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东坡有关书法的诗词苏东坡以诗词论书法这方面不多。 苏东坡用墨如糊。并要求“湛湛如小儿目睛”,“茶欲其自,墨欲其黑”; 退笔如山未足珍 读书万卷始通神 ——是苏轼论书法的诗句 这句诗的直意就是说 用过的笔堆成了小山 并不可惜 下句说 要读够万卷书 才能运笔如神 婉转如意 。 读孟郊诗二首 夜读孟郊诗,细字如牛毛。 寒灯照昏花,佳处时一遭。 孤芳擢荒秽,苦语余诗骚。 水清石凿凿,湍激不受篙。 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 又似煮彭越,竟日嚼空螯。 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 人生如朝露,日夜火消膏。 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 不如且置之,饮我玉色醪。 我憎孟郊诗,复作孟郊语。 饥肠自鸣唤,空壁转饥鼠。 诗従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 尚爱铜斗歌,鄙俚颇近古。 桃弓射鸭罢,独速短蓑舞。 不忧踏船翻,踏浪不踏土。 吴姬霜雪白,赤脚浣白纻。 嫁与踏浪儿,不识离别苦。 歌君江湖曲,感我长羁旅。 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 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 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 三馆曝书防蠹毁,得见来禽与青李。 秋蛇春蚓久相杂,野鹜家鸡定谁美。 玉函金钥天上来,紫衣敕使亲临启。 纷纶过眼未易识,磊落挂壁空云委。 归来妙意独追求,坐想蓬山二十秋。 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 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君不见长安永宁里,王家破垣谁复修。 元章作书日千纸,平生自苦谁与美。 画地为饼未必似,要令痴儿出馋水。 锦囊玉轴来无趾,粲然夺真疑圣智。 忍饥看书泪如洗,至今鲁公余乞米。 次韵宋肇惠澄心纸二首 诗老囊空一不留,百番曾作百金收。 (永叔以澄心百幅遗圣俞,圣俞有诗。) 知君也厌雕肝肾,分我江南数斛愁。 君家家学陋相如,宜与诸儒论石渠。 古纸无多更分我,自应给札奏新书。——此诗曰老纸好用 石苍舒醉墨堂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怳令人愁。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 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 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2.苏轼的诗书法找到一首当代大家写的描写“苏轼”的唯美古诗词名言名句,供参考: 英雄迟暮 文/李者也 大江东去入海终,巨浪淘尽风流踪。 苏轼暮年天涯贬,英雄晚景叹凄清。 曾经激越远如云,当年豪迈去似风。 千古墨客终一叟,万代文豪今一翁。 然则同为白发老,一样银丝两样生。 凡夫至死空万事,英雄迟暮万事空。 空万事者事皆废,万事空者事曾兴。 但求不负才八斗,浓墨且书志满胸。 诗词文赋开门户,书画音茗皆成宗。 盛年凡夫仅凡夫,迟暮英雄亦英雄。 人生谁能料后事,后事料尽一无成。 壮岁勿荒凌云志,哪管迟暮沦蒿蓬。 【注】东坡书院,位于海南省儋州市。建于1098年,明代更为现名,古代儋州最高学府。北宋文豪苏东坡晚年被贬至此地,当年意气风发的一代才子,老来晚景凄凉,远离亲人故友,几乎病死在当时的大荒之地。后来自寻乐趣,建立书院,教化人民,使得海南从此文风兴盛。现雕塑有苏东坡、苏过、黎子云等人物形象。 3.关于苏轼的书法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的苏轼参加科举高中进士。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王安石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被召还朝。这之后短短一两年内,苏轼从登州太守,拔升翰林学士,至上礼部尚书。 俗语:“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有不能见谅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 苏轼在杭州的唯一政绩便是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没过多久,王安石再度执政,他就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之后苏轼几次入朝、贬官、贬官、入朝……饱尝宦海沉浮之苦。一度曾被贬到惠州、儋州(在今海南岛),至徽宗建宗靖国元年(1101年)再次被召还京时,病逝于常州,享年六十六岁。 从苏轼的履历来看,他做官是不成功的;他是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就现存苏轼的作品看来,《黄州寒食帖》应是所指的重要书法变化的标志,被成为“天下第三行书”,就是乌台诗案后贬在黄州时所作,供参考。 4.有关书法的诗句清平乐《书 画》 朝书暮画,斯如骑战马。激情笔笔注点划,应知情义无价。 达意 笔墨挥洒韵味,捷思闪烁光泽。不拘随意取势,流露彰美不奢。气度蓄发内涵,点醒亮相情传。刻画民俗情趣,柔和古今自然。形式囊括手法,动静相生多变。返朴归真为上,传统继承发展.。 杜甫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5.苏轼的诗歌与书法研究一.苏轼其人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代的大文豪,他是一位在文学艺术具有多方面才能和成就的杰出作家。 他出身在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家,长于策论,文风纵横恣肆 ,对苏轼有明显的影响。 苏轼的散文、诗词、绘画等卓越成就的取得一方面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另外苏洵对他是深有影响的。 苏轼因散文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进而又被列为“韩柳欧苏四大家”;他写的诗歌被尊为“宋诗的典范”;他的词,被称为“为词立法,”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和开创之人;他在绘画方面与米沛、李龙眠,并称宋代四大家,擅长画墨竹,其实他的书法也有独特的造诣。 苏轼一生经历坎坷。二十岁中进士,之后仕途多舛,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苏轼真的是历尽苦难,完成自我的一个诗人。 苏轼生存的年代适逢王安石变法新党与司马光旧党斗争,由于坚持正义,夹在两种势力中间,屡遭贬谪与磨难。足迹所履进20处:四川——开封——风翔——京城——杭州—— 密州——徐州——湖州——黄州——常州——登州——京城——杭州——颖州——宣州— —惠州——儋州等。 苏轼一生虽然走过一条极其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但他从未消沉绝望过,而是在历尽苦难中完成自我,实现了一种真正的超脱,任何挫折、不幸都不能在精神上击垮他,战胜他。 在坎坷的境遇中,苏轼就是苏轼,他摆脱了精神上的苦闷与压抑,在事业上终于成就一番作为,他所到之处,都积极为民众办是实事,处处留有“政声”。 