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小题1:“嫩”突出了草色的嫩绿和生机勃勃,(1分)与袍色互相辉映,衬托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1分)“老”写出了晚烟迷蒙,残春迟暮的景象。(1分)表现了词人伤春叹老,倦游思归的苦闷心情。(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①寓情于物:将初入仕途的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风采寄寓于青青春草之中;将倦于宦游,春末思归的苦闷情绪寄寓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之中。②对比:将初春之草的生机逼人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暗含伤春之意。③衬托: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4分,答出2条即可。其中手法确认、分析说明各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如,“嫩”,指颜色淡、浅,突出了草色的嫩绿和生机勃勃的特点,运用衬托的手法,衬托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老”在文中是残春迟暮的意思,写出了晚烟迷蒙,残春迟暮的景象,表现了词人伤春叹老,倦游思归的苦闷心情。 小题2: 试题分析:一些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词,整体感悟词的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答题时,要结合着词句内容及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寓情于物、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苏幕遮(1)第一题考查的是“炼字”题。 先点明此字在诗中的含义,然后带回原诗描摹此字所在的诗句含义,最后点明此字的作用,表达的情感。(2)上片起首两句写长堤上绿草平整、露光闪烁;远处的别墅如烟绿草掩映下若隐若现。 接下来一句总写芳草萋萋。 “雨后江天晓”,是用特定的最佳环境来点染春草的精神,通过雨后万物澄澈、江天开阔的明媚物象,活画出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 “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宋代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 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 春袍、青袍,实为一物,用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 “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以上,作者描摹出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 词的下片转而抒写宦游少年春尽思归的情怀。 “落尽梨花春又了”,化用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诗句:“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 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归去,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消逝。结拍两句渲染了残春的迟暮景象。 3.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都采用了正话反说的写法。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说只有在梦中才不会受思乡之苦,言外之意是说长夜难眠,备受思乡之情的折磨;“明月楼高休独倚”,劝说自己不要登上高处,正表明自己独倚高楼,愁绪满怀。“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只有在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可见清醒时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 (2)范词上阕写景从大处落笔,意境开阔高远;下阕抒情,“酒入愁肠,比作相思泪”,抒情自然直接;李词上阕写初春清晨起床后的感受,意境闲适优美;下阕抒情,“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不直说愁,而说酒,说熏香,抒情含蓄隽永。 4.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芳草连天云薄暮”句借一望无际的芳草和黄昏天空的阴云抒发自己孤独伤心之情,又将这种情感融入到“一阵黄梅雨”的景象之中.译文: 壶中酒已喝完,宴会散去.独自登上高楼,内心无限伤感由此生发.向远处望去,天色已晚,暮色降临,芳草漫漫伸向远方.此时黄梅时节细雨飘落在故国土地.自己有报国之材,苦却无用武之地.一心复国历尽坎坷,受尽了人间艰辛.想要明白前方征路却茫然一片,看不到希望.回首历经风雨,却又不忍放弃忠君报国的情怀.赏析: 作者登高望远,表达自己因报国无门,而对前途惘然的伤感之情. 词中上阕“独倚危楼,无限伤心处”总领全篇,直接抒发内心伤感之情.上阕借登高远望所看到的景象即一些意象组合“酒、危楼、芳草、云、黄梅雨”来表现自己内心的孤独伤感.本词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主要是通过下阕一些关键词把握,“有奇才,壮节”指主人公的雄才和忠君爱国情怀;“无用处,飘零,受尽人间苦”写出了英雄无 用武之地,历尽坎坷,受尽了人间艰辛,生出了苦闷无奈之情;尾句“问征路”“虚无”,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前途的迷惘;“未忍辞明主”,但又难以放弃自己忠君 报国的爱国情怀,所以一个内心矛盾彷徨的形象便呈现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