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杏花村的诗句《访杏花村》 年代: 现代 作者: 谢觉哉 逢人便说杏花村, 汾酒名牌天下闻。 草长莺飞春已暮, 我来仍是雨纷纷。 《杏花村》 年代: 宋 作者: 沈继祖 杏破繁枝春意闹,牙盘堆实荐时新。 仙家种此应知味,试问庐山姓董人。 1、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 杜牧 《清明》 2、冷落杏花村 宋 周邦彦 《满庭芳·山崦笼春》 3、杏花村馆酒旗风 宋 谢逸 《江神子/江城子 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 4、步芳影、如宿杏花村 宋 王沂孙 《一萼红·翦丹云》 5、疏疏密密杏花村 宋 无名氏 《浣溪沙 瓜陂铺题壁》 6、微雨杏花村 唐 许浑 《下第归蒲城墅居》 7、山热杏花村 唐 薛能 《春日北归舟中有怀》 8、寒食杏花村 唐 温庭筠 《与友人别》 9、劝耕曾入杏花村 宋 苏轼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 10、高挂在杨柳岸杏花村 元 爱山 《【越调】小桃红 消遣》 11、杏花村店酒旗风 明 朱成泳 《武功道中》 12、一杯得杏花村 宋 邓肃 《南归醉题家圃二首》 13、小雨杏花村间酒 宋 东湖散人 《春日田园杂兴》 14、浇松烧笋杏花村 宋 方回 《清明日有感》 15、关征不到杏花村 宋 何文季 《宣差曾思丁得替归诗以赠之》 16、杏花村酒家家好 宋 何应龙 《老翁》 17、篮舆却出杏花村 宋 林光朝 《传使君安道再有治莆之命取道城外还泉南得来》 18、春风吹入杏花村 宋 释从瑾 《颂古三十八首》 19、桃源流水杏花村 宋 释慧远 《送杨高士归蜀》 20、灞陵原接杏花村 宋 宋白 《宫词》 21、劝农曾入杏花村 宋 苏轼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二首》 22、来朝更过杏花村 宋 万俟绍之 《金陵郊行》 23、杏花村 宋 薛师石 《渔父词》 24、牧童遥指杏花村 宋 于石 《次韵杜若川春日杂兴集句二首》 25、临邛界里杏花村 宋 曾丰 《壬戌二月十九日都巡李叔永躬按酒课于会田市》 26、数声遥在杏花村 明 沈周 《分得药臼谢医》 27、杏花村雨听鸣鸠 明 止庵法师 《过湖州》 2.在《清明》这首诗里,“杏花村”到底是什么地方可能的地方一、在山东省水泊梁山黑风、南崖下的「杏花村」。 据传孔子问礼於老子的「问祖堂石窟」便在村上。还有「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常来此饮酒,素有「杏花飞霞」之称。 二、在山西省汾阳县城北三十里处的「杏花村」。村子小,人口少,除了耕作之外,都是酿酒(汾酒)的好手。 唐代即驰名远近,也靠名将郭子仪(出生地)的受人景仰,又说因杜牧的诗,而吸引多数人的注意。三、在湖北省麻城县古镇岐亭附近的「杏花村」。 当地酒店非常有名。流传有民谣:「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里有美人。 」杜牧被贬为黄州刺史时,常到此买酒浇愁。四、在江苏省徐州丰县东二十里的「杏花村」。 苏东坡任徐州知府时,曾到此劝农,有诗句「我是朱陈旧使君,劝耕曾入杏花村。」(朱陈村在徐州丰县),进一步传说杜牧住在扬州很久,到过朱陈村。 五、在南京城西南阳凤凰台一带的金陵「杏花村」。地临郊外,层峦叠翠,河水匝绕,下为秦淮。 由於风景旖旎,文人雅士喜欢痛饮盘桓。《金陵历代名胜志》载有「杜牧沽酒处」,并附清人陈退庵诗云:「江南春雨梦无痕,沽酒旗亭白下门,一自樊川题句后,至今人说杏花村。 」六、在安徽省贵池县城西郊的一座「杏花村」。为隋唐时产酒盛地,以「杏花大麴」(麴=麦曲)誉满江南。 《江南通志》记池州「杏花村在府秀山门外里许,因唐杜牧诗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得名。」