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白诗派是出自哪里元白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人。一生经历丰富,既曾入相出将,也曾远谪边邑,艰苦与专权的宦官作过斗争。 元稹的乐府诗创作受到了同代的李绅的影响。 李绅就是那位以“锄禾日当午”出名的诗人,他写过二十首“新题乐府”,元稹看后深受启发,作了十二首和诗。后来他与别人互相唱和,又作了十九首《乐府古题》,如《织妇词》、《田家词》、《连昌宫词》。 《连昌宫词》是一首叙事长诗。诗人意图通过连昌的兴废变迁,探索安史之乱前后唐代朝政治乱的因由。开篇从“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的荒凉景象写起,引出了一位“宫中老翁”对连昌宫今昔盛衰的追述。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是一位极富才华而且早慧的诗人。他在十七八岁的时候,一度到过长安,并且带上了自己的诗文去拜见当时著名的诗人顾况。顾况很看不起这个初来乍到的年轻人,他看着诗卷上的名字,就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可是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时候,老夫子赶紧改口说:“有才如此,居易不难!”这个小小的成功,也许从此坚定了白居易以毕生精力从事诗歌创作的想法。 白居易一生勤于写作,他在晚年的时候回忆平生,这样说道:“凡平生所慕、所感、所得、所丧、所经、所逼、所通,一事一物已上,布在文章中,开卷而尽可知也。” 现存白居易诗将近三千首,数量上远远地超过了李、杜,在唐代首屈一指。 2.诗圣,诗仙,诗魔,诗神,诗狂,诗佛,诗鬼分别是谁1、诗圣杜甫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2、诗仙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3、诗魔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4、诗神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作品风格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5、诗狂贺知章 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6、诗佛王维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7、诗鬼李贺 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诗圣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诗仙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诗魔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诗神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诗狂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诗佛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诗鬼 3.比较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这个前人已经有比较,语出《瓯北诗话》卷四:“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其实举几个例子就很好说明了,元白诗派是追求通俗,据传白居易写诗,诗成后要念给老太太听,听不懂就改,听懂了就不改了。再者元白的诗多倾向于生活纪实,所以他们的口号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而韩孟诗派他们就有点不走寻常路了,韩愈跟孟郊的推敲故事广为流传,可为他们诗派的一个典范,这个诗派有个特点就是反复推敲,用词新颖,陈腔滥调他们不喜欢,认为不雅,所以他们的口号是:力求“陈言之务去”。 他们都生活在同一个王朝,唐朝。却都不走老路子,是的,走别人走过的路没意思嘛。他们都要搞创新,但是理念又不同,观察,切入点也不同,所以造成了分歧。韩孟诗派喜欢挑战,简单的他们不来,标新立异是也。元白诗派呢,因为生活的时代已经比较混乱,所以更加关注社会生活,人民疾苦,则比较务实,不作无病之呻吟。相同的都是创新。 下面是这两个诗派的简介: “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具有变态的审美趣味,“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诗歌形成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元白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4.盛唐田园诗和中唐田园诗有哪些不同(1)内容上:盛唐田园诗多描写田园风光的优美、田园生活的温馨和田园中真诚朴实的人际关系;中唐田园诗开始转向对田家生活的辛劳的描写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2)艺术手法上盛唐田园诗多用白描的手法,风格淡雅自然,意境清新悠远;中唐田园诗则多用典型事件来反映普遍的社会现象。 以下具体分析: 盛唐:唐诗繁荣局面的到来,山水诗出现了丽日经天的壮观。 王维与孟浩然等继承了陶、谢山水诗传统,形成了一个与边塞诗派交相辉映的山水田园派。在唐代诗人中,没有哪一个人没有写出自然山水为题材的诗篇。 如:王绩《野望》、王勃《山中》、陈子昂《度荆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王之焕《登鹳雀楼》;杜甫《望岳》、《江村》、《登高》;韦应物的《滁州西涧》;顾况《过山农家》;张继《枫桥夜泊》;戴叔沦《苏溪亭》;储光羲《钓鱼湾》;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孟郊《游石龙涡》;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大林寺桃花》《杭州春望》;刘禹锡《巫山神女庙》;柳宗元《渔翁》《江雪》;李贺《巫山高》;杜枚《山行》;李商隐《乐游原》;温庭筠《商山早行》……唐代诗人中以山水诗闻名的人很多,但能代表山水诗成熟的,主要还是孟浩然、王维、李白。 幽居襄阳鹿门山的孟浩然,寄情山水,一生不仕,是封建时代少有的流名千古的布衣诗人之一。 