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鉴赏宋词哪些方面

1.从什么方面鉴赏宋词啊

1 诗歌赏析的角度 阅读唐诗,不仅仅是了解、熟记,还要学会赏析。

一般来说,对诗歌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⑴从诗的意象上去理解、把握。 读诗,首先要读懂诗所表达的内容,即诗句所叙写的意思。

我们可以从许多评论诗歌的文章看到,作者在评价一首诗的时候,往往从诠释诗的句子开始。因为只有准确地理解了诗的内容后,才能谈得上准确地评价一首诗。

⑵从诗的表现手法上去把握。 唐代的诗歌,继承了自《诗经》开始的赋、比、兴手法,并以众多流派和名家的创作实践极大的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

在赏析时,我们可以抓住诗所用的手法,结合诗的内容、语言、意境等进行分析,以揭示诗歌的特点。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以下一些:以少总多法、以小见大法、超越时空法、夸不失真法、化虚为实法、正反对比法、众宾拱主法、婉转曲达法、巧比妙喻法、视听通感法、化静为动法、以动写静法、乐景写哀法、用兴起结法。

⑶从诗的立意或表达的情感上去把握。 中国古代是非常看重诗的教化作用的,同时也很注重诗所蕴含的情感。

因此,诗歌的立意情感的品位高下,常常就成为评判一首诗优劣的重要标志。这一标准,今天依然适用。

⑷从诗歌语言的表现力上去把握。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由于字句的严格限制,对语言的要求是极高的。

中国历代诗人也大都非常重视炼词炼句,留下了许多这方面的佳话。读诗时,可注意从字句的形象性,字词的表现力或谐音双关等角度去分析、把握。

⑸从同一题材的不同的诗或不同作家的同类诗的比较中去理解把握。 附: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简析 情景交融 将感情融会在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一种间接含蓄的抒情方式。

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 因事即理 就着某一事情或画面的叙写阐明某种道理。

苏轼的〈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对西林的景物描绘之后发表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对比衬托 在叙述和描写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人物或事件而用其他人物或事件作为对照和陪衬。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鸟鸣,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这样的动景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是反衬。这种表达技巧常见于怀古诗中,它往往通过今昔对比反映盛衰变化。

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通过对越宫遗址对比描写,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借助修辞 诗词中用得较多的修辞有比喻、借代、排比、夸张、拟人、设问、反问等。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的修辞。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运用了夸张、比喻。杜甫《江村》“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爱水中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格。

托物言志 借写某一物表明某一中心。如虞世南《蝉》“垂缕饮青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托蝉言志: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虚实结合 虚写和实写相结合。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夜雨”是写实,“共剪西窗烛”是拟虚,表达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使用典故 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典故,一方面使诗词内容更丰富,另一方面也给读者的理解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在考题中出现的典故应是大多数考生熟悉的。

如96年高考题中出现的三个典故就是如此,“丽酒临江,横塑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南阳卧龙,成名八阵图中”,依次是曹操、孙权、诸葛亮。 渲染烘托 这两个词本是绘画的传统技法,在诗词中也景物描写来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某种心情。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迷濛的烟雨笼罩着吴越的江天,织成了无边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然气氛,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11,比拟: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拟人和拟物.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同时,还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如可以使可爱者更活泼可爱,使可憎者更可恶."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上》),通过对塘中荷花的拟人描写,写出了荷花娇羞,鲜嫩的情态,写得新鲜活泼,情景交融,很有情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作者把无形,无量的愁苦化成有质有量的东西,并且用船来载,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得淋漓尽致. 1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

2.如何鉴赏宋词,从哪方面入手

词有它的词牌,不同词牌又不同的音韵,甚至同一词牌也有不同的音韵。什么作品都有自己的结构才能合理表现出它的思想,而词句和境界,古人写词追求境界,讲究琢句炼字,语贵新奇。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和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影字,王国维曾称赞其:着一字而境界全出。这两个字都是以动态的词语来描写静态的景物,里面包含着作者的情意,使人读之顿觉眼前的景物活了起来,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所以能使境界出来。任何作品也不能脱离当时作者个人的生活环境,思想来理解。比如南宋时期的豪放派词人,大多豪迈奔放,充满复国热情。这就和当时的生活环境有关。

所以吧,一首词基本上就得从它的音韵,结构,词句,境界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这五方面来品味,才能理解,赏出词里的意义。

3.古诗鉴赏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赏析

1、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的事物入手。

叙事或抒情、议论带有诗人极浓厚、强烈的感情成分、感情色彩。所以,品味诗歌中具有浓厚情感的词句或强烈感情色彩的事物,是我们迅速地把握诗歌中形象和题旨的重要途径。

2、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

诗人们善于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因而,使诗中的景物明显地带有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独特的思想,从而形成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也就有了古人追求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境界和表现方式。

3、从“诗眼”入手。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炼句,有“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有“语不惊人死不休”;有被称为“红杏尚书”宋祁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就静中显动,使杏花怒放,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活力跃然纸上。

4、从“意象”入手。

“意象”一词最早见于刘勰的《文心雕龙》。它包括抽象的主观的“意”与具体的客观的“象”两个方面。它是“意”(诗人主观的审美思想与审美情感)与“象”(作为审美客体的现实生活的景物、事象和场景)在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中和谐交融和辨证的统一。

