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渺有关的诗句清明忆亡友姚宏业 【朝代】近代【作者】宁调元 【原文】 望渺渺兮隔海溟,鲸鲵未斩浪花腥。 杜鹃啼血千山紫,春草连烟万里青。 百二山河同败絮,两三亲友各飘萍。 伤心又过清明节,樽酒招魂何处汀? 题梦仙花卉横幅 【朝代】近代【作者】弘一 【原文】 人生如梦耳,哀乐到心头。 洒剩两行泪,吟成一夕秋。 慈云渺天末,明月下南楼。 寿世无长物,丹青片羽留。 醉时 【朝代】近代【作者】弘一 【原文】 醉时歌器醒时迷,甚矣吾衰慨凤兮。 帝子祠前芳草绿,天津桥上杜鹃啼。 空梁落月窥华发,无主行人唱大堤。 梦里家山渺何处,沈沈风雨暮天西。 2.关于清明果的诗句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清明-【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长安清明-【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三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四 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3.有关于节的诗句有哪些关于春节的: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关于清明的: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关于端午的: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关于中秋的: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关于重阳的: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关于看雨的诗句文天祥《过伶仃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写雨态、雨景的词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水漾半壕,花簇全城,烟雨掩映,千家万户都在朦胧之中,写出了密州(州治在今山东诸城县)一带春雨朦胧的景色。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五代前蜀·韦庄《谒金门》)用“染”字连缀“春雨”与“新绿”,对春雨之下小溪的描绘,生动贴切。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宋·秦观《好事近·梦中作》)春天行于山路,细雨飘洒,使花平添妩媚;花为雨所拂动和滋润,更使满山春色动人。 “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宋·陈克《豆叶黄》)春天的夜晚,阴云罩月,洒下一阵细雨,一树梨花沾满雨露,显得诗意盎然。 “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湿了清明。”(清·郑燮《浪淘沙·暮春》)写清明时节,夜间窗前被雨打而发声,淅淅沥沥的春雨,让作者心境难平,浮想联翩。 “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梦都惊破。”(元·盍西村《越调小桃红·临川八景·荷塘雨声》)雨打新荷,声声入闻,惊破作者好梦,岂能不报怨? 借雨写离愁别绪,堪称词的一大特色。 如五代南唐李璟的《浣溪沙》下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接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莫,接天流。” 以丁香花蕾在雨中愁苦不堪,喻指作者忧愁结心,无法解脱。宋李清照的《声声慢》下阙:“……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以黄昏的细雨击打梧桐,极力渲染愁思之深、相思之苦。 宋贺铸《青玉案》下阙:“……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烟草、风絮、梅雨等一连串落漠迷离的景物,形容多得难以捉摸的满腹闲愁。 宋李重元《忆王孙·春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写出了黄昏之时,院落中雨打梨花的伤感之情。 宋吕渭老《一落索》:“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秋风萧瑟,黄花满地,秋雨凄凄,怎能不生悲凉之情。 元人贯云石的《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秋雨打梧桐、芭蕉,一声声,一点点,都似敲打在游子的心头,足见愁思之深沉。 借雨表达情怀的词句也不都是离愁别恨,也有寄托豁达开朗性格和坚定情感的。如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呤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任平生”,不避风雨,一任自然,含蓄地表现出不计荣枯得失,经得起挫折磨难的豁达心境。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着一“解”字,赋予苦雨终风以生命,它如此怜悯诗人的凄苦处境,了解诗人渴望晴天的心意,竟戛然而止,让阳光普照。 宋王灼《减字木兰花》:“飞霞半缕,收尽天风和雨。”写雨霁天晴,火红的晚霞把一天的凄风苦雨都收尽,心境也为之明亮爽朗。 5.有关衣襟的诗句《长歌续短歌》唐代李贺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西峰即事献沈大夫》唐代赵嘏 松竹闲游道路身,衣襟落尽往来尘……安知不及屠沽者,曾对青萍泪满巾。 《沙溪馆》唐代赵嘏 翠湿衣襟山满楼,竹间溪水绕床流。行人莫羡邮亭吏,生向此中今白头。 《惜花》唐朝郭震 艳拂衣襟蕊拂杯,绕枝闲共蝶徘徊。春风满目还惆怅,半欲离披半未开。 《长江二首》唐代杜甫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未辞添雾雨,接上遇衣襟。 《声声令/胜胜令》宋朝章楶 帘移碎影,香褪衣襟……又怎禁,蓦地上心。 《醉落魄/一斛珠》宋代周邦彦 葺金细弱……香满衣襟,月在凤凰阁。 《忆吹箫/凤凰台上忆吹箫》宋朝曹勋 烦暑衣襟,乍凉院宇,梧桐吹下新秋……江天晓,萧萧雨入潮头。 《月夜江行》唐朝权德舆 扣船不得寐,浩露清衣襟……三奏月初上,寂寞寒江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