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盆地为什么有巴山夜雨之说四川盆地的降雨量特别集中,而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全年总 降雨量的80%集中于5月~ 10月。 其中盆地西部集中在7月和 8月,如成都、乐山7、8两个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的一半,盆 地东部则集中在5、6月。盆地秋天多绵雨。 盆地降雨还有一显著特点是夜雨多,这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盆地西 部,因盆地西部和北部的山峰海拔都比较高,处于迎风坡前山 地,对吹来的东南季风的暖湿气流起着强烈的抬升作用,气流一 经到达山前被迫上升,并随高度增加逐渐冷却凝结而形成降雨, 这是地形的原因。 此外还有气压的原因,因盆地处于封闭状态, 空气中的水汽和热量都不易散失,白天地面气温高,云层不断吸 收地面散发出的热能增温,气压增大,到了夜晚,地面气温下 降,云层受地面上升的冷空气影响容易形成降雨。 这便是盆地为 什么多夜雨的原因,这都是冷暖空气在盆地上空频繁活动造成 的。 因此,“巴山夜雨”成了四川盆地又一奇特气候特征。唐朝诗人李商隐曾有“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的诗句,反映了“巴山夜雨”的气候特色。 根据气象资料统计, 盆地内夜雨次数占全年降水次数的比例一般都在60%以上。 其 中,盆地西部和西南部的夜雨率最高,达80%以上(如雅安市的 荥经),经常出现“晚见江山雾,宵间夜雨来”的气象景观。 2.四川盆地是怎样的江水滔滔终年不息,山林葱郁、田野肥沃, 历 来 有 “天府之国”的美称。 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是一个由于地壳不断下沉和河流夹带的泥沙长期堆积而成的扇形冲积平原。平原上河渠交错,灌溉便利,是四川盆地的精华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盆地除了成都平原的冲积土以外,在广大丘陵地区,漫山遍野都是一片紫红色的土壤。这是因为在很久以前的中生代,四川盆地地区就堆积形成了厚达3000~4 000米的紫红色砂岩 、页岩。 经过漫长的风化作用,最终发育成了紫色土。 这种紫色土的自然肥力很高,含有丰富的钙、磷 、钾等元素, 质地适中,且具有较好的透水、通气性。 再加上这一带温暖湿润的气候, 2 000多年来人们在四川盆地中精耕细作,使这里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丰产区。如今的四川盆地,除了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外, 还盛产甘蔗、棉花、蚕丝、茶叶、油菜 ,和其他药材、水果等。 3.四川盆地多夜雨的原因四川盆地多夜雨,因此有“巴山夜雨”的谚语.根据气象观测的统计,四川盆地里的北碚(在重庆北面),平均1年之中的夜雨占了全年降雨次数的61%,春季最多,夜雨占了70%;四川盆地西部峨眉山,平均一年中夜雨占了67%,春季夜雨占了69%.我国的其它地区,夜雨率就没有四川盆地那么大,就像南京,一年中夜雨平均仅占了38%,湖南衡阳一年之中夜雨仅占了36%.四种盆地多夜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盆地内空气的潮湿,天空多云.云层遮住了部分太阳的辐射,白天云下气温不容易升高,对流不容易发展.夜间云层可以吸收来自地面辐射的热量然后以回辐射的方式,把热量输送给了地面,所以云层对地面就有了保暖的作用,这使夜间云下气温不至于过低.但是云层自身善于辐射散热,它的上层因为辐射散热,温度降低的很快,这就形成了云层上冷下暖的明显温差.因而上下空气就会发生对流、翻腾,使云层发展,出现了降雨的现象.四川盆地的夜雨,在冷暖空气交锋频繁最多的春季,例如北碚,春季的夜雨率要比夏季高了23%.四川盆地多夜雨,没有影响农民白天在田野的工作,对农业生产则是一个有利的条件.。 4.四川盆地为什么称为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现多指称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的富庶之地. 在四川省,秦太守李冰在成都建成了举世闻名、万代受益的都江堰,使成都水旱从人,不知饥谨,从此被誉为天府之国. 语本《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史记.留侯世家》:夫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后专用以美称四川.。 5.四川盆地为什么有蜀犬吠日的谚语四川盆地有一个显著的气候特征:雨水多、湿度大,特别是 云雾多、日照少。 全年日照数只有1000小时~ 1400小时,平均 每天只有3小时左右;盆地西南部的乐山西部和雅安地区年日照 时数还不足1000小时。所以四川盆地是全国日照时数最少的地 区之一,故有“蜀犬吠日”的谚语流传于世。 四川盆地的多云雾 天气是怎么形成的?据气象专家解释,这是由于盆地四周高山环 绕,特别是北方的秦岭、大巴山脉的阻挡,地形封闭,气流不 畅,湿度很大,风力微弱,天空的水汽不易散失,地面蒸发不断 补充,云层逐渐增厚,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能用于增温,夏季云层 吸收地面放出的热能又放回地面亦用于增温,因而使盆地夏季季云 层厚、闷热,冬春季节,由于空中水汽浓重,夜里有效辐射较 强,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因气温降低易于达到过饱和状态,从而 形成弥漫低空的细小水滴,这便是雾,由于云雾多,地面上就很 难见到太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