李白有诗《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孟浩然乃真隐者。古代士人“达别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他选择了第二条路,清心寡欲,淡泊宁静地陶醉于自然山水之中,追求诗歌的最高境界——自然美。他的诗近于陶诗,而又自有风格。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这类气象雄浑的诗并不多见。有代表性的还是那些呈现着清寂、冷峭意境,深印着隐者情调的诗作。 他诗写隐者的情怀:“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天。 ……”。(《秋登兰山寄张王》)他诗写田家的欢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林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清寂冷峭的意境,自然恬淡的情趣,然而掩饰不了内心的孤清和寂寞。 抱卷沉思,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心高气傲的诗人郁郁独行在山道上,山风吹拂着飘逸的长衫。 王维写过政治诗,边塞诗,但能反映他独特成就的还是他那别有胜景的山水田园诗。 他目睹了官场倾轧,世情翻覆,并且自身也体验到了仕途的沉浮不定后,“愿得燕弓射天将,纵死犹闻侠骨香”功业心和热情迅速冷却下来。中年以后,即抱持了“漆园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但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的生活态度,内隐外仕,选择了一条亦官亦隐的生活道路。 他的山水田园诗,既是个人心灵的写照,也是时代思潮在诗国的投影。 王维山水诗,既有雄浑壮观的自然景象,更多见清逸雅致的山水画面。 如:《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楼,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再如《终南山》“太乙还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入处宿,隔水问樵夫。” 前一首诗,写江汉风光,运用了水墨山水的造境和运笔,大处落墨,勾勒出江汉雄浑壮阔,水天一起浮动,山色若有若无的景色。后一首诗,写终南山的胜境,意象朦胧,含蕴极富,山中的青岚叠翠,千岩万壑尽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 但是,王维诗中更多是那些带有几分禅思玄意的清逸雅致的画面,他是一位悟性极高的人,超人的才气不仅在诗、书、画多方面卓有成就,而且在参禅悟道方面,也有大彻大悟的智慧。画家的眼光,音乐家的听觉,诗人的感觉,佛家的心态,赋予他一种不同凡响的艺术力量,他几乎把每一项景物都注入特有的灵魂和感觉,又把自我消融在景物里,形成了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的庄禅境界。 王维的山水诗,以境写心,了无痕迹,象外有象,景外有景,意外有意,韵外有致,有一种悠远的意境。如《鹿柴》、《竹里篁》、《鸟鸣涧》、《草荑坞》等。 空山、翠竹、溪水、明月、花鸟……这里是一个多么清静幽美,纯洁无暇的天地,又是一个多么独立而封闭的世界。这种静谧、空灵的无人之境,正是诗化了的物我两忘的庄禅境界! 《辋川集》及晚年那些山水作品都闪耀着一种仍有的禅意玄思,显现出一种物我冥一,思索境谐的画面。 在这里,诗人把自然吸入自我之中,又把自己的生命消融在景物里,形成了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的“无人之境”;那“青苔上的阳光、林中的明月、月下的山鸟、自开自落“辛荑花”……,它们既是外在的物象,又是诗人寂静内心的幻化。王维这类思与境谐的山水诗,不仅内涵了一种静态之美,而且显示出“澄澹精致”“深厚闲雅”的艺术特色。 继王、孟之后,李白又为山水诗开拓新境界。李白山水诗的显著特征是自然山水景物的个性化。 山水诗本来就是诗人审美理想的对象。 5.李白的古诗20首古风五十九首其一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 战国多荆榛。龙虎相啖食。 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 哀怨起骚人。扬马激颓波。 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 宪章亦已沦。自从建安来。 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 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 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 众星罗秋□。 【上日下文】我志在删述。 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 绝笔于获麟。其二蟾蜍薄太清。 蚀此瑶台月。圆光亏中天。 金魄遂沦没。□□入紫微。 【虫带】【虫东】大明夷朝晖。浮云隔两曜。 万象昏阴霏。萧萧长门宫。 昔是今已非。桂蠹花不实。 天霜下严威。沈叹终永夕。 感我涕沾衣。其三秦皇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 ( 挥一作飞 )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 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 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 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 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 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 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 扬波喷云雷。鬈鬣蔽青天。 何由睹蓬莱。徐市载秦女。 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 金棺葬寒灰。其四凤飞九千仞。 五章备彩珍。衔书且虚归。 空入周与秦。横绝历四海。 所居未得邻。吾营紫河车。 千载落风尘。药物秘海岳。 采铅青溪滨。时登大楼山。 举首望仙真。 ( 首一作手 )羽驾灭去影。 