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长亭在古诗词

1.古诗中蝉、草木、长亭、芳草、芭蕉的寓意是什么

蝉 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 悲凉 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草木 以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 陆上的送别之所 . 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喻离恨 .《楚辞 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 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芭蕉 常常与 孤独忧愁 特别是 离情别绪 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2.关于长亭的诗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竹亭阴合偏宜夏,水槛风凉不待秋。

独倚关亭还把酒,一年春尽送春时。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3.古代描写长亭的古诗

元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筳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道?

汉卓文君《寄司马相如书》:一别之后,两地悬念,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尽,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望孤雁,八月中秋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4.有关“亭(长亭)”意象的诗句及评析

1、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1)原文: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翻译: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极为碧绿。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飞翔。

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的是短亭。(3)评析:主人公此刻急于寻求自己的归宿,来挣脱无限的愁绪。

可是归程在哪里并没有一个实在的答案,只不过是“长亭连短亭”。有的仍然是连绵不断的落拓、惆怅和空寞,在那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间。

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主人公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2、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杜甫《曲江对雨》(1)原文: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2)翻译:春天的云彩倦卧在芙蓉苑的墙上,苍茫暮色下江亭矗立,春景寂静。

林中的花朵附着雨珠颜色更浓,水荇挥舞着翠带,牵引着阵阵微风。龙武禁军簇拥龙辇盛大出行的景象不再如今已是龙辇深藏,殿门深锁,无人焚香。

什么时候皇帝才能下诏重现金钱会的盛况?即便短暂,也让我重拾沉醉于锦瑟丽音的好时光。(3)评析:先大处落墨,勾出全景,重在写静态。

春云低垂,笼罩宫城,覆压苑墙;斜晖脉脉,江亭寂寂,暮霭沉沉,芳草萋萋:虽是春景,生意盎然,却了无人迹,一派荒凉落寞。一“覆”,一“静”,既凸显眼前之景的冷清郁闷,又透露出时移世易,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俞陛云说此二句隐“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之慨叹,颇有见地。曾见证过开元盛世的繁华与奢靡的曲江,安史乱后曾沉寂近八十载,直至唐文宗时,才稍有修整,但亦难挽颓势。

此联景中藏情,耐人寻味。“静年芳”三字尤为痛切,年年芳草,而盛况无存,令人嗟叹。

3、孤山寺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2)翻译: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3)评析: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4、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1)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2)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一阵急雨刚停住。(3)评析:词的上片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5、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别》(1)原文: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2)翻译:扬子江头杨柳青青春色惹人心,杨花似雪漫天飞舞愁杀渡江人。

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染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3)评析: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

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许正是象征着别离的《折杨柳》。

这笛声正倾诉出彼此的离衷,使两位即将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驰,默默相对,思绪萦绕,随风远扬。离笛声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握别的时间到了。

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诗到这里,突然停止,富有韵味。

扩展资料: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2、独向沧浪亭外路,六曲栏干,曲曲垂杨树。

——王国维《蝶恋花·独向沧浪亭外路》3、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晏几。

5.关于"长亭"的古诗有什么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虽然李叔同词曲兼擅,但传记作者陈星先生却考证出此曲并非词人的自度曲,而是借用了一首美国通俗歌曲的曲调,歌词也参考了一首日本歌曲——也有论者以为词意浓缩了《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然而两首歌曲在美国和日本可能早已湮灭于历史的大海,但这首借鸡生蛋的歌曲却在中国获得了长久以至永远的生命。“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如此凄迷阴柔、词浅意深但哀而不伤的词句,配以相当中国化的舒缓旋律,就很难不成为中国的名曲——尤其是在新旧交替、道术灭裂的二十世纪。这首歌已经成了新的“阳关三叠”,“四千余年古国古”的二十世纪中国人,已经用这首歌“送别”了太多的东西。”

《长亭送别》表现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离愁别恨,反映“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的送别主题,情节并不复杂。整折戏崔莺莺主唱,由三个场面构成:长亭路上、筵席之中、分手之时。随着戏剧场面的转换,作者刻意安排了三幅风景画面,让一个个描绘秋景的组合意象融人了戏曲空间。读者欣赏优美的唱词,如同陪同剧中人在如画的风景中行进,进入了一种诗化的境界。下面的设计,淡化戏剧情节,突出对人物心理的把握、曲词意境的感悟和戏曲语言的欣赏。

