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宋词 常用的抒情手法有哪些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主要有四种形式: 1.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诗人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 3.借古抒情,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4.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2.唐宋词 常用的抒情手法有哪些一般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五种等。 1、直抒胸臆即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如唐代李白的《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借景抒情即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唐代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即作者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如宋代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借古抒情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唐代吴融的《华清宫》,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长生秘殿倚青苍,拟敌金庭不死乡。无奈逝川东去急,秦陵松柏满残阳。 5、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如唐代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3.古诗鉴赏中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都有什么求答案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古诗鉴赏表述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注意: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必须结合原诗内容、词语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方法点拨: 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的评析、艺术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体味.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1、记叙. 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古人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李白《越中览古》)等. 2、描写. 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等. 3、抒情. 在作品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等. 4、议论. 在作品中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等. 这四种表达方式在具体运用时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经常交融在一起,我们需要注意这一点,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一句,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二)艺术手法的赏析 1、有关描写的艺术手法: 从描写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用笔看,有工笔和白描;从描写的内容看,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2、有关抒情的艺术手法: 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古诗词大多借助景物来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3、衬托手法:涉及到正衬和反衬. 4、对比手法. 5、赋比兴手法. 6、用典. 7、虚写与实写. 8、象征手法. (三)修辞手法的体味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能辨别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分析他们的艺术效果.古诗鉴赏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偶,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偶, 双关,顶真,设问,反问, 双关,顶真,设问,反问,互文 描写技巧: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技巧: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 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 物言志,用典抒情, 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比兴,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比兴, 渲染, 渲染,烘托 行文结构:欲扬先抑,卒章显志, 行文结构:欲扬先抑,卒章显志,以 景结情,开门见山,首尾呼应, 景结情,开门见山,首尾呼应,画龙 点睛,过渡,铺垫, 点睛,过渡,铺垫,伏笔 语言特色:清新淡雅,质朴,绮丽, 语言特色:清新淡雅,质朴,绮丽, 隽永,简练,含蓄蕴藉,浅近明快, 隽永,简练,含蓄蕴藉,浅近明快, 晦涩 刻画人物特点:粗笔勾勒,白描, 刻画人物特点:粗笔勾勒,白描,浓 墨重彩,体物入微 墨重彩, 写了怎样的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体现的画面 写了怎样的景:以上+评价点评 怎样写景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怎样由景及情:什么景+写景手法+景怎样+怎样的情 形象:相关语句+概括形象特征+结合主旨指出作用效果 炼字:看法+该字在诗句中含义+该字描述景象+营造出的意境或表达情感 诗眼:表达主旨上起的作用+诗围绕字写的内容+在结构上的作用 语言风格: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分析如何体现特色+情感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表现的内容+选用的原因+情感 诗句意义:诗句表面意思+深层含义描写作用 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答题方式,老师阅卷都是看得分点给分,按步骤答。 4.古诗鉴赏中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都有什么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古诗的抒情手法(一)直抒胸臆。 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二)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中,通过描写景物(声光色态、动静虚实)来抒发。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心,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不尽,随水长流。孟浩然有一首《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全诗选取典型的秋天景象来抒情。 北风萧萧,木叶摇落,大雁南飞,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孤独的诗人面对迷茫的江水,又怎能不思乡呢?这类借景抒情的诗作中有一类“触景生情”的,特别富有情趣。王昌龄的《闺怨》即为代表作品。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歌描写一位闺中少妇,被一个明媚的春日哄动了藏蛰一冬的热情,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登上楼头,忽然看见路头的青青杨柳,心里产生了微妙的情感变化:在这样明媚的春天,自己竟然独守空闺,与丈夫天各一方,更恐怖的是,她发生了这样的疑问——我的青春是不是和这杨柳一样黄了又青呢?早知如此,当初又何必让丈夫从军边塞,想立功封侯呢?青青杨柳惊动了少妇久蛰于心的幽怨相思。 (三)叙事抒情。 有些诗歌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通篇叙事,首句写在洛阳城里又见秋风,引起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次句写想写家书,而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这两句比较平淡。 三、四两句抓住一个细节,化庸常为神奇:行人(送信之人)要走之际,诗人似乎又想起什么内容忘记写入信中,只好拆开信封再检杳一遍。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那种无限牵挂的微妙心理,正是通过这一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 王维的《杂诗》(其二)的叙事更富有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诗人用白描手法记录了一次对话(应该就是诗人对来客的问话):“您从我家乡来,应该知道家乡的事吧?您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可曾开了花?”诗人不直说思念,而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强烈的思念——诗人对家乡的景物是那么熟悉,诗人的语气是那么急切,他是多么想亲自回去看一看啊!古诗中还有一些叙事类作品,以曲折见长,在很短的篇幅内写出波澜,有尺水兴波之妙,颇值得玩味。 最有代表性的是晚唐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诗歌以闺中思妇的口吻来写,起句很是突兀,早晨起来,就要去打门前树上的黄莺儿;为什么呢?