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泉州名胜的诗句有哪些陈泗东祖籍金门,出生在泉州,乃书香世家。 他的祖父陈师海、父亲陈仲瑾是晚清举人,他的外曾祖许祖淳为泉州光禄卿许邦光之子,官任刑部郎,曾应金门吕世宜聘请主讲“浯江书院”。他写得一首好诗,20岁就被人誉为才子。 87年他恢复原祖籍地金门身份时曾写下三首七绝《怀乡》 1、吾家本在浯洲居,奕世务农更业渔。 流落郡城人不识,箪瓢陋巷诵诗书。 2、父祖蝉联宴鹿鸣,馨香俎豆最关情。 秋风送客浯江渡,忧记当年衣锦荣。 3、铎声自古振金门,讲学谈经礼义存。 清水岩:位于安溪县蓬莱镇蓬莱山麓,始建于北宋元丰6年(公元1083年),明嘉靖43年(公元1564年)重修。 岩宇依山而建呈三层楼阁式,有“泉石无双地,蓬莱第一峰”之誉。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闻说儒师开绛帐,丝蔓长手衍儿孙。 草庵摩尼教遗址 类 别: 名山胜水 地 址: 泉州市区南门外19公里的晋江余店苏内村 距泉州市区南门外19公里的晋江余店苏内村,有一座万山峰,又名万石山、华表山,为我国仅存完整的摩尼教遗址。 因古用草构屋,故曰草庵。摩尼教又名明教,公元三世纪波斯人摩尼所创始,摩尼(公元216-276年)生于南巴比伦安息王族家庭,他以拜火教为信仰基础,吸收基督教、佛教和古巴比伦的宗教思想,创立了摩尼教。 其教于唐代传入泉州,称为明教,崇拜光明,提倡清净,反对黑暗和压迫。现代遗址为元代建筑物,据考古发现,宋代摩尼教已在这里活动。 明代禁绝,此处乡民仍以佛教崇拜,保存完整。摩尼教寺紧依华表山麓,内有僧尼住持,原来庵前还有一座佛教寺,已废,近年又重建,焕然一新。 花木、果树相映,风景十分优美清净,为一番别致景色。草庵寺依山崖傍筑,建筑形式为石构单檐歇山式,四架椽,面阔三开间,间宽1·67米,进深二间3.04米,屋檐下用横梁单排华拱承托屋盖,简单古朴。 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庵内依崖石雕一尊摩尼光佛,石浮雕摩尼跌坐神像,作圆圈浅龛,直径1.68米,坐像身长1.52米,宽0.83米,头部比较特别。 呈现辉绿岩(青斗石)颜色,长方形面孔0.32X0. 25米,背有毫光射纹饰,呈现花岗岩石质,散发披肩,端坐莲坛,面相圆润,眉弯稍为隆起,嘴唇薄,嘴角线深显,形成下额圆突,显得安祥自如;身穿宽袖僧衣,胸襟打结带,无扣,结带用圆饰套束蝴蝶形,而向两侧下垂于脚部,双手相叠平放,手心向上置于膝上,神态庄严慈善,衣褶简朴流畅,用对称的纹饰表现时代风格。 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佛龛的左上角阴刻一段文字“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立寺,喜舍本师圣像,祈荐考(女比)早生佛地者。 至元五年戌月日记”。五行楷书,34字,字径2. 5X2.5厘米。 在右上角还有阴刻比较粗糙的文字“兴化路罗山境姚兴祖,奉舍石室一完。祈荐先君正卿姚汝坚三十三宴,(女比)郭氏五九太孺,继母黄十三娘,先兄姚月涧,四学世生界者。” 这些文字价值性很高,是目前世界唯一摩尼光佛造像和庵寺建筑年代可借的文字佐证,非常可贵,同时也是研究泉州明教的一手历史材料。 在这草庵遗址前端的20米处,曾经出土一块元代完整的黑釉碗和60多件残瓷片。 这件完整的黑釉碗,口径18.5厘米,高6.5厘米,碗内底部在烧制时便刻有“明教会”三字,字径6.5厘米左右,其他残瓷片同样分别刻有“明”、“教”、“会”三个字样,这是当时泉州明教会活动情况的重要发现。宋未元初时烧制这种黑釉碗,在晋江磁灶为数较多,泉州市区近郊也有同类型的发现,说明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字记载与黑釉“明教会”的瓷碗相印证。 泉州的摩尼教活动于元代是比较公开性的。说明泉州的明教是以佛为崇拜而盛行的。 据传有泉州十八位读书士子住于草庵勤奋读书,常于此显现佛的形象,说是文殊菩萨的显影,因此在摩尼光佛坐像两侧有弘一法师手书木刻对联“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显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 明朝太祖朱元璋依靠明教夺取政权,并采用明教的“明”定国号,但是又担心明教威胁他的统治,即所谓“又嫌其教门上逼国号,寅其徒,毁其宫”。 所以明初明教极盛一时又转入秘密活动,融合于道、佛教的民间崇拜。但仍于明正统年刻摩尼教的教义信条(称“四位-体”)于摩崖上: 劝 念 清净光明,大力智慧。 无上至真,摩尼光佛。 正统乙丑九月十三日,住山弟子明书立。 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泉州还有两位著名诗人游览草庵题诗于此: 黄克晦(公元1524一1590,号吾野,惠安崇武人,能诗善书画,著有《吾 野诗集》等) 《万石峰草庵得家字》 结伴遥寻太乙家,峨峨万石映孤霞。 