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主要分为哪两的大流派宋词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故称宋词.宋词与唐诗交相辉映,并传于世.宋词数量巨大,《全宋词》共收录词人1330 多人,作品19900 多首.宋代词人创作风格各异,主要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流派.婉约派因其词委婉柔美而得名.代表人物柳永,擅长慢词长调创作,多反映市民生活.女词人李清照继承了柳词风格,其词委婉含蓄、清新淡雅,亦被视为婉约派正宗.豪放派词风豪迈奔放.代表词人有苏轼、陆游、辛弃疾.另有周邦彦、姜夔等词人所作的辞藻工丽、音律典雅的格律词,在宋词中亦占有一隅之地.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2.唐诗和宋词的各大流派及代表人物唐诗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成就最辉煌的时期,名家名作辈出,灿若星河,在唐代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中,遗留下来的诗歌就近五万首,著名诗人约有五六十个。 而在唐代灿烂群星中,有两颗最明亮的巨星,那就是李白和杜甫。 宋词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唐朝后期出现,句子有长有短,可配合曲调吟唱,所以许多著名的词牌名就是曲牌名如《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等等。 著名的词人有北宋的苏轼,豪放派的开创者,其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女词人李清照(多媒体展示李清照画像、生平和作品,早期作品《如梦令》和晚期作品>)。 很显然李清照的词风是有很明显的转变,这是因为作者前期生活在北宋,生活安逸,所以词风婉约;而后期北宋灭亡,国破家亡,南宋偏安,生活动荡,所以词风大变,词风豪迈。 3.【古典诗词的流派和分类列举代表诗人江西诗派 宋代诗歌流派。 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虽然他的创作成就比不上苏轼,但是他的诗歌更加突出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他在诗歌艺术技巧上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方法,并传授给后学,所以,追随和仿效黄庭坚的诗人颇多。比如陈师道与苏轼交谊最深,但作诗却以黄庭坚为学习典范。 因此,一个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就逐渐形成了。徽宗时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25人,认为这些诗人都是与黄庭坚一脉相承的。 吕氏此图早已失传,现存最早记载见于南宋胡《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八。吕氏图所列25人是: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饶节、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汪革、李□、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夏倪、林敏功、潘大观、何□、王直方、僧善权、高荷。 稍后的《云麓漫钞》等书所记载名单与此稍有出入。这些诗人并不都是江西人,大概吕氏的原意只是因为诗派之祖黄庭坚是江西人,派中诗人又以江西人较多,就取名为江西诗派。 25人中有较多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陈师道、谢逸、洪刍、饶节、洪朋、洪炎、韩驹、李彭、晁冲之,谢□等10人,除陈师道外,作品成就皆不甚高。此外,被后人归入江西诗派的还有吕本中、曾□、陈与义等人。 曾□、曾思、赵蕃、韩□等人也列入诗派。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由于江西诗派在诗歌的思想内容方面并没有提出什么特别的主张,因而他们的作品在思想内容上便各有特点。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作品主要是描写个人生活经历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内容比较狭隘。 经历了“靖康之变”的吕本中、曾□、陈与义等人则写了一些反映当时的民族斗争的爱国主义诗歌。形成江西诗派的主要原 因是这些诗人的诗歌艺术上有相近的见解,诗派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传授和切磋诗艺。 黄庭坚诗歌理论中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 黄庭坚在创作实践中比较有效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即社会生活,所以也产生了较大的流弊。 后来有一些缺乏创 新精神的诗人奉此为圭臬,片面追求“无一字无来处”,而又不能“求新”,于是拾人牙慧,典故连篇,形象枯竭,形成了江西诗派中的末流。这是江西诗派长期以来受人讥评的主要原因。 然而,“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只是黄庭坚诗歌理论的一面,它对江西诗派中比较杰出的诗人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黄庭坚的诗歌理论还有另外一面,即要求诗人以“自成一家”为努力目标,在下苦功掌握艺术技巧的基础上摆脱技巧的束缚而达到“无斧凿痕”的最高艺术境界。 江西诗派中的几位重要诗人受此影响很 大,陈师道论诗以“学仙”为喻,韩驹论诗以“参禅”为喻,吕本中论诗重“活法”,其中都包含着“学然后悟”和“求新”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江西诗派的成员之间虽然师友传授,关系密切,但他们的艺术风格并非一成不变。 