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清家具用词请大家帮忙,能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明清家具的,最好是一、传统居住环境的构成 传统居住环境是由传统住宅建筑及其周围的物质要素共同营造而成的一种生活环境,相对于规模大、密度与容积率高、居民高度集中的现代城镇住宅区环境而言,它有着自身独特的构成特征与文化内涵。 从物质要素构成来讲,居住环境包括自然和人工的物质实体,自然的物质实体包括气候、地理、水文、地质、土壤、地形、植物等,人工的物质实体包括路径、种植、堆山、叠石、水池等。 我国传统居住环境的巧妙、独特之处在于运用人工的手法,追求写实性的自然景观,模仿自然,再现自然,将自然的与人工的物质实体巧妙地统一起来,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从社会构成来讲,我国传统住宅可分为百姓住宅、文人住宅、官商宅第,直至王宫府邸。 阶层、生活爱好或信仰的不同、以及审美情趣的各异,使得传统居住环境异采纷呈。 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文人住宅。古代文人深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传统思想熏陶,他们可能是高官富商,亦可能是布衣百姓,只是相对于普通的官宦或百姓来说,他们的知识分子身份及文化成就更为突出。 在传统居住建筑的演化过程中,由于普通百姓住宅受到经济技术条件的严格制约,王宫府邸又需恪守制式,文人住宅则相对活跃,对传统居住环境、对古典文化的影响也更为深刻。 二、传统居住环境奠定古典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中国古典文化素以其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审美理念、隐喻手法,与西方文化相映成辉。 强烈的人文意识、细腻的审美体验、曲折的隐喻手法,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而这个价值取向,可以说最初是由传统居住环境奠定的。 在我国传统建筑中,住宅是各类建筑构成与形象表现的一种原型。 无论是庙宇、祠堂、庄园、宅第、城镇,其格局都基本遵循了住宅的范型,通过轴线而渐次延伸展开,等级秩序分明。 传统住宅及居住环境对于传统文化、艺术创作和百姓的精神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1。强烈的人文意识 在古代,人们视住宅为“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黄帝宅经》序)住宅把天与地、阴和阳契合为一个适于人居住生活的整体,“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黄帝宅经》卷上,所引出自《子夏金门宅经》之佚文)。 房屋的格局中蕴涵着一种宇宙的结构,并加入伦理的观念,“父天母地兄日姊月”(《渊鉴类函》卷一),使住宅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双重意义,从而创造了一种“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秩”的环境(《渊鉴类函》卷十四)。 这与中国古典文化中始终包含的强烈的人文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无论是汉唐以来儒道佛学说,还是宋明理学,都是纳自然、社会、人生为统一体系的宇宙生成模式。 它立足于人,指归于人,始终关心人的精神发展和道德发展,关心人的生活意义,主张“厚德载物”的价值理性。 传统居住环境对于奠定古典文化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在《朱文公文集》卷十四《甲寅行宫便殿奏扎二》有极其精到的论述,“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 ”“居敬而持志”正是我国古典文化中强烈的人文精神的准确写照。 2。 细腻的审美体验 长久以来,中国人对于美好居住环境的营建是不懈的,富贵之家叠石理水,普通人家莳花种草,或繁或简,都力求将宅院装点得有声有色,古代中国人对于美的追求与体验在居住环境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传统居住环境中,人们获得了最原始的直觉体验:在听觉上,他们陶醉于自然界的天籁清音,如“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唐·王维)、“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宋·陆游);在视觉上,他们饱览自然的华彩绚烂,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唐·韩wò@①)、“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宋·苏舜钦);在嗅觉上,他们沉迷于自然的清新芬芳,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唐·孟浩然)……在一切可以感受到的琐事细节上,他们体验着生命的愉悦,体察出自然的物性事理,正所谓“耳闻之而得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宋·苏轼)。 居住生活中的闲情逸致,逐渐转化为古典文化的美学主张。儒、道、禅中的重体验、重直觉、重诗化的体验审美心理学,古典绘画中讲求的“师法造化,中得心源”,文学中的“触景生情,情景交融”,都与传统居住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深厚渊源。 3。曲折的隐喻手法 传统居住环境中通过建筑、山、石、水、植物等物质要素的精心配置,一则娱观者之目,二则益人情性,三则寄托精神追求。 例如植物的选择,清代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记述木本、藤本、草本、众卉、竹木69种,或品位高雅,或取意吉祥,大多有其寓意。 我国古代花鸟画的兴盛,并非为了单纯的赏心悦目,更有一定的寓意。 