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梦窗是哪位词人吴文英,字梦窗,是南宋姜派有名的词人,历来对他的作品有不同的评价。有的说他的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多数词人、评论家,则说他的作品细致、奇丽、沉着,“能令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 有人说,吴文英的词风“刻意追求形式,讲求词法,雕琢字面,推敲声韵,与姜夔、史达祖成为南宋后期形成的以格律为主的宗派”。 吴文英的词,从内容上讲,可取处不多,但在表现艺术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却不少。现在试取他的名篇(风入松)来分析、欣赏一番。 这首词,我很赞赏它,常记在心上,不时吟诵。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写得感情真切,细致入微,委婉动人。“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一开头,把场景布置得凄清感人,给抒情定出了基调。好似《西厢记》里一双爱人分离时候的描写:“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清明节,是一年中最美好的良辰,嫩柳垂金,杏桃花发,该是赏心悦目、无限欢欣的季节;但是呵,天不作美,又是风,又是雨,真是三分春色,二分风雨,一分尘土。花儿被无情风雨打得落红满地,人的心情被搅得抑郁不舒。我们多愁善感的诗人词客,愁绪萦怀,不能去郊游赏春,看不到晴天丽日,却闷闷地在琢磨着,为被葬埋的花儿写一首不胜惋惜的“碑铭”。这两句,写了景,写了触景而生的伤春之情。但妙处却是,我们的词人,实际上不是真的为落花感触,而是为了与情人分手而伤怀。接下去,点明了这伤怀的真实情况,原来是为了:“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情绪恶劣,是为了风雨吗?发愁是为了葬花吗?不是,是为了和情侣分手呵。一个“暗”字,暗示了别离的时刻,大约已近黄昏,否则,嫩柳鹅黄,哪能说“暗”?与情人别离,独自归来,自斟自酌,聊以消愁,“料峭春寒中酒”,情绪不佳,自然易醉呵。大约有点损眠,酒后虽然入睡,恐怕也有点朦朦胧胧,天刚亮就醒来了:“交加晓梦啼莺”。心里已经被离情缠绕着,春寒中酒,又在损眠之后,枕上听群莺乱啼,心中是个什么滋味? 这是《风入松》的上半阕——写眼前景,写心中情。下半阕,开始了甜蜜而又酸楚的回忆:“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情人不在一起,天天还是去把西园的林亭打扫一番,独个儿欣赏撩人的大好春色。这是眼前的实景,目的却在写情人不在的孤独心情,也就是反映和她在一起时那种良辰美景,并肩共赏的光景与心境。“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想到和情人一道在林园时的欢快,而今空馀秋千绳索上的手泽,惹得黄蜂扑来。看到的,想到的,闻到的,无一不带上当时的欢乐、今日的怅惘之情。“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这结尾两句,比《西厢记》里的“他若是到来,便春生敝斋;他若是不来,似石沉大海”,更加深沉,更加柔婉,更加凄清。读了之后,真是令人郁郁,一吟三叹。不胜惋惜。 这首词,不论是写景,写情,写现实,写回忆,都细致、真挚、委婉,脉络清晰可按,语意缠绵,音调和谐,令人一读再读,不忍释手。艺术的伟力、魅力,有如此者!胡云翼在《宋词选》“前言”中说吴文英是“依附于统治阶级以清客身份出现的词人”,这是对他的政治态度、词的思想内容说的。从这首词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身份。有楼台,有园林,有闲情逸致;但也有他的绚丽文彩,湛深的艺术功力。 附吴文英《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原载】 《北京日报》 2.人间词话中“梦窗,梅溪,玉田,草窗,西麓”是谁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南宋词人。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南宋词人。 陈允平,字君衡,号西麓,南宋词人。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南宋词人。 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南宋词人。 这句话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四十六段:“苏辛,词中之狂。白石犹不失为狷。若梦窗、梅 溪、玉固、草窗、西麓辈,面目不同,同归于乡愿而已。” 扩展资料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作于1908~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王国维以“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高度评价了李煜的词,说它“神秀”,韦庄的词被称为“骨秀”,温庭筠的词称作“句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间词话 3.宋代著名词人吴文英的简介南宋词人 简介 吴文英(约1200-约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他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 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 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 清全祖望答万经《宁波府志》杂问,谓吴文英“晚年困踬以死”,殆得其实。享年六十岁左右。 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编定于淳佑九年(1249),卷十录吴文英词九首,时吴文英正在越州,年约五十。黄升并引尹焕《梦窗词叙》云:“ 求词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梦窗。 此非焕之言,四海之公言也。”沈义夫《乐府指迷》亦谓“梦窗深得清真之妙”。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云:“若梦窗词,合观通篇,固多警策。即分摘数语,每自入妙,何尝不成片段耶?”近代词论家多以姜词清空,吴词密丽,为二家词风特色。 况周颐《蕙风词语》卷二又云:“ 近人学梦窗,辄从密处入手。梦窗密处,能令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非若琱蹙绣,毫无生气也。” 《梦窗词集》有四卷本与一卷本两种。毛氏汲古阁所刻《梦窗甲乙丙丁稿》为四卷本,《疆村丛书》刻明太原张迁璋所藏为一卷本。 存词300余首。 4.梦窗是哪位词人吴文英,字梦窗,是南宋姜派有名的词人,历来对他的作品有不同的评价。 