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关长城的遗迹的诗词居庸关二首(清)顾炎武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 终古戌兵烦下口,先朝陵寝托雄边。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岗落雁前。 燕代经过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极目危峦望入荒,浮云夕日遍山黄。 全收朔地当年大,不断秦城自古长。北守千官随土木,西来群盗失金汤。 空山向晚城先闭,寥落居人畏虎狼。九日迎銮北口和寅甫学士韵(元)王恽翠华南下拂云霓,驻跸军都汉苑西。 龙虎台高惊峻绝,蓬瀛人老许扶携。九天日月瞻光近,万国烽烟入望低。 佳节迎銮得清赏,牛山初不羡东齐。长 城(唐)于濆秦皇岂无德,蒙氏非不武。 岂将版筑功,万里遮胡虏。团沙世所难,作垒明知苦。 死者倍堪伤,僵尸犹抱杵。十年居上郡,四海谁为主?纵使骨为尘,冤名不入土。 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金)刘迎车马两山间,上下数百里,萦纡来不断,奕奕似流水,鲸形曲腰膂,蛇势长首尾。我车从其间,摇兀如病齿,推前挽复后,进寸退还咫,息心固安分,尚气或被指,徐趋自循辙,躁进应履轨。 行行非吾令,柅亦岂吾使。倦仆困号呼,疲牛苦鞭棰,紞如五更鼓,相庆得戾止,归来幸无恙,喘汗正如洗,何以慰此劳,村醅正浮蚁。 八 达 岭(明)徐渭八达高坡百尺强,迳连大漠去荒荒。舆幢尽日山油碧,戌堡终年雾噀黄。 2. 有关长城的遗迹的诗词居庸关二首 (清)顾炎武 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 终古戌兵烦下口,先朝陵寝托雄边。 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岗落雁前。 燕代经过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 极目危峦望入荒,浮云夕日遍山黄。 全收朔地当年大,不断秦城自古长。 北守千官随土木,西来群盗失金汤。 空山向晚城先闭,寥落居人畏虎狼。 九日迎銮北口和寅甫学士韵 (元)王恽 翠华南下拂云霓,驻跸军都汉苑西。 龙虎台高惊峻绝,蓬瀛人老许扶携。 九天日月瞻光近,万国烽烟入望低。 佳节迎銮得清赏,牛山初不羡东齐。 长 城 (唐)于濆 秦皇岂无德,蒙氏非不武。 岂将版筑功,万里遮胡虏。 团沙世所难,作垒明知苦。 死者倍堪伤,僵尸犹抱杵。 十年居上郡,四海谁为主? 纵使骨为尘,冤名不入土。 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 (金)刘迎 车马两山间,上下数百里, 萦纡来不断,奕奕似流水, 鲸形曲腰膂,蛇势长首尾。 我车从其间,摇兀如病齿, 推前挽复后,进寸退还咫, 息心固安分,尚气或被指, 徐趋自循辙,躁进应履轨。 行行非吾令,柅亦岂吾使。 倦仆困号呼,疲牛苦鞭棰, 紞如五更鼓,相庆得戾止, 归来幸无恙,喘汗正如洗, 何以慰此劳,村醅正浮蚁。 八 达 岭 (明)徐渭 八达高坡百尺强,迳连大漠去荒荒。 舆幢尽日山油碧,戌堡终年雾噀黄 3. 关于长城的名言名句和一处中国”世界遗产”的简介不到长城非好汉(**)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1994.12 文化遗产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 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4. 关于长城的诗句和资料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公里,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公里,总长超过2.1万公里。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咏长城 作者: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咏史诗。长城 作者:胡曾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长城 作者:朱庆馀 秦帝防胡虏,关心倍可嗟。一人如有德,四海尽为家。往事乾坤在,荒基草木遮。至今徒者骨,犹自哭风沙。 长城 作者:罗邺 当时无德御乾坤,广筑徒劳万古存。谩役生民防极塞,不知血刃起中原。珠玑旋见陪陵寝,社稷何曾保子孙。 降虏至今犹自说,冤声夜夜傍城根。 饮马长城窟行(一作古长城吟) 朝代:唐代 作者:王翰 长安少年无远图,一生惟羡执金吾。麒麟前殿拜天子, 走马西击长城胡。胡沙猎猎吹人面,汉虏相逢不相见。 遥闻鼙鼓动地来,传道单于夜犹战。此时顾恩宁顾身, 为君一行摧万人。壮士挥戈回白日,单于溅血染朱轮。 归来饮马长城窟,长城道傍多白骨。问之耆老何代人, 云是秦王筑城卒。黄昏塞北无人烟,鬼哭啾啾声沸天。 无罪见诛功不赏,孤魂流落此城边。当昔秦王按剑起, 诸侯膝行不敢视。富国强兵二十年,筑怨兴徭九千里。 秦王筑城何太愚,天实亡秦非北胡。一朝祸起萧墙内, 渭水咸阳不复都。 5. 关于写遗迹的名言警句,如:长城万里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E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F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 (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L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M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 6. 关于长城的诗句长城 【唐】鲍溶 蒙公虏生人,北筑秦氏冤。 祸兴萧墙内,万里防祸根。 城成六国亡,宫阙启千门。 生人半为土,何用空中原。 奈何家天下,骨肉尚无恩。 投沙拥海水,安得久不翻。 乘高惨人魂,寒日易黄昏。 枯骨贯朽铁,砂中如有言。 万古骊山下,徒悲野火燔。 长城下 【唐】曹邺 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 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 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 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饮马长城窟 【唐】陈标 日日风吹虏骑尘,年年饮马汉营人。 