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仕途的诗词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去便,争不恣游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译文 黄金榜上没有我的大名,偶然丧失了当状元的希望.清明朝代暂时遗落贤才,我怎么疗治心灵的创伤?既不能大显才华实现风云志向,那就一任自己纵情放荡.更何况管它得与丧!我本才子词人,自应是白衣卿相. 就在那烟花巷陌中,隐现艳丽雅致的丹青屏障.幸有知己知音的意中佳人,最值得我寻访.姑且这样偎红依翠,此种风流韵事,足令我平生舒畅.美好的青春那么短促,不过一瞬时光.还是忍着辛酸,把金榜虚名换成及时行乐的小饮清唱! 柳永词作鉴赏 这首词反映了柳永的反叛性格,也带来了他人生路上一大波折.据传说,柳永善作俗词,而宋仁宗颇好雅词.有一次,宋仁宗临轩放榜时想起柳永这首词中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就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这样黜落了他.从此,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而长期地流连于坊曲之间,花柳丛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 2. 为什么说白居易仕途艰难纠正一小点,唐尚书令是正二品。 白的官位很高,但是并不是决策核心人物。唐代只有中书令、侍中、同平章事才有资格与皇帝讨论国家大政、参与决策。 其他的官职再高也不是决策者。太子少傅完全是个空衔而且是他经历了很多挫折后累官达到的,算是皇帝的一点谢意。 白在仕途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虚职。刑部尚书是他致仕的头衔,他也没有实际履行过职责。 并且唐中后期六部尚书已逐步演化为官员迁转的工具,并没有多少实际的工作。这些都与他想实际作为解民众于疾苦的理想是不符的。 这是个人一点看法。 3. 关于白居易游历的诗句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上香炉峰 倚石攀萝歇病身,青筇竹杖白纱巾。 他时画出庐山障,便是香炉峰上人。 鹅赠鹤 ---白居易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 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莫走柳条词送别 南陌伤心别,东风满把春。 莫欺杨柳弱,劝酒胜于人。 忆江柳 ---白居易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舟中晚起 ---白居易 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 泊处或依沽酒店,宿时多伴钓鱼船。 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 且向钱唐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 板桥路 ---白居易 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 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 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 二月二日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池鹤八绝句·乌赠鹤 ---白居易 与君白黑大分明,纵不相亲莫见轻。 我每夜啼君怨别,玉徽琴里忝同声。 4. 白居易的伤情诗句感伤的诗化表达──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长恨歌》因其所包含巨大的意义潜势,致使对它的历史理解和现代诠释异彩纷呈,尤其是其主题之争,千载以还,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鼎足而三的意见是“讽谕君王说”、“歌颂爱情说”、兼有讽谕与爱情的“双重主题说”。第一种意见“讽谕君王说”的主要证据是陈鸿《长恨歌传》所言“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 第二种意见“歌颂爱情说”立足文本分析,结合白居易的感情经历,以现代爱情观念来观照李、杨二人缠绵悱恻、生死不渝的爱情悲剧,认为作者表达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理想和这一爱情理想泯灭后的深沉喟叹。第三种意见“双重主题说”认为作品融讽谕与爱情、集批判与同情于一体,此说力求辩证而不无折衷的企图。 以上三种主要观点,无论偏执一隅还是辩证折衷,都有各自的逻辑起点和立论依据,都从不同视角和层面揭示了《长恨歌》的思想意蕴,甚至达到了黑格尔所说的“片面的深刻”。然而,从文本的开放性和文学的主体性来看,以上诸说的共同缺陷是拘泥于对作品中政治和爱情元素形而下的阐释,缺乏对作者主观体验的深度把握和凸现,因而难以体认作品的情感指归,也难以摆脱各种解释的困境。 笔者试图从寻绎作者的主观体验入手,通过对“感伤”的界定及其情感内核的揭示,认为《长恨歌》作为希代之事与出世之才、多情之人白居易在中唐因缘际会的产物,它熔铸了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和时代感伤情调,弥漫着诗人对命运忧伤无奈的感伤气息。作者将这种世俗情感升华为审美情感,完成了感伤体验的诗化表达。 一、感伤:淡淡的弥散的持久的忧伤无奈 感伤是人类情绪的一种,本质上是一种心境,是人类情感的特殊形态。它既是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又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普遍情绪和文学传统。 