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秋夜的诗句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2.描写秋天虫声的诗句有哪些1.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玄鸟,即燕子)(《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秋蝉鸣于树间,而燕子早已消失不见,是南徙到什么地方了呢? 2.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 3. “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蝉的哀咽停止了,只有群雁在高空鸣叫。 4. “园柳吟凉久,嘶蝉应序惊。”(隋 王由礼《赋得高柳鸣蝉》) 花园里柳树说凉很久了,嘶嘶的蝉惊到了。 5. “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 许裳《闻蝉》)无翻译 6.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在高处的蝉大多拥有传及远方的声音,繁茂的树叶声仿佛还在耳边。 7. 宋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雨霖铃》)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8.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唐 刘禹锡《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 9.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蝉声嘶鸣,使树林显得更加幽静;鸟雀和鸣,让深山显得越发僻静。 10.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唐 卢仝《新蝉》) 形容新蝉的,泉溜潜幽咽形容蝉鸣绵长,琴鸣乍往还形容蝉鸣高亢,长风翦不断形容蝉鸣回绕不绝,还在树之间还是回绕不绝的意思。 3.描写蛐蛐的诗句1、蟋蟀 先秦:佚名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译文 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留不住。行乐不可太过度,本职事情莫耽误。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多警悟。 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停不住。行乐不可太过度,分外之事也不误。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敏事务。 天寒蟋蟀进堂屋,行役车辆也息休。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不停留。行乐不可太过度,还有国事让人忧。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乐悠悠。 2、齐天乐·蟋蟀 宋代:姜夔 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译文 可笑的是世上那些无知小儿女,他们蹲在篱笆旁,兴高采烈地喊叫着:快拿灯来,有蟋蟀!殊不知如果将此虫声谱成琴曲,一声声地弹奏出来,听上去一定是更加悲苦的。 3、国风·豳风·七月 先秦:佚名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译文 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来到屋檐下。九月蟋蟀进门口,十月钻进我床下。 4、游子吟 唐代:顾况 苔衣上闲阶,蟋蟀催寒砧。 译文 因少有人来石阶上已长满青苔,不时传来的蟋蟀声更让人觉得凄冷萧瑟。 5、东城高且长 两汉:佚名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译文 鸷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伤心哀鸣。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不都感到了时光流逝。与其处处自我约束,等到迟暮之际再悲鸣哀叹。何不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呢! 4.形容蟋蟀的诗句1、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唐 杜甫《促织》 译文:两只蟋蟀在草根下表达爱慕的鸣声因动情而时高时低、时缓时急。 2、札札草间鸣,促促机上声。——宋 梅尧臣 《促织》 译文:蛐蛐在草丛里发出札札的鸣叫,织布机上发出阵阵机杼声。 3、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先秦《诗经·七月》 译文:十月蟋蟀到我床下藏。 4、蟋蟀在堂,岁聿其逝。——先秦《诗经·唐风》 译文:蟋蟀在堂屋,一年将到头。 5、蟋蟀在堂,岁聿其莫。——先秦《诗经·唐风》 译文:蟋蟀在堂屋,一年快要完。 6、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汉·佚名《东城高且长名》 译文:鸷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伤心哀鸣。 7、梧桐上阶影,蟋蟀近床声。——唐·白居易《夜坐》 译文:梧桐树的影子倒映在台阶上,能听见蟋蟀靠近床边的声音。 8、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唐·宋之问《七夕》 译文:停下织布的活儿找来蟋蟀,准备用来对付蜘蛛。 9、书牀鸣蟋蟀,琴匣网蜘蛛。——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 译文:书架上蟋蟀在鸣叫着,琴盒里结满了蜘蛛网。 10、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汉·佚名《明月皎夜光》 译文:皎洁的月光洒满了深秋的夜,东壁的蟋蟀在低吟着。 5.描写“秋夜”的诗句有哪些《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宋代:陆游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代: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秋夜山居二首》 唐代:施肩吾 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 千年独鹤两三声,飞下岩前一枝柏。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秋夜喜遇王处士》 唐代:王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唐代: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秋夜月·当初聚散》 宋代:柳永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盈盈泪眼。漫向我耳边,作万般幽怨。奈你自家心下,有事难见。待信真个,恁别无萦绊。不免收心,共伊长远。 《秋夜独坐 》 唐代: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唐代:李白 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绳。 斜低建章阙,耿耿对金陵。 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 长川泻落月,洲渚晓寒凝。 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征。 