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鱼的的诗句鱼 宋 欧阳修 秋水澄清见发毛,锦鳞行处水纹摇。 岸边人影惊还去,时向绿荷深处跳。 鱼 宋 丁谓 劝叶复依蒲,登龙是去途。 何烦垂翡翠,未肯畏鹈鹕。 已负吞舟大,终无涸辙虞。 濠梁宁足乐,相忘在江湖。 池鱼 宋 祝庆夫 方池如鉴碧溶溶,锦鲤游扬逐浪中。 竚看三春烟水暖,好观一跃化神龙。 溪鱼 宋 赵方 溪流渺渺净涟漪,鱼跃鱼潜乐自知。 若逐桃花浪里去,风雷相送入天池。 鱼虾 宋 张耒 一尺盆池数种荷,鱼虾亦解起风波。 尔来未识天池乐,更有鲸鹏奈尔何。 观鱼 宋 杨万里 老夫不柰热,跣足坐瓦鼓。 临池观游鱼,定眼再三数。 鱼儿殊畏人,欲度不敢度。 一鱼试行前,似报无他故。 众鱼初欲随,幡然竟回去。 时时传一杯,忽忽日将暮。 时鱼 宋 徐玑 风晴霜气合,沙渚夜鸣榔。 独喜鳞兼细,时看寸有长。 月斜寒动影,水碧静傅香。 可爱渔翁乐,溪梅秋第芳。 观鱼 宋 王令 江渚日夜归,江痕下汀矶。 渔者不自劳,推舟就寒漪。 得鱼乐几多,忽忘身在泥。 未闻任氏风,岂信丝缗非。 子鱼 宋 方岳 桃花水暖正鱼肥,子胀连胞迸腹腴。 黄栗玉燖春寸寸,水晶盐醋粟铢铢。 鲛人泣下甘孥戮,龙析刑淫并孕刳。 老子胸中兵百万,酒船不枉到江湖。 观鱼 宋 崔? 小鱼喜亲人,可钓亦可纲。 大鱼自有神,隐见谁能量。 老禅虽无心,施食不肯尝。 时於千寻底,隐见如龙章。 鱼儿 宋 王安石 绕岸车鸣水欲乾,鱼儿相逐尚相欢。 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那知世界宽。 放鱼 宋 王安石 捉鱼浅水中,投置最深处。 当暑脱煎熬,?然泳而去。 岂无良庖者,可使供七箸。 物我皆畏苦,舍之宁啖茹。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寒芦港 宋 苏轼 溶溶晴港漾春晖,芦笋生时柳絮飞。 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水鮆鱼肥。 游鱼 唐 来鹄 弄萍隈荇思夷犹,掉尾扬鬐逐慢流。 应怕碧岩岩下水,浮藤如线月如钩。 鲤鱼 唐 项斯 似龙鳞又足,只是欠登门。 月里腮犹湿,泥中目未昏。 乞锄防蚁穴,望水写金盆。 他日能为雨,公田报此恩。 鲤鱼 唐 章孝标 眼似真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沈。 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 黄鱼 唐 杜甫 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 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 筒桶相沿久,风雷肯为神。 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龙鳞。 涧中鱼 唐 白居易 海水桑田欲变时,风涛翻覆沸天池。 鲸吞蛟斗波成血,深涧游鱼乐不知。 雄县观鱼 清 纳兰性德 渔师临广泽,侍从俯清澜。 瑞入王舟好,仁知圣网宽。 拨鳞飞白雪,行?缕金盘。 在藻同周宴,时容万姓看。 题傅侍郎寒碧十五韵·观鱼 宋 陈宓 燕忙将水撇,鱼乐欲空跳。 此意谁能会,光阴静里消。 濠上 宋 宋祁 惠非蒙叟叟非鱼,濠上全知鱼乐无。 春水未深鱼易乐,要须真乐是江湖。 嘉禾八咏·金鱼池 宋 陆蒙老 池上春风动白苹,池边清浅见金鳞。 新波已纵游鱼乐,调笑江头结网人。 漾花池 宋 刘无极 一池春水绿如苔,水上新红取次开。 闲倚东风看鱼乐,动摇花片却惊猜。 题濠上斋二绝 宋 傅自修 焉如鱼乐我非鱼,梦裹荣枯觉则无。 休学痴绳贪纸穴,小窗烘日谩跏趺。 泛湖次柳洲二首 宋 曹勋 净舍乘闲一苇航,入门松竹献清凉。 倚栏澄碧龟鱼乐,照眼荷花风露香。 和因老游水寨府治东轩二首 宋 王之道 市井从东州,水竹自西府。 我来与公偕,??礴日欹午。 从容河底鱼,乐哉得其所。 此意与谁论,相看默无语。 下赤山岭过渡至石子涧别施八评事 宋 梅尧臣 三年守庐次,雨回来涧边。 临塘爱鱼乐,近竹见人贤。 今我西归日,逢君小隐年。 重将车马去,惊起野鸥眠。 秋日杂兴二首 宋 罗椅 跃鱼甚微细,解转达秋江漪。 一静未满刻,一动辄移时。 岂由鱼乐乎,或是不性之。 商量未渠稳,风急芦花低。 寄题戴氏别墅 宋 刘宰 闻君筑室水云乡,一榻?然独老庞。 近挹荷香供几案,远邀山翠入轩窗。 自歌自笑游鱼乐,诗去时来白鸟双。 何日过门成夜泊,一樽相与对银缸。 和颖仲山行即事 宋 李弥逊 平芜新绿占封圻,横路游丝网落晖。 同径人稀藏窈窕,禅扉春尽老芳菲。 缓行照水知鱼乐,随意穿花见蝶飞。 二了舁篮今夜月,龙钟犹胜杖藜归。 群玉五咏·百花洲 宋 李弥逊 芳洲面林薄,山响疏泉落。 小绿缀肥梅,疏青陨惊箨。 周遭不盈丈,思与江湖廓。 幽人百虚空,得立听鸣壑。 物我偶俱忘,何必知鱼乐。 。 