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轼写的诗句,是描写夏天的雨来得及,下的大,去得快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一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打翻墨水.遮:遮盖,掩盖.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4.卷地风:龙卷风.- 注词释义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又名“看经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醉书:喝醉酒时所写.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遮:遮蔽,遮盖.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跳珠:激起的水花像白珠.卷地:大风翻卷着从地上吹来.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古诗今译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名句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 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2.苏轼的诗,写夏天的阵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有6首,其中第一首最为著名。 1诗词原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 苏轼 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三) 苏轼 乌菱白芡不论钱, 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 滞留江海得加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四) 苏轼 献花游女木兰桡, 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 吴儿不识楚辞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五) 苏轼 未成小隐聊中隐, 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 故乡无此好湖山。[1] 2诗词鉴赏 第一首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 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 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2] 注释 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8、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9、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2-3] 分析 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 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4] 特点 云:快、黑 雨:白、乱、快、大 风:大 水:开阔、明净 3.苏轼写的描写夏天暴雨的诗句有哪些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注释: 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8、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9、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4.关于夏天的雨的诗句1、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阮郎归·初夏》宋代: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水沈 一作 水沉)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释义: 窗外绿槐阴阴,高高的柳树随风轻动,蝉鸣声戛然而止,和风将初夏的清凉吹入屋内。绿色的纱窗下,沉水香的淡淡芬芳随风飘散;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雨后的小荷,随清风翻转。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愈见得红丽如燃。美丽女子正在清池边用盆舀水嬉耍,清澈的泉水溅起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2、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喜晴》宋代: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释义: 窗户之间的梅子熟了之后落了下来,墙下的竹笋长成了竹林。 雨不断地下,晴下来的时候甚至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夏天都很晚了。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约客》宋代: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释义: 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4、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天净沙·夏》元代:白朴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释义: 云收雨停,雨过天晴,水面增高并增添了波澜,远处高楼显得比平时更高了,水让人感觉到比平时更凉爽了,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更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遮到画檐。纱帐中的藤席上,有一个芳龄女孩,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静静地享受着宜人的夏日时光。 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释义: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青蛙的叫声。 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5.描写夏天的雨的诗句有哪些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槟《夏日题老将林亭》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唐·王维《山中》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 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 宋•陆游《大风雨中作》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雨中国山溪涨,云迷岭树低。 唐•戴叔伦《宿灵岩寺。 6.苏轼描写夏天诗句有哪些1、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代:苏轼 释义: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2、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代:苏轼 释义: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代:苏轼 释义: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 释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 释义: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6、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代:苏轼 释义: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7、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代:苏轼 释义: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8、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宋代:苏轼 释义: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9、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宋代:苏轼 释义: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10、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宋代:苏轼 释义: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