《雨霖铃》(柳永)鉴评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咒语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是宋词婉约派的杰出代表,后人评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可见作品流传之广。而他的名篇《雨霖玲·寒蝉凄切》更被誉为写别情的典范之作,千百年来,深受读者的喜爱。

宋无名氏《题壁》诗云:“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最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较中原有几程!”讽刺南宋某些人苟且偷安,不思收复中原,“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冷酷现实。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以情景交融之笔结束全诗。夕阳西沉,长亭遥对,哀笳一曲,戍烟四起,在这般战乱凄凉的环境中,一位“惊时感事俱无奈”(见其《重阳日荆州作》)的诗人,独自忧愁、感伤。

6.收集含长亭的诗词和关于它的一切,急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有关的诗词: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 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月到,犹自梦渔樵。

点绛唇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浣溪沙 晏几道 午醉西桥夕未醒, 雨花凄断不堪听。

归时应减鬓边青。 衣化客尘今古道, 柳含春意短【长亭】。

凤楼争见路旁情。 减字木兰花 晏几道 【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

小字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 良时易过,半镜流年春欲破。

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 临江仙 晏几道 淡水三年欢意,巍跻几夜离情。

晓霜红叶舞归程。 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

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 少陵诗思旧才名。

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 少年游 晏几道 西楼别后,风高露冷, 无奈月分明。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 总是玉关情。 王孙此际,山重水远, 何处赋西征。

金闺魂梦枉丁宁, 寻尽短【长亭】。 醉落魄 晏几道 满街斜月,垂鞭自唱阳关彻。

断尽柔肠思归切, 都为人人,不许多时别。 南桥昨夜风吹雪, 短【长亭】下征尘歇。

归时定有梅堪折。 欲把离愁,细捻花枝说。

木兰花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兰陵王 柳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

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 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柳梢青 黄简 病酒心情。 唤愁无限,可奈流莺。

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嶂层层。

是多少、长亭短亭。 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浪淘沙 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 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 一江离恨恰平分。

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解连环 吴文英 思和云结。断江楼望睫,雁飞无极。

正岸柳、衰不堪攀, 忍持赠故人,送秋行色。 岁晚来时,暗香乱、石桥南北。

又长亭暮雪,点点泪痕,总成相忆。 杯前寸阴似掷。

几酬花唱月,连夜浮白。 省听风、听雨笙箫, 向别枕倦醒,絮飏空碧。

片叶愁红,趁一舸、西风潮汐。 叹沧波、路长梦短,甚时到得? 露天晓角 辛弃疾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

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 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石州慢 张元干 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 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

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 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情切,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消肌雪。 辜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

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 到得再相逢,恰经年离别。

杨柳青 吴承恩 村旗夸酒莲花白, 津鼓开帆杨柳青。 壮岁惊心频客路, 故乡回首几长亭。

春深水涨嘉鱼味, 海近风多健鹤翎。 谁向高楼横玉笛, 落梅愁绝醉中听。

一轮明月满乾坤 吴承恩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 〔一作送别〕 圣代无隐者。 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 不得顾采薇。

既至君(一作金)门远。 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 京洛(一作兆)缝春衣。

置酒临长道(一作长安道。一作长亭送)。

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

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

孤村(一作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

勿谓知音稀。 少年行二首 王昌龄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

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走马远相寻,西楼下夕阴。

结交期一剑,留意赠千金。 高阁歌声远,重门柳色深。

夜阑须尽饮,莫负百年心。 留别郭八 王昌龄 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

醉别何须更惆怅,回头不语但垂鞭。 《海录碎事》 王昌龄 驾幸温泉日,严霜子月初。

长亭酒未醒,千里风动地。 渭水西别季仑 崔国辅 陇外长亭堠,山深古塞。

7.诗歌中关于“亭(长亭)”的诗句及评析,至少10个诗句和它的评析

5、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相关
下一篇
中唐诗坛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