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五台山的诗句五台山·顾炎武 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 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菩萨顶·康熙 四十余年礼世伽,本来面目是天家。 清凉无物何所有,叶斗峰横问法华。 送牧堂上人游五台·孔尚任 层崖翠接蔚蓝天,百丈清风待皎然。 古雪难消山北面,春莺懒到寺东边。 经包渡水何妨湿,衲袖穿花更觉鲜。 不比人间行路苦,离情也废一霄眠。 清凉纪游:入山·雍正 清凉境界梵王宫,碧染芙蓉耸昊穹。 万古云封五顶寺,千株松纳四时风。 盘迥鸟道珠幡里,缭绕炉烟画障中。 石立俨然如接引,疑逢青髻化身童。 清凉山·乾隆 雪蹊历历度桥踪,白玉层梯认碧松。 春月景殊秋月景,下方钟和上方钟。 得教触目清裁别,间复翘心□韵重。 只有清凉无改度,迎人翠掩五云峰。 2.描写五台山的古诗词《五台山》 年代: 清 作者: 顾炎武 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 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五台山和韵》 年代: 宋 作者: 史监 群峰历尽到巅峦,极目清凉境界宽。 山入雁门真设险,地藏佛国即长安。 雨来绝涧自成响,云渡远溪时作团。 花落经台钟梵寂,袈裟香霭翠云蟠。 《送僧游五台山》 年代: 宋 作者: 释简长 五峰横绝汉,寒翠倚苍冥。 积雪无烦暑,高杉碍落星。 碛雪檐外见,边角坐中听。 师到栖禅夜,龙湫独灌瓶。 3.描述五台山的句子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太原市北230公里。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峰组成。五台山曾经有360座寺庙,到1956年时还有124处,现存寺庙四十余处。 五台山据传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迪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弟子,帮助佛化导苔艺众生。 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文殊的坐骑丸请狮,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 文殊菩萨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为众菩萨之首。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部海拔624至3061米,横跨忻州5个县,周围逶迤500余里。 与浙江的普陀山、四川的峨眉山和安徽的九华山并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由5座山峰组成,分别是东台望海峰、西台桂目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头峰、中台翠岩峰。 举目"台山如五瓣莲花。(明王思任《游五台山记》)"山上有台,台上有峰。 "峥嵘接势","献态呈奇","幽靓曰绝","高峰对峙,俱如仙掌插天。""寺宇幽丽,高下如图画"。 (《徐霞客游记》)清徐天叙《五台山奇胜》诗又记:"屈指奇峰数,清凉绝尘埃。"山上有大小寺庙68座。 在众多的菩萨之中,以大普文殊和大行普贤、大悲观普贤最为显赫。登上五台山,只见寺庙星罗棋布,高低错落有致。 "无寺不树,无山不林。(梁衡《清凉世界五台山》)"游览之余,有优哉游哉的清凉感受。 山西的山一般都干燥缺水,黄沙弥漫,但一进五台山,却是满眼碧绿,莽莽苍苍,空气清新湿润,截然另一片天地。导游小姐说,五台山树木繁茂,乾隆皇帝怕藏匿刺客,便张弓四周放箭,箭到之处,树木全砍掉。 于是五台山又有了郁郁葱葱的牧场,膘肥精壮的骡马牛羊,成了五台山特有的产物。山上有马道,专供骑马上下山的旅客用。 五台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与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齐名,五台山座落于"华北屋脊"上,海拔3058米,面积2837平方公里,导游小姐张开手掌,伸着五个指头说: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台顶,为五方文殊的殿堂。又说,登上一处台顶,坐小车需要大半天时间,到顶上得穿棉衣。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庙宇繁多一座挨着一座。台怀镇是寺庙最集中的地方,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和罗侯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林。 一般游人都只围着塔院寺的白塔转。华夏有四大佛教名山,依次是,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 他们分别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的道场。虽然佛教进入华夏的时间说法不定,但大多数还认为是东汉初年。 史载,汉明帝曾派使臣迎奉天竺高僧前来传法,回来后敕建了号称中华第一寺的洛阳白马寺,几乎同时,建造了五台山的古刹显通寺。据传,显通寺的地址,是天竺高僧选定的,因为,这里的山势奇伟气象不凡,与释迦佛祖在印度修行的灵鹫山极为相似。 寺院建成后,寺以山名,汉明帝为了表示信佛,敕封"大孚灵鹫寺,"大孚是弘信的意思,这也是现今显通寺的前身。于是,五台山从那时起就确立了佛法传入华夏最早建寺的地位。 五台山寺庙从始建开始,历朝历代都在修茸扩建,史载,最鼎盛时达到三百六十多座,虽历经战火屡遭破坏,但解放初期统计仍存一百二十多座寺院。