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论语里关于正直的诗句

1.关于正直的格言

正直: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正直的人最吃力的工作是经常把难消除的恶念从灵魂上消除出去。

人类之所以充满希望,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人们似乎对正直具有一种近于本能的识别能力——而且不可抗拒地被它所吸引。

正直的人都是抗震的,他们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平静,使他们能够经受住挫折甚至是不公平的待遇。

能保有着高贵与正直,即使在财富地位上没有大收获,内心也是快乐和满足的。

2.论语中关于诚实和责任的句子,赏金100,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语句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与朋友交往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经常复习吗?” 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财用,爱护臣下,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 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弟子,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人.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 四、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对待妻子,能看重其品德而不看重其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献出生命;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经过学习,我必定说他学习过了.” 五、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学业就不会巩固.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六、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诺言.恭敬符合礼的原则,才可 以免遭耻辱.依靠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以上出自《学而篇》 七、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篇》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哩!(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能走呢?” 八、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篇》 (译文)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古代文献,行为规范,对人忠心,诚实守信.九、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颜渊篇》 (译文)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辨清昏惑.孔子说:“注重忠信,遵从道义,就能提高道德.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着,厌恶他,就巴望他死掉.既希望他活着,又巴望他死掉,这样(好恶无常)便是昏惑.(《诗经》上说:)‘肯定不会困此得到好处,只会收到相反的结果.’” 十、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子路篇》 (译文)孔子说:“说话一定兑现,做事一定果决.这是(不懂变通的)固执的小人呀!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十一、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卫灵公篇》 (译文)子张问怎样(使自己)行得通.孔子说:“说话真诚守信,做事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到了落后野蛮的国家也能行得通.如果说话不真诚守信,做事不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在本乡本土,难道能行得通吗?站着时,似乎就看见忠信笃敬几个字在自己面前,坐车时,似乎就看见这几个字刻在车辕的横木上,做到这样就处处行得通了.”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十二、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篇》 (译文)孔子说:“三种朋友是有益的,三种朋友是有害的.同正直的人交友,同守信用的人交友,同见闻多的人交友,就有益.同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表面友善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就有害了.” 十三、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阳货篇》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样做可以称仁.孔子说:“能将五种品德施行于天下,就可以称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信实,勤勉,(给人)恩惠.恭敬就不会招来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信实就会得到别人任用,勤勉就会有成绩,(给人)恩惠就足以使唤人.”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应该是"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从意思上看,是这样了。

3.论语中所有关“直”的语句

《论语》有很多现代译本。

其中,钱穆的《论语新解》、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李泽厚的《论语今读》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他们都力求通俗,除了注释外,每章都有白话对译。

但三者侧重不同:钱著的注解用的是文言,并设有“白话试译”用白话翻译古文,为尽可能避免意义的失真,重要词汇基本沿用古文;杨著则译文在前,注释在后,全用白话,书后附有一个《论语词典》,对《论语》的用词进行了统计;李著的译文摘录了部分杨著,其重要特色在后面的“记”,着重阐释章句意蕴。在这三个译本中,对“直”的理解是有分有合的,详见下表:表中的各“直”的白话意义,直接从译本中的白话译文摘录。

由于译文兼顾句子的通顺等方面,因而相同的意义可能会根据句子的需要而有词性或用字上的差别。为方便讨论,我们将忽略这些次要的差别,直接关注词义,并据此进行归纳:钱著的“直”主要有三种译法:第一,直接沿用原文“直”。

对于现代汉语来说,单纯沿用原文的单音词,未免会失之笼统和含糊。在现代汉语中,由“直”构成的词不少,不同的词意蕴是不同的。

在这些直接沿用原文的解释中,根据钱穆的解说,大部分的意义大体倾向于“正直”义;第二,“正直”义,包含“正直的”及“正直的人”在内;第三,“爽直”义,包括“径情直行”义在内。杨著对其译词有着特别的自觉,在《论语词典》中对“直”的用法进行了总结:第一,“坦白爽快”;第二,“公平正直”,包括“刚直不屈”;第三,“正直的人”。

从词义的角度来看,二与三的意义基本相同,可归结为“正直”,“坦白爽快”与“直爽”义同。李著的“直”主要有两种译法:第一,“正直”义,这包括“正直的人”、“正直做事的规矩”、“公正”、“正当的”,同时还包括“改正”。

按李的意思,“改正”的目标是做正直的人,它与“正直”紧密相联。第二,“直爽”义,包括“直率”。

从以上的归纳可以看出,三个不同的译本,“直”的主要意义其实只有两个:“直爽”或“正直”。但在具体的情境中有差别:如在“直躬”章,钱译为“直道”,杨译为“坦白直率”,李译为“正直”;在“友直”中,钱、杨都将“直”翻译成“正直”,而李则译为“直爽”。

这种区别,是非常有趣的。“直爽”和“正直”虽然都与“直”有关,但其意义是不同的。

在现代汉语里,“直爽”指“心地坦白,言语、行动没有顾忌”;而“正直”则指“公正坦率”。从词义来看,“正直”显然兼含了“正”和“直”的意思。

因此,“正直”的内涵要比“直爽”的内涵丰富,增加了社会正义的伦理意味。如果说“直爽”只是个人的品性问题,“正直”则兼及个人与社会。

从外延大小来看,“直爽”包含“正直”在内。但在《论语》中,“直”并没有现代汉语“正直”的较强烈的社会正义色彩。

实际上,表示社会正义的词,在《论语》中有“正”、“公”等,如“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在这种情况下,用“正直”译“直”,似乎赋予了过分强烈的现代社会伦理色彩,显得过于现代化了。

4.急求论语中有关“诚实”的句子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这才是明智之举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荀子·劝学》说:“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第一》)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第一》)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第一》)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学而第一》)

5.有关正直的名言和谚语

谚语honest is the best policy 诚实是上策 名言1、少年以正道为做一切事情的基础。

——劳伦斯2、百事坦直,卑鄙的人就远远走路。——布雷克3、正义是永恒的太阳,世界无不拖延它的到来。

——菲力普斯4、仰不愧于天,义以方外。——孟珂《孟子》5、聪明的人不听阿谀的话,正真的人不干不磊落的事。

——蒙古族民谚6、谁低下脖子,谁就会被人当马骑。——欧洲民谚7、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孔丘《论语》8、言动举止,至微至粗之事,皆当合理。——黄宗羲9、直言,国之良药;有言之人,国之良医。

——唐甄10、一生无媚骨,至死不饶罪。——陈毅《读时下杂文》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2、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宋之问《题老松枝》13、好人常直道,不顺世间逆。

——孟郊《孟东野诗集·择友》 14、奴颜婢膝真乞丐。——陆龟蒙《江湖散人歌》15、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16、你必须对自己忠实,你才不会对别人欺诈。——莎士比亚《哈姆莱特》17、诚实的人哪怕是罪人,也会讲真话。

——威·赫兹里特《特性》18、君子处世宁风霜自挟,毋鱼鸟亲人。——金缨《格言联壁》19、进不失廉,退不失行。

——《晏子春秋·内篇向上》。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