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朱熹写的有关离别的诗句

一、朱熹 送别的诗句

渭城曲 作者:【王维】 年代:【唐】 体裁:【乐府】 类别:【未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解】: 1、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2、浥:湿润。 3、客舍:旅馆。

4、柳色:柳象征离别。 5、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 ??之地。

【韵译】: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 煌。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

前两句为送别创造 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

或名《阳关曲》,或名《阳 关三叠》。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 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认 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 叠。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一】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艺术力量。这种艺术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

“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

“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

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

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

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

茱萸,一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就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

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

好象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刘学锴) 【赏析二】 王维是早熟的诗人,“年未弱冠,文章得名”。他从十五岁开始作诗,二十岁以前便写出了《洛阳女儿行》和《桃园行》等佳篇。

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他十七岁作的,立即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广泛为人们传诵。王维弟兄共五人,他居长,另有两个妹妹。

作这首诗时,他初次离开了家乡,诗中表达了他思念亲人的深情。

二、朱熹 送别的诗句

渭城曲 作者:【王维】 年代:【唐】 体裁:【乐府】 类别:【未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解】: 1、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2、浥:湿润。 3、客舍:旅馆。

4、柳色:柳象征离别。 5、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 ??之地。

【韵译】: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 煌。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

前两句为送别创造 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

或名《阳关曲》,或名《阳 关三叠》。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 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认 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 叠。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一】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艺术力量。这种艺术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

“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

“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

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

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

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

茱萸,一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就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

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

好象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刘学锴) 【赏析二】 王维是早熟的诗人,“年未弱冠,文章得名”。他从十五岁开始作诗,二十岁以前便写出了《洛阳女儿行》和《桃园行》等佳篇。

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他十七岁作的,立即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广泛为人们传诵。王维弟兄共五人,他居长,另有两个妹妹。

作这首诗时,他初次离开了家乡,诗中表达了他思念亲人的深情。

三、在离别之际朱熹的名句

一首描写离别的类似名句,供参考:

离之秋

文/李者也

曾经碧空云依依,而今秋深皆凄凄。

半日西风吹萧萧,一窗冷雨落淅淅。

悲秋但觉痛点点,离别只忆泪滴滴。

愁人思愁愁黯黯,野蛩莫更复唧唧。

【注】离岛区,由二十多个大小岛屿组成,遍布香港的南面及西南面。主要有大屿山、南丫山、大小磨刀洲、石鼓洲、大鸦洲、蒲台群岛、蒲台岛、螺洲、南丫岛、长洲、大屿岛、分流西湾、愉景湾、鲎壳湾、狗虱湾、煎鱼湾、东涌湾、银矿湾等。海岸线漫长曲折,港湾与沙滩、高山与流水、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交相辉映。独特的海岸风貌、美丽的沙滩、幽深的树林,地势绵延起伏,险峻崎岖,不管从哪个角度观赏,景致都非常宜人。此处借其地名中的“离”字,有所感,写此诗。

四、在离别之际朱熹的名句

一首描写离别的类似名句,供参考:离之秋文/李者也曾经碧空云依依,而今秋深皆凄凄。

半日西风吹萧萧,一窗冷雨落淅淅。悲秋但觉痛点点,离别只忆泪滴滴。

愁人思愁愁黯黯,野蛩莫更复唧唧。【注】离岛区,由二十多个大小岛屿组成,遍布香港的南面及西南面。

主要有大屿山、南丫山、大小磨刀洲、石鼓洲、大鸦洲、蒲台群岛、蒲台岛、螺洲、南丫岛、长洲、大屿岛、分流西湾、愉景湾、鲎壳湾、狗虱湾、煎鱼湾、东涌湾、银矿湾等。海岸线漫长曲折,港湾与沙滩、高山与流水、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交相辉映。

独特的海岸风貌、美丽的沙滩、幽深的树林,地势绵延起伏,险峻崎岖,不管从哪个角度观赏,景致都非常宜人。此处借其地名中的“离”字,有所感,写此诗。

五、关于离别的诗词或句子

、古诗中的离别诗句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乡情离别诗句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朋友离别诗句 1、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2、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5、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1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历史聚离精句 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战国)庄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晋)付玄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 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 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 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

