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鱼的诗句古诗1、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雎盱。 ——《浣溪沙》 (唐)杜甫 2、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曲》 [晋]乐府 3、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 杜甫 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渔歌子》 (唐)张志和 5、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观游鱼》 (唐)白居易 6、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长安秋望》 赵嘏 7、劳动故人庞阁老,提鱼携酒远相寻。——《病假中庞少尹携鱼酒相过》 白居易 8、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枯鱼过河泣》 汉无名氏 9、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10、海水桑田欲变时,风涛翻覆沸天池。 鲸吞蛟斗波成血,深涧游鱼乐不知。 ——《涧中鱼》 (唐)白居易 2.描写鱼的诗句唐人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李白《赠崔侍郎》“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唐朝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宋代王安石的《鱼儿》“绕岸车鸣水欲开,鱼儿相逐尚相欢。 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哪知世界宽?” 宋朝范成大《鲈鱼》“细捣橙姜有脍鱼,西风吹上四鳃鲈。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 清人徐鹄庭《汉口竹枝词》“不须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汤圆宵夜好,鳊鱼肥美菜苔香。” 李群玉-唐【新荷】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增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郑愔-唐【莲曲】 锦楫沙棠舰,罗带石榴裙。绿潭采荷芰,清江日稍曛。 鱼鸟争唼喋,花叶相芬氲。不觉芳洲暮,菱歌处处闻。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诗经•大雅•灵台》 诗云:“王在灵台,于轫鱼跃。” •《左传》: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陈鱼而观之。” •《汉书•地理志下》: “巴蜀广汉,秦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木疏食果实 之饶。民食稻鱼,亡凶年忧。” ;又“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瓜遍及赢蛤,食常充足。” •《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潭中鱼可数百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 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乐。” •《渔翁》[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烛。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酬张少府》[唐]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唐]张志和: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晚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踏莎行》[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渔父》陆游: “镜湖俯仰两青天。 万顷玻璃一叶船。拈棹舞,拥蓑眠,不作天仙作水仙。” •《渔父》陆游: “晴山滴翠水挼蓝,聚散渔舟两复三。横埭北,断桥南,侧起船篷便作帆。” •《浣溪沙》[北宋]苏东坡: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行路难》[唐]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白日边” •《江村》[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划纸作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江雪》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村即事》[唐]司空曙: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黄花浅水边。” •《鹊桥仙》[南宋]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水钓台四。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道情》[清]郑板桥: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往来无牵绊。” •《渔父》[唐]岑参: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清。”(个人觉得,你要可以去查百度啊,为什么出来问问题呢?)。 3.描写鱼儿的诗句唐人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李白《赠崔侍郎》“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唐朝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宋代王安石的《鱼儿》“绕岸车鸣水欲开,鱼儿相逐尚相欢。 