坐中峰势天西侧,衣上梦阴日半斜。 风榭无人飘翠瓦,云岩有水浸苔花。 何年更驻苏杭鹤,静闭闲房共转砂。 诗人黄凤翔(1538-1614,号仪庭,止庵。泉州市区人,名士名宦) 《秋访草庵》 琳宫秋日共跌登,木落山空爽气澄。 细草久湮仙峡路,斜晖暂作佛坛灯。 竹边泉脉邻丹灶,沿里云根蔓绿藤。 飘瓦颓垣君莫问,萧然一榻便崚嶒。 2.关于泉州鲤城的中山路作文在我的心目中,泉州是一个美丽富饶、名胜古迹众多、魅力四射、一座蕴涵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它有巍巍屹立的清源山,登高远眺,整个古城尽收眼底;有栩栩如生、须眉分明,是我国道教瑰宝的老君岩;有碧瓦红梁,层层重檐翘角,古香古色的开元寺;有诉说岁月沧桑、民俗独特的崇武古城…… 在我心底里,泉州又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和现代气息城市.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祖国神州大地,也吹绿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当我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时,那平坦宽敞的水泥路,遍植刺桐城的奇花异草,那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那街上川息不流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热闹.如今,我和爸驱车来到了泉州东边的晋江,那里又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大桥.远远望去,大桥气贯长虹,像一条银色的长龙,静静地横卧在晋江的江面上.双波浪鱼腹式的粱体结构,更是美不胜收,它让大桥在艳丽的娇阳下显得格外的壮丽;向下鸟瞅着江面,滔滔而去的江水是多么急,仿佛急着告诉世界人民,家乡泉州突飞猛进的变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开”字形主塔了,它位于大桥中央,一条条斜拉索像一架竖琴的琴弦,在瑟瑟秋风地吹拂下,犹如一双双灵巧的手,弹奏一首首美妙的曲子;更像一双有力的手臂,从塔顶拉向地面,向桥的两边伸开,紧紧地抓住桥身,与主塔构成了一面巨大的风帆.而夜幕下的大桥最迷人,我站立在观景台上,迎着凉凉的夜风,看着远处的灯火,隐隐若现;望着江面上旖旎的风光,波光粼粼,渔星点点,与大桥上的灯光倒影相辉映;而满载而归的渔夫,摇着桨,哼着小调,缓缓地划向岸边,悠闲自得的鲟浦人家,来来往往……好一幅美无与伦比的夜景! 这就是我的家乡泉州,一个古香古色,一个风景如画,一个从古而来充满生机和魅力的“海滨邹鲁”,因为它的魅力来自那悠悠的千载风云、来自那红红的刺桐红、来自那自强不息的弄潮儿,她犹如一部精帧的美丽图书,令人百读不厌,又怎么叫我不喜爱! 3.描写鲤城的深街老巷的作文500字相连,就像一条长龙。有宝马、奔驰、法拉利、奥迪、蓝鸟……(写了所见:车) 这里人山人海,人流如潮。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天真可爱的小孩,有身材苗条的小姑娘,连满头金发的老外也赶来凑热闹了。(再写所见:人) 这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前面两段都是略写,有过渡的作用。到了具体的描写,还是需要交代一下这“街上”的背景的:这是一条什么街呢?)有五花八门的水果,有名贵的手表,有金光闪闪的黄金首饰,有香喷喷的烤鸭,还有时髦漂亮的衣服。(以排比的句式略写商品)各家店主抓紧时机,使出自己的“独门绝招”招揽顾客:有的印了许多宣传单来发,有的边拍手边吆喝,有的干脆拿起话筒吆喝起来。(描写交易的情景) 街边的小吃店也是宾客盈门。逛了半天的人们大概肚子饿坏了,纷纷涌向店里,每个人都忙着找座位,服务员忙着点菜。厨房里一下忙碌起来。服务员跑这跑那,一道道热腾腾的菜端了上来。只听这边喊道:“快点啊,怎么还不上菜啊?”那边又在催:“我都来了半天了,怎么还没好啊?”有的客人干脆拿着筷子焦急地敲起碗来……(观察细致,描写传神)可怜的服务员忙得晕头转向了。客人吃饱喝足后,大把的钞票都进了老板的腰包。(小吃店这一段写得很活,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 4.关于泉州鲤城的中山路作文在我的心目中,泉州是一个美丽富饶、名胜古迹众多、魅力四射、一座蕴涵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它有巍巍屹立的清源山,登高远眺,整个古城尽收眼底;有栩栩如生、须眉分明,是我国道教瑰宝的老君岩;有碧瓦红梁,层层重檐翘角,古香古色的开元寺;有诉说岁月沧桑、民俗独特的崇武古城……在我心底里,泉州又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和现代气息城市.