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木兰花的字和整个词的解释和隐含的意思木兰花 : 词牌名。词谱谓五代后蜀顾夐词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欲晚”句;欧阳炯起句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因取以调名(或加字令)亦称《 木兰花 》、《 春晓曲 》、《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呈纤手》、《归风便》、《东邻妙》、《梦乡亲》、《续渔歌》等。 双调 五十六字,前后 阕 格式相同,各三仄 韵 ,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懂了吗 2.《木兰花》晏殊 赏析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被称为“千古奇偶”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偶;这一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求晏殊的《木兰花》的译文: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木兰花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地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注释] [长亭]秦汉时每隔十里建一亭,故称十里长亭,供行人休憩饯别之处.[容易]轻易、随便.[一寸]指心、心绪.[穷]穷尽、终了. [译文] 绿色的杨树,如茵的芳草,映照着大路通往长亭.在长亭之上,那位少年狠心离我而去.从此后,我孤苦伶仃,深夜难眠,深夜残梦时尚听到五更的钟声.在花前,暮春三月的阴雨,使我的离愁更深更浓.哎,无情人不像多情人这样苦痛,那一寸寸芳心,仿佛千丝万缕.大地尽管远,也会有尽头,而我的相思却连绵无绝期. [词谱] [简要评析] 本词写闺怨,表现思妇刻骨相思之情.刻画出一位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上片首句写景,点明离别的时地.上片首句写景,点明离别的时地.时间是绿杨依依的春天.地点是长亭.次句叙事,写男子对离别的轻率态度.反托出女子的多情.后二句用互文见义之法描写情人离去后的相思之苦.夜里失眠,刚入梦境又被“五更钟”惊破,连个好梦都做不成.白昼观花,又飘洒着蒙蒙细雨.以钟声惊梦况其神经衰弱,状其相思之深,以“三月雨”烘托心情之暗淡,离愁之深广,情境俱观.下片两用反语,前二句先以无情与多情作对比,埋怨对方的无情,反衬自己的多情.“一寸”句暗用李商隐“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句意而尤精炼凝重.“千万缕”说愁之多而无绪.后两句则是用具体比喻来证明愁之无有终结.两个比喻,一说愁多,一说愁长,化抽象为具象,意蕴丰富而生动形象.最后两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以极其深切的情感抒发相思的无限与永恒.在“咏叹”相思无尽的同时,也便肯定了相思有多深,离愁有多浓可谓天长地久终有时,此恨恨绵绵无绝期.。 4.《木兰花》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这是一首思妇之词、即所谓闺怨.同一主题的作品在唐诗、宋词中是数不胜数的。 但这首词在写法上自有它的新意。 起句在词序上有点倒装,并不是“独上小楼”便觉“春欲暮”,而是正当“春欲暮”时我们的这位女主人公“独上小楼”。 拿王昌龄那首有名的《闺怨》(闺中少妇)来参照.王昌龄首先提出“闺中少妇”,是客观的叙述。 韦庄在这里却省去主语,是主观的抒情。 王昌龄在那里先说这少妇“不知愁”,又逢美好的“春日”,于是便“凝妆上翠楼”,先一点也不写愁,为后面的“悔教”提供对比,反差愈大效果愈突出。这里却是一开始就强调“独”与“暮”,而且紧跟着“愁望玉关芳草路”,不仅提出“愁”,而且还指明“玉关”,反过来也把主人公的身份亮出来了。 “消息断,不逢人”的“人”,是为“玉关”征人传“消息”的“人”。这个传递“消息”的“人”都等不到,无可奈何,当然只好“却敛细眉归绣户”了。 “敛眉”即低眉、颦眉、蹙眉,含愁之态。“连娟细扫眉”(温飞卿语),“细眉”,正是晚唐风尚。 上片是登楼远望,一无所见,消息全无,只好无可奈何地归房。 写的是白天,在楼上。 下片却写楼下院中,时间也到了黄昏。 。 5.