飚车绝回轮。尚恐丹液迟。 志愿不及申。徒霜镜中发。 羞彼鹤上人。桃李何处开。 此花非我春。唯应清都境。 长与韩众亲。其五太白何苍苍。 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 邈尔与世绝。中有绿发翁。 披云卧松雪。不笑亦不语。 冥栖在岩穴。我来逢真人。 长跪问宝诀。粲然启玉齿。 ( 启玉齿一作忽自哂 )授以炼药说。铭骨传其语。 竦身已电灭。仰望不可及。 苍然五情热。吾将营丹砂。 永与世人别。其六代马不思越。 越禽不恋燕。情性有所习。 土风固其然。 ( 固其然一作其固然 )昔别雁门关。 今戍龙庭前。惊沙乱海日。 飞雪迷胡天。虮虱生虎□。 【虫几】【歇欠换鸟】心魂逐旌旃。苦战功不赏。 忠诚难可宣。谁怜李飞将。 白首没三边。其七五鹤西北来。 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 自道安期名。两两白玉童。 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 回风送天声。我欲一问之。 ( 一作举首远望之)飘然若流星。愿餐金光草。 寿与天齐倾。( 此诗另有一作客有鹤上仙。 飞飞凌太清。扬言碧云里。 自道安期名。两两白玉童。 双吹紫鸾笙。飘然下倒影。 倏忽无留形。遗我金光草。 服之四体轻。将随赤松去。 对博坐蓬瀛。)其八咸阳二三月。 宫柳黄金枝。绿帻谁家子。 卖珠轻薄儿。日暮醉酒归。 白马骄且驰。意气人所仰。 冶游方及时。子云不晓事。 晚献长杨辞。赋达身已老。 草玄鬓若丝。投阁良可叹。 但为此辈嗤。其九庄周梦胡蝶。 胡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 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 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 旧日东陵侯。富贵故如此。 ( 故一作固 )营营何所求。其十齐有倜傥生。 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 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 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 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 拂衣可同调。其十一黄河走东溟。 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 飘忽不相待。春容舍我去。 秋发已衰改。人生非寒松。 年貌岂长在。 (年貌一作颜色 )吾当乘云螭。 吸景驻光彩。( 上二句一作谁能学天飞。 吸景驻光彩。 )其十二松柏本孤直。 难为桃李颜。昭昭严子陵。 垂钓沧波间。身将客星隐。 心与浮云闲。长揖万乘君。 还归富春山。清风洒六合。 邈然不可攀。使我长叹息。 冥栖岩石间。其十三君平既弃世。 世亦弃君平。观变穷太易。 探元化群生。寂寞缀道论。 空帘闭幽情。驺虞不虚来。 □□有时鸣。 【上狱下鸟】【上族下鸟】安知天汉上。 白日悬高名。海客去已久。 谁人测沈冥。其十四胡关饶风沙。 萧索竟终古。木落秋草黄。 登高望戎虏。荒城空大漠。 边邑无遗堵。白骨横千霜。 嵯峨蔽榛莽。借问谁凌虐。 天骄毒威武。赫怒我圣皇。 劳师事鼙鼓。阳和变杀气。 发卒骚中土。三十六万人。 哀哀泪如雨。且悲就行役。 安得营农圃。不见征戍儿。 岂知关山苦。( 一本此下有争锋徒死节。 秉钺皆庸竖。战士死蒿莱。 将军获圭组。四句 )李牧今不在。 边人饲豺虎。其十五燕昭延郭隗。 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 邹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 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 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鹤举。 千里独徘徊。其十六宝剑双蛟龙。 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 雷腾不可冲。一去别金匣。 飞沉失相从。风胡灭已久。 所以潜其锋。吴水深万丈。 楚山邈千重。雌雄终不隔。 神物会当逢。 ( 当一作相 )其十七金华牧羊儿。 乃是紫烟客。我愿从之游。 未去发已白。不知繁华子。 扰扰何所迫。昆山采琼蕊。 ( 蕊一作蕤 )可以炼精魄。其十八天津三月时。 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 暮逐东流水。前水复后水。 古今相续流。新人非旧人。 年年桥上游。鸡鸣海色动。 谒帝罗公侯。月落西上阳。 ( 西上阳一作上阳西 )余辉半城楼。衣冠照云日。 朝下散皇州。鞍马如飞龙。 黄金络马头。行人皆辟易。 志气横嵩丘。入门上高堂。 列鼎错珍羞。香风引赵舞。 清管随齐讴。七十紫鸳鸯。 双双戏庭幽。行乐争昼夜。 自言度千秋。功成身不退。 自古多愆尤。黄犬空叹息。 绿珠成衅雠。何如鸱夷子。 散发棹扁舟。 ( 棹一作弄 )其十九西岳莲花山。 ( 。 6.韩孟、元白诗风有何不同,两派在诗歌史上有怎样的地位韩孟是指韩愈和孟郊,元白是指元稹和白居易。 1、风格不同: 韩孟诗派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 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 2、语言不同: 韩孟诗派的语言不仅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元白诗派在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 3、创作理念不同: 韩孟诗派主动从禅宗及佛教思想与艺术中吸收合理成分,把“心”当作诗歌创作的源泉。常把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与自己虚构的世界融合在一起,其诗想像离奇怪诞,往往使人感到虚实不定,跳跃怪奇,不可确解。 元白诗派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新乐府运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宗旨。 韩孟诗派的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元白诗派的出现是中唐文化向世俗化转型的证明。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元白诗派 百度百科-韩孟诗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