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诗歌的派别有哪些一是按时期划分,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派别。 二是按人物划分,有古典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三大类。初唐的代表人物是陈子昂,盛唐的代表人物是李白、杜甫,还有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和边塞诗人岑参、王昌龄、高适。 中唐:白居易 晚唐:李商隐、杜牧。唐朝是我国诗歌的繁盛时期,诗歌的风格流派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如王维的田园诗恬静幽美,李白的诗歌奔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白居易的诗通俗平易,李商隐的诗精工秀等.是诗人的性格,气质,阅历,素养等方面的写照唐朝建立迎来了诗歌发展的第一阶段.初唐诗歌的创作大多蕴涵南朝的浮艳风格,题材狭窄,缺乏真情实感.武则天时期,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圹大了诗歌的表现范围,才调琮横,气象宏阔,声律及风骨有的唐诗得以正式形成.。 2.古诗词共有多少诗派古诗词共有多少诗派1.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孟浩然、卢纶、李益等: 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绝、五律、五古。 王维:《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边塞诗派 高适、岑参、卢纶、李益等: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高适:《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浪漫派 李白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4.现实派 杜甫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兵车行》 派别 诗风 代表作家 浪漫诗派 在诗的体裁、内容或作品风格上,兼有王、孟、岑、高二派之长。 李白(诗仙)、贺知章 社会诗派 1.诗风写实,或述离乱之情,或反应民生疾苦。 2.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 杜甫(诗圣)、 白居易、元稹、 刘禹锡(诗豪)、张籍 自然诗派/田园山水 1.著力於自然山水之歌咏,乡村生活之描写。 2.以恬淡之笔法,造成恬静之诗风。 王维(诗佛)、孟浩然、 韦应物、刘长卿、储光羲 边塞诗派 以七言乐府与雄放作风,写塞外之风光,惊人之战事及不凡人之事。 岑参、高适、 王翰、王昌龄、王之涣 怪诞诗派 1.以奇险冷僻之诗风著名,用奇字、造怪句、押险韵。 2.不太重视文学之社会使命与功用,而较偏重艺术之技巧。 韩愈、 孟郊、贾岛、 李贺 3.唐诗有哪些派唐诗: 1.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孟浩然、卢纶、李益、等: 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绝、五律、五古。 王维:《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边塞诗派 高适、岑参、卢纶、李益等: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高适:《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浪漫派 李白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3.现实派 杜甫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兵车行》 4.请问古代诗词派别有哪些婉约派:中国宋词流派。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一般认为是明人张詅。婉约,即婉转含蓄。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代表人物: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等。 其中比较公认的前朝开山为五代南唐后主李煜。 至于开山作,非常难选,这里推荐一首家喻户晓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代表人物: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辛弃疾等。 比较公认的开山祖是范仲淹。 自然开山作是赫赫有名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诗歌: 一楼答案!!! 词派: 1、花间派,以唐温庭筠、韦庄为代表。 2、婉约派,以宋李清照,秦观为代表。 3、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4、格律派,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 5.唐诗宋词的派别有哪些1.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孟浩然、卢纶、李益、等: 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绝、五律、五古。 王维:《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边塞诗派 高适、岑参、卢纶、李益等: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高适:《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浪漫派 李白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4.现实派 杜甫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兵车行》 6.中唐时期有哪些诗派中唐分前后两个时期。 后期诗坛有通俗、怪奇、雅正三个流派,三大流派构成了奇特的鼎立抗衡格局。通俗派诗歌的主导风格在于质实通俗,不避俚浅,讽兴时事,不虚为文。 如此倾向可谓其来有自,总体上说是其主观追求的结果。就艺术实践而言,成就不小,但缺陷难免。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此为通俗诗派审美追求的全部内涵,同时也是抗衡雅正诗派、怪奇诗派的鲜明旗帜。审视一番诗派鼎立之格局,有助于中唐诗坛形势的立体化认识。 一、中唐诗歌流派:(中唐诗歌与元、白诗派。简单运用) 诗到元和体变新(元和体),名家辈出,流派纷呈。 这时期主要有: 1、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他们率领一批新的诗人写新乐府,作诗尚实、尚俗和务尽。 2、以韩愈、孟郊为首的韩、孟诗派,不平则鸣,作诗尚怪奇、重主观,直接影响了李贺等人,开创诗歌创作新天地。 