木兰花晏殊古诗词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作者】晏殊 【朝代】宋代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译文 注释 鸿鹄春燕已飞走,黄莺随后也归去。这些可爱的鸟儿,一个个与我分离。仔细寻思起来,人生漂浮不定,千头万绪。莺歌燕舞的春景,像梦幻般没有几时,便如同秋云那样散去,再也难以寻觅她的影踪。 像卓文君那样闻琴而知音,像汉水江妃那样温柔多情,遇到郑交甫解佩相赠,这样的神仙般的伴侣早已离我而去,即使挽断她们绫罗的衣裙,也不能留住她们的倩影。劝君莫要作举世昏醉,唯我独醒的人,不如到花间去尽情狂饮,让酒来麻醉我这颗受伤的心灵。 这首词借青春和爱情的消失,感慨美好生活的无常,细腻含蓄而婉转地表达了作者的复杂情感。这是一首优美动人而有寓有深意的词作,为晏殊词的另类作品。 6.木兰花、晏殊〖木兰花〗 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晏殊还有以下这几首木兰花 木兰花 东风昨日回梁苑,日脚依稀添一线。 旋开杨柳绿娥眉,暗拆海棠红粉面。 无情一去云中雁,有意归来梁上燕。 有情无情且休论,莫向酒杯容易散。 木兰花 帘旌浪卷金泥凤,宿酒醒来长瞢松。 海棠开后晓寒轻,柳絮飞时春睡重。 美酒一杯谁与共,往事旧欢时节动。 不如怜取眼前人,免更劳魂兼役梦。 木兰花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做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木兰花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 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 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 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木兰花 朱帘半下香销印,二月东风催柳信。 琵琶旁畔且寻思,鹦鹉前头休借问。 惊鸿去后生离恨,红日长时添酒困。 未知心在阿谁边,满眼泪珠言不尽。 木兰花 杏梁归燕双回首,黄蜀葵花开应候。 画堂元是降生辰,玉盏更斟长命酒。 炉中百和添香兽,帘外青娥回舞袖。 此时红粉感恩人,拜向月宫千岁寿。 木兰花 紫薇朱槿繁开后,枕簟微凉生玉漏。 玳筵初启日穿帘,檀板欲开香满袖。 红杉侍女频倾酒,龟鹤仙人来献寿。 欢声喜气逐时新,青鬟玉颜长似旧。 木兰花 春葱指甲轻拢捻,五彩条垂双袖卷。 雪香浓透紫檀槽,胡语急随红玉腕。 当头一曲情无限,入破铮琮金凤战。 百分芳酒祝长寿,再拜敛容抬粉面。 木兰花 红绦约束琼肌稳,排碎香檀催急衮。 垅头呜咽水声繁,叶下间关莺语近。 美人才子传芳信,明月清风伤别恨。 未知何处有知音,长为此情言不尽 7.急这首词借青春和爱情的消失,感慨美好生活的无常,细腻含蓄而婉转地表达了作者的复杂情感。这是一首优美动人而有寓有深意的词作,为晏殊词的另类作品。 起句“燕鸿过后莺归去”写春光消逝:燕子春天自南方来,鸿雁春天往北方飞,黄莺逢春而鸣,这些禽鸟按季节该来的来了,该去的也去了,那春光也来过又走了。这里写的是莺语燕飞的春归时候,恰逢莺燕都稀,更觉怅惘。“莺燕”,兼以喻人,春光易逝,美人相继散去,美好的年华与美好的爱情都不能长保,怎不让人感慨万千。“细算浮生千万绪”一句从客观转到主观,说对着上述现象,千头万绪,细细盘算,使人不能不正视的,正是人生若水面浮萍之暂起,这两句前后相承,又很自然地引出下面两句:“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这两句改用白居易《花非花》词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但旨意不同。作者此处写的是对于整个人生问题的思考,他把美好的年华、爱情与春梦的短长相比较,把亲爱的人的聚难散易与秋云的留、逝相对照,内涵广阔,感慨深沉。 下片“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两句写失去美好爱情的旧事,是对上片感慨的具体申述,又是产生上片感慨的主要因素,这样使上下片的关系交互钩连,自然过渡。“闻琴”,指汉代的卓文君,她闻司马相如弹琴而爱慕他:“解佩”,指传说中的神女,曾解玉佩赠给情人。这两句是说象卓文君、神女这样的神仙伴侣要离开,挽断她们的罗衣也无法留住。随后作者激动地呼出:“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意思是劝人要趁好花尚开的时候,花间痛饮消愁。这是受到重大刺激的反应,是对失去美与爱的更大的痛心。