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木有现代人写的宋词现代诗人不一定写出好诗词,不是诗人也可以写出好作品。 电视剧《天道》的中的男主角丁元英(王志文饰)吟出了一首最符合现代人口味的宋词,至今回味无穷。词的作者其实应该的小说的作者——豆豆。全词如下: 卜算子 (自嘲) 本是后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2.现代人写的古诗词原创古诗词 菩萨蛮-瑾瑜 孤独千载隋堤柳, 万寻佳丽终不就。 心性困高楼, 乌夜啼--别卿-瑾瑜 迷雾掩了卿踪,视空空, 兀趣堤柳独噎再相逢。 君之泪,心也碎,又几宗? 情诗对咏 四季芳菲情何痴。 五度南国折红豆,只盼佳人来解丝。一季芙蓉妖娆姿,柳丝抚磬愁。 天生怜我意, 解去心中芰。 秋水玉莲留, 相约生世游。 鹊桥仙-七夕 -瑾瑜 星辉池畔, 莲连情愁, 江风痴痴舞柳。 牛郎织女期梦圆, 爱无限、千年依旧。 两情相悦, 山盟海誓, 缱绻爱意长久。 今生有幸伴卿旁, 莲并柳、风雨同走。 无题-瑾瑜 疏星占却往月夜, 清风抚柳也失神。 相拥亭台碧水绕, 无言予卿情更深。 戏叹世间恋情离聚共。 春花咏-玉莲 两枝迎春雷, 花锦绿叶陪。 纵有情切切, 无奈时不随。 寻君-玉莲 几度春秋几多愁, 三更梦遥心难收。 深深帘幕, 梧桐芭蕉空小楼。 岁岁流云深山钟, 万里觅君寒梦留。 潇潇井雨, 殷勤垂杨风中守。 绝句-玉莲 一缕午阳透阁中, 绿竹含情细细风。 莺戏窗花蛾眉笑, 笑吟浅浅断长空。 几度秋雨夜来思。天山雪莲凌霜开,屡屡含香为君痴。 寻卿-瑾瑜 三朝轻梦五度秋, 七巧心灵寄情愁; 昏昏秋月 孤灯浊酒独夜舟。 四季风雨六国走, 八方访卿惟梦有; 滔滔江水, 相思莲灯水中游。 七夕-瑾瑜 七仙下凡觅真情,夕落月升柳下迎。快解相思驱缱绻,乐观银汉勇怀卿。 蝶恋花-瑾瑜 玉月疏星辉共溢, 恼煞闲云,欲借清风避。 神色黯然挥泪离, 化雨却入群花隙。 阁楼凭栏闲伫立, 堤上飘絮,欲挽行人迹。 却不知郎情妾意, 徒闻嬉戏伤悲起。 如梦令-玉莲 日幕亭风温柔, 半帘阁纱醉透。 月夜芙蓉影, 亦是风举衣袖。 且留,且留,小苑月华如旧! 秋夜寄情-玉莲 秋宵苦短星辉远, 浅言伴君意犹绵。 枫林红叶萧萧语, 清霜柔怀露失寒。 晨晓有感(四)瑾瑜 荒山幽径度晨晓, 沿途欣羡野菊傲。 北风微冷舞青丝, 闲观佳人会心笑。 蝶恋花-玉莲 风拂柳条花醉晓。 燕子回时,碧水潺潺绕。 湖里莲荷游鱼悄, 萍影浮叶鸳鸯少。 水映晴川山俊俏。 人怨情愁,暮霭何时了? 曾记暮芳盈泪袅, 脉情只为君一笑。 如梦令-玉莲 浅月星移淡雾, 日阑风卷林木。 月夜独游野, 偶觅醉花阴处。 追暮, 追暮, 沾起一身湿露。 秋夜晚情-瑾瑜 校场丽影畅柔情, 院外烟火掩月痕。 红袖添香闻桂魄, 瑾瑜纵兴伴佳人。 晨意-玉莲 匆匆往意如水东, 今夕雨意芳华浓。 流连一方风休住, 莫负此情赏花红! 定风波. 红尘路 -玉莲 寒朔关山木兰肠, 青史长河淌媚娘。 苍凉斜晖巷里陌。 风起, 万古狂沙吹脸庞。 3.苏轼‘卜算子’一诗的现代解释卜算子 (苏轼)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1.漏断:指深夜。 漏为古代以水滴计时的器具。漏断即漏壶里的水滴完之意。 2.幽人:幽居之人,即隐士。 词译:弯弯的月亮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方,夜已经很深了,人们都停止了活动。 朦胧的夜色中只有孤独的鸿雁形单影只,这时我独自走了过来,惊动了雁儿但它还不时的回头探望,好像心有怨恨却无人能懂。它挑拣了足够的寒枝却不肯栖息,最后却选择了寂寞的冰冷的水中沙洲。 鉴赏: 关于这首词有两种说法: 1: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这两名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 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2:讲的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古今词话》转引《女红余志》记载:"惠州温氏女超超,年及笄,不肯字人。 闻东坡至,喜曰:我婿也。日徘徊窗外,听公吟咏,觉则亟去。 东坡知之,乃曰:'吾将呼王郎与子为姻。'及东坡渡海归,超超已卒,葬于沙际。 公因作《卜算子》词。 哲宗元佑八年(1093),新党上台,苏轼被当作旧党迫害,一贬再贬,最后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 苏轼感到北归无望,便在白鹤峰买地数亩,盖了几间草屋,暂时安顿下来。