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 《裴迪南门秋夜对月 》 唐代:钱起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秋夜月中登天坛》 唐代:姚合 秋蟾流异彩,斋洁上坛行。 天近星辰大,山深世界清。 仙飙石上起,海日夜中明。 何计长来此,闲眠过一生。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宋代:陆游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秋夜泛舟》 唐代:刘方平 林塘夜发舟,虫响荻飕飕。 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 岁华空复晚,乡思不堪愁。 西北浮云外,伊川何处流。 《秋夜》 唐代:刘得仁 秋气满堂孤烛冷,清宵无寐忆山归。 窗前月过三更后,细竹吟风似雨微。 《秋夜雨·秋夜》 宋代:蒋捷 黄云水驿秋笳噎。吹人双鬓如雪。愁多无奈处,谩碎把、寒花轻撧。 红云转入香心里,夜渐深、人语初歇。此际愁更别。雁落影、西窗斜月。 《秋夜》 唐代:耿湋 高秋夜分后,远客雁来时。 寂寞重门掩,无人问所思。 《秋夜》 唐代:王建 夜久叶露滴,秋虫入户飞。 卧多骨髓冷,起覆旧绵衣。 6.描写蟋蟀的诗句年代:南宋 作者:岳飞 作品:小重山 内容: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蟋蟀: 啼彻檐头纺绩娘, 凉风乍起夜初长。 关心蛐蛐接着叫, 明日携笼灌破墙 秋兴(陆游) 蓬蒿门巷绝经过,清夜何人与晤歌? 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声多。 传家产业遗书富,玩世神通醉脸酡。 如许痴顽君会否?一毫不遣损天和. 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当推《唐诗三百首》。在这三百首光辉篇章中,有一些与昆虫有关的诗句,是诗人以虫寓意、抒发情怀的。 |例如,“夜深静卧百虫绝, 清月出岭光入扉。”(韩愈《山石》)描写一片万籁无声的宁静夜色;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以此比喻过路客人投宿时的情景;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 |颂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传说养蚕是黄帝的元纪螺祖首创,已有5200年以上的历史。总之,蚕儿浑身都是宝,对人类贡献极大。 诗人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抒发情怀,表示“老骥伏枥”之志和“鞠躬尽瘁”之心。 唐代张籍《田家行》诗:“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描述了蚕作茧化蛹、茧中出蛾的现象。 |咏蝉 |蝉羽化期多在夏季,所以有“蝉鸣空桑叶、八月萧关道”(王昌龄《塞上曲》)的诗句。雄蝉的腹基部两侧有发音器,依靠振动发音器来“蝉鸣” 、“蝉唱”,如果清晨有露或大雨将至,蝉鸣则止、蝉唱暂休。故有“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李商隐《落花》)的诗句。 |虽然有“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诗句,来抒发诗人清闲悠然的心境。但有的诗句却是借蝉声来表达诗人清高与思怀的。 如,“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在狱中咏蝉》)。作者的高风亮节在其序中,以蝉喻之,描写得淋漓尽致!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抒发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戴叔伦《画蝉》诗:“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可算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语的艺术再现。 |梦蝶 |庄周梦蝶就成了文人墨客借物言志的重要题材,蝶梦也就成了梦幻的代称。 |杜甫诗《曲江二首》中写道:“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觅食、交配、产卵和蜻蜓点水产卵,一触即飞之状,描绘得栩栩如生。 |北宋谢逸在《蝴蝶》中描述到:“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 |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诗云:“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扑萤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这是唐诗中的绝妙佳句,早已脍炙人口。萤属于鞘翅目萤科,幼虫常在腐草堆中觅食小虫,故有“腐草为萤”之误。 |萤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所以有“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句,写的是唐明皇夜不成寐思念杨玉环的情景。 |防虫 |唐代戴叔伦《屯田词》:“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白居易《捕蝗》:“荐食如蚕飞似雨,飞蝗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 |北宋苏轼有诗:“今年春暖欲生蝻,地上戢戢多于土。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哪肯吐。” |明代郭敦也有名句描述:“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盈血,牵衣顿足捕不能,大叶全空小枝折。” 7.描写“蟋蟀”的诗句都有哪些1、蟋蟀在堂,岁聿其莫。——先秦:佚名《诗经 蟋蟀》 释义: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 2、蟋蟀在堂,役车其休。——先秦:佚名《诗经 蟋蟀》 释义:天寒蟋蟀进堂屋,行役车辆也息休。 3、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先秦:佚名《诗经七月》 释义:五月蚱蜢弹腿叫,六月纺织娘振翅。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来到屋檐下。九月蟋蟀进门口,十月钻进我床下。 4、苔衣上闲阶,蟋蟀催寒砧。——唐代:顾况《游子吟》 释义:因少有人来石阶上已长满青苔,不时传来的蟋蟀声更让人觉得凄冷萧瑟。 5、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两汉:佚名《古诗十九首 东城高且长》 释义:鸷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伤心哀鸣。 6、蟏蛸结思幽,蟋蟀伤褊浅。——唐代: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释义:蜘蛛到处布网,蟋蟀声声急噪憋屈。 7、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宋代:姜夔《齐天乐·蟋蟀》 释义:露水打湿了门上的铜环,青苔侵入了井边的石板,这些地方都曾听到过它的叫声。哀怨的声音好像是在倾诉着什么。 8、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宋代:姜夔《齐天乐·蟋蟀》 释义:黑暗中西窗外又刮起了风雨,为什么这虫声老是应和着砧杵声,断断续续地响个不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