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清明有关悼念母亲的诗句

一、清明怀念母亲的诗词

1、难酬亲恩

慈母劬劳育儿孙,

望子成龙报国恩。

儿女渐知母恩谢,

母却黄泉路上奔。

2、浣溪沙·忆母

慈母咳吐病床中,

一日不起辞归阴。

月余医治走匆匆。

反哺乌鸦娘寿短,

羊羔跪乳谢母恩。

真恨无娘伴春风。

3、西江月·怀念母亲

秋风秋雨秋时,慈母病中哀叹。

医治月余药无效,娘亲匆匆走。

家母一生辛苦,养儿育女功高。

县城居住仅四载,恨与儿分手。

4、西江月·勤劳的母亲

农务农活农时,辛勤耕耘不断。

忙里忙外为儿女,亲恩不易报 。

家中诸事繁多,全靠娘亲张罗,

勤俭持家忙一生,晚辈应尽孝。

二、清明节纪念母亲的诗词

一条白毛巾

扫去了墓碑上的尘土

一束绢花

系上了对母亲的哀思

点燃一炷香

向妈妈述说着别离的心语

四月的北方

未融尽的冰雪残留在墓地

春风仍然夹着凄冷

夺眶而出的泪

感受一种咸的滋味

伫立在墓碑前

妈妈的微笑、柔和的眼神

一股热浪敲击着我的心扉

你那叮咛的话语

幻化成一组风铃

悦耳、湿魂

一直陪伴着儿女们成长

岁月刻上了风景

爬山的台阶并不整齐

一路上都攀援着你的手臂

再苦的日子

你都是用微笑去面对

今天的风很大

我知道

那是你对儿女们的嘱咐

好好照顾自己

你仍然还是儿女们遮风挡雨的伞

一直没有离开我们

三、清明节纪念母亲的诗词

一条白毛巾 扫去了墓碑上的尘土 一束绢花 系上了对母亲的哀思 点燃一炷香 向妈妈述说着别离的心语 四月的北方 未融尽的冰雪残留在墓地 春风仍然夹着凄冷 夺眶而出的泪 感受一种咸的滋味 伫立在墓碑前 妈妈的微笑、柔和的眼神 一股热浪敲击着我的心扉 你那叮咛的话语 幻化成一组风铃 悦耳、湿魂 一直陪伴着儿女们成长 岁月刻上了风景 爬山的台阶并不整齐 一路上都攀援着你的手臂 再苦的日子 你都是用微笑去面对 今天的风很大 我知道 那是你对儿女们的嘱咐 好好照顾自己 你仍然还是儿女们遮风挡雨的伞 一直没有离开我们。

四、祭奠母亲的诗词有哪些

1、《清明祭祖》 黄庭坚(宋) 丝丝细雨又清明,旷野荒坡草未青。

灰烬鲜花坟冢下,烛香浊酒柳风中。 遥思慈母春高远,凝视碑文泪纵横。

孤寂愁心谁与诉?却观纸鹞舞长空。 2、《清明》 王禹偁(宋) 故乡几载远离行,荒草一蓬祭未曾。

再遇清明撒细雨,杳思远念遍插旌。 家山北望虔诚揖,先父西归化羽成。

黑蝶翻飞何处去,依稀天外训儿声。 3、《清明祭》 张祜(唐) 清明又致雨纷纷,春红减半野草深。

异乡游子归故土,扫墓燃纸表孝心。 泪泣亲人早亡故,弃儿独自过红尘。

九泉父母可安好?谁伴荒岭一孤坟? 人间天国久睽离,又见春风柳线垂。 节近清明怀考妣,谁怜泪眼尽含悲。

4、《清明雨》 曾棨(明) 月隐星稀烛有泪,茶凉酒淡笔无言。 窗棂雨叩声声紧,肺腑情思苦苦煎。

5、《促拍采桑子 清明祭》 朱敦儒(宋) 恰适近清明,祭先祖,聊表心声。清流俯泪,苍山亦恸,难忘亲情。

忍看纸帛已燃尽,默凄凄,遥寄英灵。追思父母,剖心难报,跪叩先茔。

五、清明怀念父母的诗句

《清明祭父母》

清明时日拜新坟,慈母安息儿断魂。

二老双亲归鹤去,阴阳两界各离分。

恩威并重严家训,甘苦同尝益子孙。

一炷清香思不尽,两行热泪谢深恩。

《清明抒怀》

遥望家乡有墓田,无从祭扫泪潸然。

心随鸿雁飞蝴蝶,泪染关山化杜鹃。

垂老思亲留网上,还童念旧坐屏前。

人生坎坷须精进,晚照余辉慰九泉。

《清明祭》

遥知老弟拜新坟,异地同心亦断魂。

事在尊亲思不断,人皆念祖理难分。

清明祭奠随情况,博爱弘扬利子孙。

同悼同哀同告慰,满含热泪报深恩。

六、清明节纪念亲人的诗句

《清明即事》唐 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清明呈馆中诸公》元 高启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清明》宋 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蝶恋花·春暮》宋 李冠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渡。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破阵子·春景》宋 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供参考。

七、清明节祭奠亲人的诗句有那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1]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 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 杨万里《寒食上冢》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 王安石《壬辰寒食》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 孟浩然《清明即事》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 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 孟云卿《寒食》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 孟浩然《清明即事》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 程颢《郊行即事》 听风听雨过清明。 ——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 黄庭坚《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 高翥《清明日对酒》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 韩偓《夜深 》。

八、清明节怀念母亲的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为后人留下了描写清明节的著名诗句: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宋】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

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