白天,他在草屋旁开荒种田;晚上,在油灯下吟诗作词。 说来也怪,每当夜幕降临之时,便有一位妙龄女子暗暗来到苏轼窗前,偷听他吟诗作赋,常常站到更深夜静。露水打湿了她的鞋袜,而她漠然不觉,还在全神贯注地听着,听到会心处她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小声吟读,那摇头晃脑的样子,俨然一位老学究。 这位夜半的不速之客很快就被主人发现。一天晚上,当这位少女偷偷掩至之时,苏轼轻轻推开窗户,想和她谈谈,问个究竟。 谁知,窗子一开,那位少女像一只受惊的小鸟,撒腿便跑,她灵活地跳过矮矮的院墙,便消失在夜幕之中。 白鹤峰一带人烟稀少,没有几户人家,没有多久苏轼便搞清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在离苏轼家不远地方,住着一位温都监。他有一个女儿,名叫超超,年方二八,生得清雅俊秀,知书达礼,尤其喜爱阅读东坡学士的诗歌词赋,常常手不释卷地读着,苏公的作品她都背得很熟,达到了入迷的程度。 她打定主意,非苏学士这样的才子不嫁。因此,虽然过了及笄(十五)之年,尚未嫁人。 自从苏轼被贬到惠州之后,她一直想寻找机会与苏学士见面,怎奈自己与苏公从未谋面。苏轼虽然遭贬,毕竟还是朝廷臣子,而自己是一个小小都监的女儿,怎能随便与人家见面呢?况且男女有别。 因此只好借着夜幕的掩护,不顾风冷霜欺,站在泥地上听苏学士吟诗,在她,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苏轼了解真情之后十分感动,他暗想,我苏轼何德何能,让才女青睐一至如此。 他打定主意,要成全这位才貌双全的都监之女。苏轼认识一位姓王的读书人,生得风流倜傥,饱读诗书,抱负不凡。 苏轼便找机会对温都监说:“我想在王郎与令女之间牵根红线,让令爱早遂心愿。”温都监父女都非常高兴。 从此,温超超便闭门读书,或者做做女红针黹,静候佳音。 谁知,祸从天降。 当权者对苏轼的迫害并没有终止。正当苏轼一家人在惠州初步安顿下来之时,绍圣四年(1097)四月,哲宗又下圣旨,再贬苏轼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 琼州远在海南,“冬无炭,夏无寒泉”,是一块荒僻的不毛之地。衙役们不容苏轼做什么准备,紧急地催他上路,苏轼只得把家属留在惠州,只身带着幼子苏过动身赴琼州。 全家人送到江边,洒泪诀别。苏轼想到自己这一去生还的机会极小,也不禁悲从中来。 他走得如此急促,他的心情又是如此的恶劣,哪里还顾得上王郎与温超超的婚事呢? 苏轼突然被贬海南,对温超超无疑也是晴天霹雳。她觉。 4.宋词卜算子咏梅《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但是这样仍摆脱不了百花的嫉妒,可能会被认为“自命清高”、“别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正像梅花“无意苦争春”一样,对他物的侮辱、误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听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同时,不论外界舆论如何,我以不变应万变,只求灵魂的升华与纯洁,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轧成尘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这精神不正是诗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奋勇向前不动摇的人格宣言吗!“群芳”在这里代指“主和派”小人。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梅花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现代人写诗词这个是我写的,请大家评论下: 采桑子 澹妆独步画楼上,暗调竹笙。 侬本多情,桃花桃叶正盈盈。 白云怎解人间事,几处飘零。 一渠落英,卷帘独对小银铛。 望海潮 金陵怀古 淮水凄清,冷月空悬,斜照多少繁华。 朱门闾巷,绿柳亭桥,六朝竞相豪奢。忆王谢人家,呢喃燕当户,絮语交加。 沈诗任笔,挥毫文思曾随车。 竟陵台城更佳。 有八友冠名,芳草繁花。东风依旧,容华暗换,重临忍眺天涯。 人影碧窗纱。纵天长地久,难觅烟霞。 乌衣巷口,残阳空余咨嗟。 苏幕遮 江南 晓光至,柳叶袅。 飞红成阵,几处春光早。新绿点点情未了,掩映红墙,风过橹声好。 韶日移,斜阳照。淡烟村里,殷殷人难老。 原得把酒语芳草。长歌一曲,明朝话娇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