黄庭坚的诗以生新瘦硬见长,其他诗人也各具特色:陈师道的诗比较朴拙,吕本中的诗比较明畅,曾 □的诗趋向活泼,陈与义的诗又趋向雄浑,没有“千人一面”的缺点。即使才力较薄的徐俯、韩驹等人也颇有自立的气概。 所以,江西诗派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品是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风格是构成宋诗独特风貌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诗歌理论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江西诗派的影响在北宋末期已经非常显著,当时如刘□、汪藻、张□等人虽然没有被看成诗派中人,但他们在创作中也受到黄庭坚和陈师道较大的影响。到了南宋,江西诗派的影响更遍及于整个诗坛,象杨万里、陆游、姜夔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艺术上受到江西诗派的熏陶。 江西诗派的影响在宋代以后也不绝如缕,其余波一直延 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桐城诗派 “论诗转贵桐城派,比似文章孰重轻。” 这是程秉钊在《国朝名人集题词》中的论诗之语。敢于同执清代文坛牛耳的桐城文派 比量重轻,可见桐城诗派影响的广大与夫在文学史上地位的不容漠视。 那么什么是桐城诗派呢?在讨论这个基本的问题时,学者们大多从史的角度,以时间为经,以地域为纬,条列桐城历史上的著名诗人:从明代的方法、齐之鸾到晚清的二姚,“弥天独护桐城派,名世今当五百秋。”(钱仲联先生诗)但这只是在做桐城诗史,而未中桐城诗派的肯綮。 桐城诗史与桐城诗派是两个既不能完全相互重叠,又存在着多重交叉关系的文学史概念。简捷地说,桐城诗派并不涵盖全部桐城诗史,而只是桐城诗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诗学见解和诗学创作风格近似的诗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它的核心人物来自于桐城,故派以地名;而追随者则逸出桐城以外,故它不完全等同于严格地以地域划分为界限的桐城诗史。 因此,研究桐城诗派,从空间上来说,应立足桐城,放眼全国;从时间上来说,则要截断众流。 4.宋代词的流派特色及代表作家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是文学大花园中的奇葩。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宋词从兴起到极盛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一由不成熟到成熟,从艳科到正统地位的确立过程中,词人们作出了很多的努力和探索,并且形成了代表自己风格的流派。 学史上,一般将宋词分为三大流派: 1、以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为代表的婉约派; 2、以苏轼、辛弃疾、张孝祥,张元干等人为代表的豪放派; 3、以姜夔、吴文英、张炎等人为代表的醇雅派。 其中婉约派和豪放派当属词派中的主打。 5.宋词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宋词分为两大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 1、婉约派 代表人物:李清照、李之仪、欧阳修、柳永等 李清照的《漱玉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之仪的《姑溪词》, 欧阳修的《六一词》,踏莎行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2、豪放派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岳飞等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 辛弃疾:《西江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 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扩展资料: 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宋词 6.中国诗词的流派和代表人物1.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孟浩然、卢纶、李益等: 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绝、五律、五古。 王维:《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边塞诗派 高适、岑参、卢纶、李益等: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高适:《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浪漫派 李白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4.现实派 杜甫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兵车行》 5.浪漫诗派 在诗的体裁、内容或作品风格上,兼有王、孟、岑、高二派之长。 李白(诗仙)、贺知章 6.社会诗派 1.诗风写实,或述离乱之情,或反应民生疾苦。 2.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 杜甫(诗圣)、 白居易、元稹、 刘禹锡(诗豪)、张籍 7.自然诗派/田园山水 1.著力於自然山水之歌咏,乡村生活之描写。 2.以恬淡之笔法,造成恬静之诗风。 王维(诗佛)、孟浩然、 韦应物、刘长卿、储光羲 8.边塞诗派 以七言乐府与雄放作风,写塞外之风光,惊人之战事及不凡人之事。 岑参、高适、 王翰、王昌龄、王之涣 9. 怪诞诗派 1.以奇险冷僻之诗风著名,用奇字、造怪句、押险韵。 2.不太重视文学之社会使命与功用,而较偏重艺术之技巧。 韩愈、孟郊、贾岛、李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