-《周易》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陈刚中 朋友,以义合者。

-(宋)朱熹 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汉乐府》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

-(宋)欧阳修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晋)陶渊明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唐)杜甫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唐)白居易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唐)贺兰进明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三国)曹植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明)冯梦龙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 故友。

-(唐)韩愈 一贵一贱交情见。 -(唐)骆宾王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唐)李白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明)冯梦龙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易.系辞上》 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

-《诗经.小雅》 乐莫乐兮新相知。 。

六、关于离别的古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七、朱熹写的古诗

朱熹 浣溪沙(次秀野酴醿韵) 压架年来雪作堆。

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菩萨蛮(回文) 晚红飞尽春寒浅。 浅寒春尽飞红晚。

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

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

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菩萨蛮(次圭父回文韵) 暮江寒碧萦长路。 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好事近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阙。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澈。

西江月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身心无累久轻安。

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

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西江月 堂下水浮新绿,门前树长交枝。 晚凉快写一篇诗。

不说人间忧喜。 身老心闲益壮,形臞道胜还肥。

软轮加璧未应迟。莫道前非今是。

鹧鸪天(江槛) 暮雨朝云不自怜。 放教春涨绿浮天。

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青鸟外,白鸥前。

几生香火旧因缘。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鹧鸪天 已分江湖寄此生。 长蓑短笠任阴晴。

鸣桡细雨沧洲远,系舸斜阳画阁明。 奇绝处,未忘情。

几时还得去寻盟。江妃定许捐双佩,渔父何劳笑独醒。

鹧鸪天(叔怀尝梦飞仙,为之赋此。 归日以呈茂献待郎,当发一笑) 脱却儒冠着羽衣。

青山绿水浩然归。看成鼎内真龙虎,管甚人间闲是非。

生羽翼,上烟霏。回头只见冢累累。

未寻跨凤吹箫侣,且伴孤云独鹤飞。 南乡子(次张安国韵) 落日照楼船。

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

永夜清霜透幕毡。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

目断晴空雁字连。 满江红(刘知郡生朝) 秀野诗翁,念故山、十年乖隔。

聊命驾、朱门旧隐,绿槐新陌。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开瑶席。

更流传、丽藻借江天,留春色。 过里社,将儿侄。

谈往事,悲陈迹。喜尊前现在,镜中如昔。

两鬓全期烟树绿,方瞳好映寒潭碧。但一年、一度一归来,欢何极。

水调歌头 富贵有馀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馀谋。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水调歌头(次袁仲机韵) 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 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

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

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

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只恐买山隐,却要练丹成。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达。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念奴娇(用传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 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

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

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水调歌头(联句问讯罗汉同张敬夫) 雪月两相映,水石互悲鸣。 不知岩上枯木,今夜若为情。

应见尘土胶扰,便道山间空旷,与么了平生。与么平生了,□水不流行。

熹起披衣,瞻碧汉,露华清。寥寥千载,此事本分明。

若向乾坤识易,便信行藏无间,处处总圆成。记取渊冰语,莫错定盘星。

忆秦娥(雪、梅二阕怀张敬夫) 云垂幕。 阴风惨淡天花落。

天花落。千林琼玖,一空莺鹤。

征车渺涉穿华薄。路迷迷路增离索。

增离索。剡溪山水,碧湘楼阁。

忆秦娥 梅花发。寒梢挂着瑶台月。

瑶台月。 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鸣咽。行人立马空愁绝。

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水调歌头 不见严夫子,寂寞富春山。空馀千太危石,高插暮云端。

想象羊裘披了,一笑两忘身世,来把钓鱼竿。 不似林间翮,飞倦始知还。

中兴主,功业就,鬓毛斑。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

独委狂奴心事,不羡痴儿鼎足,放去任疏顽。爽气动心斗,千古照林峦。

八、含有哲理的诗句像朱熹写的(观书有感).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