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于情的诗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秋诗经(“国风”中的一首)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经典爱情诗句2.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 汉乐府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经典爱情诗句3.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 王维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经典爱情诗句4.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 崔护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经典爱情诗句4.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唐 刘禹锡 竹枝词(三) 杨柳青青江水准,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经典爱情诗句5.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 元稹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经典爱情诗句6.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 杜牧 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经典爱情诗句7.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 李商隐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经典爱情诗句8.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 李商隐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经典爱情诗句9.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 李商隐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经典爱情诗句10.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2.宋词富于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说理的宋诗富于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说理的。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前两联用比喻说理,诗人把人生比作“飞鸿踏雪泥”,鸿雁在飞行 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但鸿飞雪化,很快就了无踪迹;人生也是行无定踪, 充满了偶然和未知,就如飞鸿落在雪面上留下的爪迹,你不能凭借这偶尔为之的爪迹, 而推断鸿飞何处。(或答:人的一生中不知道有多少个偶然,际遇就像雪泥飞鸿,转瞬 间已了无痕迹,难以追寻。)②第三联借事明理,用路过渑池县所看到的人事变化来说明 事物的消亡乃自然规律,人生中偶然留下的痕迹也很快不复存在,因此不必过分在意。 ③运用对比(今昔对比)说理。曾经留宿的渑池寺舍人物已非,诗人以寺舍的今昔变化说 明世事变化乃自然之理;兄弟二人的境况也今非昔比,昔日兄弟二人赶考路途的艰辛, 与如今二人高中进士、前途光明形成对比,暗含困难终会过去,只须放眼将来,奋发向 前之意。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从以 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 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 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 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 法的特点。 【诗词鉴赏】 嘉祐六年(1061年)冬,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手回京,作诗寄苏轼,这是苏轼的和 作。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 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如今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要经过渑池,因而 作《怀渑池寄子瞻兄》。诗云:“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 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苏轼的和诗,四个脚韵与原作全同,却纵笔挥洒,丝毫未受束缚。 前四句一气贯串,自由舒卷,超逸绝伦,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首联两句,以雪泥鸿 爪比喻人生。一开始就发出感喟,有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的作用,并挑起下联的议论。 次联两句又以“泥”“鸿”领起,用顶针格就“飞鸿踏雪泥”发挥。鸿爪留印属偶然,鸿飞东 西乃自然。偶然故无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他用巧妙的比喻,把人生看作漫长的 征途,所到之处,诸如曾在渑池住宿、题壁之类,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 接着就又飞走了;前程远大,这里并非终点。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则当以顺适自然 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果能如此,怀旧便可少些感伤,处世亦可少些烦恼。苏轼的人生观 如此,其劝勉爱弟的深意亦如此。此种亦庄亦禅的人生哲,符合古代士大夫的普遍命 运,亦能宽解古代士大夫的共同烦恼,所以流布广泛而久远。 后四句照应“怀旧”诗题,以叙事之笔,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五、六句言僧死壁坏, 故人不可见,旧题无处觅,见出人事无常,是“雪泥”、“指爪”感慨的具体化。尾联是针 对苏辙原诗“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而引发的往事追溯。回忆当年旅途艰辛 有珍惜现在勉励未来之意,因为人生的无常,更显人生的可贵。艰难的往昔,化为温 情的回忆,而如今兄弟俩都中了进士,前途光明,更要珍重如今的每一时每一事了。在 这首早期作品中,诗人内心强大、达观的人生底蕴已经得到了展示。全诗悲凉中有达观 低沉中有昂扬,读完并不觉得人生空幻,反有一种眷恋之情荡漾心中,犹如冬夜微火 于“怀旧”中展望未来,意境阔远。 诗中既有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又有对前尘往 事的深情眷念。 此诗的重心在前四句,而前四句的感受则具体地表现在后四句之中,从中可以看出诗 人先前的积极人生态度,以及后来处在颠沛之中的乐观精神的底蕴。全篇圆转流走,一 气呵成,涌动着散文的气脉,是苏轼的名作之一。 3.有关于理\生\化的立志的名人名言谁知道啊1.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卡尔·波普尔 2.“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中国) 3.我真想发明一种具有那么可怕的大规模破坏力的特质或机器,以至于战争将会因此而永远变为不可能的事情。---诺贝尔(瑞典) 4.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英国) 5.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牛顿(英国) 6.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时,这些弊病是很快就会消灭的,而谬误的弊病则与谬误始终相随。---狄德罗(法国) 7.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爱因斯坦(美国) 8.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波兰) 9.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个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牛顿(英国) 4.求写一段寄情于理的短文,10句话外交上又和吴国结成同盟.4,完全不像你说的那样,忠诚后主.所以动机是纯正的.理由也挺充分:1.”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让天下重归正道.对于蜀国来说,诸葛亮的做法是要报答先帝,诸葛亮的北伐意味着他要匡复汉朝,不值一驳.) 我认为诸葛亮出兵的目的很明确”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是一面正义的旗帜.对于百姓来说“于道不纯 于理未尽”的意思是动机上不正义,理由不充分.这是宋代理学家说诸葛亮北伐不可能成功的原因.那么大意为北伐动机上不正义,出兵理由不充分. (我相信问者是在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下看到这句话的,易教授说这是一派胡言,建议你看看三国志,别不懂装懂瞎说.(我是看过正史的.许多老臣仍然健在,如果待他们故去时想打魏国就会面临人才问题:5楼的.(理由还有很多) 所以诸葛亮北伐不是“于道不纯 于理未尽”.他的动机正义和理由充分是很明显的事(出事表中很明确),所以说宋代理学家的责备是一派胡言.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忍不住说一句.5.曹魏无任何军事准备.”攘除奸凶”,收复汉朝河山3.国内经济已从夷陵之败复苏过来 5.形容就算拒绝也是于情于理的成语[ài nán cóng mìng] 碍难从命 碍难从命,成语,作谓语;碍:妨碍;从:听从。由于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吩咐,是委婉拒绝对方要求的话。出处: 《三打祝家庄》第一幕第一场:“你回去复李大官人,本当将时迁放回,怎奈他是梁山贼党,碍难从命。” 出 处 《三打祝家庄》 结 构 偏正式成语 词 性 中性成语 成语简介 【发音】 ài nán cóng mìng 【结构】偏正式成语 【词性】中性成语 【解释】 碍:妨碍;从:听从。由于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吩咐,是委婉拒绝对方要求的话。 成语出处 【出处】 《三打祝家庄》第一幕第一场:“你回去复李大官人,本当将时迁放回,怎奈他是梁山贼党,碍难从命。” 成语用法 【用法】作谓语;委婉拒绝对方要求的话 成语示例 【举例】请原谅我碍难从命。 词语辨析 【近义词】碍难遵命 外文翻译 【英文】to find it difficult to comply wi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