在风翔他被称为:“苏 贤能”;在杭州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在海南他又建医院,学校等。在文明创作上,他的最优秀诗篇都是在贬低写就;在生活方面,所到之处都能密切联系群众,深得当地人民爱戴。 苏轼在民间影响极大,东坡巾,东坡帽,东坡扇,东坡酒等等,或时髦一时,或流传至今。足见苏轼在民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苏轼留下的遗产也为数不少,除了四川眉山有“三苏祠”外,全国上下有百处关于苏轼的遗迹。三苏祠有**亲笔题词: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二、苏轼旷达性格形成的原因 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工立业,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 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会有以下表现:一,殉道。 即用生命去殉自己的理想,如屈原自沉汨罗江。二,抱怨。 既在诗中抒发穷困愁苦,怀才不遇的怨气。 陶渊明的诗多有贫病愁苦之叹,以及对仕途郁郁不得志的抱怨。 以李白的豪放也不免颓废 ;杜甫关心国计民生,但抱负不能施展,多有失意的悲愁之吟。像《登高》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陈子昂“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等。 但到了苏轼则完全成就了一派豪放天然、飘逸豁达的词风,对人生的富泰穷通充满谅解了,表现出一种“成固欣然,败亦同样有所作为”的胸怀。这应当是人生境界的一个新的拓展,表现了人类智慧大大前进了一步。 苏轼是何以达到这种境界的呢?我认为这与苏轼少年时代就具备的两种个性有一定的关系。 苏轼少年读书时,就能把儒道两家最好的品格和修养融到自己的修养当中,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注意的地方。 一方面他从小就有坚定的儒家用世的志向,即“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宋史.苏轼传》中有这样的记述:苏轼少时,母亲程氏教其汉书《范谤传》。 范谤是东汉党争时受迫害的一个忠臣,任命为清诏使的时候,慨然有澄清天下的志向。后受迫害时,不苟且偷生,宁愿付出生命,像“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一样。 临别辞母时说:“为儿不孝,没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范母说:“一个人既想成就名节,又想富贵寿考,岂能两全?母亲原你去完成理想。” 读到这里时,小苏轼发誓自己长大了也要做范谤。苏母说:“你能做范谤,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母吗?” 苏轼一生,不阿新党,也不附旧炎。 他每次不管受到什么样的政治迫害,只要回到朝廷上,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盲从哪一派人物,也不愿随波逐流。因此,才遭受到那么多的贬逐,但其志愿、理想、操行始终一致。 关键时候,总是忍不住要说真话,用他的话说就是“如蝇在口,不吐不快”。 苏轼少年时代也深受庄子思想的影响。 他自幼喜欢《庄子》。《庄子.逍遥游》有这样一个比喻:“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这个比喻是描述一种很高的修养。 说是在藐姑射的山上,有一得道真人,肌肤像冰雪样洁白,姿态像处女样美丽,洪水滔天而不会被淹死,大旱使金石融化、土山枯焦而他不会被伤害。——这实际上表达的是道家在精神上自我保全的一种操守。 此外,《庄子.养生主》中还讲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今臣之刀近十九年矣,所解牛数千矣,而刀刃如新发于硎。”这讲的是修养的问题。 而在《庄子.逍遥游》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6.关于书法人生的诗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人生自古谁无死,流取丹心照汗青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与鸿毛 名和利啊,什么东西。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面对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我的笑声中动摇!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拼得十万头颅血,要把乾坤力挽回。 生于忧患,死与安乐。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慷慨过燕市, 从容做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负少年头!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必马革裹尸还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但觉高歌有鬼神, 安知饿死填沟壑?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去黄泉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为赴大义轻生死 人死不过头点地,脑袋掉下来,碗大个疤! 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此二句多见于江湖人士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智者乐山山如画, 仁者乐水水无涯。 从从容容一杯酒, 平平淡淡一杯茶。 细雨朦胧小石桥, 春风荡漾小竹筏。 夜无明月花独舞, 腹有诗书气自华。1. 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 2.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3.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4.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 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5.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 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 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6. 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7.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8.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9.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10.