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哪知世界宽?”宋朝范成大《鲈鱼》“细捣橙姜有脍鱼,西风吹上四鳃鲈。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 清人徐鹄庭《汉口竹枝词》“不须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汤圆宵夜好,鳊鱼肥美菜苔香。” 李群玉-唐【新荷】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增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郑愔-唐【莲曲】锦楫沙棠舰,罗带石榴裙。绿潭采荷芰,清江日稍曛。 鱼鸟争唼喋,花叶相芬氲。不觉芳洲暮,菱歌处处闻。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诗经•大雅•灵台》诗云:“王在灵台,于轫鱼跃。”•《左传》:“春,公将如棠观鱼者……陈鱼而观之。” •《汉书•地理志下》:“巴蜀广汉,秦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木疏食果实 之饶。民食稻鱼,亡凶年忧。” ;又“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瓜遍及赢蛤,食常充足。”•《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唐]柳宗元:“潭中鱼可数百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 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乐。” •《渔翁》[唐]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烛。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酬张少府》[唐]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唐]张志和:“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晚唐]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踏莎行》[宋]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渔父》陆游:“镜湖俯仰两青天。 万顷玻璃一叶船。拈棹舞,拥蓑眠,不作天仙作水仙。” •《渔父》陆游:“晴山滴翠水挼蓝,聚散渔舟两复三。横埭北,断桥南,侧起船篷便作帆。” •《浣溪沙》[北宋]苏东坡:"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行路难》[唐]李白:“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白日边”•《江村》[唐]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划纸作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雪》柳宗元[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村即事》[唐]司空曙:“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黄花浅水边。”•《鹊桥仙》[南宋]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水钓台四。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道情》[清]郑板桥:“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往来无牵绊。” •《渔父》[唐]岑参:“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清。”。 4.描写鱼儿的诗句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谛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儿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今宵剩把银灯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儿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5.描写鱼的古诗句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假山拟宛陵先生体 陆游 叠石作小山,埋瓮作小潭。 旁为负薪径,中开钓鱼庵。 谷声应钟鼓,波影倒松楠。 借问此何许,恐是庐山南。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抵楚门 李仕兴 楚门山色散烟霞,人到江南识永加。 半垄石田多种麦,一冬园树尚开花。 海天日暖鱼堪钓,潮浦船回酒可赊。 傍水人家无十室,九凭舟楫作生涯。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江南 汉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枯鱼过河泣 汉无名氏 枯鱼过河泣, 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鱮, 相教慎出入。 寓意 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渔歌子 张志和 霅溪湾里钓鱼翁,蚱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着荷衣不叹穷。 浣溪沙 杜甫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雎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 悲歌赠吴季子 吴伟业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 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 生非生兮死非死。十三学经并学史, 生在江南长纨绮,词赋翩翩众莫比, 白璧青蝇见排诋。一朝束缚去,上书难自理。 