清人周疆的〈筑杏花亭碑记〉也说:「自杜牧之清明诗后,村以杏花名。 」山西汾阳,常有人提及这六处杏花村,虽然都可以和杜牧诗牵扯点关系,但如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只有一个,而非泛指栽有一些杏花的村落的话,当以山西省的汾阳县、安徽省的贵池县,比较有完整的史料佐证,又有遗迹可寻。先谈汾阳的杏花村,原名「茂林堡」,西依吕梁山脉,东临汾水,风光蛮好的。 唐代才在堡侧的子夏山麓,植杏成林,广约几百亩,春暖花开,色香弥漫,所以更名杏花村。不过后来杏花消失了,因为几度被子夏山(相传孔子之弟子子夏,尝授徒於此)下来的洪水,不断冲击,累次为灾,杏树大多淹死了。 当地的酿酒事业,由来已久。远在南北朝(西元五五○年)时候,就有了酿酒的酒烧锅,到了唐朝,尤其兴旺,已有六、七十家烧锅酒坊。 地居交通要道,是一个著名的酒店闹市,有所谓「瓮头青更色香兼,处处街道揭翠帘」,也正如〈古碑记〉曰:「佳酿之誉,宇内甚驰,凡王公士庶,逢月夜花晨,莫不以争先一酌为快。」游客云集,不在话下,听说李白、杜甫也都慕名而至,成为常客。 饮誉的佳酿(即汾酒),清澈透明,色泽鲜美,气香味甜,入口绵软。余香长留舌底,令人心旷神怡。 可是杏花村的酒为甚麽会这样好呢?当然是有得天独厚的好水,常人说「名酒产地,必有佳泉」。村中不少古井,勺上来的水没有一点杂质,而且甘甜。 另外,酿造的老师傅说有六大要诀:「人必得其精,粮必得其实,麴必得其时,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汾酒之名就是由此而来,出类拔萃,绝非偶然。 民间一样有歌谣:「汾县府,汾阳县,离城三十杏花村。杏花村里出美酒,杏花村里出美人。 」犹有传奇的故事,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九十多岁的酒坊掌柜的,乐善好施。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天候奇冷,来了两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投店要喝酒。 喝得酒意阑珊,不付酒钱,便扬长而去。许多座客为店主抱不平,店主毫无愕然,委婉的回答:「富人饮酒为行乐,穷人饮酒为御寒,何必去为难他呢?」岂知第二天两人又来了,仍然衣不蔽体,浑身发抖,赶紧给他们两大碗酒,喝了后,踉踉跄跄便走。 第三天也是如此,但却颓然醉倒了,迷迷糊糊。不得不留住脚步,扶上热炕,照顾他们入睡。 翌晨,想要离开,掌柜的顺意扶持走出店门,门外有一口水井,贴近时,不料老人都哇的一声,把腹中的宿酒,全呕吐入井。几天过后,神奇的事出现了,打出来的井水,已经变成了酒,而且芳香凛冽。 主人恍然大悟,知道这两位是神仙(有道是八仙中的张果老和吕洞宾),遂将这口井,取名为「神井」。井水汹汹,汲之不竭,生意也就越做越旺盛了。 可惜,老掌柜去世,继承父业的儿子是为富不仁、贪婪无餍的小人。数年后,老人又来到,不再被盛情招待,问生意如何,反而口出怨言,说是「井水变美酒,却没有留下酒糟来喂猪。 」老人听了,一言不发,即在井傍念咒,用袖一拂,井中的酒,顿时变成原来的水了,并且留下一首诗:「天高不算高,人心高一梢;井水当酒卖,还嫌猪无糟!」这是一个通俗风趣的神话,姑妄听之,却含有劝世(要行善积德,勿贪心不足)的意义和价值。安徽的池州,比较可靠如此述说汾酒出类拔萃,以及产地的风情风物,那麽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就在山西汾阳了吗?不是,因为有人提出———根据史料记载,杜牧未曾到过汾州(今山西汾阳)。 所饮的酒,更未指明为汾酒。山西汾阳属於华北,而诗中「清明时节雨纷纷」,算是江南多雨的现象,不是黄河以北地区的气候。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自春季开始,北半球白昼渐长,南方暖气团逐渐北移,在阳历四月清明前后,正好移至大陆的江南地带,与北方冷。 