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雁的诗句 以及来历 作者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1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2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4杜甫怀李白的“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 5怀弟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6温庭筠的《苏武庙》,“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7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8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9登蛾眉亭-李白 苍壁孤亭立,凋年独上时。 帆归空渚早,雁落信潮迟。 烟火连三郡,波澜动两眉。 袁宏成绝响,李白厌谀辞。 10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作者: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1 潭州送韦员外迢牧韶州 杜甫 炎海韶州牧,风流汉署郎。分符先令望,同舍有辉光。 白首多年疾,秋天昨夜凉。洞庭无过雁,出疏莫相忘。 12虞美人·听雨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举出古诗词中带“雁”字的诗句写出作者和出处】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摘自别人的回答。 3.有关大雁的诗句有出处有作者有雁字,有作者古代咏雁诗集粹 卢贤生 每当萧飒的秋天季节,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以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相交形成一个“人”字,古人称之为雁阵、雁字、雁序,这也是古诗材料。 如陆游《幽居》诗:“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古人云:“雁行有序”,雁的组织性很突出的,雁在飞行时,飞在队伍前头的一只雁,都是由体强识途的老雁担任,雁阵的线条整齐,两雁之间的距离保持匀称。据科学分析,这是雁充分利用气流进行飞行的一种奇妙的“节能术”。 我国常见的雁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雁是候鸟,有着一年一度的迁徙,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 当年唐太宗在山西汾河赋诗云:“不识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可见古人早就知道雁有年年迁徙的习性。 由于雁有季节准确的迁徙,古人把它视为音讯的“使者”,历史上还有“鸿雁传书”的故事。 雁一年两度的迁徙,说明它对于天气的冷暖变化的反应很敏锐。 华北农村流传民谣有:“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总来。”如果大雁迁徙的提早或推迟,预示着当地天气有反常的现象。 诗人陆游留心雁儿的活动并揭示它和气候的对应关系。如他在《夜归》诗云:“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此诗地点是浙江省绍兴,当年雁儿在中秋前提早南飞过浙江,结果天气早寒。近来对大雁观察记录也表明,大雁提前南飞,结果北方天气早寒,南方气温也比常年偏低。 虽说雁是候鸟,秋季霜降南旋,但古代诗词经常和雪联在一起,这似乎有悖事实。著名的有唐代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首诗引起一场现代对雁生活习性新研究,起因出自科学家华罗庚针对此诗在《中学语文教学》上写了一首质疑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 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此质疑诗一出,报刊、杂志争相刊载,大加赞赏,借此勉励后生,要善于独立思考,疑前人所未疑。 但也有不少学者,指出华诗欠妥,说“雪中雁”和“月黑雁飞高”确是事实。 查阅古诗,很多诗人描写了雪和雁。 例如唐代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宋代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唐代李白《千里思》:“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唐代贺朝《从军行》:“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 这情景跟卢纶的《塞下曲》很一致,作为候鸟的大雁,为什么还遭遇大雪呢?这主要与气候的多变和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塞外气温骤降,大雁刚刚南飞,白雪就覆盖大地。另外中国地理气候南北差异很大,塞外在农历八月就下雪,甚至更早,“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诗)“五月天山雪”(李白诗),所以大雁难逃“雪网”的。 大雁归迟遇雪之情,也见于古诗,如唐代崔湜《塞垣行》:“雨雪雁南飞,风尘景西迫。”唐代李廓《送振武将军》诗:“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 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虽说月黑看不见雁,但雁过有声,“月黑雁飞高”就不足奇了。 古诗仍有这方面的佐证。如唐代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宋代梅尧臣《秋雁》诗:“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唐代钱起《宿毕侍御宅》:“落叶寄秋菊,愁云低夜鸿。” 唐代李颀《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金代元好问《惠崇芦雁》:“雁奴辛苦候寒更,梦破黄芦雪打声。” 所谓“雁奴”就是晚上打更之雁,附近稍有响声,它们就立刻鸣叫报警,接着,群雁也随之惊起鸣叫,此起彼伏。这就是所谓惊起宿雁。 一声不响,默默飞行的群雁是没有的,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月黑之夜,什么都难以看见,为什么还知道雁从空中飞过呢?其原因就是俗话说的“雁过留声”。 另外,卢纶是唐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山西的北部是长城,后来当过河中元帅府判官,所以他有边塞的生活基础,不会不亲眼目睹雪中雁、黑天雁,《塞下曲》关于雁的描写应该说是科学真实的。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网)。 4.描写雁的诗词表明作者与出自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忆秦娥娄山关》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在《夜归》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别董大》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 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将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 李益《春夜闻笛》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纱》春恨词。 5.举出古诗词中带“雁”字的诗句写出作者和出处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摘自别人的回答。 6.请找出4句以上含有”雁”字的诗句,并注明出处,越多越好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1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2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3雁字回时,月满西楼.4杜甫怀李白的“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 5怀弟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6温庭筠的《苏武庙》,“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7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8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9登蛾眉亭-李白 苍壁孤亭立,凋年独上时.帆归空渚早,雁落信潮迟.烟火连三郡,波澜动两眉.袁宏成绝响,李白厌谀辞.10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作者: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11 潭州送韦员外迢牧韶州 杜甫 炎海韶州牧,风流汉署郎.分符先令望,同舍有辉光.白首多年疾,秋天昨夜凉.洞庭无过雁,出疏莫相忘.12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