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中有理的诗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 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 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 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 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 14.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 16.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 17.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 18.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 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 2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21.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 22.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 24.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 2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 2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 27.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 28.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 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 3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 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3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 3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 36.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 37.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 38.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明.顾炎武 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 2.宋词富于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说理的宋诗富于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说理的。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前两联用比喻说理,诗人把人生比作“飞鸿踏雪泥”,鸿雁在飞行 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但鸿飞雪化,很快就了无踪迹;人生也是行无定踪, 充满了偶然和未知,就如飞鸿落在雪面上留下的爪迹,你不能凭借这偶尔为之的爪迹, 而推断鸿飞何处。(或答:人的一生中不知道有多少个偶然,际遇就像雪泥飞鸿,转瞬 间已了无痕迹,难以追寻。)②第三联借事明理,用路过渑池县所看到的人事变化来说明 事物的消亡乃自然规律,人生中偶然留下的痕迹也很快不复存在,因此不必过分在意。 ③运用对比(今昔对比)说理。曾经留宿的渑池寺舍人物已非,诗人以寺舍的今昔变化说 明世事变化乃自然之理;兄弟二人的境况也今非昔比,昔日兄弟二人赶考路途的艰辛, 与如今二人高中进士、前途光明形成对比,暗含困难终会过去,只须放眼将来,奋发向 前之意。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从以 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 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 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 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 法的特点。 【诗词鉴赏】 嘉祐六年(1061年)冬,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手回京,作诗寄苏轼,这是苏轼的和 作。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 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如今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要经过渑池,因而 作《怀渑池寄子瞻兄》。诗云:“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 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苏轼的和诗,四个脚韵与原作全同,却纵笔挥洒,丝毫未受束缚。 前四句一气贯串,自由舒卷,超逸绝伦,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首联两句,以雪泥鸿 爪比喻人生。一开始就发出感喟,有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的作用,并挑起下联的议论。 次联两句又以“泥”“鸿”领起,用顶针格就“飞鸿踏雪泥”发挥。鸿爪留印属偶然,鸿飞东 西乃自然。偶然故无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他用巧妙的比喻,把人生看作漫长的 征途,所到之处,诸如曾在渑池住宿、题壁之类,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 接着就又飞走了;前程远大,这里并非终点。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则当以顺适自然 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果能如此,怀旧便可少些感伤,处世亦可少些烦恼。苏轼的人生观 如此,其劝勉爱弟的深意亦如此。此种亦庄亦禅的人生哲,符合古代士大夫的普遍命 运,亦能宽解古代士大夫的共同烦恼,所以流布广泛而久远。 后四句照应“怀旧”诗题,以叙事之笔,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五、六句言僧死壁坏, 故人不可见,旧题无处觅,见出人事无常,是“雪泥”、“指爪”感慨的具体化。尾联是针 对苏辙原诗“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而引发的往事追溯。回忆当年旅途艰辛 有珍惜现在勉励未来之意,因为人生的无常,更显人生的可贵。艰难的往昔,化为温 情的回忆,而如今兄弟俩都中了进士,前途光明,更要珍重如今的每一时每一事了。在 这首早期作品中,诗人内心强大、达观的人生底蕴已经得到了展示。全诗悲凉中有达观 低沉中有昂扬,读完并不觉得人生空幻,反有一种眷恋之情荡漾心中,犹如冬夜微火 于“怀旧”中展望未来,意境阔远。 诗中既有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又有对前尘往 事的深情眷念。 此诗的重心在前四句,而前四句的感受则具体地表现在后四句之中,从中可以看出诗 人先前的积极人生态度,以及后来处在颠沛之中的乐观精神的底蕴。全篇圆转流走,一 气呵成,涌动着散文的气脉,是苏轼的名作之一。 3.古诗句趣说唐诗宋词之最: 最深的情— 最高的瀑布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出自《赠汪伦》唐 李白 最高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出自《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出自《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唐 李白 最远的邻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 最强劲的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 最难请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出自《琵琶行》唐 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