3.诗人:杜牧 诗名:『清明』 ~清明:此指清明节,源於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时间大约在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民间有踏青及扫墓等习俗。 ~断魂:失魂落魄,比喻很伤心。 ~借问:请问。 ~杏花村:从字面解,是指杏花深处的村庄,有人认为这是村庄的名字,在今安徽省贵池县城西。由於杜牧此诗的影响,有好几处地方后来都起名「杏花村」,如著名的汾酒,便是山西汾阳杏花村酒厂出品。 此外,很多酒家也以「杏花村」为名。 这首诗是即景叙事之作,咏写清明时节的景物。 清明节那一天,下濛濛细雨,前往扫墓、踏青的人们神色哀伤,诗人身处其中也受到感染。这黯然的情绪该如何排遣呢?也许找个地方歇一歇,喝一点酒,可以舒解吧。 於是诗人向牧童询问酒家在那里,牧童信手指向不远之处,顺牧童的手指,隐约看到杏花深处的村庄,有酒家招客的旗子在晃动。 诗的前两句描写环境,营造气氛。 第一句直接点出题目「清明」二字。「雨纷纷」是清明时节的气候特徵;「路上行人」拥挤,带哀伤的心情扫墓,是清明时节的人物动态;「欲断魂」三字,既刻划行人的心理状况,又与「雨纷纷」的背景互相配合,营造出清明节特有的节日气氛:细雨纷纷,添人愁怀,扫墓思亲,倍增伤感。 第三、四句承接「欲断魂」而来,诗人想寻找酒家歇息,抒缓情绪。故第三句用「借问」二字承转,接下来诗人与牧童的一问一答,构成一段生活中的小插曲,为诗歌增添了情趣,一个「遥」字,状写了牧童信手指点的动作。 村庄名为「杏花」,给人美丽的联想,「杏花烟雨江南」的画面自然在脑海中浮现,最终在温馨的期待气氛中化解了雨中清明的愁怀。诗人接有甚麽行动,诗中并没有提到,让读者通过想像加以领会。 这首小诗,没有一个难字,更没有典故,语言通俗,却写出了一幅生动的清明踏青图。所以千百年来,广泛流传,成为描写清明节最有名的诗歌。 4.有什么描写杏花村的诗1、下第归蒲城墅居 作者: 许浑 失意归三径,伤春别九门。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 牧竖还呼犊,邻翁亦抱孙。不知余正苦,迎马问寒温。 2、清明 作者: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春日北归舟中有怀 作者: 薛能 尽日绕盘飧,归舟向蜀门。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 净镜空山晓,孤灯极浦昏。边城不是意,回首未终恩。 4、与友人别 作者: 温庭筠 半醉别都门,含凄上古原。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 薄暮牵离绪,伤春忆晤言。年芳本无限,何况有兰孙。 5、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作者: 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5.杏花村在什么地方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牧所作,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传诵不衰的诗。 每当杏花初绽或盛开的时节,文人墨客总会油然想起这千古名句。然而正是这千古名句,引起了数百年来的一场公案——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何处?诗以景明,景以诗传,按理说应该考察一下当年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 与杜牧诗中有联系的杏花村,全国各地共有20多个!比较集中的说法有以下几个: 有一说在山西省汾阳市。市区北15公里处有一个杏花村,村里有一口古井,俗称神井,据碑文记载,井水“味如醴,甘馨清洌”。 