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明节关于森林防火的诗句森林火灾重防范,严控火源是关键. 森林防火千秋业,生态安全万代兴. 建设秀美山川 护林防火当先. 共享森林美景,严防森林火灾. 护林木,不吸烟,文明就在你身边. 珍爱森林,防火于未逗燃地. 防火,靠你靠我靠大家,人人有责; 灭火,打早打小打完了,事事无患. 森林资源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 森林防火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身在绿海中,防火记心中. 2. 关于清明的谚语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唐】白居易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 【唐】白居易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 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风老,无嫌酒盏深。 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 【唐】李峤 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 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 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 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 。 3. 请介绍关于清明节的诗词清明节(网友来稿) 关于清明节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 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 “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 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 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 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 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白居易一首《寒食野望吟》描写了当时墓祭之情形: 《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清明日狸渡道中》 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 (土番)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 这首五律有如广角镜头,摄下了清明春野的全景。 书生们潇洒的游春,空中风筝争鸣,鸟雀啄食(土贲)间祭品。 哀欢相映,这真是一个极具特色的节日。不过,清明墓祭凄清悲切固然有,但至唐宋,宴乐游赏的风气也已形成。 唐诗人顾非熊的一首《长安清明言怀》诗道尽其间关系: 《长安清明言怀》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 至唐代,寒食清明祭扫坟茔的习俗已经合二而一了。时值三春大好时光,清明墓祭这种户外活动业已具备冶游的条件。 唐宋元明如此,清及晚近也不例外。晚近以来,这种风习还是很盛的。 求神拜佛可视作迷信,作为者心里也免忐忑,祭扫先茔则不,行此举之人肚子鼓鼓象有许多理由,怎么做也都心安理得。 于是,北方便荷担挑盒,南方便行船载酒,热热闹闹地上坟去。 清明节对联: 春风重拂地;佳节倍思亲。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三月光阴槐火换;二分消息杏花知。 相逢马上纷桃雨;喜见树前闹杏花。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槐火。 4. 关于清明节的诗描写清明节的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为后人留下了描写清明节的著名诗句: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宋】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 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 5. 关于森林防火的诗句,名言警句你好,很高兴你能关注森林防火。 我是一名从事森林防火工作的老师,已经在防火战线上工作了二十五个年头,我写了些关于森林防火的诗句,你稍加修改就可以使用了,如果有需要可以继续与我联系。森林火灾重防范,严控火源是关键。 森林防火千秋业,生态安全万代兴。建设秀美山川 护林防火当先。 共享森林美景,严防森林火灾。护林木,不吸烟,文明就在你身边。 珍爱森林,防火于未“燃”。防火,靠你靠我靠大家,人人有责;灭火,打早打小打完了,事事无患。 森林资源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森林防火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身在绿海中,防火记心中。 6. 描写清明节的一句诗请大家帮忙找一下有关描写清明节的诗句 爱问知识有关清明节的诗歌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7. 关于清明节防火或健康的公益广告语1.日子火了,别忘了防火! 2.小小烟头不算大,森林景观它吞下。 3.只有你能防止森林火灾。 4.做人可以轻松,防火不能放松。 5.要要酒,不要119。 6.一场火灾是怎么发生的? 可能是一根火柴燃起的小小火苗; 可能是您随意丢下的未熄灭烟头; 可能是您大意忘拉断的保险闸; 。 .火警119提醒您:安全关系每人 排除火情可能 7.火情随时有,火警119 8.由于一些不确定的原因,119消防暑将在未来的日子里停止出勤。具体时间不定,,请大家注意!!! 9.诸君痛饮白干,过量,烟引酒燃。 8.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清明诗词 寒食 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心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日对酒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即事 瞿佑 风落梨花雪满庭,今年又是一清明。 游丝到地终无意,芳草连天若有情。 满院晓烟闻燕语,半窗晴日照蚕生。 秋千一架名园里,柳丝今日向东风。 清明 陈子龙 江南烟雨画屏中,半镜斜窗弄小红。 燕子不来楼阁回,柳丝今日向东风。 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杂诗 无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着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引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雪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江陵使至汝州 王建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寒食夜 韩?? 恻恻轻寒剪剪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五、论语教学─孝道 了解清明节的意义与活动后,最重要的除了能慎终追远外,就是要能真正的实践孝道。 「孝顺」是我国统的美德、立国的精神,孔子在论语中对「孝」有相当多的引述。 所以,我们要发扬传统的美德,必须孝顺父母;我们要宏扬孔圣儒学,更必须实行孝道。 何谓「孝」?「孝」就是曲尽奉养之道,敬而有礼。何谓「顺」?「顺」就是善体亲意,劳而不怨。 孝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一个人如果连孝顺父母都做不到,想要齐家当然不可能。 在家庭中孝顺父母,可说是为齐家的功夫打下基础,古人的「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所以孝顺为齐家之本。 俗语说:「百善孝为先。 」所以,孝亲不但能使父母感到安慰,也能使我们的社会安宁。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者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如果我们孝顺父母,就不会逞强斗狠,让自己受创,也不做出毁损父母名誉的事。所大家重孝道,社会一定更安定。 就让我们透过论语中对孝的阐述,来了解应该怎样做,才是孝顺。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意义:孝顺父母和敬爱兄长这两件事,是仁德的根基!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义:在家孝顺父母,出外敬爱兄长做人的根本。 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是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为学,吾必谓之学矣。」 意义:侍奉父母,要能够完全尽力。 4、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殁,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意义:要能继承遵循父母优良的意向和作为,才是孝顺。 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知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约:「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意义:侍奉父母要合乎礼仪。 6、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效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意义:奉养父母要心存敬意。 7、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是孝乎?」 意义:奉养父母要能够和颜悦色。 8、子曰:「父母在,不远游,由必有方。 」 意义:不可让父母担心。 9、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 意义:要能牢记父母的年纪。 10、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它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 意义:不改变父母的作为。 六、孝道良心歌 1 人生天地间 孝顺最为先 孝顺父母亲 即孝天地前 人生天地间 父母最为先 生育我身体 扶养教育全 知恩当要报 孝顺达满圆 2 父母恩重如泰山 我来报答要周全 日常生活多担代 衣食住行要齐全 冷了暖衣早准备 热了清凉安排全 好的食物父母用 粗粮淡饭我来餐 日常生活照顾好 点点滴滴要周全 3 好的房屋父母住 旧的房屋我住焉 有了钱财父母用 自己无钱也无关 父母出门安排好 交通车辆要安全 时刻操心对父母 不可疏忽敷衍耽 出则告知返则面 晨昏定省时问安 4 待奉父母要温和 待奉父母要亲切 父母讲话要顺受 不可违背不遵前 父母有命不可违 无命不可自当权 父母怒责而不悖 面带笑容孩儿错 顺从圆满要周到 事事如意父母欢 5 兄弟无争互忍让 父母面前心喜欢 一切烦劳子代替 一切事务办圆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