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列子名言3句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榘.”。 2. 列子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传说战国郑人列御寇曾遇风仙,习法 术,因而能乘风而行。 《列子•黄帝 篇》载:“……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心凝形释,骨肉 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 竟不知风乘我 耶,我乘风乎?”《庄子•逍遥游》又 载,列子御风的技术很高,能象列子 那样的,世上亦不常有。然而,列子 虽免步行,还必有所待。 因此,这还 不是最高境界。后人因以为典,吟咏仙道之事。 唐•董思恭《咏风》:“方 从列子御,更逐浮云归。”元•卢挚《双调•殿前欢》:“谁人与共? 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列子乘风。” 3. 钟子期的诗句有哪些两人千古传诵的诗篇: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列子•汤问》的记载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在钟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悼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4. 【出自列子的关于伯牙得遇钟子期的句子】典故: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锺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 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俞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俞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流水” 钟子期死,俞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