3、刘禹锡、柳宗元也是这一时期的大诗人。 二、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与“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理解) 白居易是一位具有自觉的理论意识的诗人。他认为,文学应当侧重于写现实,著诚去伪,把文学当作救济社会,改善人生的利器,要求诗歌能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1、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他把自己创作的八百首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这种分类不科学,前三类按内容而分,后一类按形式而分。但是,习惯使然,现在一般就按照白自己的分类分析作品。) 三、白居易《卖炭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讽喻诗的内容和特色,理解) 1、思想内容: (1)对贫苦的劳动人民充满了同情,而且能够“为民请命”,勇敢地揭发现实的黑暗。 (2)批评官府欺压百姓的暴行。 (3)暴露出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这是白居易讽喻诗最值得肯定的地方。 2、艺术特色: (1)主题明确。 (2)善用对比。 (3)语言通俗流畅。 “其言直而切。” 四、白居易《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理解) 1、思想内容: (1)关于主题,有爱情说、讽喻说、爱情讽喻双重说。 (2)应从较广阔的时代意义上去把握和理解其“长恨”主题所蕴含的悲剧意蕴,此诗中的李、杨悲剧可分为爱情悲剧、政治悲剧和时代悲剧,也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三重变奏的统一整体。 2、艺术特色:白居易的《长恨歌》(感伤诗)艺术成就较高,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艺术感染力很强。 五、白居易《琵琶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理解) 1、思想内容: (1)此诗主题思想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此诗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将天涯歌女弹奏琵琶的技巧,和音乐的美妙描写得出神入化。 2、艺术特色: (1)比兴相纬、寄托遥深的特点。 诗中,琵琶女受人冷落摒弃的悲惨命运与作者横遭贬谪的坎坷际遇有某种类似,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寂难耐之情与作者身处穷乡僻壤、牢骚困顿、郁郁寡欢之心也暗相契合。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描述与同情,寄托着自己“沦落天涯”的身世之感。 (2)有关江月的三次刻划,意向不同,内涵各异。 A、送客时所见夜景,借以烘托惜别时的茫茫心绪。 别情的凄切与景象的萧瑟交融在一起。 B、曲终时所见江景,衬托出乐曲的引人入胜。 写出了乐曲余音绕梁的神韵。 C、琵琶女独守空船所见江景,渲染出琵琶女的孤单寂寞、凄苦抑郁。 写出她凄凉的心里感受。 (2)运用新颖精妙的形象比喻和音箱摹拟刻画音乐形象。 将抽象的音乐化为人们熟知的自然景象和生活景象。写大弦是”嘈嘈如急雨”,以”嘈嘈”象声,以”急雨”作比。 以”裂锦”比喻曲子终了时的清脆,响亮。这就把抽象的、难以捉摸的音乐形象转化为鲜明具体的语言形象,使人如闻其声。 (3)描写琵琶女娴熟的演奏技巧和饱含深情。 (4)描绘乐曲的变化和传达的琵琶女的情感活动。 (5)以情会声,把听者对音乐所表现的情感变化的感受传达给读者。写出诗人听琵琶演奏的感受,也就为读者的想像确定了情感方向。 (6)不仅写”有声”的境界,而且写了”无声”的境界,以无声衬托有声。虚中见实,以乐曲休止时的余韵突现乐曲效果。 (7)写了琵琶女三次演奏,互不重复。 A、第一次,诗人江边送客所闻。 不完整,零星听到,但已经觉得十分精妙。 B、第二次,从调弦到完整的演奏一曲。 琵琶女在乐曲中诉说了自己的身世之悲,幽愁暗恨。这是用音乐语言作倾诉。 C、第三次演奏,作者简略叙写,但突出它的效果。 六、元稹的悼亡诗与爱情诗,《舞腰》诗,《行宫》诗及《离思五首》(其四)。 (理解) 1、元稹写情胜过讽喻,擅长写男女之间的爱情,代表元稹创作特色的不是新乐府,而是轻浅的艳情诗和写生离死别的悼亡诗。 2、《舞腰》、《行宫》等都是艳情佳作。 3、《离思五首》(其四)等悼亡诗,哀艳缠绵,语言朴素真切,寄寓者人生至情。 七、元稹和白居易诗的异同(综合运用) 1、相同点: (1)文学主张相同。 元稹和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主张诗歌要反映政治、社会、民生。共同推动讽喻诗的创。 7.唐诗有哪些重要的流派,各有哪此代表作家唐诗有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 李白:月下独酌 · 李白:春思 · 杜甫:望岳 · 杜甫:赠卫八处士 · 杜甫:佳人 ·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二 · 王维:送别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王维:青溪 · 王维:渭川田家 · 王维:西施咏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 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 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 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 ·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 韦应物:东郊 · 韦应物:送杨氏女 ·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 柳宗元:溪居 8.中国古代诗词都有哪些派诗歌(主要): 1、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一派,以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为代表。 2、田园山水诗派,鼻祖为晋陶渊明,唐代有孟浩然,王维等代表诗人。 3、边塞诗派,以唐的高适、岑参为代表。 4、浪漫主义诗派,鼻祖屈原,代表诗人李白。 5、现实主义诗派,代表诗人杜甫,白居易。 6、奇崛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 7、江西诗派,以黄庭坚、陈师道为代表。…… 词派: 1、花间派,以唐温庭筠、韦庄为代表。2、婉约派,以宋李清照,秦观为代表。3、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4、格律派,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 以上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