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过零丁洋》1.文天祥的简介、人生境遇、作这首诗的背景2.总体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过零丁洋 元朝的元帅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军队直下广东,要彻底消灭南宋流亡政府.文天祥被他们用战船押解到珠江口外的伶仃洋(今属广东省).张弘范派人请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当然坚拒写招降书,但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表明自己的心迹.文天祥 这首诗就是留芳千古的《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品格,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楷模.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感悟:人生自古谁无死,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更多的辉煌,让自己的生命有价值,有意义.。 2.描写人生的诗句 人生能有几次搏描写人生的诗句: 1、人生自古多曲折,心内雪亮,身外雪亮,旧情一缕独难忘。 2、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3、出口成章,英雄盖世本无双。才华横溢,多少年来惊天地。描写人生的诗句。 4、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 5、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6、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莫要论人生,人生已是夕阳红。 7、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8、人生在世不满百,谁敢笑我鬓发白?三尺长剑提在手,白发一样杀强贼。 9、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描写人生的诗句。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 10、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11、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12、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4、几度寻君君不遇,梦里依旧相眷顾。千言万语难再叙,向谁诉?同在茫茫人生路。 15、白发虽未生,朱颜已先悴。人生讵几何,在世犹如寄。 16、人生谁能料,堪悲处身落柳陌花丛。 17、人生自古一场梦,梦到天涯睡狮醒。踏平世间坎坷路,一路走来太从容。 18、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19、二十年余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20、世情梦幻。复作如斯观。自叹人生,分合常相半。 21、多少人生风雨后?多少慷慨不再有?多少壮举一场梦?多少盛情一杯酒? 22、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23、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24、质天何人能晓我?万里愁云困星锁。人生能有几次搏? 3.求描写归隐的,积极人生态度诗句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 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滕斌〔中吕•普天乐〕《归去来兮四时辞》(一) 〔贺新郎〕奴耕婢织足生涯。随分村疃人情,赛强如宪台风化。趁一溪流水 浮鸥鸭,小桥掩映蒹葭。芦花千顷雪,红树一川霞。长江落日牛羊下。山中宰相, 林外野人家。〔隔尾〕诵诗书教子无闲暇,奉甘旨萱堂到白发。伴辘轳村翁说一会 挺膊子话。闲时节笑咱,醉时节睡咱,今日里无是无非快活煞。 -------孛罗御史〔南吕•一枝花〕《辞官》套曲(节选) 滕斌的《归去来兮四时辞》(一),用绿柳、碧草、红花、游人等寻常景物,写富有人情味的村居生活,衬托急切的归隐之心。在这些作品中,作者把田园生活描绘的是那么美好,是那么令人向往。孛罗御史的《辞官》,写了他幻想中的农居生活,奴耕婢织、不愁吃穿,在小桥流水、蒹葭苍苍、芦花似雪、红花映霞、牛羊归圈的生活环境中,赏美景,诵诗书,课儿孙,和村民无拘无束的交谈。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羡慕田园的心态。后者如: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 个鹅。闲快活。 ------关汉卿〔南吕•四块玉〕《适意》 宾也醉主也醉仆也醉,唱一会舞一会笑一会。管什么三十岁五十岁八十岁,你 也跪他也跪恁也跪。无甚繁弦急管催,吃到红轮日西坠,打的那盘也碎碟也碎碗也 碎。 -------无名氏〔正宫•塞鸿秋〕《村夫饮》 闲中放牛,天连野草,水接平芜。终朝饱玩江山秀,乐以忘忧。青箬笠西风 渡口,绿蓑衣暮雨沧州。黄昏后,长笛在手,吹破楚天秋。 -------赵显宏〔中吕•满庭芳〕《牧》 关汉卿的《适意》与无名氏的《村夫饮》都是通过尽情饮酒,写出作者想象中适意、任情的村居生活。在这种生活中,没有官场的虚伪,没有读书人的斯文,更没有世俗的繁褥礼节,一切的一切,都撕下了伪装,有的只是尽兴率真,任情适意,透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羡慕之情,从而隐约传达出他们隐逸避世的人生观。赵显宏的《牧》,通过写牧人“乐以忘忧”的生活,显示了牧人潇洒的人生态度。其中“青箬笠西风渡口,绿蓑衣暮雨沧州”两句,表面上写牧人任意东西,自在逍遥,实际上是塑造了一个隐者形象。“沧州”一词,古代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杜甫有“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悲伤未拂衣”(《曲江对酒》)的诗句,作品暗用其句意,婉转含蓄地表达了隐逸之意。 弃了官,辞了朝,归去来 隐逸散曲第三种表达方式是描写官场险恶,直言仕途坎坷,表达归隐之叹。“书会才人”散曲家的这类作品,因为他们没有官场生活的经历,所以,他们作品中所描写的官场情形,是他们主观想象的产物,只不过借助想象的官场,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抒发隐逸生活的乐趣。如乔吉的〔南吕•玉交枝〕《失题》: 青春空过,早两鬓秋霜渐多。运筹帷幄簪笔坐,费心如安乐窝。黄尘黑海万丈 波,绿袍槐简千家货。算世人难蹬脱,脱这金枷玉锁。问小哥,你省么?拍手笑呵 呵。穿袖衫调傀儡,搭套项推沉磨。我如今得空便都参破,得清闲才是我。 乔吉一生,穷困潦倒,根本没有出仕的机会,作品形象把当官说成是“金枷玉锁”,做官的人,就像是任人摆弄的傀儡和供人驱使的推磨牲畜,这些认识完全是感性化的,对于官场的明争暗斗、如履薄冰,显然没有官宦学者们写得深刻。作者就是通过对官场感性的描述,以此来否定追求功名的为官之路,表达自己林泉之志。 4.有的人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人他们的境遇有什么不一样一种是昂头“骑在人民头上”;另一种是俯首“给人民当牛马” 还有点资料,希望给你些帮助 全诗无一句言及“鲁迅”,而是通过鲁迅的名言、名作等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全诗赞颂的对象就是鲁迅。 因此,还须将有关语句结合鲁迅生平加以分析。诗一开始作者就把自己要歌颂与鞭挞的两种人最本质的不同摆在读者面前,一种虽生若死,另一种虽死犹生,鲜明地构成了善与恶、美与丑的强烈对比。 诗就顺着这对比一直写到底。如果说第一节是极概括的总的对比,那么后六节便是具体的、形象的对比。 2-4节对比了他们与人民的关系。第2节从外在表现看:一种是昂头“骑在人民头上”;另一种是俯首“给人民当牛马”。 这后一种是从鲁迅的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衍化而来的。 鲁迅原用来表示自己对人民与对反动派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此处发展为对人民两种态度的对比。第3节从内在思想看:一种想扬名传世;另一种想作无人知道的小草。 这后一种也是从鲁迅《野草·题辞》的意思提炼而成的。鲁迅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此诗中“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攻”,表现的是一种完全彻底的牺牲精神。 第4节从生活目的看,一种是利己的;另一种是大公无私的。鲁迅曾自题“我以我血荐轩辕”表现自己的人生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