千堆战骨那知主,万里枯沙不辨春。 浴谷气寒愁坠指,断崖冰滑恐伤神。 金鞍玉勒无颜色,泪满征衣怨暴秦。 登长城 【唐】李益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长城 【唐】罗邺 当时无德御乾坤,广筑徒劳万古存。 谩役生民防极塞,不知血刃起中原。 珠玑旋见陪陵寝,社稷何曾保子孙。 降虏至今犹自说,冤声夜夜傍城根。 长城 【唐】苏拯 嬴氏设防胡,烝沙筑冤垒。 蒙公取勋名,岂算生民死。 运畚力不禁,碎身砂碛里。 黔黎欲半空,长城舂未已。 皇天潜鼓怒,力化一女子。 遂使万雉崩,不尽数行泪。 自古进身者,本非陷物致。 当时文德修,不到三世地。 长城 【唐】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长城闻笛 【唐】杨巨源 孤城笛满林,断续共霜砧。 夜月降羌泪,秋风老将心。 静过寒垒遍,暗入故关深。 惆怅梅花落,山川不可寻。 长城 【唐】于濆 秦皇岂无德,蒙氏非不武。 岂将版筑功,万里遮胡虏。 团沙世所难,作垒明知苦。 死者倍堪伤,僵尸犹抱杵。 十年居上郡,四海谁为主。 纵使骨为尘,冤名不入土。 长城 【唐】朱庆馀 秦帝防胡虏,关心倍可嗟。 一人如有德,四海尽为家。 往事乾坤在,荒基草木遮。 至今徒者骨,犹自哭风沙。 〖饮马长城窟〗 长城窟,长城窟边多马骨。 古来此地无井泉,赖得秦家筑城卒。征人饮马愁不回,长城变作望乡堆。 蹄踪未干人去近,续后马来泥污尽。枕弓睡著待水生,不见阴山在前阵。 马蹄足脱装马头,健儿战死谁封侯。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郑板桥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 塞外极目望故乡, 未见长城万里长。 空盼飞鸿传书至, 悲向苍天呼斜阳。 古筝哀奏清秋节, 铁人无泪亦凄惶。 但使此身能报国, 天涯何处不苏杭? 1)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唐·胡曾《长城》) (2)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 (唐·汪遵《长城》) (3)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清·杨鸾) (4)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 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清·赵翼)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7. 描写名胜古迹(长城,西湖,长江,黄河)的古诗1、描写长城的古诗《古意》【宋】陆游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2、描写长江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3、描写黄河的古诗《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描写黄山的古诗《望黄山诸峰》【唐】释岛云 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峭拔虽传三十六,参差何啻一千余.浮丘处处留丹灶,黄帝层层隐玉书.终待登临最高顶,便随鸾鹤五云车.5、描写庐山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6、描写泰山的古诗《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描写西湖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 关于长城的解说词,中含有长城的诗句或歇后语(只要几十字)长城:诗句1)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唐·胡曾《长城》) (2)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唐·汪遵《长城》) (3)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清·杨鸾) (4)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清·赵翼) 歇后语 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 长城上的砖——未知经过多少风雨 长城上跑步——大有奔头 万里长城 解说词 万里长城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东西横亘着一道绵延起伏、气势雄伟、长达一万多里的长墙。这就是被视为世界建筑史上一大奇迹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它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 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 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 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 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准确地说,长城不只有一座。在两千多年间,各代王朝在中国的北方修建了许多座长 城。其中,最"新"的而且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中国明代(1368-1644)。 明长城是一座结构庞大复杂的边防堡垒,绵延6700公里。它是世界最伟大的人工奇迹。 明长城翻山越岭,蜿蜒迂回于崇山之间。看见它人们不由肃然起敬,感叹在如此险峻 的地方使用数量如此众多而且巨大的建筑材料。长城见证了古代中原农业文明和北方游 牧民族间剑拔弩张的激烈对抗。 明代长城是人类历史上耗费人力最巨,时间最久,物资最多的建筑。这使它成为一件 最大的历史文物。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保护长城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