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垓下之围中的心理描写句子《垓下之围》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作者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勇猛善战;既有阴陵迷道、归败于天的寡谋、自负,又有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的知耻重义、纯朴仁爱.作者还善于在历史事实进行艺术加工,写出了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如虞兮虞兮的千古悲歌、“田父绐曰”的生死机缘、愧对父老的知耻良心、赠马赐头的临终义举等,使这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二、《垓下之围》原文及翻译原文: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译文: 项羽把军队扎营在垓下,军队人数已少而且食物殆尽,汉军和诸侯军队把他们层层包围。 夜间项羽听到周围汉军用楚地方言所唱的歌曲,项羽于是大惊,说:“难道汉已经全部得到了楚国,为什么楚人有如此之多!” 项王就在夜间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字叫虞,常得到宠幸,跟随在项王身边。 有骏马名字叫骓,项王常骑着它。这个时候,项王悲愤激昂,自己作诗吟诵到:“我的力量能拔起高山啊,气势超过全世上的人,天时不利于我啊骓马不能驰骋,骓马不能驰骋我能怎么办。 虞姬啊虞姬我拿你该怎么办?”吟诵数遍,虞姬也应和着他吟诵。项王的眼泪行行落下。 项王周围的人都哭了,没有人敢抬头仰望项王。 原文: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 译文: 于是项王就上了马,旗下跟随的骑兵壮士有八百多人,当夜突破重围从南边驰骋而出,奔腾而去。 第二天天亮时,汉军才觉察到,于是命令骑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赶。项羽渡过淮河,骑兵跟从的只有一百余人了。 项羽到达阴陵,迷失了道路,问一名农夫,农夫欺骗他们说:向左。往左行进,就陷入大泽之中。 因为这个原因,汉军追赶上了他们。项羽于是又引兵向东。 到达东城,才剩有二十八个骑兵。汉军追击的骑兵达几千人。 向往估计自己这次是不能脱身了,对它的骑兵说:“我从起兵到今天,有八年了,身经七十多次战斗,所遇到的敌方都被击破,所打击的敌人都屈服了,我未曾失败过,所以能称霸天下。 然而今天最终在这里失利,这是上天要使我灭亡,不是战事的过失啊!今天必须决一死战,我愿与各位一起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一定能取得三方面的胜利。为诸位突出重围、斩杀将官、砍到旗帜。 教各位将领知道上天将要灭我,并不是我指挥战斗的过错啊!” 扩展资料: 《垓下之围》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作者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 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勇猛善战;既有阴陵迷道、归败于天的寡谋、自负,又有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的知耻重义、纯朴仁爱。 作者还善于在历史事实进行艺术加工,写出了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如虞兮虞兮的千古悲歌、“田父绐曰”的生死机缘、愧对父老的知耻良心、赠马赐头的临终义举等,使这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通假字 1. 通假字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通“服”,佩服 2. 马童面之 面通“湎”,面向 3.逝:通“驰”(chi) ,奔驰的意思,乃根据司马迁陕西的方言所替代本文通假字。 奔驰,项羽坐骑骓马日行千里,为项羽称霸数年立下汗马功劳,乃是马中极品。 4.骓:通“追”意思速度极快,骓:愿意为毛色相间的青马,但本文中所包含的意思有两种,故通“追”,良马的速度快到极点。 这也是陕西的方言所替代本文通假字的原因。 5.辟易数里 辟:通“避”,退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垓下之围。 三、在《垓下之围》中找句子说明项羽既有重义知耻的一面又有恃勇自负的重义知耻: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恃勇自负:1.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2.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 四、项羽垓下之围在历史上有哪些记录公元前202年,项羽被汉军重重包围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 夜间,项羽忽然听到汉军军营中传来楚地的歌声,大吃一惊,以为自己的根据地楚国已被刘邦攻占,心神俱乱。士兵们听到悲伤的乡音,更是无心恋战,纷纷逃走。 其实,这是刘邦的谋臣张良设下的计谋。他知道项羽的军士都是楚地人,于是命汉军高唱楚歌,以动摇楚军军心。 项羽在四面楚歌中坐在帐中饮酒,并大声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是项羽的宠姬,她知道大势已去,而项羽不忍与自己分别,又担心兵败后会受到汉军的侮辱,于是在歌声中拔剑自刎。 见虞姬自杀,项羽率领仅存的800人突围,等他来到乌江边上时,身边只剩下28个人。 乌江亭长将船停在江边,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却地方千里,有数十万人,足以使您称王。 愿大王赶紧渡江,此茫茫大江仅有我一只船,汉军即使追到这里也无船可渡。”项羽听后微微一笑,说:“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当年与江东子弟8000人渡江征战,如今无一人生还,纵使江东父老可怜我,称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说完,将坐骑送给亭长,回身手持短刃与汉军厮杀。 项羽一人杀了汉军数百人,但终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最后自刎在乌江边上。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了中国,建立起汉王朝,定都洛阳,3这是杨柳青年画中表现项羽兵败、痛别处姬的场面,可见霸个月后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史称王别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之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