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祖国神州大地,也吹绿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当我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时,那平坦宽敞的水泥路,遍植刺桐城的奇花异草,那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那街上川息不流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热闹.如今,我和爸驱车来到了泉州东边的晋江,那里又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大桥.远远望去,大桥气贯长虹,像一条银色的长龙,静静地横卧在晋江的江面上.双波浪鱼腹式的粱体结构,更是美不胜收,它让大桥在艳丽的娇阳下显得格外的壮丽;向下鸟瞅着江面,滔滔而去的江水是多么急,仿佛急着告诉世界人民,家乡泉州突飞猛进的变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开”字形主塔了,它位于大桥中央,一条条斜拉索像一架竖琴的琴弦,在瑟瑟秋风地吹拂下,犹如一双双灵巧的手,弹奏一首首美妙的曲子;更像一双有力的手臂,从塔顶拉向地面,向桥的两边伸开,紧紧地抓住桥身,与主塔构成了一面巨大的风帆.而夜幕下的大桥最迷人,我站立在观景台上,迎着凉凉的夜风,看着远处的灯火,隐隐若现;望着江面上旖旎的风光,波光粼粼,渔星点点,与大桥上的灯光倒影相辉映;而满载而归的渔夫,摇着桨,哼着小调,缓缓地划向岸边,悠闲自得的鲟浦人家,来来往往……好一幅美无与伦比的夜景!这就是我的家乡泉州,一个古香古色,一个风景如画,一个从古而来充满生机和魅力的“海滨邹鲁”,因为它的魅力来自那悠悠的千载风云、来自那红红的刺桐红、来自那自强不息的弄潮儿,她犹如一部精帧的美丽图书,令人百读不厌,又怎么叫我不喜爱。 5.关于鲤城的深街老巷的故事作文500字当我们静静呆立在高楼大厦上的时候,我们拥抱着繁华都市,拥抱着灯红酒绿,拥抱着水泥森林,也拥抱了那一份别离过去的疼痛。眼看着古老的历史在霓虹灯前轰然倒塌,我们却仍旧麻木着。 坐车回到儿时的故乡,摸索着搜寻记忆中的A城,几乎是与这里的风景大相庭径的,我瞪着迷惘的双眼,偏着脑袋问父亲:“爸,这是 A城吗?” 父亲接过我手中的行李,指着一条繁茂的小街说道:“这就是你以前玩耍的小街。看,那棵树还没被砍呢。” 我顺着父亲的手指看去,几棵伶仃的小树依偎在街尾,水泥大道抢走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地,曾经熟悉无比的青石板路已挂上退休的牌子,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水泥地。两旁盖起的楼房鳞次栉比,层层叠叠,好似要淹没到天空的尽头。我迈大步走上前,街边小贩热情地吆喝到:“正宗的烧饼!小姑娘,到这儿来得吃这儿当地的烧饼喝!” 我微微一笑,嗅着家乡的味道向前走,走到了一扇虚掩的门前。 这是奶奶家以前的房子,由于在街末,所以拆迁的利爪还未完全伸到这里。我推开残破的柴门,时间以安静的姿态恣睢流淌着,我掩上门,轻轻踱步走向我以前的房间。 木头终是经历了多年的沧桑,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还会有白蚁啃蚀的痕迹,木制楼梯因为我的踩踏而疼痛得呻吟起来,吱吱地响着。我不由得放缓了脚步,更加小心谨慎地走着。 家具已经被搬空了,四处落满了灰尘,走过去,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 奶奶家的房子是典型的徽派建筑,从屋外翘起的飞檐就能看出来。而面对这样瑰丽无比的建筑与历史,城市规划部门仍不能网开一面:门外巨大的红色“拆”字依旧鲜艳的晃眼。我用手轻轻抚摸着红漆,目光触及到此,视线就立刻被反弹回来,弹得我好痛。 错落有致的瓦片依旧是紧贴在屋顶,承受了近百个春秋后仍然纹丝不动,乌黑而泛黄地诉说着沧桑。 鲜亮的绿色闯入了我的眼睛,我在墙根处寻到了几簇青苔。嫩绿色的青苔配上这浓郁深邃的漆黑木门,配上这微泛苍黄的砖墙,恰似一幅悠韵的水墨画。苔痕上阶,绿的淡然洒脱;墨色入瓦,黑的深邃韵足,宁静安祥,静谧幽雅,无声无息地存在着。 远处的奶奶在呼唤我了,我留恋地回眸,看了一眼这古老的房幢,街头的繁华惊醒我的耳朵,我又听到了喧哗嘈杂的吵闹声。尽头,仍是闹市。 在街巷深处与古老的文化邂逅,我看到了与都市完全不同的风景。别样的景色,别样的建筑,别样的祥和燃起我心里的情愫。 在现代化建筑充溢眼球的今天,请给自己,给后人留下一点别样景色吧。让街巷深处的古色古香永久地存在,让文化与历史永久地存在。 “闲云空楼檐自飞,墨色将至鹤徘徊。”千万不要成为梦中景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