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八声甘州柳永是宋词吗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小题1:在上片中,作者写景主要是按远景(关河、江楼)――近景(楼前花残叶败)――远景(长江)的顺序描绘的。

(2分)“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写雨后暮景:寒风凄凉紧急,关河恢宏冷落,残阳余辉洒满江楼,简单的几笔就勾勒出一幅苍茫旷远的意境,鲜明逼真,能够体现出唐代诗歌的最高境界,所以赢得了苏轼的赞叹。(3分)小题2:此词的主旨主要是抒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2分)下片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2分)下片前五句主要写自己因故乡难见,徒引无穷思念之情。

接着,由实入虚,推想心上人盼己回归望眼欲穿的情态,虚实结合,把游子羁旅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2分) 小题1:试题分析:小题2:试题分析:。

2.赏析诗歌 八声甘州(柳永)

赏析:词中表达了作者常年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暮时分,感叹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

这种他乡做客叹老悲秋的主题,在封建时代文人中带有普遍意义。但作者在具体抒情上,具有特色。

上片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情,从高到低,由远及近,层层铺叙,把大自然的浓郁秋气与内心的悲哀感慨完全融合在一起,淋漓酣畅而又兴象超远。从上片写到的景色看,词人本来是在登高临远,而下片则用“不忍登高临远”一句,“不忍”二字领起,在文章方面是转折翻腾,在感情方面是委婉伸屈。

登高临远是为了看看故乡,故乡太远是望而不见,看到的则更是引起相思的凄凉景物,自然使人产生不忍的感情。“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实际上这是全词中心。

词的下片由景转入情,由写景转入抒情,写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换头处即景抒情,表达想念故乡而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出更多的乡思的矛盾心理。“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这两句向自己发问,流露出不得已而淹留他乡的凄苦之情,回顾自己落魄江湖,四处漂泊的经历。扪心问声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

问中带恨,发泄了被人曲意有家难归的深切的悲哀。全词一层深一层,一步接一步,以铺张扬厉的手段,曲折委婉地表现了登楼凭栏,望乡思亲的羁旅之情。

通篇结构严密,迭宕开阖,呼应灵活,首尾照应,很能体现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原诗:《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宋代: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阑 一作:栏)释义: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注释:1、潇潇:风雨之声。2、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3、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

凄紧,一作“凄惨”。4、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

是处,到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

语出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杀人。”5、苒(rǎn)苒:渐渐。

6、渺邈:遥远。7、淹留:久留。

8、颙(yóng)望:抬头远望。9、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10、争:怎。

11、恁(nèn):如此。凝愁:忧愁凝结不解作者简介:柳永,宋代词人。

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省武夷山市)人。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

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扩展资料:柳永出身士族家庭,有求仕用世之志。适逢北宋安定统一,首都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

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这首词大约作于柳永游宦江浙之时。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

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

全词景中有情,情中带景。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

上片写观景,虽未点明登楼而登楼之意自明;下片于“依栏杆处”再点登楼,起到了首尾呼应作用。笔法之高妙,于此可见,作者不愧为慢词的奠基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3.文学作品柳永的《八声甘州》词中“渐霜风凄凉,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写情,脉络极为清楚. 柳永开始以“对”字领起,写雨后的江天,清澈如洗,词句也极洗炼而又大气磅礴.“渐霜风”三句,再以“渐”字领起,直贯而下,写风紧残照之关河楼头,境界绮丽而悲壮,声响尤其动人.“是处”两句,跌到眼前近景,叹息花木万物凋残.“惟有”两句再宕开,写江流之无语东流,人也沉默隐忧.上片全系写景,惟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思. 因此苏轼叹为“唐人佳处,不过如此”(赵令畤《侯鲭录》引).这正说明宋词可与唐诗比美,而柳永更是代表作者. 下片换头之后,即景抒情,大开大合,呼应、问答、对照,各种手法运用自如.如“不忍”句与“望故乡”两句,系前呼后应.“叹年来”句与“何事”句,自问自答.“想佳人”两句与“争知我”两句,两相对照.这都是一层深入一层,一步紧接一步,在章法上是这样密接而又宕开.其中有些句子的领字,如“不忍”“望”“叹”“想”“误”“争知”,均贴切异常.而其中“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从艺术构思上是学习杜甫《月夜》思家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手法,从对方写起.而句子又沿用谢脁的《之宣城郡……》“天际识归舟”,然加上了“误几回”意思完全相反,句子更为灵动.“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又为对方设想自己,然后戛然而止. 这首词,梁启超曾云:“飞卿词‘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此词境颇似之.”这词的上下片前后情景,确实具相映交辉之美,于壮丽的景色中含有无限柔情.其首尾之呼应,尤在有形与无形之中,加末尾之“倚阑干处”是把凭栏明写出来,而开头之“倚阑干处”是把凭栏明写出来,而开头之“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所观之景,实也凭栏所见,唯不写出栏杆字样而已.这词的本事原只为离人凭栏见景抒情,而翻腾出来,似乎使江天、关河统为变色,红绿万物尽供驱使,统统为情所笼罩,柳永写离情实具有天地境界.有人曾认为“‘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即《敕勒》之歌也”(刘体仁《七颂堂词绎》).这是可以同意的.而“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当具有杜甫《秋兴》句之“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的意境. “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项安世《平斋杂说》)以柳词与杜诗相提并论,在某些技巧方面是可以这样说的.他的“长调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寄奇丽之情,作挥绰之声.”(郑文焯《大鹤山人词论》)在这首词里表现得很充分.柳永不愧为慢词的奠基人,他开创了长短句式格律词的新局面,在中国词史上有崇高的地位.。

