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简短的宋词和诗意

1.最短的宋词20篇及诗意

1、《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雾气稀薄浓云厚,长长的白天尽是愁,铜兽香炉燃龙脑,香雾袅袅绕梁头。

又是一年的九月九,半夜的寒气冷飕飕,玉枕纱帐刚凉透。日落西山黄昏后,篱笆墙边手把酒,菊花的幽香满衣袖。

不要说、我不伤心不发愁,帘子翻卷西风吼,人比菊花海清瘦。 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 3、《武陵春·春晚》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

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4、《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作者】钱惟演 【朝代】宋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

鸾鉴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译文:城上春光明媚莺啼燕啭,城下碧波荡漾拍打堤岸。绿杨芳草几时才会衰败?我泪眼迷蒙愁肠寸断。

人到晚年渐觉美好情怀在衰消,面对鸾镜惊看红颜已暗换。想当年曾因多病害怕举杯,而如今却唯恐酒杯不满。

5、《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 【作者】张先 【朝代】宋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译文:抚弄着古筝十三弦,弹奏的《湘江曲》多哀怨。筝音绘声又绘色,搅的那湘江绿水波浪翻。

纤纤手指频频弹,弦声轻细幽隐的心曲皆呈现。她那双明眸似秋水,对着酒宴缓缓转。

十三根弦柱,斜着排成一条线,恰似那、传送音信的一行雁。弹得情深愁肠断,黛眉低低垂,一汪秋水都不见。

6、《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作者】张先 【朝代】宋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

初相见。朱粉不深匀。

闲花淡淡春。细看诸处好。

人人道。柳腰身。

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译文:池东的酒宴上初次见到你,穿的是绣有双蝶的罗裙。娇美的脸上只涂着淡淡的白粉,恰如一朵野花,恬淡而幽雅地沐浴着芳春。

细细端详,你真是尽善尽美,人人都夸赞你细柳般的腰身。你的到来,莫不是昨晚从巫山深处飘然而至?因为你来的时候,衣服上还像带着浮动的白云。

7、《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作者】晏殊 【朝代】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8、《青门引·春思》 【作者】张先 【朝代】宋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

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译文:天气刚刚变暖,时而还透出一丝丝的微寒。一整天风雨交加,直到傍晚方才停止。

时近清明,庭院里空空荡荡,寂寞无声。目睹残花落叶更令人伤情,不觉借酒消愁竟然大醉酩酊,这又是去年种下的旧病。

一阵阵轻冷的晚风,夹着城楼上画角凄厉的嘶鸣,把我吹醒。夜幕降临,重门紧闭,更显得庭院中死一般的寂静。

正心烦意乱、心绪不宁,哪料到那溶溶的月光,把邻院中荡秋千的少女倩影送入我的眼里。 9、《清平乐·红笺小字》 【作者】晏殊 【朝代】宋 红笺小字。

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

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

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译文: 精美的红格信笺写满密密小字,说的都是我平生对你的爱慕之情。鸿雁飞翔云端且鱼儿游戏水里,这番满腹惆怅的情意难以传寄。

在斜阳里我独自一人倚着西楼,遥远的群山恰好正对窗上帘钩。桃花般的人面不知到何处去了,唯有碧波绿水依旧向东方流去。

10、《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作者】晏殊 【朝代】宋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

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译文:鸿鹄春燕已飞走,黄莺随后也归去。这些可爱的鸟儿,一个个与我分离。

仔细寻思起来,人生漂浮不定,千头万绪。莺歌燕舞的春景,像梦幻般没有几时,便如同秋云那样散去,再也难以寻觅她的影踪。

像卓文君那样闻琴而知音,像汉水江妃那样温柔多情,遇到郑交甫解佩相赠。

2.20首短一些的宋词+译文+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翻译: 我孤独地待在闺房里,心中愁绪千丝万缕,叹惜春去,只因那点点滴滴的打花风雨,斜倚阑干,前前后后,只是已没了当时的那般情绪,我思念的人儿,你在何处?春色里连天的芳草,却不见归来路上的你【赏析】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

“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在“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唯一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

下片写凭阑远望。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

这里词人在“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法排解。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只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这首词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江南春——寇准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萍满汀洲人未归。

译文 碧波浩渺,垂柳依依,芳草边绵的远处斜横着几间茅屋,斜日余辉的映照中又飞舞着片片杏花。而天边始终没有出现女主人公所盼望的丈夫之归舟。

赏析 南朝梁柳恽《江南曲》曰:“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寇莱公对此诗似乎特有所爱,在他的诗词中一再化用其意。如所作《夜度娘》诗曰:“烟波渺渺一千里,白苹香散东风起。