情绪心理学认为,情绪和情感是主体对客体是否满足其需要的一种心理反映,二者属同一类而不同层次。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的生物性表现,而情感是在情绪的稳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性存在。 作为人类情绪的一种,感伤本质上是一种心境。“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由一定情境唤起后在一段时间里影响主体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从人类情绪体验的强度看,感伤不同于狂喜、愤怒、沮丧、绝望、极度悲伤等强烈的、爆发式的激情,感伤是一种低强度的、淡淡的忧伤无奈,它是内敛而不是外倾的。南宋词人蒋捷《虞美人》是一个生动的标本:“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人生的况味在时间的浸泡中,从馥郁的浓香转向苦涩浑浊而终至清淡透明;心灵在岁月的迁徙辗转中从喜到悲而终至于无奈的一声长叹。人生历练是培育感伤的温床。 从人类情绪体验的广度看,感伤既有空间上的弥散性又有时间上的持久性。我们通常可以体验到,当一个人处在某种心境之中,他往往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一切事物。 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愁肠百结之时,触目生憎;春风得意之际,满眼是春。感伤由一定情境唤起之后,往往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淡淡的向四周扩散的情绪状态。 同时,心境往往因事件之重大或事物之重要而更持久,如朝代的更迭、岁月的流逝、繁华的凋敝、美的断送、爱情的埋葬等等,这类事物最容易引起持久的感伤。 从人类情绪体验的表达看,也存在着比较稳定的个体差异。 诗人天生多情、禀赋敏感,对同一体验对象,诗人往往能超越普通人的庸常体验,不仅将情绪体验细密而有层次地展开,而且能够在理性的支配下,将各种情绪体验上升到审美体验的高度,使之成为他的内在审美需求并衍化为一种深邃绵长的诗化美感。 感伤是艺术表现的普遍情绪和文学传统,它往往在衰亡的时代得到广泛的表现,从而在艺术的盛衰更迭中形成固有的传统。 如十八世纪下半叶欧洲感伤主义遍布艺术的各个领域,形成了继古典主义之后重要的艺术流派,它以病态的感伤和凄美的情调描写自然和人的内心世界,诉说着封建贵族没落的普遍忧伤无奈。在中国文学中,几乎每个衰亡时代都弥漫着感伤情绪,战国末期屈原的《离骚》,东汉末年文人的《古诗十九首》,特别是中晚唐和宋季之词,更主要的抒写了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良辰易逝,盛事难再的永恒主题,至于《红楼梦》,更是一声繁华消逝、无力回天的千年浩叹。 歌德说:“衰亡时代的艺术重主观。”这说明古今中外文人的思维、情感和艺术表现具有共通性:面对时间的刹那与永恒、空间的咫尺与天涯、灵魂的脆弱与坚强、文明的释放与挤压,文人的感伤油然而生,所以,根本上而言,“感伤起源于艺术家对时间、空间、灵魂和文明的超常的敏感。 基于以上论述,我们大致可以对“感伤”作出这样的阐释:感伤本质上是一种心境,是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主体需要时的一种负面的主观体验,它表现为一种淡淡的弥散的持久的忧伤无奈,源于人类无。 5. 关于仕途的诗词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去便,争不恣游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译文 黄金榜上没有我的大名,偶然丧失了当状元的希望.清明朝代暂时遗落贤才,我怎么疗治心灵的创伤?既不能大显才华实现风云志向,那就一任自己纵情放荡.更何况管它得与丧!我本才子词人,自应是白衣卿相. 就在那烟花巷陌中,隐现艳丽雅致的丹青屏障.幸有知己知音的意中佳人,最值得我寻访.姑且这样偎红依翠,此种风流韵事,足令我平生舒畅.美好的青春那么短促,不过一瞬时光.还是忍着辛酸,把金榜虚名换成及时行乐的小饮清唱! 柳永词作鉴赏 这首词反映了柳永的反叛性格,也带来了他人生路上一大波折.据传说,柳永善作俗词,而宋仁宗颇好雅词.有一次,宋仁宗临轩放榜时想起柳永这首词中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就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这样黜落了他.从此,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而长期地流连于坊曲之间,花柳丛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 .。 6. 白居易经过几次升迁贬谪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从此“换尽旧心肠”,成为白个人际遇和生活的转折点,从所谓“兼济天下”到了所谓“独善其身”。 这次被贬,白居易自以为天涯沦落,牢骚满腹,顾影自怜,很是写了几首好诗。江州司马青衫湿哪,所以后世同情白的大有人在,认为白的被贬是当时唐政府的不是 。 其实,事情不是这样简单的。就这次贬谪,于白而言,纯属活该。 这是对白一贯喜欢出风露头的合理惩罚。 白之遭贬事出宰相武元衡被刺杀案。 元和十年(815年)6月3日,淄青节度史李师道派中岳寺僧人刺杀了主持平定藩镇叛乱的宰相武元衡,武当场死亡,当时武正主持进攻吴元济(就是后来李朔雪夜入蔡州生擒活捉的那位)。刑部侍郎裴度亦被刺成重伤(伤在头部),幸赖随从拼死相救,才抢回一命。 一时朝野震惊!明摆着,敢同时刺杀宰相和刑部侍郎的后台老板,毫无疑问是和中央政府对着干的藩镇。这是藩镇对中央政府的公然挑战。 宪宗皇帝(文治武略均应为中唐首指)龙颜大怒,下诏捕贼。并于刺杀案发三天后,下诏任命尚在重伤之中的裴度接任宰相,以显示平定藩镇之叛和惩凶的决心。 追捕刺客的工作激烈紧张地进行着,但一时头绪纷繁,侦查工作难度不小。几天下来,进展不大。 所以兵部侍郎许孟容上言,自古未有宰相横尸街头,而刺客不被抓获者。