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语音版宋词选

1.比较好的宋词选本有哪些

朱孝臧选《宋词三百首》。

该版本突出选格律派的作品,以吴文英名列第一,计二十四首;周邦彦次之,凡二十三首;姜夔再次,录十七首。而欧阳修仅有九首,柳永十三首,秦观仅有七首,苏轼仅十首,辛弃疾仅有十二首。

《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编选)

这部《唐宋名家词选》,选录自唐迄宋九十四位著名作者的七百零八首词。入选的作家和作品,思想倾向、风格流派和艺术造诣,都具有其代表性,特别是对于词的句读和韵位,编选者还作了标注,可以帮助读者初步了解词的格律,也可供古典文学研究者参考。

2.有声古诗词大全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李清照诗词选集

李清照的词集李清照孤雁儿(并序·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满庭霜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

□□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惟□、海角天涯。

能留否,酴醿落尽,犹赖有□□。 当年,曾胜赏,生香薰袖,活火分茶。

□□□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

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时。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多丽(咏白菊)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

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

□□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一翦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

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临江仙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客远安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

4.宋词选有哪些文章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多情炼宋词 李清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忺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 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 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雕零, 试灯无意思, 踏雪没心情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踏莎行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

香尘已隔犹回面。 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木兰花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

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玉楼春 绿杨芳草长亭路 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 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 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几道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御街行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

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 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

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阴深驻。 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虞美人 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

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

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生查子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温庭筠[唐] 梦江南 千万恨, 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望江南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萍洲 张先 千秋岁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

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 莫把幺弦拨。

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

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

明月落红应满径。 青门引 春思 乍暖还轻冷。

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李之仪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陈亮 水龙吟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

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 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

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

向南楼、一声归雁。 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

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 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

5.宋词选怎么样

词律——词的起源 词是诗的发展,是以诗为基础而演变形成的,同时又与音乐有紧密联系。

这种联系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先有诗而后制成配乐,音乐要较多地照顾诗歌的形式特点;二是先有音乐曲谱而后有诗,则诗歌就必须适应音乐曲调的要求。如《诗经》中的诗,是配雅乐的歌词;汉魏乐府诗是配清乐的歌词;而“词”却是配燕乐的歌词。

所谓“燕乐”,据《隋书·音乐志》记载,乃是在北周以前从印度中亚细亚经新疆、甘肃而传入中原一带的以琵琶为主要乐器的新兴音乐。这种从西域传来的音乐,到了隋唐时代便普遍流行起来。

因它常被用在宴会上,故称为“燕乐”(燕与宴通)。由于胡乐的旋律相当复杂,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只能与一部分乐曲相配,对于那些大量结构参差的乐曲,就很难相配,只能依照乐曲的节拍而填制长短句的“词”。

“词”就是这样产生的,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而且它一开始就是齐言和杂言同时发展的。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词,既然是和燕乐相配的歌词,那它的准确名称就应当叫“曲子词”。“曲子”是指音乐部分,“词”是指文辞部分,这二者是不可分的。

清刘熙载说:“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艺概》),故“曲子词”这个名称,清楚地说明了词体的性质,表明了词与曲的关系。 中唐以后,词的创作逐渐定型。

当词谱还存在的时候,作者写一首词,必须先创制或选用一个词谱(即歌谱),然后按照它对声韵的要求去配词,这样创作出来的歌词才能协合音律,才可歌唱。所以写词又叫做填词,或叫做倚声。

宋代以后,那些与词相配的乐谱逐步亡佚,后人作词。就不能再按谱填词,,而是按唐宋人的词来填词;即是说把词作为跟音乐完全脱离的一种旧体格律诗看待,把词律化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故词律与诗律一样,只涉及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等 词律二——词的分类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一、词的分类 词大致可分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

清毛先舒《填词名解》规定:“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或可分为小令、慢词。

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一书中,主张把词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六十二字以内的小令……第二类是六十三字以外的'慢词'”。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了一些中调和长调。

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

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二、词的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又因分段关系,还有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词的一段叫做片或阕。片与片之间的关系,在音乐上是暂休止而非全曲终了,正跟现代歌曲唱一次、两次合为一曲的情形一样。

曲终叫做阕。一阕表示曲子到此已告终了。

下面再来一阕,那是表示依照原曲再唱一首歌,当然前后阕的意思还是连贯的。 1、单调 不分段的词即为单调,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

它很像一首诗,只不过的长短句罢了。 2、双调 分为前后两阕(或上下片)的词即为双调。

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双调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

这样,字数相等的就像一首曲谱配着两首歌词。不相等的,一般是开头的两三句字数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换头”,字数不同的如《菩萨蛮》,平仄不同的如《浣溪沙》。

双调是词中最常见的形式。 3、三叠 三叠就是三阕,不多见。

如《瑞龙吟》、《兰陵王》。如前两叠短,句法又完全相同,好象是第三叠的双头者,又叫做“双拽头”。

4、四叠 四叠即分为四段。四叠只有《莺啼序》、《胜州令》(215字)两调。

词律三——词牌的来源 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种别名,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之所以称为“牌”,由演唱时要挂牌的做法而来。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以下几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宣宗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渔歌子》,本为渔人歌之题;《巫山一段云》本为写巫山神女故事之歌题;《竹枝词》即来源于巴楚民歌《竹枝曲》(或《竹枝歌》)。而《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来自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