宋代黄休复在《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中论道,“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 二、与家具有关的诗句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李清照·孤雁儿) 闲卧藤床观社柳.(苏轼 定风波) 每思闻净话,夜雨对绳床。( 唐·郑谷)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点绛唇·闲倚胡床·苏轼) 八尺藤床六月天,林间风露饱鸣蝉。手挥如意葛巾堕,谁诵黄庭惊昼眠。(宋·李石) 朝怜一床日,暮爱一炉火。床暖日高眠,炉温夜深坐。(懒放二首呈刘梦得吴方之)白居易。 见说对床夜雨,世间尘都扫(韩淲 好事近) 过夏衣香润,迎秋簟色鲜。斜支花石枕,卧咏蕊珠篇。泥泞非游日,阴沉好睡天。 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雨中招张司业宿》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临江仙·钟鼎山林都是梦)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满江后,苏轼) 对床空悠悠,夜雨今萧瑟。(雨中作示子由诗) 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张元千·宋) 三、明式家具具有哪些独特魅力1、文人参与设计,极具意匠美。 明式家具的设计者大多是文化气息甚浓的文人雅士,由他们设计出家具图样后,再交由出色的木工制作而成。 2、选料考究流露天然之美。 明式家具在造型上,讲求物尽其用没有多余的东西,简洁到不能再简洁了,强调家具形体线条优美、明快、清新。 3、结构简单、合理,连接牢固,极具工巧美。 明式家具的结构源于建筑学的梁架结构,横者为梁,竖者为架,结构严谨,用材合理,绝无多余与浪费,各部件间采用榫卯。连接,胶粘辅助牢固,显示出高超的制作工艺。 作为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在工作的时候有许多自己的体会与理解,希望我所提供的内容能真正帮助到你吧,谢谢!!!。 四、找描写家具的文章明式家具并不是指明代家具。 明代家具,是专指在明代制作的家具。明代家具是时间概念,而明式家具则是艺术概念。 两者有着本质区别。明式家具是我国明代形成的一项艺术成就,被世人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 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享有盛名。 明式家具有如下风格特点: 1、造型大方,比例适度,轮廓简练、舒展。 2、结构科学合理,榫卯精密,坚实牢固。 3、精于选料配料,重视木材本身的自然纹理和色泽。 4、雕刻红脚处理得当。 5、金属饰件式样玲珑,色泽柔和,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关于明式家具的风格特点,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的品》和《明式家具的病》两篇文章中有把明式家具的优点和不足分析的已很全面。他把明式家具归纳为五组,共十六品。 分别为: 第一组: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 第二组:浓华、文绮、妍秀。 第三组:劲挺、柔婉。 第四组:空棂、玲珑。 第五组:典雅、清新。 在明式家具中,并不是完全的尽善尽美,也有不尽人意和不足的便子。 王先生把它们归纳为"八病"。分别为:繁琐、赘复、臃肿、滞郁、纤巧、悖谬、失位、俚俗。 明式家具没有时间限制,不仅明代的优秀家具称为明式家具,清代初期的家具仍保留着明式的风格特点,仍属于明式家具。后来乃至我们今天按明代式样仿制的也属于明式家具。 不论研究家具的还是收藏、制作古典家具的,都要读一读王先生的这两篇文章。一般是指我国明代至清代早期(约当公元15—17世纪)所生产的,以花梨木、紫檀木、红木、铁力木、杞梓木等为主要用材的优质硬木家具。 由于制作年代主要在明代,故称叫“明式”。它是在宋代、元代家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在工艺、造型、材料、结构上都有重大突破。 明式家具一直被誉为我国古代家具史上的高峰,是中国家具民族形式的典范和代表。在世界家具史上也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显赫的地位。 具有造型淳朴、大方,结构简练,突出木材天然纹理,不添加繁琐装饰,注重实用、美观等特点。在中外享有盛誉。 明式家具品类齐全,按使用功能大致分为六大类。①坐卧类。 有凳、墩、椅等。②承具类。 有几、桌、案等。③卧具类。 有床、榻等 ④ 庋具类。有盒、匣、奁、箱、柜、橱等。 ⑤架具类。有面盆架、镜架、衣架等。 ⑥屏具类。有砚屏 、炕屏等 。 明式家具采用榫卯接合方式的框架结构,榫卯种类繁多,斗拼巧妙,结合牢固。明式家具多选用紫檀、花梨、红木等质地坚硬、纹理细密、色泽光润的木材。 漆饰方法有桐油、擦蜡、大漆、雕漆等。还有式样细致精巧的金属配件起辅助装饰作用。 明式家具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木架构造的形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形体特征,造型简洁、单纯、朴质,并强调家具形体的线条形象,在长期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确立了以“线脚”为主要形式语言的造型手法,体现了明快、清醒的艺术风格。同时,明式家具不事雕琢,装饰洗练,充分地利用和展示优质硬木的质地、色泽和纹理的自然美;加上工艺精巧,加工精致,使家具格外显得隽永、古雅、纯朴、大方。 明式家具比例的合度和谐;体现了完美的尺度与人体功学的科学性;合理、巧妙的榫卯结构和加工工艺,都充分地反映了“明式”的卓越水平。所以,明式家具被称之为明清工艺美术宝库中的明珠,是中国封建社会未期物质文化的优秀遗产。 明式家具的造型结构十分重视与厅堂建筑相配套,线条组合给人疏朗空灵的艺术效果,与繁复奢华的清式家具相比,明式家具以清新素雅、简练概括而取胜,因此在古家具市场中,一直流行着“十清不抵一明”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