4.“八声甘州”这首词有什么寓意

词人所作的歌咏男女恋情的词可谓多矣,但却情深者多,庄重者少,意浓者多,朴厚者少,因其 所恋及的对象大都是歌妓或是其他婚外所恋者也。

即如《雨霖铃》(寒蝉凄切)之“执手相看泪眼” 者亦不出此,否则,怎么会出现“便纵有、千种风情”的“风情”一词呢?因为“风情”这个词是不可随 意使用的。 而这首词就不同了。

看下阕,作者将思乡之情轻轻点出之后,便开始全力抒写自己对闺 中佳人的思念之情。“妆楼”示佳人严妆也,“颗望”示佳人切盼也;而佳人之严妆、切盼全从“我”之 思想中道出,就足可见“我”对佳人的牵挂是如何的深切了。

接着,“误几回”说她用情之坚执不可 移;“恁凝愁”说“我”存意之沉厚不能消释。 如此庄重便不可怀疑,词人所表达的就必定是结发夫妻 之间独有的情感。

柳永能把夫妻之情吟咏至此,是颇可让人感慨的。一可见即使在当时的社会,就 算是流连花丛的词人,夫妻间的情感也仍然是最为深厚、最为坚实、最让人依赖和难以割舍的;二可 见词人此刻漂泊异乡的愁苦是多么深重。

在外凄凉越甚,思亲才越苦。 当然,在词中,这种庄重朴厚并不限指夫妻间的情感,还指作者对羁旅行役中的各种体验和感 受,如社会的压力、年华的飞逝、进退的无由、心力的交痒等。

这些体验和感受,在柳永以前偎红依 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中是不曾有的。 全词是围绕作者庄严厚重、悲愁满腔的情感来组织的。

至于其写法,以下三点,应当特别注意。 一是逼压式的写景方法。

看上阕,秋雨与残阳带着暮色霜风,居高临下,直逼江楼而来。如此 威势之下,红衰翠减,江流势歇,物华尽逝,生机皆休;一同逝去的,自然还有作者那美好的青春和远 大的心志。

残照落脚的是江楼,直入的却是词人的内心;脚下无语的长江,必然又是作者长年流浪、困顿异乡的无奈愁苦和脉脉伤情。 从上之秋雨与残照,到中之衰红残翠,再到下之无语江流,景物 次第向下,目光渐渐降移,心境步步紧缩,心绪逐渐沉落,此景此情,让词人情何以堪! 二是折转式的抒情方式。

作者临高,一是为观景而释苦,二为望乡以消愁。但赏景而景衰飒, 望乡而乡邈远,心情愈加沉重,乡情更为深沉。

异乡潦倒,久客何不回?下阕中,词人先从自身着 笔,自责徘徊他乡的毫无因由,再转笔遥写佳人妆楼颓望之苦楚,接而写自己倚栏之凝愁。如此折 转,相思越转越苦,悲情越折越浓。

一江楼,一妆楼,一客子,一思妇,一种相思,两处悲愁,登高而人 不见,欲诉而声不闻,真是千里送目愁千种,万里寄情苦万重啊!作者久离故乡本是为了事业功名 之念,而现在一事无成,叫他如何舰颜归去!可是不归去又所求无望,空留他乡,既虚耗自己的青春 时光,又徒增佳人的牵念情苦。 如此,到底是留还是归呢?这可真让词人煞费苦心、难以决断。

从 迈步登楼到目惊残秋,从抬头望断故乡到俯首苦思,词人内心在遭遇着撕扯,灵魂在饱受着折磨,这 景况,怎一个“苦”字了得啊! 三是阻遏式的语气控制。一样是怀乡情深,赏杜工部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何等的畅快; 而读柳永的这首《八声甘州》,却是何等的滞涩!大概是因为作者心中抑郁,手写苦心,词笔亦苦^ “对”“渐”“是处”“不忍”“叹”“想”“争知”,词中的每个领字,领起的均是一句涩然的心语。