二、我要诗句 要求如下苏轼表现豪放的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其他的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步出厦门行>>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清•曹雪芹<<;红楼梦>> 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已亥杂记>> 5、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6、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 7、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 巢<<;不第后赋菊>> 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 翰<<;凉州词>>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三、关于海鲜之类的诗句海味:【送友人游江南】耿湋 远别悠悠白发新,江潭何处是通津,潮声偏惧初来客,海味唯甘久住人。 〈-------- 漠漠烟光前浦晚,青青草色定山春。汀洲更有南回雁,乱起联翩北向秦。 【奉和汴州令狐令公二十二韵(同用淹字)】白居易 客有东征者,夷门一落帆。二年方得到,五日未为淹。 在浚旌重葺,游梁馆更添。心因好善乐,貌为礼贤谦。 俗阜知敦劝,民安见察廉。仁风扇道路,阴雨膏闾阎。 文律操将柄,兵机钓得钤。碧幢油叶叶,红旆火襜襜。 景象春加丽,威容晓助严。枪森赤豹尾,纛吒黑龙髯。 门静尘初敛,城昏日半衔。选幽开后院,占胜坐前檐。 平展丝头毯,高褰锦额帘。雷捶柘枝鼓,雪摆胡腾衫。 发滑歌钗坠,妆光舞汗沾。回灯花簇簇,过酒玉纤纤。 馔盛盘心殢,醅浓盏底黏。陆珍熊掌烂,海味蟹螯咸。 〈--------- 福履千夫祝,形仪四座瞻。羊公长在岘,傅说莫归岩。 眷爱人人遍,风情事事兼。犹嫌客不醉,同赋夜厌厌。 吉州李伯高会判送盐{虫截}子鱼比海味之珍者未免为鲈鱼动归兴 全宋诗-戴复古 〈-------- 每思乡味必流涎,一物何能到我前。怒奋两螯眸炯炯,饱吞三印腹便便。 形模突出盐池底,风味横生海峤边。合为莼鲈动归兴,久抛东浦钓鱼船。 昨於发运马御史求海味马已归阙吴正仲忽分饷黄鱼鲎酱鮆子因成短韵〈------ 全宋诗-梅尧臣 前欲淮南求海物,缄书未发报还台。陆机黄耳何时至,罂品分传事按杯。 谢徐屯田惠海味 全宋诗-强至 〈-------- 儒肠多病怯肥膻,海产从来独所便。淮甸风宜乖素嗜,江乡水品忆经年。 分甘已佩公情重,加饭宁须俗祷虔。食箸不停资大嚼,免教馋吻镇流涎。 云间余清亭 清 李森先 徙倚官衙月正明,尚余寒柝在高城。空庭积水松阴乱,小阁张镫夜气清。 剩有黄花随地满,那堪白发向秋生。故乡海味何曾减,残笑鲈鱼浪得名。 〈-------------------------------------------------------- 海鲜:元日平江作 全宋诗-陈藻 草粿京团要贺年,玉融风俗不同天。元正犯醉长洲市,又忆浮家厌海鲜。 〈----------- 杜和州寄新醅吴正仲云家有海鲜约予携往就酌逡巡又云幙中有会且罢此饮 全宋诗-梅尧臣 〈---------- 淮南寄我玉醅酒,白蚶海月君家有。欲持就味明日期,穷羹易覆已反手。 从事开筵不可辞,燕脂秀脸罗前后。长颈善讴须剩讴,只恐老来欢意休。 ------------------------------------------- 牡蛎:莆中遇方□□邀出城买蛎而饮一僧同行 出郭断虹雨,倚楼新雁天。三杯古榕下,一笑菊花前。 入市子鱼贵,堆盘牡蛎鲜。<-------- 山僧惯蔬食,清坐莫流涎。 【广州杂咏(四首)】明 刘崧 鲫鱼潮退余溪卤,牡蛎 ?高结海沙。<----------- 红豆桂花供酿酒,槟榔蒌叶当呼茶。 ------------------------------------------- 蛤蜊:【答朝士】贺知章 镇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秘书省有贺监知章草题诗笔力遒健风尚高远…因有此作】温庭筠 越溪渔客贺知章,任达怜才爱酒狂。鸂鶒苇花随钓艇,蛤蜊菰菜梦横塘。 〈---------- 几年凉月拘华省,一宿秋风忆故乡。荣路脱身终自得,福庭回首莫相忘。 出笼鸾鹤归辽海,落笔龙蛇满坏墙。李白死来无醉客,可怜神彩吊残阳。 【酒病偶作】皮日休 郁林步障昼遮明,一炷浓香养病酲。何事晚来还欲饮,隔墙闻卖蛤蜊声〈------------ 送蛤蜊与李明叔诸公 全宋诗-黄庭坚 雪屋吹灯然豆萁,古来壮士亦长饥。 广文不得载酒去,且咏太玄庖蛤蜊。〈-------- 吴正仲遗蛤蜊 全宋诗-梅尧臣 〈-------- 紫缘常为海错珍,吴乡传入楚乡新。 樽前已夺蟹螫味,当日莼羹枉对人。--------------------------------------- 海蟹:【病中有人惠海蟹转寄鲁望】皮日休 〈-------- 绀甲青筐染菭衣,岛夷初寄北人时。 离居定有石帆觉,失伴唯应海月知。族类分明连琐gD,形容好个似蟛蜞。 病中无用霜螯处,寄与夫君左手持。【酬袭美见寄海蟹】陆龟蒙 〈-------- 药杯应阻蟹螯香,却乞江边采捕郎。 自是扬雄知郭索,且非何胤敢餦餭。骨清犹似含春霭,沫白还疑带海霜。 强作南朝风雅客,夜来偷醉早梅傍。九江霜蟹比他处黑膏凝溢名冠食谱久拟遗高紫微而家僮后期未到以诗道意 全宋诗-岳珂 君不见东来海蟹夸江阴,肌如白玉黄如金。 〈------------ 又不见西来湖蟹到沔鄂,玉软金流不堪斫。九江九月秋风高,霜前突兀赡两螯。 昆吾欲割不受刀,颇有苌碧流玄膏。平生尊前厌此味,更看康庐拂空翠。 今年此曹殊未来,使我对酒空悠哉。旧传骚人炼奇句,无蟹无山两孤负。 老来政欠两眼青,那复活筹虚借箸。只今乡国已骏奔,军将日高应打门。 流涎便作曲车梦,半席又拟钟山分。先生家住岷峨脚,屡放清游仍大嚼。 