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南四大才子的诗唐寅的诗作有《百忍歌》、《上吴天官书》、《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闲中歌》等。 文徵明的诗作有《暮春斋居即事》、《石湖》、《感怀》、《秋日早朝待漏有感》、《钱氏西斋粉红桃花》、《月夜登阊门西虹桥》。徐祯卿的诗作有《凤鸣亭》、《在武昌作》、《偶见》、《题扇》、《西宫怨》、《文章烟月》 、《送士选侍御》。 祝枝山的诗作有《江海歼渠记》、《新闻记》、《九朝野记》、《枝山前闻》、《浮物》、《老怪录》、《苏材小纂》、《怀星堂集》等书传世,并编有《兴宁县志》。 二、江南四大才子的诗唐寅的诗作有《百忍歌》、《上吴天官书》、《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闲中歌》等。 文徵明的诗作有《暮春斋居即事》、《石湖》、《感怀》、《秋日早朝待漏有感》、《钱氏西斋粉红桃花》、《月夜登阊门西虹桥》。 徐祯卿的诗作有《凤鸣亭》、《在武昌作》、《偶见》、《题扇》、《西宫怨》、《文章烟月》 、《送士选侍御》。 祝枝山的诗作有《江海歼渠记》、《新闻记》、《九朝野记》、《枝山前闻》、《浮物》、《老怪录》、《苏材小纂》、《怀星堂集》等书传世,并编有《兴宁县志》。 三、江南四大才子有哪里经典诗~唐寅 警世 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东。 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 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 警世 万事由天莫苦求,子孙绵远褔悠悠。 饮三杯酒休胡乱,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祝枝山 挽诗 少日同怀天下奇,中年出世也曾期;朱丝竹绝桐薪韵,黄土生埋玉树枝。 生老病余吾尚在,去来今际子先知;当时欲印槌机事,可解中宵入梦想。 也包含《桃花庵歌》但是发不上去,别的我再找找 文征明 【卜算子】 酒醒夜堂凉,雨过湘帘卷。 时见流萤度短墙,乍近依然远。 欲睡更迟徊,徙倚阑干遍。 不觉西楼阙月斜。寂寞桐阴转。 南乡子 香暖透春肌。满眼新娇睡起迟。 燕子不来三月尽,依依。手捻残花玉一枝。 风袅 云垂。无限闲愁隐翠眉。 好梦不成春自去,相思。只有青团扇子知。 风入松 近来无奈病淹留。十日废梳头。 避风帘幙何曾卷,翛然处、古鼎香浮。兴至 书棐几,困来时覆茶瓯。 新凉如水簟纹流。六月类清秋。 手抛团扇拈书册,无情绪、欲展还休。最是诗成酒醒,月明时度南楼。 简汤子重,汤居碧凤坊西斋 睡起雨濛濛。双燕语帘栊。 平生行乐都成梦,难忘处、碧凤坊中。酒散风生棋局,诗成月在梧桐。 近来多病不相逢。高兴若为同。 清樽白苎交新夏,应辜负、绿树阴浓。凭仗柴门莫掩,兴来拟扣墙东。 行春桥望月夜 凉斜倚赤阑桥。天远碧烟消。 酒醒忽见花间影,轻云散、月在林梢。野火青山隐隐,渔歌绿水迢迢。 当年曾此醉清宵。共 木兰桡。 白头重蹋行春路,同游伴、半已难招。夜静单衫露冷,玉人何处吹箫。 满江红 漠漠轻阴,正梅子、弄黄时节。最恼是、欲晴还雨,乍寒又热。 燕子梨花都过也,小楼无那伤春别。傍阑干、欲语更沈吟,终难说。 一点点,杨花雪。一片片,榆钱荚。 渐西垣日隐,晚凉清绝。池面盈盈清浅水,柳梢淡淡黄昏月。 是何人、吹彻玉参差,情凄切。 四才子资料前人之叙备矣,只填作品,前二人作品容易找,故给的少,把不好找的多提供一些! 徐祯卿诗2009-04-19 20:17徐博士祯卿一百二十三首 【拟萧子显春别曲(四首。 以下迪功五集)】 杂草积色满河塘,杨柳覆额映娇黄。 春心春望不可极,陇北辽阳俱断肠。 春风戏蝶一庭花,落日聚雀空城麦。 半床敝帐掩朝寒,满镜新愁减钗泽。 贞志宁忘陌上桑,同心共指西陵柏。 鸣鹂欲乱花发齐,江南草长绿叶萋。 三边远戍十年妻,惊颜感候那不啼。 雾里纤纤新月光,机中少妇织流黄。 可怜断丝不如泪,零落时续不能长。 【诵陆厥李夫人歌因效其体咏汉武】 郁金臂上香,龙烛帐中光。 昔时愁夜短,今时怨夜长。长夜怨,彻旦思。 情漠漠,魂离离。新宫夜雨生香草,故苑秋风销桂枝。 欣见帷中步,翻成梦里悲。 【效何逊咏倡家】 帘栊秋未晚,花雾夕偏佳。 暗牖通新烛,虚堂闻落钗。 淅淅乌栖树,明明月堕怀。 相思不可见,兰生故绕阶。 【代炀帝寄内人曲】 藕丝一尺自言长,情人怀情那可量。 愿得牵心渡淮水,勿畏风波作小伤。 【拟谢朓邯郸才人嫁为厮卒妇】 靡靡辞掖庭,殷勤谢故媛。 今朝一羽捐,宿昔千金选。 自怨恩命薄,不恨红颜贱。 夜雨长蘼芜,秋风入团扇。 那忍见可怜,脱钗市玉燕。 【效庾信作】 绮梁文桂刻,椒壁石脂漫。 镜床雕孔雀,窗箔织青鸾。 斜牖银河转,空庭白露团。 梨花初浴雾,竹影尚低寒。 不如纨帐里,谁复梦怀兰。 【秋气篇】 边城秋气肃,夜惨角声长。 废草烟中绿,寒云塞上黄。 万里警烽火,十载忆河梁。 闻砧俱掩泣,见月共愁乡。 亦有观津妇,仍闻洛下妆。 啼粉生阴藓,孤衾恋故香。 当窗工织素,织指怯缝裳。 络纬萧萧雨,蒹葭夜夜霜。 镜尘深一尺,书泪漫千行。 妾心岂畏晚,思君诚可伤。 【步出西阊吟】 步出西阊里,草繁路如缕。 四望何所有,遥见丘坟郁丱丱。 悲风萧条百鸟声,寒日潜光昏黍稌。 低徊步念不自已,魂魄终当归此土。 还家语妻子,桃根摧伤李代腐。 沈吟此曲不敢尽,恐君流酸彻肺腑。 【落花怨】 青枝参差露华浥,落花辞春不能泣。 芳闺年少对踌躇,有情无言空怏悒。 落花含羞拟谢问,颜色与卿不相及。 江上横波暮转深,江干燕泥生紫苹。 前程零落不可保,多谢娇痴薄命人。 【榆塞叹】 榆塞西来草似烟,洛阳东望月如钱。 回肠时时辘轳转,兰心夜夜膏火然。 虫吟下床露入幔,天河沈沈云曼曼。 青桐玉井一叶秋,满城寒砧星物换。 空传草草一行书,谁寄遥遥千里叹。 会日苦少别离长,人生失意恒过半。 【王昭君】 辛苦风沙万里鞍,春红微淡黛痕残。 单于犹解怜娇色,亲拂胡尘带笑看。 【结客少年场行】 雪刃亲将报不平,千金购首未分明。 醉游酒市无人识,自鬻朱门变姓名。 【从军行】 远逐胡兵浃夜行,平明深雪陷龙城。 重围三日无炊黍,犹突龙骓溃虏营。 【大道曲】 长安楼阁互相望,户户珠帘十二行。 绿水过桥通酒市,春风下马有垂杨。 【羽林少年行】 宝马平驰过夕阴,飞丸遥堕掌中金。 不知富贵缘何事,偏动青楼瞥见心。 【塞上曲】 风急交河水正浑,黄沙日落战云昏。 牛羊满地干戈里,独立营门望五原。 【文章烟月】 。 四、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 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 诗词曲赋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苏州经商,父母在皋桥开设酒肆。 唐寅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文选》等史籍。喜爱绘画,稍长即拜名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 16岁时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案首。