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11.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12.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13.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14.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 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15.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16.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17.“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18.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19.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20.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21.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22.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23.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24.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25.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26.“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27.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28.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29.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30.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 内在安祥,才是下手之处。31.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32.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33.不自重者,取辱。 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 不自足者,博闻。34.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35.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6.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37.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38.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39.梦中冥冥有乐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40.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41.情生智隔。 42.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43.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44.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45.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46.诽谤别人,就象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47.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48.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49.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50.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51.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52.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53.人不求福,斯无祸。 人不求利,斯无。 7.关于书法的诗词有哪些1、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出自:唐·高适《醉后赠张九旭》。 译文:世上的人随便交朋友,而这位老人却不这样。兴致一来书法自然天成,醉酒之后语言尤其豪放癫狂。 2、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出自: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译文: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3、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出自:宋·苏轼《西江月·平山堂》。 译文:整十年没见老仙翁了,只有墙上他的墨迹,仍是那样气势雄浑,犹如龙飞蛇舞。我在平山堂前“欧公柳”的下面,写下这首词悼念文坛英杰,故扬州太守欧阳修。 4、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出自: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译文:茧纸书写的《兰亭集序》真迹已埋入昭陵,人间还遗留下王羲之龙腾虎跃的字形。颜真卿公改变书法创造新意,字体筋骨强健如秋日雄鹰。徐峤之父子的书法也极其清秀,锋芒不露笔势却苍劲雄浑。峄山上的石刻文垂示了典范,千载书法传承者是李氏阳冰。 5、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 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 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出自:唐·李峤《书》。 译文:池边鸟雀声稀环境静谧闲适,依着栏杆细细品评着书简上的文字。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起始源头,洛河的存在才导致了《洛书》的出现。垂露圆浑有力,一笔一划又好似碎裂的云朵力劲暗藏期间。请你仔细观察每一个笔画,每一寸都是圆浑流畅、筋骨俱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