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晏殊词在唐宋词转型过程中的词史地位

1.晏殊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何重要的地位

晏殊在文学上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

他能诗、善词,文章瞻丽,四书五经、礼乐书法无所不工。主要表现如下: 其一,有水平高且数量甚巨的作品传世。

其二,在诗、词、文等文学样式上都有独到的贡献。 其三,名句尤多,它们已经成为后世广为传诵的典范。

晏殊著有文集240卷。他的诗,闲雅有情思,或叙事咏物,或 言志抒精,往往寓有深意,有时亦含哲理,意境比较深广。

如《春 阳》《七夕》《中秋》《寓意》《示张寺函王校勘》《吊苏哥》等,都较出 色。其中有些名句堪称经典,如:“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 淡淡风”;“风迷戏蝶闲无绪,露寰幽花冷自香”;“未必素娥无恨,玉蟾清冷桂花孤”;“秋河不断长相望,岂独人间事可哀”;“何 日九原芳草绿,大家携酒哭青春”等。

尤其是在词这一宋代巅峰文学样式上,晏殊可谓功勋卓著, 他许多开创性的创作,不仅打开了宋词风气,而且也是文学史上 浓墨重彩的一笔。

2.晏殊词在宋朝的地位

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

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和北宋前期大多数文人的作风一样,晏殊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他“赡丽”之中有沉著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

他的词今存130余首,风格上既吸收《花间》温(庭筠)、韦(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 他一生显贵,宜其善于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但他的作品并不单纯如此,而孕育着深厚的悲戚之感。

如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人的意志所不能挽回的情景,即使只是个人一时的无名的悲感,也含蕴着人类永恒的自古以来即无可奈何的悲感,由此而感到人类普遍的永久的无可逃避的命运。 由这种主观的悲哀推而至于客观世界的运转,又何尝不如此。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就不能不得出“珍惜现在”的结论:“不如怜取眼前人。”

(〔浣溪沙〕)这比起《花间》温、韦的清词丽句来,就看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珠玉词》中没有长调慢词,全是小令。

由此也可知:一方面当时慢词尚未流行,晏殊笃守《花间》的成规;同时可见晏殊这些词大都是在酒席或寿筵上临时即景之作,不是仔细用心推敲出来的。其次,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和作,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

这可见晏殊填词,纯为抒写自己的性情,不是为应酬而作(替歌女写作不是普通所谓“应酬”)。 因为不是敷衍朋友,故有真性情。

不象南宋时以词作为进身之阶或交友之贽,没有把词当作“敲门砖”,所以有好作品。

3.晏殊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何重要的地位

宋代文学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 宋朝文学主要涵盖了宋代的词、诗、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等等,其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诗、散文次之,话本小说又次之。

宋朝的文学作品在北宋初期禀承了晚唐风格,用词浮艳,常作唱和酬答之用。随著王禹偁关注民生,朝廷又偏重儒学,文学作家开始注重儒家说教功能,但成就不高。

直到欧阳修带起的第二次古文运动,文人才以平实的语言来创作,加上内容多反映生活时弊,雅俗共赏,文学创作进入了高峰期。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它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即处在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

宋代思想界提倡“道学”或“理学',讲究“推理以存义“(程颐《答扬时论西铭书》).这种学术空气弥漫开来,就使宋代诗文创作带有较浓厚的说教色彩,文意刻露.‘’唐诗主情,故多蕴籍。宋诗主气,故多径露”(王士祯《师友诗传续录》)。

宋代诗文的这一特殊风貌,与多为言情的唐代诗文比较,恰成鲜明的对照. 北宋初年,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的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农民因此获得了喘息机会,广大农村从劳乏困疲中解脱出来,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稻穗登场谷满车,家家鸡犬更桑麻”的富裕景象,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随着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和商业也呈现为与之相应的兴盛局而。冶矿、纺织、瓷器;印刷业也都迅速发达起来.并逐渐地出现了一些新的繁华都市。

这一切都为宋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尤其是活字印刷的出现,使大量书籍得以迅速刊行于世,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扩展了文人学者的视野.提高了他们著书立说的兴趣,以致私家著述纷纷问世,其规模和数量远远超过了前代。

开封、杭州、成都、扬州等大城市的日益繁盛,则为词的创作扩充了题材,丰富了内容。并由于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促成了民间说唱伎艺的高度发展,使话本小说等通俗文学迅速兴盛起来.。

4.晏殊的词集

晏殊词现存130余首,主要是咏怀词、宴乐词、绮艳词、咏物词。

中国社科院《唐宋词选》说他的词中反映“上层贵族的精神空虚”,喻朝刚《宋代文学作品选》评其“内容贫乏单薄”,不是无根游辞。其实古人也有这么说的,“北宋词沿五代之旧,才力较工,古意渐远。

晏、欧著名一时,然并无甚强人之处,即以艳体论,亦非高论。” (《自雨斋词话》) 他的诗歌成就首在“力扫浓华返洁清”上。

近代词学家王易在《词曲史衍流第四》评论说:“其时区宇甫靖,文事渐兴,内则教坊云韶,皆备宴飨:外则公私酬酢,动有声歌,故旧曲绵薄,新腔竞出。 名臣硕彦,抒忠爱之忱;才士文雄,逞敷张之技。

或当筵命赋,立被歌喉;或载酒行吟,遂相传写。”在这种背景下,晏殊“洁清”,“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碧鸡漫志》)“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直斋书录解题)》。 有意思的是,史书所说晏殊刚毅敢言的一面,在他的笔下却得不到印证。

有人说他“脱下紫袍吐语真”。 就你这一问来说,·《历代词话之晏殊词集评》是前人的思考,胡迎建刘诗频的·《论晏殊词》是今人的应答。

叶嘉莹有《大晏词的欣赏》,收在·《迦陵论词丛稿》一书,她也有一篇《论晏殊词》,载·《唐宋词名家论稿》。 打·的都可在爱问资料里共享。

5.宋词的发展经历了以晏殊、( )为领袖的( )时期、以( )为代表的

唐诗、宋词、元曲各擅一代文学之胜,形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体抒情诗,产生于唐,繁衍于五代,大盛于两宋。

词又称“诗馀”、“长短句”有固定的词牌。风格独特:一是合音律;二是含蓄。“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诗之意阔,词之言长”。

宋词的发展,经历了以晏殊、欧阳修为领袖的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的南宋时期。风格流派以婉约、豪放二派为主。婉约派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使人莫名的惆怅;豪放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令人何等的激昂!

《宋词三百首》为词学大师朱孝臧(又号强村)选编,是流传最广的、影响最大的宋词选本。初版于民国甲子年(1924年),录词人88家词300首,后唐圭璋笺注本)(1934年)删词人6家词28首,另增11首,只存词283首,后又增补2首,共为285首。本书提供了三个版本为《宋词三百首》之全本!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