七个领 字,七层苦楚,层层叠加,愈积愈愁;七个领字,七处顿挫,愈顿愈涩。白居易笔下的“弦弦掩抑声声 思”“幽咽泉流冰下难”(《琵琶行》),就是这篇词作的鲜明描述词中幽咽阻遏的声气吞吐,既是作 者真情实感的吐露,又是作品的艺术化控制,两者相谐相融,密合无间。

5.请分析《八声甘州》,以及《定风波》,比较宋词中婉约派与豪放派的

八声甘州 ·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赏析】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

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

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

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

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在“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

“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

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

但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

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

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

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

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赏析】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

上片写景。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

“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

“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

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以此许人的。柳永——《八声甘州》赏析对潇潇①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②,关河③冷风落,残照④当楼。是处红翠衰减⑤,苒苒⑥物华休⑦。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⑧?想佳人妆楼顒(yong)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⑩?争知⑾我、倚阑干处,正恁⑿凝愁⒀!注释:潇潇:雨声急骤;凄紧:形容秋风寒冷萧瑟;关河:亲山河流;残阳:夕阳;是处红翠衰减:是处:到处;红翠衰减:花朵调零,绿叶枯萎。

李商隐《赠荷枪实弹花》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红衰翠减愁煞人”句。苒苒:渐渐地;物华休:美好的景致已不复存在;淹留:久留;顒:抬头;天际识归舟:谢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误回天际识归舟指多少次将远处来的船误认作是丈夫的归舟,极写思情之深。争知:怎知;恁:如此,这样。

凝愁:愁思凝结难解。赏析:思妇凝眸远望,情思恍惚;词人登高凭阑,难抑愁思。

相隔千里,两相对照才可见相思之苦,写得情思委婉,兴味绵长。写思乡、思人以苍凉的清秋景物衬出,情融于景中,耆卿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照当楼。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2)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1)概括意境特点时用一两个双音节的形容词即可。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生机勃勃等。

(2)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意境,它的答题步骤: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表达作者诗情。解答提示:描摹诗歌图景。

即用自己的优美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象、意境描摹出来。这里应注意几点:①用自己的语言而非翻译。

②描摹主要景物而非面面俱到。③语言应优美形象而非平铺直叙。

概括意境特点。即用一句简炼的话准确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景氛围特点。

这里应注意的是:①一句简炼的话。②概括意境特点时用一两个双音节的形容词即可。

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生机勃勃等。马致远《秋思》的意境特点就是萧瑟凄清。

因此,意境就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意”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境”和谐的统一。表达作者诗情。

即根据这首诗情景氛围的特点,谈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根据不同类别的诗确定作者诗情的倾向。

7.柳永对词有哪些贡献请以八声甘州为例,谈谈刘永词的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上片描绘了雨后清秋的傍晚,关河冷落夕阳斜照的凄凉之景;下片抒写词人久客他乡急切思念归家之情。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从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8.柳永《八声甘州》(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chinaglang

[本文要点]1.柳永世称柳七,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Array。2.重点掌握“Array”四字是贯穿全篇的关键句。3.重点分析“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的内涵。(1)长江无语,全不顾游子的秋思,反衬作者的愁苦之情。(2)作者自叹事业无成,年华虚度;(3)江水流入东海,而自己却无法回家。这首词抒写了Array。上片写游子登高临远所见到的空廓、寂寥的暮秋景色,下片抒写由秋景所引起的归思。Array,先写暮秋傍晚的丽景,澄辙、清寒。接着“渐霜风凄紧”三句,将阔大的环境与悲凉的氛围融为一体。“是处”两句,写近前景物的一片凋零。而“惟有”两句,将自己的情感移诸悠悠不尽的江水,一个“无语”更写出愁思的浓烈绵长。上片由暮雨而至残照,由江天而至关河,由物华而至长江,都是从大处着笔,于肃杀的秋景中写出了惆怅的心情。“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几句,气象高远,别具一种空阔之美。作者将自己的思乡之念、一事无成的感慨和飘零无依的哀伤都移诸清秋物华之中。Array。“不忍”三句承上启下,直接抒发自已的思乡之苦。词人内心的情感极为复杂,既登高望乡,又怕登高。“叹年来”接着上文的“归思”进行追问,然后展开想像,从自叹自怨中转换角度,写家乡佳人对自已的怀念。“争知我”三句,又回到自身,写自己的故乡之望。下片或直写自已的思乡,或设想佳人的盼归,虚实相生,曲折委婉,真实细致地表现了主人公旅途飘泊、失意苦闷的心情。词的上下两片分别写景抒情,

9.《八声甘州》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北宋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这首词抒写了词人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词的上阙写景, "洒江天”的暮雨冲洗出一派清爽的秋景,"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勾 画出经大雨冲洗后苍茫、清远的江天景象,近处更是“红衰翠减”,处处透露出萧 瑟悲秋的意蕴。

下阙由景及情,登高临远,抒发词人羁旅之苦、思乡之情。整首词结构紧凑,情景交融,以通俗平白之语将词人思乡怀人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