襟期尽醉何日同,试筮太玄呼郭索。-------------------- 瑶柱:饱食 全宋诗-王之道 予亦属厌耳,女宽何叹三。 一箪傥知足,八珍自忘贪。驼峰擅西北,瑶柱夸东南。 〈--------- 但愿无是馁,藜羹非我惭。 四、求《子鱼论战》的翻译.子鱼论战(《左传》) 【题解】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 当时郑国亲近楚国,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攻宋救郑,就爆发了这次战争。 当时的形势是楚强宋弱。战争开始时,形势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住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教条不放,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惨遭失败。 子鱼的观点和宋襄公的迂执形成鲜明对比。子鱼,宋襄公同父异母兄目夷的字。 他主张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 文章前半部分叙述战争经过及宋襄公惨败的结局,后半部分写子鱼驳斥宋襄公的迂腐论调:总的先说“君未知战”,后分驳“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再驳“不禽二毛”、“不重伤”,最后指出正确的做法。 寥寥数语,正面反面的议论都说得十分透辟。 【原文】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2)。司马曰(3):“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4),宋师败绩。 公伤股(5),门官歼焉(6)。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7),不禽二毛(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9),不鼓不成列(10)。”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11),隘而不列(12),天赞我也(13)。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14),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15)!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16)。 三军以利用也(17),金鼓以声气也(18)。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19)。 ” ——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 【译文】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 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 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 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 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 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 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 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父帮助我们。 敌人在地形上受困而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还怕不能取胜!当前的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使士兵明什么是耻辱来鼓舞斗志,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 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去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就等于没有杀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军队凭着有利的战机来进行战斗,鸣金击鼓是用来助长声势、鼓舞士气的。 既然军队作战要抓住有利的战机,那末敌人处于困境时,正好可以利用。 既然声势壮大,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 (陈必祥) 【注释】(1)宋公:宋襄公,名兹父。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这)城县西。 (2)既:尽。