日暮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题下自注云:“追思柳恽汀洲之咏,尚有余妍,因书一绝。”

这首词,也明显地由柳恽汀洲诗化出,写女子怀人之情。 此词以清丽宛转、柔美多情的笔触,以景起,以情结,以景寄情,情景交融,抒写了女子怀人伤春的情愫。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评此词云:“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至其端委庙堂,决澶渊之策,其气锐然,奋仁者之勇,全与此诗意不相类。盖人之难知也如此! 起首四句勾勒出一幅江南暮春图景:一泓春水,烟波渺渺,岸边杨柳,柔条飘飘。

那绵绵不尽的萋萋芳草蔓伸到遥远的天涯。夕阳映照下,孤零零的村落阒寂无人,只见纷纷凋谢的杏花飘飞满地。

以上四句含有丰富的意蕴和情思。“波渺渺”,水悠悠,含有佳人望穿秋水的深情。

“柳依依”,使人触目伤怀,想起当年长亭惜别之时。“孤村”句说明主人公心情之孤寂,“斜阳”句则包含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凄凉和感伤。

结拍两句承前面写景的层层渲染铺垫,直抒胸臆,情深意挚,将女主人公的离愁抒写得淋漓尽致,使人感觉到她的青春年华正在孤寂落寞的漫长等待中流逝。踏莎行·春暮——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 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冥冥,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消魂, 长空暗淡连芳草。 翻译:春色将尽,莺声燕语渐渐不闻,满地落花堆积,稀疏的青梅斜挂枝头,眼见着春残夏初了。

蒙蒙细雨中,一个消瘦的女子静静独立在画阁外,眼前的屏风半掩着厅堂,惟见缕缕沉香从屏后袅袅散来,更添了几分幽幽的心事。遥想当年,我们依依惜别时的深情约定啊。

如今一别经年,远方的他依然杳无音讯,可晓得我这份断肠的思念么。妆奁久未开,菱饰尘灰满,眼下竟然连照镜的心都懒了。

只是落寞地倚在栏杆上,心下纵万语千言,却又向谁人说起?惟有无语凝噎,暗自销魂罢了。天空灰蒙蒙的,黯然地衔着绵绵不尽的芳草,一如我的思念赏析:这首词即景写闺情,上片描绘暮春季节,微雨濛濛,寂寥无人的景象。

下片写两地音书隔绝,闺中人倚楼远望,只见芳草连天,阴云蔽空,心中更觉忧郁愁苦。词风婉丽凄恻,清新典雅。

木兰花——钱维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 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鉴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 今日芳尊惟恐浅。

[译文] 城墙上到处传来鸟语,春水拍打着岸堤。芳草与绿杨相衬,如此美景年复一年何日终止?景色越美,我心中越愁肠百转,伤心流泪。

我也感觉到自己渐渐意志萎靡,对镜自照,更加吃惊,眼见自己迅速变老。往年多病而有愿意。

3.求一些短一点的唐诗和宋词

给你推荐一首很不错的宋词,好懂也是名篇,附详细解释。

================= 渴望加分的分割线 ===========================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是白居易在唐文宗开成三年(838),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时写的。共三首,这里选的是第一、二两首。

白居易少年时代,因中原多难,避地江南,一度流寓苏、杭。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七月,白居易目击国事日非,朋党倾轧,为全身远祸计,自请外放,先后任杭州、苏州刺史。

白居易晚年,寓居洛阳,栖心释氏,但并未万念俱灭。苏、杭秀丽的景色,在诗人的审美意识中留下了难以泯灭的美好记忆,写过不少怀念旧游之作。

在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忆江南》三首,抒发其虽不能至、心同往之的感喟。 第一首,泛忆江南春色。

一上来,开门见山,以“江南好”三字,总绾全词。“风景旧曾谙”,表明他盛赞“江南好”并非凭空想象,而是亲身目验过、感受到的。

江南到底好在哪里?诗人从“旧曾谙”的诸多物象中,抽绎出富有典型意义的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红花、绿水,对比鲜明。

而摄取的又是日出时的江花和春来的江水。“日出”与“春来”,互文见义。

旭日映照下的春花,“红胜火”,分外鲜艳夺目,与粼粼绿波交相辉映,更增强了色彩的鲜明度。江水“绿如蓝”,蓝,蓼科植物,它的叶子可以制成靛青颜料。

如,也是胜过的意思。而这种赏心悦目的江南春景,白居易当时寓居的洛阳是看不到的。

洛阳,“花寒懒发莺慵啼”,不独春色姗姗来迟,邻近的洛水、伊水又是黄澄澄的。触景生情,“能不忆江南”的思绪油然而生。

与开头“江南好”,恰好首尾呼应,用以收住全词,引人入胜。 第二首,歌咏杭州胜景。

谋篇布局跟第一首相仿佛。发端两句从空间上由广袤的江南,凝聚到杭州一个地方。

白居易在杭州,盘桓日久,首尾近三年。《寄题馀杭郡楼,兼呈裴使君》诗里说:“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杭州景点,星罗棋布,美不胜收。