绝塞千里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 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八月龙沙雪花起, 橐驼垂腰马没耳,白骨皑皑经战垒, 黑河无船渡者几,前忧猛虎后苍 , 土穴偷生若蝼蚁,大鱼如山不见尾, 张 为风沫为雨,日月倒行入海底, 白昼相逢半人鬼。噫嘻乎悲哉! 生男聪明慎莫喜,仓颉夜哭良有以, 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蟾宫曲 梦中作 郑光祖 敝裘尘土压征鞍,鞭倦袅芦花,弓箭萧萧,一径入烟霞,动羁怀,西风禾黍,秋水蒹葭,千点万点,老树寒鸦,三行两行,写长空历历,雁落平沙,曲岸西边,近水湾鱼网纶竿钓,断桥东壁,傍溪山竹篱茅舍人家,见满山满谷,红叶黄花,正是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 6.描写池中鱼诗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汉·无名氏 《江南》 池如鉴碧溶溶,锦鲤游扬逐浪中.竚看三春烟水暖,好观一跃化神龙。——宋·祝庆夫《池鱼》 溪流渺渺净涟漪,鱼跃鱼潜乐自知。若逐桃花浪里去,风雷相送入天池。——宋· 赵方《溪鱼》 绕岸车鸣水欲乾,鱼儿相逐尚相欢。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那知世界宽。——宋·王安石 《鱼儿》 池上春风动白苹,池边清浅见金鳞。新波已纵游鱼乐,调笑江头结网人。——宋·陆蒙老《嘉禾八咏·金鱼池》 一池春水绿如苔,水上新红取次开。闲倚东风看鱼乐,动摇花片却惊猜。——宋·刘无极《漾花池》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元·宋禧《即事》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7.描写鱼的诗放鱼 年代:【唐】 作者:【李群玉】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注释】: 这是咏物诗中一首富于哲理的佳作,篇幅短小,意味隽永。我国古诗中,最早写鱼的诗句见于《诗经·卫风》中的《硕人》篇。汉魏六朝乐府诗中的《枯鱼过河泣》,则是以鱼为抒写对象的完整的全篇。唐代咏物诗不少,然而写鱼的专篇仍然不多,所以这首《放鱼》是独具一格的难能可贵之作。 这首诗,题材独特,角度新颖。作者既入乎其内,深入地体察了鱼的习性、情态和生活环境,作了准确而非泛泛的描写;又出乎其外,由尺寸之鱼联想到广阔的社会人生,言在此而意在彼,让读者受到诗中寓意的暗示和启发。这首诗从题目上看,是写诗人在将鱼放生时对鱼的嘱咐,全诗以呼告式结撰成章。“早觅为龙去”,一开始就运用了一个和鱼有关的典故,妙合自然。《水经注·河水》:“鳣鲤出巩穴,三月则上度龙门,得度者为龙,否则点额而还。”在我国古代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有鳞有须、能兴风作浪的神奇动物,因此,为龙或化龙历来就象征着飞黄腾达。但诗人运用这一典故却另有新意,他是希望所放生之鱼寻觅到一个广阔自由的没有机心的世界。一个“早”字,更显示诗人企望之殷切。接着以“江湖莫漫游”句,须承而下。“漫游”本是为鱼所独有的生活习性,但在这里,“莫漫游”和“早觅”的矛盾逆折,却又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悬念:为什么希望鱼儿要早觅为龙,又劝其莫漫游于江湖之中呢?这就自然无迹地引发了下文:“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香饵”与“铦钩”也都是和鱼的生活与命运紧密相关的事物。这两句诗一气奔注,分外醒人耳目。铦,是锋利之意,“铦钩”与“香饵”相对成文又对比尖锐,那触目惊心的形象可以激发人们许多联想,“须知”使诗人告诫的声态更加恳切动人,而“触口”则更描摹出那环生的险要,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对鱼的怜惜、耽心的情态。寥寥二十字,处处围绕着题目“放鱼”来写,用语看似平易,运笔却十分灵动而巧妙。 “寄托”是咏物诗的灵魂。这诗抒写的是放鱼入水的题材,但它又不止于写放鱼入水。诗人的目光绝没有停留在题材的表面,而是在具体的特定事物的描绘中,寄寓自己对生活的某种体验和认识,使读者从所写之物,联想到它内蕴的所寄之意。这首《放鱼》寄意深远。其特色一是小中见大地展开,二是由此及彼地暗示。写的是具体的尺寸之鱼,却由鱼而社会而人生,抒发了封建社会中善良的人们对于险恶的社会生活的一种普遍感受。所咏叹的是“放鱼”这一寻常事物”这一寻常事物,但诗人却手挥五弦,目送飞鸿,因而音流弦外,余响无穷,使人不禁联想到诗人自己和许多正直的人们的遭际而深感同情。正如陶明浚《说诗札记》所指出的:“咏物之作,非专求用典也,必求其婉言而讽,小中见大,因此及彼,生人妙语,乃为上乘也。”此诗可谓得其旨。 苏东坡说:“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何况是咏物诗。这首《放鱼》状物形象,含蕴深远,花蕾虽小却香气袭人,堪称咏物诗中的佳作。 8.描写鱼的古诗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满地蒌蒿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李白《赠崔侍郎》“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唐朝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宋代王安石的《鱼儿》“绕岸车鸣水欲开,鱼儿相逐尚相欢。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哪知世界宽?” 宋朝范成大《鲈鱼》“细捣橙姜有脍鱼,西风吹上四鳃鲈。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 清人徐鹄庭《汉口竹枝词》“不须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汤圆宵夜好,鳊鱼肥美菜苔香。” 李群玉-唐【新荷】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增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郑愔-唐【莲曲】 锦楫沙棠舰,罗带石榴裙。绿潭采荷芰,清江日稍曛。 鱼鸟争唼喋,花叶相芬氲。不觉芳洲暮,菱歌处处闻。 江南曲 [晋]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水槛遣心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