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的思乡诗十首,送别诗、四季诗各五首,还有一些诗歌知识思乡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送别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1]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侯馆,能远望之楼.熏,香气.平芜,平坦草地. 【简析】:欧阳修的意义:一代儒宗(诗文言志)而致力于娱宾遣兴的小词(词以抒情),有开创风气之功;欧词成花间词之余风,于词艺提高有贡献. 陈亮【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师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 2.思乡,离别的古诗,现代诗有哪些茫茫人海中, 你我的相遇便是一种缘分。 可是阿布罗却是弄人, 让你我的相遇变得如此短暂—— 像刚出生的婴儿 还没来得及发出生命的第一生呐喊, 便夭折了。 在凄楚的萧瑟中, 望着曾经的岁月, 心中的泪滑出心田, 流向迷茫的黑暗。 黑雾遮住了往日的欢笑, 留下的是不尽的痛苦, 你我走过的路, 随着斑驳的时间渐行渐远。 为什么?离别来的这么快? 离别的愁苦冲淡了相遇时的欢笑, 我们何时能在人生的旅途上重新相遇? 失去了不能再来, 朋友请把我们的记忆封存在你的脑海里 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自己写得算不算 ~~汗。 3.急需爱国,咏物,思乡,送别,唐诗或宋词5首爱国诗 《示儿》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咏物诗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思乡诗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乡 思 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 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 碧山还被暮云遮。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送别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雨霖铃》[1]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描写思乡送别的诗句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长安春望》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谢枋得《武夷山中》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5.表达了思乡之情的唐诗宋词 要赏析次北固山下① 王湾 客路②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③,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④洛阳边。 ①北固山,在现在江苏镇江北 。 ②客路:旅途。③残夜: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④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1.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现在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地势险要,倚长江而立。 2. 客路:旅途。潮平:潮水上涨与两岸齐平。 风正:指顺风。 4.海日:太阳从海上冉冉升起。 5.残夜: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6.旧年:过去的一年。 指旧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节候已到初春。 7.乡书:家信。 何处达:送到什么地方。 8.归雁:归来的大雁。 这句是说,希望雁能把我的信捎到故乡洛阳去。 9.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译文: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 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 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殷璠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 (《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 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 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相当优美的。 6.关于思乡,送别的古诗1、《落叶》 唐·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忆故林。 2、《题大萸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天又一年。 7、《萤火》 唐·杜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戴雨望林微。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规。 8、《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行人,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且未休兵。 9、《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矛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10、《行舟》 唐·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杨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11、《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2、《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3、《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4、《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5、《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表达了思乡之情的唐诗宋词要赏析就这两天次北固山下① 王湾 客路②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③,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④洛阳边. ①北固山,在现在江苏镇江北 .②客路:旅途.③残夜:夜将尽未尽的时候.④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1.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现在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地势险要,倚长江而立. 2.客路:旅途.潮平:潮水上涨与两岸齐平.风正:指顺风. 4.海日:太阳从海上冉冉升起. 5.残夜: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6.旧年:过去的一年.指旧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节候已到初春. 7.乡书:家信.何处达:送到什么地方. 8.归雁:归来的大雁.这句是说,希望雁能把我的信捎到故乡洛阳去. 9.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译文: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 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殷璠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相当优美的.。 8.急需有关与亲友离别或思乡的唐诗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客中行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思江南 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渡桑乾 贾岛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滞雨 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竹枝 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题大庚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旅寓安南 杜审言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自河南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晓发 贺知章 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 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 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晚入汴水 崔颢 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 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 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 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