该从何处写起呢?小令篇幅有限,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面铺开。通常引人注目的是西湖的十里荷花。

而诗人似乎故意避熟就生,别开面生,追忆杭州的秋景:“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月中桂子,用的是神话传说。

唐孟棨《本事诗》载,宋之问以事累贬黜。后放还。

至江南,游灵隐寺。一天夜月极明,宋之问在长廊吟行。

为诗曰:“鹫岭郁{上山下召}{山尧},龙宫隐寂寥。”第二联,搜奇冥想,终不如意。

有一老僧为续篇,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之句。迟明更访之,则不复见矣。

宋初钱易《南部新书》也说:“杭州灵隐山多桂。寺僧曰:‘此月中桂也。

’至中秋望夜,往往子坠。寺僧亦尝拾得。”

《脞说》更神其说,谓“张君房为钱塘令,宿月轮山,寺僧报曰:桂子下塔。遽登榻望之,纷纷如烟雾,回旋成穗,散坠如牵牛子,黄白相间,咀之无味。”

(《词林纪事》引)这类神话,也曾激发起白居易不止一次中秋寻桂子的雅兴。他在《留题天竺、灵隐两寺》诗里写道:“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宿因月桂落,醉为海榴开。”

自注云:“天竺尝有月中桂子落,灵隐多海石榴也。”有一回,白居易在苏州东城郊游,偶尔发现“有桂一株,生乎城下”,以此诗兴大发,“惜其不得地,因赋三绝句以唁之”。

第一首就是:“子堕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自注:“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秋中,有月桂子堕。”

由此看来,诗人“山寺月中寻桂子”,并非子虚乌有的情景。山寺、月、桂,都是静物。

着一“寻”,以动观静,逗人遐想,顿使此情景显得清幽恬静,略无沾滞之感。 钱塘怒潮,奔腾激射,声撼地轴,叹为观止都久矣!孟浩然有“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之句。

《钱塘候潮图》形容“潮头高数丈”,所以作者当年在郡衙里虚白亭上照样可以看得到“卷云拥雪”的壮观。这一句与上句写的是主人公在杭州生活时难以忘怀的两个片断。

所不同的是:前句以动观静,下句以静观动。化虚为实,虚实相生,,情与景合,韵味隽永。

结以“何日更重游”,怅惘之情,溢于言表。由此可以窥见诗人晚年不甘落寞的内心世界。

《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崔令钦《教坊记》曾予著录,可知创调时代当在盛唐以前。敦煌写本曲子存《望江南》八首,单遍、双叠各四首。

说明这个曲调来自民间,流传甚广。白居易《忆江南》,清新明快,声韵悠扬,富于民歌风味。

继白居易之后,刘禹锡和词二首序云:“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标志着词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以文就声、依谱填词的阶段。

这,历来为治词史者所重视。

4.简短的宋词,唐诗,元曲,各两首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宋词。。。.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

5.最短宋词20首20首16字令,反正要短的

1、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mò)水悠悠.肠断白苹(pín)洲.2、望江南 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3、望江南 李煜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4、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5、江南春 寇准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6、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7、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8、如梦令 苏轼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9、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10、如梦令 秦观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11、如梦令 李存勖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12、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13、如梦令 冯延巳 尘拂玉台鸾镜,凤髻不堪重整.绡帐泣流苏,愁掩玉屏人静.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稍等,一会补充。

6.要简短的宋词,还要译文和赏析

苍梧谣

蔡伸

天!

休 使 圆 蟾 照 客 眠。

人 何 在?

桂 影 自 婵 娟。

【释义】

蔡伸,南北宋之交时人。这首词表现旅居外地,因为思念亲人而失眠的烦恼。作者不说自己心情烦乱,却把责任f刁罪于月光的照射于是高喊:天啊!不要让圆月照着我这客居的人睡眠吧。“圆蟾”,传说月中有蟾蜍(ch0),这里代指圆月。他呼天无效,于是感叹:“我现在是在哪儿呀?月影空自美好,岂不增加我孤独的痛苦吗?”“桂影”,传说月中有一株五百丈的桂树,这里代指月影。全词仅十六字,含意尽在言外。感情强烈,手法别致。(尽甄)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