役水虚照,魂伤山寂然。 我生无倚著,尽室畏途边。 长林偃风色,回复意犹迷。 衫裛翠微润,马衔青草嘶。 栈悬斜避石,桥断却寻溪。 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 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 仆夫穿竹语,稚子入云呼。 转石惊魑魅,抨弓落狖鼯。 真供一笑乐,似欲慰穷途。 四、求杜甫20首写自己妻子的诗是哪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百忧集行 杜甫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垂老别 杜甫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江村 杜甫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新婚别 杜甫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五、乞求杜甫写妻子的诗共有哪些月 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释] (1)鄜(fu肤)州:今陕西省富县。 (2)闺中:原意是指内室,这里即闺中的人,指妻子。看(kan刊):注视着。 (3)怜:怜惜。(4)未解:不懂得。 快长安:即想念在长安的父亲;小女儿不懂得母亲看月是在想念长安的丈夫。《瀛奎律髓》中纪昀批云:“言儿女不解忆,正言闺人相忆耳。 故下文直执着香雾云鬟一联。”(5)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为,所以说“香雾”。 云鬟:指女子稠密而蓬松的头发。(6)清辉:指月光。 玉臂:象玉一样的洁白的手臂。(7)倚:靠。 虚幌:指闺中透明的帷幕,这里指窗帘。(8)双照:双双在月光的映照下。 这是说,待到聚首之时,两人并肩相倚。(8)双照:双双在月光的映照下。 这是说,待到聚首之时,两人并肩相倚,对月倾谈,所以说“泪痕干”。这是对未来的一种希望。 [简要评析] 这是杜诗中传诵较广的一首爱情诗。作者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在特殊的人生遭际中创作的这首诗,情深语工,颇耐品味。 诗题为《月夜》,全诗便紧围月色来写,“独看”、“双照”为全诗之眼。“独看”是现实,虽全从对方落笔落墨,而作者的“独看”自然包含其中。 “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而更多的是希望诗一开头,就出点了诗人思念鄜州亲人这个主题。但诗人并不直说,而是从对面设想着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一往情深,写出了对妻子的亲切思念。在这战乱的年头,弱妻幼子,不能不使诗人的悬念。 这里的一个“独”字,既把妻子孤单寂寞的心境刻画了出来,也寓有诗人的眷恋深情。第二联通过“未解忆长安”的小儿女,进一步衬托出妻子的孤寂,也深深地包含了对未能为母亲分愁解忧的小儿女的怜爱。 所以接着的第三联,笔锋一转,从想象中下面描写了妻子月下久伫的动人形象,加重了感情的色彩。“香雾去鬟湿,清辉玉臂寒。” 夜深雾重,大概头发打湿了吧;月色清凉,大概手臂也映的关切和思念。因此,在这一联的映照下,诗的末联就以热切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美好愿望:“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尾联以美好的愿望作结,使全诗之情味虽缠绵悱恻而不衰飒颓唐。 这不仅寄托着诗人的美好愿望,也反映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什么时候啊,我们才不这样两地望月,举目生愁,而能够共倚窗前,同赏这静夜明月呢。 这样,便把夫妻的聚散和时局的安危结合了起来,使这一思想主题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全诗想象丰富,结构紧密,语言清丽,词旨婉切。 词旨深婉,章法细密。诚如黄生所云:“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唐 - 杜甫 -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 2007-5-2 来源:生活报 作者:网友 【年代】:唐【作者】:杜甫【题目】: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内容】:汩汩避群盗,悠悠经十年。不成向南国,复作游西川。 物役水虚照,魂伤山寂然。我生无倚著,尽室畏途边。 长林偃风色,回复意犹迷。衫裛翠微润,马衔青草嘶。 栈悬斜避石,桥断却寻溪。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 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仆夫穿竹语,稚子入云呼。 转石惊魑魅,抨弓落狖鼯。真供一笑乐,似欲慰穷途。 六、杜甫缅怀妻子的诗《月夜》 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月夜》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鄜州,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 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年幼,衬出妻子“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译文: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你在鄜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们,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 七、与妻子有关的诗句1、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东汉·苏武 【翻译】:和你结发成为夫妻,就从没怀疑与你恩爱到老。 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离思》唐·元稹 【解释】: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3、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节妇吟》唐·张籍 【解释】: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 4、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解释】: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不知道去哪了,我随意地用手卷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5、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清·林则徐 【解释】: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6、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长干行》唐·李白 【解释】: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 7、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汉·无名氏 【解释】:拔剑出东门,孩子的母亲牵着衣服哭泣说:“别人家只希望富贵,我情愿和你吃粥。 8、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望驿台》唐·白居易 【解释】: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 9、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宋·魏初 【解释】:去年妻子生日的时候自己还在家里,现在却在天涯与之相望。 10、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唐·李白 【解释】: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啊,你几时能卸甲洗尘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