相传自南北朝以来汾阳便以产美酒著名,所产汾酒素有“甘泉佳酿”的美誉。在众多的杏花村里,惟此处有这样远近皆知的名酒。 历代文人墨客的题诗碑刻甚多,而杜牧的这首《清明》诗,赫然列于碑群之首。 然而仔细考证之后,却无法断定杜诗所写的杏花村在山西汾阳,因为杜牧写这首诗的时候像是他落魄江南之际,已是他的晚期。 而杜牧20余岁到汾阳时,正值他壮志凌云,诗情豪迈,似不会写下如此凄苦悲哀的诗句来。不过有一点,如果没有久负盛名的杏花村汾酒,也许在杜牧众多诗作中,这首不会格外出名。 而杏花村在汾阳的说法,也是千百年来大多人认同的说法,只是近些年争议才争。 一说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城西南有个杏花村,此处过去也有酒肆,也产名酒。 杜牧于会昌四年(844年)9月由黄州刺史迁池州刺史,会昌六年9月再迁睦州刺史,在贵池呆了整两年。杜牧在贵池为官时,爱喝酒,也爱郊游,现在贵池古井犹存,当时以井水酿酒,名为“杏花大曲”,香醇可口。 清人朗遂作《贵池县杏花村志》,将杜牧诗收入,其后,《江南通志》也把该诗收入,并申明杜诗所指杏花村在贵池。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胜辞典》便依此说。 可是仍有疑问。有人推断杜牧作诗的时间,如果是在赴贵池的路上,即会昌四年九月,而这时离清明节尚远;如果是在贵池做官时所作,即已到了第二年的清明,在这里为官半年有余,而又嗜酒如命的杜牧,想来不会还不知道产好酒的杏花村,况且,既是为官,吃酒等些许小事自有当差的服侍,恐怕不会亲自去讨买的。 如此看来,杏花村似也不在贵池。 还有一说在江苏丰县城东南15公里处。 持此说者根据诗意,认为此诗应为对途中周围情况不了解时所写,于是查阅杜牧年谱,了解到杜牧一生中自外郡迁官赴京共4次,其中有3次都经过丰县:大和九年由扬州节度掌书记迁监察御史,大中二年八月,由睦州刺史迁司勋员外郎,大中五年秋由湖州刺史迁考功郎中,皆取道运河,经扬州、宋州(河南商丘)、汴州(河南开封)入京。大中二年杜牧曾作宋州宁陵县记。 丰县杏花村就在运河至宋州道上。远古时,丰县曾属宋,并且丰县是刘邦的故乡,杜牧经此作诗与情理甚合。 另外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写的一首关于丰县朱陈村嫁娶图的诗:“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 也与杜诗暗合。最早版本的《丰县志》也收有杜牧的这首诗。 然而遗憾的是,如今丰县城东南15里一带并无杏花村,只有一个张杏行政村,虽说此村家家门前院里尚植杏树三五株,但该村向来不产酒。 近年来,江苏宜兴也冒出一个杏花村。 当地的人们讲杜牧47岁罢官后住到湖州,50岁时死于湖州,晚年落魄,常到邻县宜兴游览解闷,住在宜兴十里碑,并造水榭,人称“牧之水榭”。杜牧在此写下不少诗,后人游时也留下许多墨迹。 距“牧之水榭”3里远的地方有一个杏里村,过去四周都是杏花树,唐代这里的酿酒是很有名的。由此,有人认为这就是杜牧笔下的杏花村。 但这种说法的论据似乎也不充足。 另有一种看法,认为杜牧诗中的杏花村乃泛指,并无确切地点,诗是表达情绪的,未必像数学那样丁是丁,卯是卯。 但是从逻辑上推理,杜牧当年应该是真的看到了一个杏花村,才写下的诗句,但是他是否马上就写下这首诗呢?不敢确定,或许,是诗人晚年追忆年轻时境遇所写的作品也未可知。 看来杜牧诗中的杏花村确有无疑,这位才学显赫的杜樊川(杜牧晚年曾居住在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写的究竟是哪个杏花村呢?这又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历史之谜。 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诗,竟在今世文坛和商界造成了极大的迷茫和争论。