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 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闽、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 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 传世作品有《骑骡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诗词散文有《六如居士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亦称唐家园,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唐寅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思想趋向解脱颓唐,又将自己的屋舍改称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岁。 唐寅墓位于虎丘区,经整修,1986年10月22日对公众开放。 由于其潇洒飘逸、傲世不羁,又治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章,仕女画登峰造极,故被后人误解,留传许多风流传说,如“唐伯虎三点秋香”等。 其实他坎坷一生,贫困凄苦。可谓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无以报国的典型。 明嘉靖二年(1523),54岁他健康状况更差,这年秋天,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但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二句: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正好触动唐寅心境,他一阵悲伤,告别回家后,从此卧病不起,不久结束了他凄凉的一生。死后葬在桃花坞北。 嘉靖26年迁葬到横塘镇王家村。他逝世后由其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徵明等凑钱安排后事,祝允明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由王宠手书,刻在石碑上。 后世有关唐寅的生平事迹大多是从这墓志铭中得到的。 [编辑本段]祝枝山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 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祝枝山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5岁时就能书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便能作诗文,被称为“神童'。10岁已博览群书,文章瑰丽,才智非凡。 7岁即中秀才,32岁中举人,曾任兴宁知县、应天府通判等官。由于生性佚荡,不满官场腐败之风,遂借故辞官回苏,广交朋友,召客豪饮,烧酒解愁,以泄愤世之情。 祝枝山集各书家之长,领一代风骚,是吴门书派中“明中期三大家”之一。其书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赵孟頫书法之神,扬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唐怀素草书之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发展为自己的独特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 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祝允明虽无名画,但也能画画,唯很少动笔,传世之作更少。 祝枝山为人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由于祝允明有不胜枚举的趣事轶闻,是极现成的创作素材,所以他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于《三笑》、《王老虎抢亲》等众多的戏曲艺术作品中。 祝枝山尚有《江海歼渠记》、《新闻记》、《九朝野记》、《枝山前闻》、《浮物》、《老怪录》、《苏材小纂》、《怀星堂集》等书传世,并编有《兴宁县志》。 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67岁。 祝枝山死后葬于苏州近郊横山祝氏祖坟,但沧海桑田,坟已夷平。 [编辑本段]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 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 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 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徵明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及父亲都是文学家。 但文徵明幼时并不聪慧。稍长,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终于“大器晚成”。 文徵明擅长山水,亦工花卉、人物。早年画风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渐趋醇正。 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又有细腻工整之趣;细笔取法于王蒙,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又有高雅的风采。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也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 画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练,风格秀丽。画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叶离披,备。 五、江南四大才子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 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 “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 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六、江南四大才子是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唐伯虎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苏州经商,父母在皋桥开设酒肆。唐寅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文选》等史籍。 喜爱绘画,稍长即拜名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16岁时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案首。