济:渡过。 (3)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4)陈:同“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5)股:大腿。 (6)门官:国君的卫士。 (7)重(chóng从)再次。 (8)禽:通“擒”。 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9)寡人:国君自称。 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10)鼓:击鼓(进军)。 (11)勍(qíng情)敌:强敌。 勍:强而有力。 (12)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 (13)赞:助。 (14)胡耈(gǒu苟):很老的人。 (15)何有于二毛:即“于二毛有何(爱)。” (16)服:向敌人屈服。 (17)三军崐: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 用:施用,这里指作战。 (18)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 金:金属响器。声气:振作士气。 (19)儳(chán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五、描写诸葛亮的诗词1、《隆中对》魏晋:陈寿 原文节选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译文 刘备说:“好!”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 关羽、张飞于是不再说什么了。2、《项脊轩志》明代:归有光 原文节选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译文 项脊生说:巴蜀地方有个名叫清的寡妇,她继承了丈夫留下的朱砂矿,采矿获利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筑”女怀清台”纪念她。 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出身陇中由务农出而建立勋业。当这两个人还待在不为人所知的偏僻角落时,世人又怎么能知道他们呢?我今天居住在这破旧的小屋里,却自得其乐,以为有奇景异致。 如果有知道我这种境遇的人,恐怕会把我看作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吧!3、《与山巨源绝交书》魏晋:嵇康 原文节选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 足下见直木不可以为轮,曲木不可以为桷,盖不欲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 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 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又有心闷疾,顷转增笃,私意自试,不能堪其所不乐。 自卜已审,若道尽途穷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译文 人与人之间相互成为好朋友,重要的是要了解彼此天生的本性,然后成全他。夏禹不强迫伯成子高出来做官,是为了成全他的节操;孔子不向子夏借伞,是为了掩饰子夏的缺点;近时诸葛亮不逼迫徐庶投奔蜀汉,华歆不硬要管宁接受卿相的位子,以上这些人才可以说始终如一,是真正相互了解的好朋友。 您看直木不可以做车轮,曲木不能够当椽子,这是因为人们不想委屈它们原来的本性,而让它们各得其所。所以士、农、工、商都各有自己的专业,都能以达到自己的志向为快乐,这一点只有通达的人才能理解,它应该是在您意料之中的。 不能够因为自己喜爱华丽的帽子,而勉强越地的人也要去戴它;自己嗜好腐烂发臭的食物,而把死了的老鼠来喂养鸳雏。我近来正在学习养生的方法,正疏远荣华,摒弃美味,心情安静恬淡,追求“无为”的最高境界。 即使没有上面所说的“九患”,我尚且不屑一顾您所爱好的那些东西。我有心闷的毛病,近来又加重了,自己设想,是不能忍受所不乐意的事的。 我已经考虑明确,如果无路可走也就算了。您不要来委屈我,使我陷于走投无路的绝境。 4、《阁夜》唐代: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译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又算得了什么呢。 5、《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唐代:李白 原诗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译文 东汉末年,群雄纷起,龙争虎斗。 争王图霸之业未立,各自割据称雄。刘备像汉光武一样一挽汉朝之颓运,得到了孔明这条“卧龙”的辅佐。 诸葛亮在南阳之时,亲自躬耕于陇亩之中。刘备三顾诸葛亮于卧龙岗茅庐,如鱼之得水,叱咤风云于天下。 诸葛武侯在岷蜀佐助刘备立国,其凌云攻志,直吞咸京。诸葛亮未显达之时,是谁对他最为赞许呢,就是博陵的崔州平。 