历史长河的演绎,真实的展现了寺院群如此集中的宏大场面,人们诚服的把五台山称之为佛国,奠定了它在佛教界的历史地位。 到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年代,五台山更是全力打造发展已经存在的辉煌,凭借历史,凭借五台山的人文与自然优势,现在已经跨入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序列。五台山的寺庙分布很广,最集中的地方在台怀镇。 这里的寺庙,无论从规模还是样式,都称得上是佛国的精华所在。这里的寺庙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青庙,一种是黄庙,青庙住的是和尚,黄庙住的是喇嘛,信仰相同,分支有别。 在天子皇帝为此为大的年代,青庙黄庙谁来主持五台山的佛教事务,还得皇帝老子说了算,当然,现在五台山不分青庙黄庙,由佛教协会来领导主持。台怀镇的寺庙集中。 相邻之近,飞檐几近勾心斗角,寺内古树,一墙之隔枝叶交汇,平地古寺,金顶红墙相互辉映,山巅古刹,隐在林间海市蜃楼。塔院寺的大白塔雄伟壮观,藻瓶形状,方圆搭配,粗细相间,高耸入云。 它通高56.3米,周长83.3米,上束252个风铃,微风吹来清音入耳,塔身巍峨令人仰慕,人们通常把大白塔看成是五台山的标志。这里有喇嘛宫之称的菩萨顶,开花现佛的罗睺寺,五爷庙,善财洞,东山顶上的黛螺顶……当然,这里是文殊菩萨的道场,闻名的殊像寺就坐落在紧邻的塔院寺南边。 这里的庙宇有的顺山走势,有的平地拔起,有的建在山巅。近视大德威坐法相庄严,远眺庙宇巍峨肃穆庄严。 这里随处可听朗朗经声,不时飘来阵阵梵音,旺盛的香火青烟飘渺缭绕,做功课的出家人念经打坐,信众居士烧香礼佛与师傅不时的交谈,更多的是游人摩肩擦踵,虔诚的观摩佛国建筑,驻足倾听佛家佛事。台怀镇之外,五台山的寺庙还广布延绵在附近的村庄,山间,相隔远近不同,建庙年代不同,。 4.描写五台山的名句有哪些1、五云常覆五台端,天近清都特地寒。 2、古雪难消山北面,春莺懒到寺东边。 3、万古云封五顶寺,千株松纳四时风。 4、只有清凉无改度,迎人翠掩五云峰。 5、盘转山腰至山寺,苍松怪石清绝伦。 6、许生五台宾,业白出石壁。 7、远去见双节,因行上五台。 8、佛国世界数五台,清境世界本无埃。 9、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 10、夕阳返照影流东,点点寒鸦过远峰。 11、清凉无物何所有,叶斗峰横问法华。 12、大周东北五台山,其山高广与天连。 13、本不游五台,迂道时日紧。 14、游五台山显通寺,佛宇辉煌誉久驰。 15、青烟碧树紫云开,安步当车上五台。 5.赞美五台山的句子1、《游五台》·陆深 五云常覆五台端,天近清都特地寒。 涧道千年冰未化,林梢一夜雨初干。 黄河紫塞依依见,碧殿朱楼面面看。 万壑千岩清未了,更从高处望长安。 2、《五台山》·顾炎武 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 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3、《菩萨顶》·康熙 四十余年礼世伽,本来面目是天家。 清凉无物何所有,叶斗峰横问法华。 送牧堂上人游五台·孔尚任 层崖翠接蔚蓝天,百丈清风待皎然。 古雪难消山北面,春莺懒到寺东边。 经包渡水何妨湿,衲袖穿花更觉鲜。 不比人间行路苦,离情也废一霄眠。 4、《清凉纪游:入山》·雍正 清凉境界梵王宫,碧染芙蓉耸昊穹。 万古云封五顶寺,千株松纳四时风。 盘迥鸟道珠幡里,缭绕炉烟画障中。 石立俨然如接引,疑逢青髻化身童。 5、《清凉山》·乾隆 雪蹊历历度桥踪,白玉层梯认碧松。 春月景殊秋月景,下方钟和上方钟。 得教触目清裁别,间复翘心□韵重。 只有清凉无改度,迎人翠掩五云峰。 6、《黛螺顶》·乾隆 峦回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 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 窗前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 供养五台曼殊象,(门者)黎疑未识真宗。 7、《笑题明月池》·乾隆 盘转山腰至山寺,苍松怪石清绝伦。 寺额明月池三字,寻胜笑昔题非真。 一泓(木宛)大隐石罅,日间那乃瞻水轮。 设云无乃孤名也,却是刻舟求剑人。 8、《僧伽歌》·李白 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 问言通咒几千遍,口道恒河沙复沙。 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 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 意清净,貌棱棱,亦不减,亦不增。 瓶里千年舍利骨,手中万岁胡孙藤。 嗟予落泊江淮久,罕遇真僧说空有。 一言忏尽波罗夷,再礼浑除犯轻垢。 9、《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杜甫 许生五台宾,业白出石壁。 余亦师粲可,身犹缚禅寂。 何阶子方便,谬引为匹敌。 高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 诵诗浑游衍,四座皆辟易。 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镝。 精微穿溟幸,飞动催霹雳。 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摧激。 紫燕自超诣,翠驳谁剪剔? 君意人莫知,人间夜寥(门贝)。 送僧游五台兼谒李司空·张籍 远去见双节,因行上五台。 化楼侵晓出,雪路向春开。 边寺连烽去,胡儿听法来。 定知巡礼后,解夏始应回。 10、《清凉寺》·温庭筠 黄花红树谢芳蹊,宫殿参差黛山西。 诗阁晓窗藏雪岭,画堂秋水接蓝溪。 松风晚吹枞金铎,竹荫寒苔上石梯。 妙迹奇名竟何在,下方烟暝草萋萋。 11、《台山杂咏十六首》·元好问 登临夙有故乡缘,试手清凉第一篇。 知被钱郎笑寒乞,不将锦绣裹山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