这就是许多人想要弄清楚而迄今并无结果的一个问题:杜牧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何处? 纵观各文之说,主要表现为两种观点:一为山西汾阳杏花村说,理由是该村酿酒始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历史,汾酒又为中华名酒;一为安徽贵池杏花村说,理由是那里也酿酒,而且杜牧曾在池州任过官。 贵池说者驳汾阳说者:两《唐书》本传和《杜牧年谱》均没有杜牧到过汾阳一带的记载。汾阳说者举杜牧《并州道中》一诗为证,贵池说者又说《并州道中》也并不可靠。 如果再深入一步探究,《并州道中》尚见于杜牧《樊川别集》,而《清明》一诗,《樊川诗集》、《别集》和《全唐诗》却都没有收录,所以难免有人怀疑此诗是否真系杜牧所作。 在没有更可靠资料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姑且将《清明》当做杜。 6.牧童遥指杏花村,指的是在什么地方在我国志苑中,为村立志的可谓凤毛麟角。 能被搜入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文献《四库全书》的村志,恐怕只有池州《杏花村志》了。应当说,这全赖于杜公这首千古绝唱《清明》诗的巨大效应。 杜牧在会昌四至六年(844—846年)出任池州刺史期间,春游府城西杏花村,写下了这首富有江南风情特色的艺术杰作。之后,历代名士慕名纷至,古村不断修建。 至清代整个杏花村已形成一片方圆10余里古色古香、风景如画的名胜古迹区,有闻名遐迩古“杏花村十二景”,即:平天春涨、铁佛禅林、白浦荷风、黄公酒垆、三台夕照、桑拓丹枫、栖云松月、西湘烟雨、昭明书院、茶田麦浪、杜坞渔歌和梅州晓雪。 7.描写杏花村的诗句《访杏花村》年代: 现代 作者: 谢觉哉逢人便说杏花村,汾酒名牌天下闻。 草长莺飞春已暮,我来仍是雨纷纷。《杏花村》年代: 宋 作者: 沈继祖杏破繁枝春意闹,牙盘堆实荐时新。 仙家种此应知味,试问庐山姓董人。1、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 《清明》2、冷落杏花村宋周邦彦 《满庭芳·山崦笼春》3、杏花村馆酒旗风宋谢逸 《江神子/江城子 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4、步芳影、如宿杏花村宋王沂孙 《一萼红·翦丹云》5、疏疏密密杏花村宋无名氏 《浣溪沙 瓜陂铺题壁》6、微雨杏花村唐许浑 《下第归蒲城墅居》7、山热杏花村唐薛能 《春日北归舟中有怀》8、寒食杏花村唐温庭筠 《与友人别》9、劝耕曾入杏花村宋苏轼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10、高挂在杨柳岸杏花村元爱山 《【越调】小桃红 消遣》11、杏花村店酒旗风明朱成泳 《武功道中》12、一杯得杏花村宋邓肃 《南归醉题家圃二首》13、小雨杏花村间酒宋东湖散人 《春日田园杂兴》14、浇松烧笋杏花村宋方回 《清明日有感》15、关征不到杏花村宋何文季 《宣差曾思丁得替归诗以赠之》16、杏花村酒家家好宋何应龙 《老翁》17、篮舆却出杏花村宋林光朝 《传使君安道再有治莆之命取道城外还泉南得来》18、春风吹入杏花村宋释从瑾 《颂古三十八首》19、桃源流水杏花村宋释慧远 《送杨高士归蜀》20、灞陵原接杏花村宋宋白 《宫词》21、劝农曾入杏花村宋苏轼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二首》22、来朝更过杏花村宋万俟绍之 《金陵郊行》23、杏花村宋薛师石 《渔父词》24、牧童遥指杏花村宋于石 《次韵杜若川春日杂兴集句二首》25、临邛界里杏花村宋曾丰 《壬戌二月十九日都巡李叔永躬按酒课于会田市》26、数声遥在杏花村明沈周 《分得药臼谢医》27、杏花村雨听鸣鸠明止庵法师 《过湖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