原来是不想让它在枝上啼叫;黄莺的声音很动听,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它的啼叫惊醒了我的梦;什么梦这么甜美?原来是梦见了在辽西从军的丈夫相会,难怪要去打那黄莺儿了。四句诗,一句一层意思,而且是用了倒叙的手法,环环相扣,思妇的极度失望、烦闷的心理活现纸上,可谓是极尽曲折之妙。 (四)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两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质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五)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李商隐的《贾生》云:“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摘取汉文帝在未央宫的宣室祭祀后召见贾谊,向他询问鬼神之事的镜头入诗,这件事是帝王千万件起居活动之一。 诗人为什么抓住这一点来写,因为通过这一点,反映了汉文帝求贤是假,表面上礼贤下士,将放逐在长沙当太傅的贾谊召回,可是却不重用他,贾谊的才华格调是无下伦比的,他主张削弱诸王势力,巩固中央政权以外抗匈奴的主张是正确的,对这些治国大计,汉文帝却不问,而偏去问鬼神本源之事,甚至不顾帝王之尊,移动席位靠近,一直听到半夜,而对千万苦难苍生的安危死活却一句不提,这不是荒唐透顶么?李商隐嘲讽的是汉文帝,其实也是嘲讽晚唐一些昏庸君主,嘲讽所有以求贤来博取名誉而实际并不重贤的统治者。 (六)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 6.唐宋词 常用的抒情手法有哪些一般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五种等。 1、直抒胸臆即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如唐代李白的《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借景抒情即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唐代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即作者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如宋代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借古抒情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如唐代吴融的《华清宫》,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长生秘殿倚青苍,拟敌金庭不死乡。无奈逝川东去急,秦陵松柏满残阳。 5、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如唐代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7.古诗词的抒情方法有哪几种古诗词的抒情方法有两种: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四种。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1)例: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湖南卷)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2)答案示例:颈联中“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作者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 “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2、间接抒情 即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1)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答案示例: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扩展资料: 古诗抒情方法细分: 1、借景抒情 即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2、借古抒情 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3、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抒情手法 。 8.宋词中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手法都有哪些 求指点1、赠友送别诗。 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念。“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赠友送别诗主要为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开心。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于一般的凄清缠绵、低徊留连,悲凉伤感的情调之外,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 以喻显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 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失了,而李白还在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借酒抒情的,如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又作《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在交待了送别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后,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切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宴会即将结束时对主人的劝酒辞。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和场面。 宴席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喝过三巡,殷勤告别的话已说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之间惜别之情在这一刻都到了顶点,主人这一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体现。这种安排,很好地写出了送别的深情。 借物衬情的,如杜牧坦率真挚、留恋缠绵的七绝《赠别二首》(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诗三、四两句描写别情,作者没有正面表现,而是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会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常带着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 于是眼中的一切都带上了感伤的色彩。在诗人的眼里,蜡烛的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蜡烛拟人化了。 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了。结句的“到天明”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借景抒情的,如唐诗人刘长卿虚处藏神、用笔神妙的五绝《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幅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凭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 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 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也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 此诗如画,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2、咏史怀古诗。 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或事。对人,或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或借古吟今。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 都遗响千古。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 9.古诗词的抒情方法有哪几种古诗词的抒情方法有两种: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四种。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1)例: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湖南卷)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2)答案示例:颈联中“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作者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2、间接抒情 即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1)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答案示例: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扩展资料: 古诗抒情方法细分: 1、借景抒情 即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2、借古抒情 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3、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抒情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