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王莽有关诗句

1. 关于王莽大家帮我介绍一下王莽,有急用

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 中国西汉末年外戚,后为新朝皇帝。

字巨君。父王曼, 为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庶弟。

他折节恭俭,勤奋博学,谨事老母及寡嫂,抚养兄子,以德行著称。永始元年(前16),封新都侯,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

他倾家财赈施宾客,招纳名士 ,结交公卿大夫;又揭发外戚定陵侯淳于长的罪过,获取了忠直的名声。 绥和元年(前8),王莽代替王根为大司马。

他爵位愈尊,矫情伪饰愈甚。哀帝死后,年幼的平帝继位,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王莽复任大司马,总揽朝政。

他拔擢亲信,树为党羽,竭力诛灭异己。元始元年(公元1),进位太傅,号安汉公,后加称宰衡。

为笼络人心,他出钱百万,献田30顷,经大司农付给贫民。 还网罗郡国能教授五经及通晓《逸礼》、《古文尚书》、《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小学和医药方术的士人数千名,遣诣京师,令其改正前人乖谬,统一异说。

元始五年,王莽加九锡。平帝死后,他拥立两岁的孺子婴,自己仿效周公辅成王故事,以摄政名义居天子之位,朝会称假皇帝,臣民称摄皇帝,改元居摄。

宗室刘崇和东郡太守翟义先后起兵声讨王莽,关中民赵明、霍鸿等也群起反抗,众至10余万,攻烧官府,但相继为王莽所镇压。初始元年(公元8),王莽自立为帝,改国号曰新,次年改元为始建国。

王莽为了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附会《周礼》,托古改制。 始建国元年(公元9)下令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

次年又实行五均赊贷和六筦。这些措施并不能解决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在实行过程中又遭到地主阶级和商人的抵制和反对。

王莽还屡次改变币制,禁止使用五铢钱,另制各种各样的货币,名目既十分繁杂,换算比值又极不合理,造成社会经济的极大混乱,农商失业,食货俱废。 王莽还任意改变中央和地方的官名、郡县名和行政区划。

他颁行五等爵,滥加封赏,却把受封的人留在长安食禄,有的人因为俸禄无着不得不佣作为生。更多的官吏则竞为奸利,受贿赂以自给。

王莽派遣使者四出,强迫各少数族的统治者更换原先汉朝封赠的印绶。他贬各族的王为侯,因而引起各少数族的强烈不满。

王莽的改制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导致了赤眉、绿林为主的农民大起义(见赤眉、绿林起义)。西汉的官僚贵族和地主豪强也纷纷打出反莽旗帜。

地皇三年(公元22),王莽派太师王匡和更始将军廉丹率大军讨伐赤眉军,在成昌被赤眉打败。 次年,派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发州郡兵42万,包围绿林军于昆阳(今河南叶县),又遭到绿林军内外夹击,全军覆没。

绿林军乘胜分两路进军,一路北上攻洛阳,一路西向攻长安。当绿林军进抵长安附近时,王莽驱使京城的囚徒出城抵挡。

但囚徒军一过渭桥,便立即哗变,掘毁王莽祖坟,焚烧九庙、明堂、辟雍。 长安城中的人民也群起暴动,配合变兵攻入皇宫。

王莽逃至渐台,被商人杜吴所杀,新朝遂告灭亡。 。

2. 求一首诗里用王莽的典故的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是吧。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使当时便身死,古今忠馁有谁知? 这个诗的意思是说:周公这样的大忠臣也有被流言中伤,被大家怀疑的时候;王莽这样的乱臣贼子也有装模做样,收买人心被大家称赞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他们就死了,那么古今天下的忠奸不就没人分得清了么?? 总体意思是说:看人不要看一时,而要看一世。任何人好人都有被误会,被诬陷的时候,而任何坏人都有蒙蔽人们的时候。 主要是教导人们“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意思。 就是周武王的两个弟弟告诉周平王说周公旦有不臣之心,周公知道后就回自己的封地不留在京城了。后来成王发现周公的祈祷的祷文:愿意用自己的寿命换成王的健康。就诏回了成王。

是唐朝的白居易写的.

