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一首关于月光的诗句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4、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二、唐宋诗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3.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卢怀慎【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四章】 代邸东南龙跃泉,清漪碧浪远浮天。楼台影就波中出, 日月光疑镜里悬。 雁沼回流成舜海,龟书荐祉应尧年。 大川既济惭为楫,报德空思奉细涓。 张仲素【杂曲歌辞·秋夜曲】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壁暗虫通夕响,寒衣未寄莫飞霜。 李贺【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八月】 孀妾怨长夜,独客梦归家。傍檐虫缉丝,向壁灯垂花。 檐外月光吐,帘中树影斜。悠悠飞露姿,点缀池中荷。 卢照邻【江中望月】 江水向涔阳,澄澄写月光。镜圆珠溜彻,弦满箭波长。 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 李峤【弹】 侠客持苏合,佳游满帝乡。避丸深可诮,求炙遂难忘。 金迸疑星落,珠沉似月光。谁知少孺子,将此见吴王。 【银】 思妇屏辉掩,游人烛影长。玉壶初下箭,桐井共安床。 色带长河色,光浮满月光。灵山有珍瓮,仙阙荐君王。 【床】 传闻有象床,畴昔献君王。玳瑁千金起,珊瑚七宝妆。 桂筵含柏馥,兰席拂沉香。愿奉罗帷夜,长乘秋月光。 长孙正隐【上元夜效小庾体同用春字】 薄晚啸游人,车马乱驱尘。月光三五夜,灯焰一重春。 烟云迷北阙,箫管识南邻。洛城终不闭,更出小平津。 苏颋【奉和七夕宴两仪殿应制】灵媛乘秋发,仙装警夜催。月光窥欲渡,河色辨应来。 机石天文写,针楼御赏开。窃观栖鸟至,疑向鹊桥回。 王维【沈十四拾遗新竹生读经处同诸公之作】 闲居日清静,修竹自檀栾。嫩节留馀箨,新业出旧阑。 细枝风响乱,疏影月光寒。乐府裁龙笛,渔家伐钓竿。 何如道门里,青翠拂仙坛。 李白【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三山怀谢脁,水澹望长安。 芜没河阳县,秋江正北看。 卢龙霜气冷,鳷鹊月光寒。 耿耿忆琼树,天涯寄一欢。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长门怨二首】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上清宝鼎诗】 我居清空表,君处红埃中。 仙人持玉尺,废君多少才。 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咽服十二环,奄有仙人房。暮骑紫麟去,海气侵肌凉。 赠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 杜甫【江月】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王建【水精】 映水色不别,向月光还度。 倾在荷叶中,有时看是露。 张仲素【秋夜曲】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白居易 【酬梦得暮秋晴夜对月相忆】 霁月光如练,盈庭复满池。 秋深无热后,夜浅未寒时。 露叶团荒菊,风枝落病梨。 相思懒相访,应是各年衰。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齐己【不睡】 永夜不欲睡,虚堂闭复开。 却离灯影去,待得月光来。 落叶逢巢住,飞萤值我回。 天明拂经案,一炷白檀灰。 2.用诗句写一句关于明月的诗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朝代:五代 作者:李煜 原文: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明月上高楼 朝代:魏晋 作者:曹植 原文: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客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明月何皎皎 朝代:两汉 作者:佚名 原文: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3.写一首关于月亮的诗写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告诉她 我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看她 她在遥不可及的天空中照我 我们相距甚远 却心事了然 写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诗的开头是圆 诗的结尾是缺 我把一生的爱恨全交给她 她皎洁明亮 她清冷如水 我们相距甚远 却心心相惜 夜晚 是大地的死亡 月光 是生命的渴望 写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告诉她 我在一片金灿灿的麦田里 踩在泥土地上 踩在她的光辉上 我们相距甚远 却紧紧相依 4.形容明月和的诗句唐诗中有很多写明月或月夜的句子,所表现的情感与内容范围极为广阔.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杜甫《秦州杂诗其七》).“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酬张少府》).“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崔橹《华清宫三首其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杜甫《宿江边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星瓜洲”(张祜《题金陵渡》)等等. 唐诗中的明月意象随处可见,其中绝大部份描写明月的诗句都是以表达离愁别绪,思乡怀人为主旨的,这在唐以后的诗歌仍比比皆是,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杨州慢》)等等.由此可以说唐诗中的明月意象已渗透了古人的思乡怀人情绪.由于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传承,以致后来的文学作品中仍然保留和发展了这种审美意识,从而逐渐形成了我国民族文学中一种比较稳定而鲜明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注释: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注释: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月下相思,情幽怨重;望月抒怀,思绪翩翩,自古皆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背景阔大,由景入情,意境雄浑,是千古传诵的佳句.它没有一个华丽的字眼,却自然天成.当我们望见一轮明月从海面上冉冉升起之时,这样的诗句就会脱口而出,带我们进入一个静美的境界.也许,这就是名诗名作那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吧.诗人将思念远人的相思之情寓托于月光,月光脉脉无语却善解人意,牵人相思又给人抚慰.它把自己的光辉温柔而均匀地洒向天涯海角的每一处,让人在心中祈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注释:历来备受人们推崇,经久不衰,成为写月的千古绝唱.据《唐诗选注》解释:露无夜不白,但感在今夜,又适逢白露节,故曰,露从今夜白.月无处不明,但心在故乡,故曰,月是故乡明.两句诗情景交融,读来历历在目.从结构上,这两句是上一下四句式:“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顿挫抑扬极富音韵美.即使到了现在,还常常可以听到人们发“月是故乡明”之感慨.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注释:开始四句暗示我们所吟咏的月夜位于长江下游,因为从诗中可以看出这里水面宽阔,春潮高涨,江海相连,更有那一轮明月伴随着海潮一同升起.月渐升高,皎洁的清辉随春潮奔涌,光耀千万里.这里明为写景,其实是寓情于景的.因为潮水涨落有定时,所以在中国传统古典诗歌中海潮往往与信誓相连.这首诗中所写的“ 明月共潮生”,应该在望日前后.潮生,使离人想起离别时的信约誓言;月圆,更使离人渴望亲人团聚 .“何处春江无月明”以设问的形式,透露出了不知亲人今夜飘零何处的相思之情,同时也使我们联想到客人面对潮信明月,倍受思亲之苦袭扰的情景.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否则,就容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