有的说他的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多数词人、评论家,则说他的作品细致、奇丽、沉着,“能令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 有人说,吴文英的词风“刻意追求形式,讲求词法,雕琢字面,推敲声韵,与姜夔、史达祖成为南宋后期形成的以格律为主的宗派”。 吴文英的词,从内容上讲,可取处不多,但在表现艺术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却不少。 现在试取他的名篇(风入松)来分析、欣赏一番。 这首词,我很赞赏它,常记在心上,不时吟诵。 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写得感情真切,细致入微,委婉动人。“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花铭。”一开头,把场景布置得凄清感人,给抒情定出了基调。 好似《西厢记》里一双爱人分离时候的描写:“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清明节,是一年中最美好的良辰,嫩柳垂金,杏桃花发,该是赏心悦目、无限欢欣的季节;但是呵,天不作美,又是风,又是雨,真是三分春色,二分风雨,一分尘土。 花儿被无情风雨打得落红满地,人的心情被搅得抑郁不舒。我们多愁善感的诗人词客,愁绪萦怀,不能去郊游赏春,看不到晴天丽日,却闷闷地在琢磨着,为被葬埋的花儿写一首不胜惋惜的“碑铭”。 这两句,写了景,写了触景而生的伤春之情。但妙处却是,我们的词人,实际上不是真的为落花感触,而是为了与情人分手而伤怀。 接下去,点明了这伤怀的真实情况,原来是为了:“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情绪恶劣,是为了风雨吗?发愁是为了葬花吗?不是,是为了和情侣分手呵。 一个“暗”字,暗示了别离的时刻,大约已近黄昏,否则,嫩柳鹅黄,哪能说“暗”?与情人别离,独自归来,自斟自酌,聊以消愁,“料峭春寒中酒”,情绪不佳,自然易醉呵。大约有点损眠,酒后虽然入睡,恐怕也有点朦朦胧胧,天刚亮就醒来了:“交加晓梦啼莺”。 心里已经被离情缠绕着,春寒中酒,又在损眠之后,枕上听群莺乱啼,心中是个什么滋味? 这是《风入松》的上半阕——写眼前景,写心中情。下半阕,开始了甜蜜而又酸楚的回忆:“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情人不在一起,天天还是去把西园的林亭打扫一番,独个儿欣赏撩人的大好春色。这是眼前的实景,目的却在写情人不在的孤独心情,也就是反映和她在一起时那种良辰美景,并肩共赏的光景与心境。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想到和情人一道在林园时的欢快,而今空馀秋千绳索上的手泽,惹得黄蜂扑来。 看到的,想到的,闻到的,无一不带上当时的欢乐、今日的怅惘之情。“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这结尾两句,比《西厢记》里的“他若是到来,便春生敝斋;他若是不来,似石沉大海”,更加深沉,更加柔婉,更加凄清。读了之后,真是令人郁郁,一吟三叹。 不胜惋惜。 这首词,不论是写景,写情,写现实,写回忆,都细致、真挚、委婉,脉络清晰可按,语意缠绵,音调和谐,令人一读再读,不忍释手。 艺术的伟力、魅力,有如此者!胡云翼在《宋词选》“前言”中说吴文英是“依附于统治阶级以清客身份出现的词人”,这是对他的政治态度、词的思想内容说的。从这首词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身份。 有楼台,有园林,有闲情逸致;但也有他的绚丽文彩,湛深的艺术功力。 附吴文英《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原载】 《北京日报》。 5.谁有词人吴文英的详细资料吴文英:(约1212-1272)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 觉翁,四明(今属浙江)人。一生未仕,但交游甚广,作词较多。是一位重要词人。今传有《梦窗集》。 在中国词史中,吴文英是一个引起过不少争论的人。他的词一向被人称为晦涩堆垛。南宋词人张炎便曾说吴文英的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另外一些人对他却备极推崇。清代学者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便曾说“梦窗(即吴文英)奇思壮采,腾天潜渊,反南宋之清,为北宋之秾挚“。又说他“运意深远,用笔幽邃,炼字炼句,迥不犹人。貌观之雕缋满眼,而实有灵气行乎其间。“另外,吴文英因与奸相贾似道关系亲密而受到人们的抨击。然客观地讲,吴文英的词善用典故,体物入微,遣词清丽,实为难得。 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宋】吴文英 乔木生云气。 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 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 旋小筑、吴宫闲地。 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 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小簇行春队。 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 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 此心与、东君同意。 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 怀此恨,寄残醉。 6.南宋词人蒋捷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 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 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清代文学评论家刘熙载在他的著作《艺概》中说:“蒋竹山词未极流动自然,然洗练缜密,语多创获。其志视梅溪(史达祖)较贞,视梦窗(吴文英)较清。 刘文房(刘长卿)为五言长城,竹山其亦长短句之长城欤!”蒋捷的词作,被古人认为是填词的法度和标准。 许多词作,都表现出作者怀念故国的心情,抒发了丧失山河之恸。 如:“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贺新郎·甚矣君狂》、《一剪梅·舟过吴江》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一剪梅·舟过吴江》中有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故后人又称其为“樱桃进士”。 蒋捷有《竹山词》、《小学详断》等著作传世。周铁镇竺山有蒋捷墓。 7.宋代词人吴文英是男是女吴文英(约1200~1260),男,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1] 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 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