故而宪宗又于6月8日(离刺杀之日仅隔5天)下诏天下大搜,明令谁敢窝藏 刺客,诛灭他的九族。 6月11日,案情取得进展,捕得张晏等八人,按问具服罪。 6月28日,杀了张晏等5人,复杀其党羽14人。 唯不及元凶淄青节度史李师道。之所以此时不动李师道,前面说了,是因为唐政府这时正在攻击吴元济。 若贸然去动李师道,则李师道必然举兵反,则唐政府就有两面受敌的危险,大大地不利了。所以 唐置李不问的策略是对了,此后不久就消灭了吴元济。 元和十四年(819年),消灭了李师道。 从追捕凶手的过程来看,可见唐政府反映迅速,宪宗之雷厉风行,办案官员也是很负其责,尽心尽力的。 而这个白居易呢,当时任左赞善大夫,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会说话似的,急匆匆地上书要“急请捕贼,以雪国耻”,言下之意,责怪办案官僚办事不力。人家群策群力辛辛苦苦在那里紧张侦察追捕,他一个“官非谏职”的闲人,跑出来怪这怪那还指手画脚地干嘛?瞎嚷嚷什么呀? 纯粹是站着说话腰不疼。 于是触怒了执政群僚,于是贬乱说乱动的白居易为江州刺史。 白居易在任江州刺史道上,当时的中书舍人王涯又上疏追论白居易平时言行之过,认为白“所犯状迹,不宜治郡”,(白居易那神经失常的母亲坠井而死,似与白居易兄弟有关,这事比较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以后再提),于是又追贬白为江 州司马。 (后来,甘露事变,王涯被杀,白居易听闻后,非常开心,到东都香山寺游玩,写下了“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的诗句,其幸灾乐祸之情溢于言表。) 从整个事件来看,白居易实际上是咎由自取,纯属活该。当然,白并不觉得是自己的过错,他很牢骚,很愤懑,见看花就流泪,看见鸟就伤心,还真写了不少好诗。 如大家都很熟悉的《琵琶行》.白居易在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其中的《琵琶行》是代表作。而诗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和篇末的“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等名句令人读后生出许多感慨。 从白居易自己的仕途而言,被贬为江州司马也许是他的政治生活落入了低谷是不幸的;但是,从我们读者而言,正是他的被贬,才使得他有机会了解、接触社会底层并创作出了伟大的令人百读不厌的《琵琶行》等诗歌,从这一点上说,他又是幸运的。那么,白居易究竟是由于什么原因从京城的左赞善大夫被贬为江州司马了呢?据史书记载,在白居易担任左赞善大夫期间,当朝右丞相武元衡被人当街残杀,整个京城为此震动。 而当时,由于这是一桩明显的政治谋杀案,百官迫于当时的情势,噤若寒蝉,竟没有一个人敢于出来上书朝廷。而白居易虽然深处低位,却出于正义和忠诚,在事发的当天中午就写了一封奏章,要求朝廷迅速彻查此事,严惩杀人凶手。 这当然触动了当时的宰相张弘靖等人。于是,张就以白居易越权奏事为名,将他贬为了江州司马。 且看白居易在他写给好友杨虞卿的信中是怎么说的:“贬官的诏旨已经下达,我明天就要出京东行。心中满是不平,所以写这封信想把委屈向阁下倾诉。 去年六月,强盗在大街上杀害了右丞相武元衡。那是我亲眼所见,震撼之大,无以言表。 当时武丞相满身血浆,头发和肉体全砸烂了。我实在不忍心再说下去。 满朝文武震惊不已,都不知如何是好。据我所知,有史以来朝中高官都未曾遭此厄运,真实太令人愤怒了。 无论是谁看到右丞相的惨状,即使是田夫奴仆也不该闭口不言,更何况我还是朝廷大臣呢?已故右丞相黎明时分咽得气,我的奏章中午就呈上了朝廷。两天之内,全城皆知。 那些不高兴我这样做的人,有的。 7. 文言文中祝愿“仕途”的诗词有哪些文言文中祝愿“仕途”的诗词有: 敦本行以端士习,止上纳以清仕。 —《治安疏 》明代:海瑞身不出敝庐,脚不登仕途。—《【中吕】朝天子 》归隐 元代:汪元亨老夫自登仕途以来,与兄弟张镐数载不能相会。 —《杂剧·半夜雷轰荐福碑 》元代:马致远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杂剧·半夜雷轰荐福碑》 元代:马致远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陈情表》 魏晋:西晋·李密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少年行四首 》唐代:王维公显时已致仕在苏州。—《水龙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 》宋代:苏轼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 —《偶作寄朗之 》唐代:白居易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唐代:韩愈。 8. 白居易关于游历的诗句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 啧啧雀引雏,梢梢笋成竹。 时物感人情,忆我故乡曲。 故园渭水上,十载事樵牧。 手种榆柳成,阴阴覆墙屋。 兔隐豆苗肥,鸟鸣桑椹熟。 前年当此时,与尔同游瞩。 诗书课弟侄,农圃资童仆。 日暮麦登场,天时蚕坼蔟。 弄泉南涧坐,待月东亭宿。 兴发饮数杯,闷来棋一局。 一朝忽分散,万里仍羁束。 井鲋思返泉,笼莺悔出谷。 九江地卑湿,四月天炎燠。 苦雨初入梅,瘴云稍含毒。 泥秧水畦稻,灰种(上余下田)田栗。 已讶殊岁时,仍嗟异风俗。 闲登郡楼望,日落江山绿。 归雁拂乡心,平湖断人目。 殊方我漂泊,旧里君幽独。 何时同一瓢,饮水心亦足。 寄微之三首 江州望通州,天涯与地末。 有山万丈高,有水千里阔。 间之以云雾,飞鸟不可越。 谁知千古险,为我二人设。 通州君初到,郁郁愁如结。 江州我方去,迢迢行未歇。 道路日乖隔,音信日断绝。 因风欲寄语,地远声不彻。 生当复相逢,死当从此别。 君游襄阳日,我在长安住。 今君在通州,我过襄阳去。 襄阳九里郭,楼堞连云树。 顾此稍依依,是君旧游处。 苍茫蒹葭水,中有浔阳路。 此去更相思,江西少亲故。 去国日已远,喜逢物似人。 如何含此意,江上坐思君。 有如河岳气,相合方氛氲。 狂风吹中绝,两处成孤云。 风回终有时,云合岂无因? 努力各自爱,穷通我尔身。 送兄弟回雪夜 日晦云气黄,东北风切切。 