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首写端午节的诗词送上两首,请任选: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节日简介: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身死,又成为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自古便有食粽、饮雄黄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2.与端午节有关的相关的诗词有哪些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 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3.以端午夏花的诗词屈原传说尚未广泛流传前端午习俗仍袭恶禁忌 保健、避疫主要原则 . 悬艾叶菖蒲: 民间古门前悬艾、菖蒲俗 .艾即艾蒿草本植物 .菖蒲水草本植物 .两者皆入药 .艾叶制灸条传统医针灸疗必缺用品 .燃点艾条灸治种病症 .艾与菖蒲都含芳香油充作杀虫防治病虫害农药 .端午期间近夏至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 疫病增 .古缺乏科观念误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故节早便艾蒿、菖蒲扎形悬挂门前用祛鬼禳邪、保持健康 .其实 真起净化环境、驱虫祛瘟作用两草香气 .江南区习俗端午节饮菖蒲酒则其药用效能更直接 .通节前便菖蒲切碎伴雄黄浸入酒节便饮用 . 南北朝端午称「浴兰节」荆楚带采艾习俗 .采艾要鸡未鸣前发挑选具形艾草带挂门或用针灸 .据说种艾草针灸候别具疗效 .般则艾草扎虎形或剪彩作虎 再粘贴艾叶於其端午节配戴 .除采艾外采菖蒲泡酒 . 写符念咒: 古代五视 "恶月 "所端午驱鬼民间非盛行 .驱鬼许见种节前五月初晚插桃树枝 .认桃木能避邪所落前折些桃树枝插门前、窗达驱崇作用 .另种重要室内挂避邪驱鬼符咒 .挂驱鬼符些严格仪式 .要求必须端午或午书写书写材料用朱砚内、书写口必须放硝石等 .较通行符咒:" 五月五节赤口白舌尽消灭 "类 .另外类似于祛鬼禳魔习俗童额点雄黄酒 .节早便童耳夹艾蒿戴菖蒲用雄黄酒额写 "王 "字 .据说使百鬼畏惧保命 .今民水平提高驱鬼逐邪迷信风俗逐渐减少偏僻农村则尚未绝迹 . 挂荷包拴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则记载:「五月五五彩丝系臂名命缕名续命缕命辟兵缯名五色缕名朱索辟兵及鬼命病瘟」 . 古代崇拜五色五色吉祥色 .节清晨各家起床第件事便孩手腕、脚腕、脖拴五色线 .系线禁忌童口说. 五色线任意折断或丢弃能夏季场雨或第洗澡抛河. 据说戴五色线童避蛇蝎类毒虫伤害;扔河意味着让河水瘟疫、疾病冲走童由保安康 . 孟元《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鼓花花巧画扇香糖、粽白团 .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香药相 用梅红匣盛裹 .自五月及端午前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 . 家家铺陈於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 .钉艾於门士庶递相宴赏. 陈示靓《岁广记》引《岁杂记》提及种「端五赤白彩造囊彩线贯搐使花形 .或带或钉门禳赤口白舌谓搐钱」 .及另种「蚌粉铃」:「端五蚌粉纳帛缀绵若数珠 .令带吸汗」 .些随身携带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吸汗蚌粉、驱邪灵符、铜钱辟虫雄黄粉发展装香料香囊制作趋精致端午节特民间艺品 . 饮雄黄酒: 江南民间端午节吃 "五黄 "食俗 . "五黄 "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 .神传说《白蛇传》白娘饮雄黄酒现蛇身原形 .故民间便认蛇蝎蜈蚣等毒虫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驱邪解毒身体健康 . 赛龙舟: 靠近江河则端午举行龙舟竞渡 .张岱《陶庵梦忆》卷五记「金山竞渡」:瓜州龙船二十刻画龙尾取其怒;傍坐二十持楫取其悍;用彩蓬前旌幢绣伞取其绚;撞钲挝鼓取其节;艄列军器器取其锷;龙足倒竖其取其危;龙尾挂取其险 .自五月初至十五画五金山镇江亦 .惊湍跳沫群龙格斗偶堕洄涡则百捷蟠委 .金山团簇隔江望附蜂屯蠢蠢欲 .晚则万齐两岸汨汨沸 . 杨嗣昌《武陵竞渡略》详细记载明朝沅湘带竞渡习俗 .俗传竞渡禳灾划龙舟前要举行种种祭祀要聘请;巫师作祈求胜利 .划龙舟居民舀取龙舟水加入百草用洗澡用意於辟恶 . 西湖龙舟则两种 .其两层层孩装扮各种历史、神仙物层载鼓吹手敲锣打鼓两傍坐著划船水手种龙舟较具表演色彩 .竞赛用龙舟则绕著龙舟周围打转待龙舟抛物件龙舟水手便水争抢 .其钱、鸭两物难抢钱币入水即沈鸭则四处游窜躲避 . 端午节称端阳节、重午节、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本午月午节突午所叫重午节:午月斗柄指午月即农历五月;午即农历五月十二支纪第午据黄石考证自先秦至两汉端午每变随干支记定五月第午端午名由即五月第午谓;约魏晋由于用干支表示节便记忆形代数字期趋势于巳定三月三端午定五月五端五约起代替较古端午端午固定五月初五端午节称浴兰节、蒲节、节古代于兰汤沐浴风习故称五月称蒲月端五则称蒲节五月菖蒲熟端五悬蒲于门首、或菖蒲浸制药酒饮用俗节:明沈榜《宛署杂记》卷十七记曰五月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至初五饰闺尽态极妍嫁亦各归宁呼节 端午节习俗祛毒禳灾保健康求吉祥娱乐社交近世变突水系允许项龙舟竞渡 插菖蒲、艾蒿 菖蒲、艾蒿期相信具巫术药用双重价值系列习俗艾蒿历制艾、师艾、艾虎等厌胜物艾早见于梁宗懔《荆楚岁记》该书记云:五月五四民并蹋百草斗百草戏采艾悬门户禳毒气师指道教师张(道)陵五斗米道创始俗传善于捉鬼降妖 吴自牧《梦粱录》记南宋行都杭州端午师艾说道艾与百草缚师悬于门额或悬虎白泽宋陈元靓《岁广记·画师》引《岁杂记》说:宋代端午节京都除画师像贩卖外作泥塑张师像艾须蒜作拳置于门称师艾 外更著名艾虎艾虎用艾枝艾叶编则布帛剪虎粘艾叶陈元靓《岁广记》引《岁杂记》说:端午艾虎形至黑豆者或剪彩虎粘艾叶戴古诗云‘玉燕钗艾虎轻'即意 作厌胜物艾制品通与蒲制品并用尤艾虎配蒲剑见宋陈元靓《岁广记》引《岁杂记》云:端午刻蒲剑或葫芦形带辟邪 古俗蒲叶似剑称蒲剑谓避邪;艾叶驱邪扎虎形或剪彩绸虎形粘艾叶称艾虎清富察敦崇《燕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