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江河的诗句描写河流的诗句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唐《浪淘沙》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扬子江头杨柳春,扬花愁杀渡头人。 4、欲知别后思今夕,汉水东流是寸心。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9、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应亦西北流。 1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1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1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1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1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6、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1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2.描写山川河流自然景观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关于描写长江的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黄河诗歌【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崔曙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渡黄河诗》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不覩人行迹.但见狐兔兴.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黄河钩沉 .从青藏高原 .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土丘开始拉长.泛黄之水.将先人粗糙的石器 .和炎黄的呜咽 .深埋.汇成一声呐喊拓展生命的异域 .黄地毯.沿渤海湾.向龙宫延伸.会有一天.东海龙往.携娇美的龙女.踏地毯而来.月老下.和着雄浑的《船夫谣》.共饮一杯清冷的月光.和酒.与黄皮肤黑头发的.攀亲。 3.关于江河的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唐《浪淘沙》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4.河流 风景的诗句河流 风景的诗句: 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5.带有江河的诗句诗中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扛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赞美河流的风景诗句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颧雀楼》 2.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8.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9.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优美的诗句 1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7.与江河有关的诗句有哪些1. 《读史六首》苏辙 宋代 江河浪如屋,要须沧海容。可怜狄仁杰,犹复负娄公。 2. 《歌》元寂 唐代 酒秃酒秃,何荣何辱。但见衣冠成古丘,不见江河变陵谷。 3. 《驻马坡》叶辉 宋代 将军气势溢江河,跃马曾来驻此坡。坡下石头城最险,屯兵正自不消多。 4. 《一线泉》叶茵 宋代 银潢万丈下嵯峨,想是天孙挂玉梭。休道此泉丝样小,涓涓将见作江河。 5. 《舣舟龙游》赵蕃 宋代 縠波亭下一维舟,小对秋风梳白头。欲赋新诗欠时体,江河万古叹风流。 6. 《赠韩翃》牟融 唐代 京国久知名,江河近识荆。不辞今日醉,便有故人情。细雨孤鸿远,西风一棹轻。暂时分手去,应不负诗盟。 7. 《李倅生辰三首》陈棣 宋代 文章浩浩若江河,锦橐嘲吟得句多。政恐丝纶须大手,竚看三俊在銮坡。 8. 《过方舟墓下》度正 宋代 突兀方舟天下豪,文如神禹决江河。挽开岷峡归伊洛,一点光明万丈高。 9. 《草堂》程敦厚 宋代 地控三州界,池开十丈莲。桑麻无杜曲,松菊有斜川。别浦归帆远,他山晚照妍。江河春水阔,幽兴白鸥前。 10. 《次韵谢王君》方回 宋代 妙年富才藻,亹亹迫渊云。逸势波澜阔,神功混沌分。百为争细故,一笑付微醺。天地江河在,终垂万古文。 8.有关祖国山河、江河湖海、美丽景色的古诗各2首送元二使安西 孟浩然 移 舟 泊 烟 渚,日 暮 客 愁 新。 野 旷 天 低 树,江 清 月 近 人。[注释]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泊:停船靠岸。3.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简析] 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即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 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 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 “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 “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 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 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咀嚼。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 据说有一次,他到长安参加文人诗会。他即席赋诗,写出了“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微薄的云淡淡地抹在银河上,稀疏的雨点滴落在梧桐叶间)两句好诗。 大家都十分叹服,搁笔不继续赋诗了。[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 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望天门山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释]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2.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3.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4.回:回旋。5.出:突出。 6.日边:天边。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注释]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2.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 奇:奇妙。4.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 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作者咏雪,眼光不停留在雪上,而是通过雪来写祖国壮阔的大地,可谓所见者大。北方下雪天的风光,千万里都是冰封雪飘,这就写得气魄宏大,北国即北方,千里、万里两句是正文即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在北方雄伟的景物要推万里长城,黄河和高山、高原,作者要通过雪来写祖国雄伟的山河,所以先写长城、黄河,再写高山、高原。登高远望,在冰封雪飘的北方,看到长城内外只是白莽莽一片,再看黄河之水,上下游已经结冰,顿时失掉滔滔滚滚的水势。 “山舞银蛇……试比高”这是写北方雪后的群山和高原雪后的群山呈银白色,山跟山绵延起伏,登高望去象银白色的蛇在舞动,在陕西和山西一带的高原上,盖着雪,在高处望去,象白蜡样的象群在奔跑着。这里写的银蛇和蜡象的银和蜡,都是形容雪的白。 这里更重要的是写北方山和高原与天公比高,写出雄伟的气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等到天晴的日子,看到红艳艳的太阳。 9.河流 风景的诗句河流 风景的诗句: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