时从村南还,新与兄弟别。 离襟泪犹湿,回马嘶未歇。 欲归一室坐,天阴多无月。 夜长火消尽,岁暮雨凝结。 寂寞满炉灰,飘零上阶雪。 对雪画寒灰,残灯明复灭。 灰死如我心,雪白如我发。 所遇皆如此,顷刻堪愁绝。 回念入坐忘,转忧作禅悦。 平生洗心法,正为今宵设。 和元九悼往 感旧蚊帱作。 美人别君去,自去无处寻。 旧物零落尽,此情安可任? 唯有缬纱幌,尘埃日夜侵。 馨香与颜色,不似旧时深。 透影灯耿耿,笼光月沉沉。 中有孤眠客,秋凉生夜衾。 旧宅牡丹院,新坟松柏林。 梦中咸阳泪,觉后江陵心。 含此隔年恨,发为中夜吟。 无论君自感,闻者欲沾襟。 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 千余斤, 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上阳白发人 天宝五载已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 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是其一也。 贞元中 尚存焉。 上阳人, 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 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 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 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 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 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 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 一生遂向空房宿。 秋夜长, 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 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 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 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 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 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 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 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 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 苦最多。 少亦苦, 老亦苦。 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 [天宝末,有密采艳色者,当时号花鸟使。吕向献 《美人赋以讽之。 ] 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上三田下缶)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星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 9. 描写仕途的诗句有哪些1.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释义:竹林里传来阵阵洗衣女子回家的喧笑;莲蓬抖动,那是渔舟在行走。 任凭春天花草的芳香消失,而山间秋色却是我永远留驻的理由。2.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释义: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诉说了诗人思乡的情感!3.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坎坷长苦辛。 释义:要在仕途的激烈竞争中 捷足先登,占领显要的职位,摆脱无官无职的贫贱境地。4.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译文: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 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5.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译文: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6.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译文:我要向东奔入大海,即将离开古老的西秦。我留恋巍峨的终南山,还要回首仰望清澈的渭水之滨。 想报答你的“一饭之恩”,想辞别关心我的许多大臣。让我像白鸥出现在浩荡的烟波间,飘浮万里有谁能把我纵擒?1、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3、汉诗 《古诗十九首·其四》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4、《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 江上思归》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5、李白的《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6、唐代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