放言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3. 和王莽相关的成语

未可厚非 [wèi kě hòu fēi]

基本释义

厚非:过分责难、责备。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出 处

《汉书·王莽传》:“莽怒;免英官。后颇觉寤;曰:‘英亦未可厚非。’复以英为长沙连率。”

大功告成 [dà gōng gào chéng]

基本释义

功:事业;告:宣告。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

褒义

出 处

《汉书·王莽传上》:“诸生;庶民大和会;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4. 王莽功过如何

【王莽其人】 王莽(前45-后23)字巨君,原为汉末外戚,后为新朝皇帝,是两汉之际的一位风云人物。

王莽出身于贵族家庭。他的曾祖父王贺在汉武帝时做过绣衣内史,祖父王禁的女儿王政君,即王莽的姑母,是汉元帝的皇后。

王莽的父亲王曼因早死未能封侯,于是王莽便曲意奉迎他的伯父大司马、大将军王凤和姑母王政君。 《乱首垢面》:在王凤患病期间,王莽精心侍候。

他亲口尝药,头发弄得很乱、脸也弄得很脏,却顾不得梳洗。一连3个月都是穿着衣服睡觉,惟恐有半点不周。

因此,王凤在死前把王莽托付给皇太后王政君和成帝。王莽从此,便由黄门郎、射声校尉、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一直做大司马,并袭爵为新都侯。

(见《汉书·王莽传上》) 《杀子示众》:王莽的儿子王宇因对王莽专权不满而遭王莽杀害。逢萌为此对朋友们说:“‘三纲’已断绝了,不赶快离开这儿,就要遭受灾祸。”

于是他摘下帽子挂在城门上,带着一家老小漂洋过海,流落于辽东。后遂用“挂冠”比喻辞官或辞官归隐(见《后汉书·逢萌传》) 《迫不得已》王莽被封为安汉公,权倾天下。

为巩固其地位,便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平帝做皇后,但表面又故意推让。陈崇在一篇称颂王莽的奏章中曾提到了这件事,陈崇说:在为皇帝选配皇后的时候,有关衙门把备选的女子名单全部呈上,王莽女儿在各方面的条件都最好,但王莽却坚决辞让,迫不得已,然后才接受策封其女为皇后的诏书。

(见《汉书·王莽传上》) 哀帝继位,王莽受迫挤而退归封国。他继续塑造自己谦恭清廉、爱民如子的形象,以笼络人心,准备东山再起。

在社会舆论和太后王政君的支持下,王莽于哀帝死后受王太后诏令,再次做大司马,拥立年仅9岁的刘衍为帝,即汉平帝。从此西汉落入王莽之手。

元始五年(公元后5年),平帝死,次年立年仅2岁的孺子婴为为皇帝,自称假皇帝。初始元年(后8年),王莽废掉孺子婴,自称皇帝,改国号为新,史称新朝。

后8-后23年在位。年号始建国、天凤、地皇。

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于始建国元年(后9年)实行改制。 但由于改制失败,社会危机更加严重。

为了转移人们的不满情绪和炫耀国威,王莽擅开边衅,先后对匈奴、高句丽以及西南的少数民族发动战争,既破坏了与周边各族的友好关系,又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天凤四年(后17年),终于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

地皇四年(后23年),绿林军在取得昆阳(今河南叶县)大捷后,乘胜直捣长安。 长安城内的民众群起攻打未央宫。

王莽儿狼狈避入渐台,被商人杜吴杀死。新莽王朝遂告覆灭。

【王莽改制】 一、[复古改田制]西汉末年,贵族官僚大量兼并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农民不断起义。如湖北西北部有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军;在今山东地区有樊崇领导的赤眉军;在今河北一带则有大小数支起义队伍,最大的一支为铜马军。

初始元年(后8年)王莽代汉称帝,进行复古改制;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奴婢改称“私属”,都不得买卖,宣称一家不满8个男子而占田超过一井(900亩)的,剩余的须分与亲族邻里,无田的按一夫一妻受田百亩的规定分配,企图实现古代的井田制。 二、[五均六筦制]王莽新朝时对六种经济事业的管制措施。

始建国二年(后10年),在长安的东市、西市设立“市令”;又在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5个大城市设立“五均司市师”;各郡县则设“司市”,这些机关负责管理市场,调节物价,向贫民贷款和征收税款,这便是“五均赊贷”。“六筦”(筦,即管,由国家经营管理之意)指的是盐、酒、铁由政府专卖;官府统一铸钱;各山大泽产品收税;加上“五均赊贷”合称六筦,也称“五均六筦”。

【评论】:王莽制定这些措施,其目的是要限制商人对农民的过度盘剥,制止高利贷者的猖獗活动,以增加新莽专制主义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但由于这时的国家政权已很腐败,推行这些政策的官吏大多是大工商业主出身,他们与官府、富豪儿狼狈为奸,操纵价格,攫取暴利,盘剥百姓。

“五均六筦”实行的结果使工商业遭到极大的破坏,成了对人民的暴政。 楼主想问个王莽的功与过,以上事实可见,过大于功,历史早已把他钉在耻辱柱上。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