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 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 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 “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传世作品有《骑骡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 诗词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亦称唐家园,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 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唐寅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思想趋向解脱颓唐,又将自己的屋舍改称为庵。 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岁。唐寅墓位于虎丘区,经整修,1986年10月22日对公众开放。 由于其潇洒飘逸、傲世不羁,又治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章,仕女画登峰造极,故被后人误解,留传许多风流传说,如“唐伯虎三点秋香”等。其实他坎坷一生,贫困凄苦。 可谓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无以报国的典型。 祝枝山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 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5岁时就能书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便能作诗文,被称为“神童'。10岁已博览群书,文章瑰丽,才智非凡。 7岁即中秀才,32岁中举人,曾任兴宁知县、应天府通判等官。由于生性佚荡,不满官场腐败之风,遂借故辞官回苏,广交朋友,召客豪饮,烧酒解愁,以泄愤世之情。 祝枝山集各书家之长,领一代风骚,是吴门书派中“明中期三大家”之一。其书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赵孟?#092;书法之神,扬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唐怀素草书之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发展为自己的独特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 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祝允明虽无名画,但也能画画,唯很少动笔,传世之作更少。 祝枝山为人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由于祝允明有不胜枚举的趣事轶闻,是极现成的创作素材,所以他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于《三笑》、《王老虎抢亲》等众多的戏曲艺术作品中。 祝枝山尚有《江海歼渠记》、《新闻记》、《九朝野记》、《枝山前闻》、《浮物》、《老怪录》、《苏材小纂》、《怀星堂集》等书传世,并编有《兴宁县志》。 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67岁。 祝枝山死后葬于苏州近郊横山祝氏祖坟,但沧海桑田,坟已夷平。 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 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 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 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徵明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及父亲都是文学家。 但文徵明幼时并不聪慧。稍长,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终于“大器晚成”。 文徵明擅长山水,亦工花卉、人物。早年画风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渐趋醇正。 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又有细腻工整之趣;细笔取法于王蒙,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又有高雅的风采。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也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 画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练,风格秀丽。画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叶离披,备天然之妙。 他的绘画作有《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洞庭西山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钟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等。其著作有《莆田集》。 传世佳画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湘君。 七、江南四大才子明朝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 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 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 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 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 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 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 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 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 八、江南的四大才子是谁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 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 “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 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 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 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