我也是一个布衣之士,胸怀报国忧民之情。在晚年遇到了您二位像崔州平和崔瑗这样的朋友,华发之际同衰共荣。 我们都是寄意于经国济民,结成了兄弟般的朋友。让我们的友谊像管仲和乐毅一样在历史上千载传名。 六、《晋书·嵇康传》文言文句子翻译译文 嵇康,字叔夜,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谯郡人,因曾任中散大夫,后人有称其为嵇中散。 嵇康的祖先本姓奚,原籍是会稽人,后来因避祸来到谯郡,因为居住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嵇山,嵇康祖先遂舍弃原姓,改姓嵇姓。他的兄长嵇喜,很有才能。 嵇康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孤儿。嵇康)有不一般的才华。 在很大范围内也没有能与之相匹配的人。身高七尺八寸,有美丽的文采和优雅的风度。 但是不在意自己的外在,不对自己进行多余的打扮。人们认为他风采非凡,天生本质与自然相合。 能容忍别人的过失,遮掩别人的过错。宽容简约有大度量。 学习不用师傅传授,广泛的阅读,没有不完全了解的。长大之后喜欢读《老子》《庄子》。 和魏朝的宗室之女结婚,官拜中散大夫。常常修行导养性情、服食丹药(一类)的事情。 (嵇康)认为神仙禀受于自然,不是积累修行能够达到的。但是如果能够引导修养合理,还是能够长寿。 于是写了《养生论》。又认为君子是没有私心的。 (释私论,不译)因为有同样高远志趣的知己很找到。常常希望能有一个能与他相得益彰的人。 能与他进行心灵的对话的只有阮籍和山涛,参与到他们中间的有向秀、刘伶、阮咸。王戎说自己与嵇康在山阳住了二十年,从没见过嵇康表现出欢喜或是愤怒的表情。 嵇康曾采药游山泽,遇到得志的时候,便忘记了返回。当时正好有砍柴的人遇上他,都称(他)为神人。 游到汲郡的山里遇见了孙登。嵇康于是跟从他行动。 孙登沉默不言,自己做自己的事。嵇康临别要走,孙登说:“你性格刚烈而有才,难道能免祸吗!”嵇康又遇到了王烈,一起进到山里。 王烈曾经得到像软糖一样的石髓。马上自己吃了一半,剩下一半给嵇康。 (嵇康品行灵活善于打铁。院里有棵柳树很茂盛,于是饮水环绕它,每到了夏天,就在柳树下打铁。 东平吕安敬佩他高雅的兴致,一想念嵇康,就从千里外的地方启程去见嵇康,嵇康以他为友对他很友善。后来吕安被哥哥诬陷起诉,因此入狱,嵇康作文来证明吕安清白,于是又逮捕了嵇康。 从前嵇康贫困,曾与向秀共同在树下打铁,来自己补给。颖川钟会,是个贵公子,才思敏捷,文章精辟,于是前往造访嵇康。 嵇康对他不施礼,却仍旧打铁不停。很久之后钟会离去,嵇康问他:“听到了什么来的?看到什么走的?”钟会回答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来的,看到了所看到的走的。” 钟会因此怨恨嵇康。到了嵇康被捕,钟会进言给文帝说:“嵇康是卧龙,不能让他起来。 您想让天下无忧,因此就要顾虑嵇康。”于是进谗言说:“……嵇康、吕安等人言论放荡,诽毁礼教,是帝王所不能容忍的。 应该找个理由除掉他,来净化风俗。”文帝亲近并听从了钟会,于是一块把嵇康和吕安杀害。 嵇康即将在东市受刑,太学学生三千人,请求让嵇康做他们老师,没有得到允许。嵇康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影子,要过琴来弹奏,说:“过去袁孝尼曾经跟随我想学习《广陵散》,我吝惜保密没有传授给他,《广陵散》现在要绝响了!”时年四十。 海内之士,没有不痛惜的。文帝不久也醒悟后悔了。 ) 先前,嵇康曾经在洛阳西边游玩。晚上住在华阳亭,拿过琴来弹奏。 和嵇康一同谈论音律,辞致清辩。于是(那古人)要来琴弹奏,弹奏了《广陵散》,声调美妙得无与伦比。 于是把(《广陵散》)传给了嵇康,并让嵇康起誓绝对不传给别人,他也不说他叫什么。嵇康擅长辨析道理,又能够写文章,他的高远的情趣,自然便达到了玄妙悠远的境界。 收集了自上古以来的高尚之士,为他们写了传并写了赞。是希望能与千年以来的圣人交友。 又写了《太师箴》,也足够用来阐明帝王之道了,又写了《声无哀乐论》很有条理。儿子嵇绍,另外有传。 原文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 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 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又以为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 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 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 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 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 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 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其略如此。 盖其胸怀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