联系晏殊的生平来看,他写这件事,应该是别有寄托,非真写男女诀别。公元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晏殊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握军政大权。其时,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韩琦、富弼为枢密副使,欧阳修、蔡襄为谏官,人才济济,盛极一时。可惜宋仁宗不能果断明察,又听信反对派的攻击之言,则韩琦先被放出为外官,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也相继外放,晏殊则罢相。对于贤才相继离开朝廷,晏殊不能不痛心,他把他们的被贬,比作“挽断罗衣”而留不住的“神仙侣”。不宜“独醒”、只宜“烂醉”,当是一种愤慨之声。 此词化用前人的诗句,信手拈来,自然贴切。词中的复杂的思想,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襟怀。 8.晏殊 木兰花这首词借青春和爱情的消失,感慨美好生活的无常,细腻含蓄而婉转地表达了作者的复杂情感。 这是一首优美动人而有寓有深意的词作,为晏殊词的另类作品。 起句“燕鸿过后莺归去”写春光消逝:燕子春天自南方来,鸿雁春天往北方飞,黄莺逢春而鸣,这些禽鸟按季节该来的来了,该去的也去了,那春光也来过又走了。 这里写的是莺语燕飞的春归时候,恰逢莺燕都稀,更觉怅惘。“莺燕”,兼以喻人,春光易逝,美人相继散去,美好的年华与美好的爱情都不能长保,怎不让人感慨万千。 “细算浮生千万绪”一句从客观转到主观,说对着上述现象,千头万绪,细细盘算,使人不能不正视的,正是人生若水面浮萍之暂起,这两句前后相承,又很自然地引出下面两句:“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这两句改用白居易《花非花》词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但旨意不同。作者此处写的是对于整个人生问题的思考,他把美好的年华、爱情与春梦的短长相比较,把亲爱的人的聚难散易与秋云的留、逝相对照,内涵广阔,感慨深沉。 下片“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两句写失去美好爱情的旧事,是对上片感慨的具体申述,又是产生上片感慨的主要因素,这样使上下片的关系交互钩连,自然过渡。 “闻琴”,指汉代的卓文君,她闻司马相如弹琴而爱慕他:“解佩”,指传说中的神女,曾解玉佩赠给情人。这两句是说象卓文君、神女这样的神仙伴侣要离开,挽断她们的罗衣也无法留住。 随后作者激动地呼出:“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意思是劝人要趁好花尚开的时候,花间痛饮消愁。 这是受到重大刺激的反应,是对失去美与爱的更大的痛心。联系晏殊的生平来看,他写这件事,应该是别有寄托,非真写男女诀别。 公元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晏殊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握军政大权。其时,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韩琦、富弼为枢密副使,欧阳修、蔡襄为谏官,人才济济,盛极一时。 可惜宋仁宗不能果断明察,又听信反对派的攻击之言,则韩琦先被放出为外官,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也相继外放,晏殊则罢相。对于贤才相继离开朝廷,晏殊不能不痛心,他把他们的被贬,比作“挽断罗衣”而留不住的“神仙侣”。 不宜“独醒”、只宜“烂醉”,当是一种愤慨之声。 9.宋词木兰花的字和整个词的解释和隐含的意思木兰花 : 词牌名。 词谱谓五代后蜀顾夐词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欲晚”句;欧阳炯起句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因取以调名(或加字令)亦称《 木兰花 》、《 春晓曲 》、《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呈纤手》、《归风便》、《东邻妙》、《梦乡亲》、《续渔歌》等。 双调 五十六字,前后 阕 格式相同,各三仄 韵 ,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懂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