5、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入手。

在诗歌鉴赏中,抓住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我们可以探求诗人运用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的真实意图,把握诗歌的内涵及诗人内心感情。

扩展资料:

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

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

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

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

“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

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诗词赏析

4.诗词鉴赏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注意把握诗歌鉴赏的角度

不少同学看到诗歌鉴赏题,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究其因,除了见识不够、积累不足、语言表达欠功夫外,主要的是不知道诗歌鉴赏应该从哪几个角度着手。通常说来,你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考虑;

一是可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任何一首诗,总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和志向,或揭露批判,或建功立业,或借古讽今,或忧国忧民,或闺妇幽怨,或羁旅思乡,或怀才不遇,只要你从整体上把握了某一诗歌的感情基调,就能结合具体诗句去鉴赏评价它的思想内容。

是可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好的诗歌之所以耐读,是因为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诗歌表达上的技巧。如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互文、对偶、双关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借助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表情达意;靠着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联想想象、借用典故等表现手法来深化诗歌的思想内涵。如果你注意了解诸如此类的诗歌表达技巧,就会有针对性地对诗歌作出较好的鉴赏。

可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集中体现了诗人提炼语言的功力。你可以只就着某个词(尤其是动词),去品味诗人“炼字”的准确传神;你也可以针对某一句,去感受诗人言简意丰的意境空间;你还可以从用韵、音调等处入手,去体会诗歌平仄谐调的声韵之美。

注意加强语言表达的练习

有些同学在鉴赏诗歌时,常常感到“看懂了却不知该怎么说”,要么罗嗦半天词不达意,要么用语太“白”说外行话。这一方面是因为思维还没有达到明晰的程度,另一方面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功不够扎实。而语言的表达,只有经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因此,平时要有意识地阅读一些诗歌鉴赏文章,既学习别人怎样鉴赏,也积累掌握一些鉴赏性的“术语”。同时,在诗歌鉴赏的复习中,不能只求看懂而不愿动手,一定要把答案写出来。组织语言表述答案时,要注意扣住题干要求,确定角度,反复斟酌语句,力求准确精要地将答案表述出来。

注意抓住诗歌的内容特点来评价诗歌

如果要准确地鉴赏古代诗歌,完成命题,以下“细节”不可忽视。 一是诗歌的题目,它往往就是“诗眼”,是诗歌感情脉络的聚焦点;二是诗歌的有关注释,它往往会暗示背景,启发你更准确地理解思想内容;三是掌握一些诗歌种类,如送别诗、怀古诗、边塞诗、思乡诗、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闺怨诗、羁旅行役诗等,明确同类的诗歌通常都有相同的感情内蕴,以便举一反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是要了解一些著名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风格流派等,这对鉴赏评价诗歌很有帮助。

注意一些影响思维判断的“细节”

“诗言志”。一首诗歌,总是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情感的。而这些思想感情往往不是直接抒发,而是借助于一定的事物象征性地说出来。根据诗歌言旨、抒情所借助的事物,大致可以把诗歌分为咏物言志、即事抒怀、借景抒情等几个类别。掌握这些,有助于我们透过诗人笔下具体可感的事物,探知诗人的内心和情绪。

5.如何鉴赏宋词

第一个方面,我们欣赏宋词就要欣赏宋词的意境美,从领略、把握宋词的意境入手,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宋词那种深邃的、优美的境界,那种优美的艺术魅力。意境美是宋词所追求的最高的艺术标准,也是欣赏宋词首先应当注意的。

欣赏宋词的第二个切入点,应该是语言美。因为宋词也是语言的艺术,是最精粹的、最精练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

宋词欣赏的第三个切入点就是形式美。宋词是最讲究形式的,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各种规律、各种体制,再结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使得宋词在形式上具有一种音乐美和建筑美,宋词读起来很好听,抑扬顿挫;也有一种建筑美,宋词很规整、很整齐,就像我们现在盖的楼房一样,上上下下都是方的

6.古代诗歌应从哪几方面进行鉴赏

1、熟悉作者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明确作者的生平、思想和风格。

“论世”就是弄清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李白、杜甫、王维、苏轼、王安石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在近五年考题中涉及较多,要熟悉其作品的主体风格及主流思想。

李白的诗炽烈奔放,怀才不遇;杜甫的诗沉郁凝重,忧国忧民;王维的诗含蓄生动,闲适空寂;杜牧的诗含蓄绰约,借古讽今;苏轼的词雄健豪放,旷达乐观;秦观的词情真意切,伤春离愁;李清照的词婉转凄切,忧国伤时;辛弃疾的词气势雄壮,报国无门。

试题会在注释中交代诗人所处时代或当时处境,这些注释内容恰是解题所需的关键信息。

2、懂“诗家语”掌握了古诗语言在词汇和语法上的特点,才能消除文字隔阂。

要积累熟记古诗中常出现的双音词,如“端居(闲居)、取次(随便)、若为(怎能)、阑干(纵横)、无那(无奈)”等。

因受平仄限制或表意需要古诗中常出现倒装句和省略句,并常以“敢(怎敢)、肯(岂肯)、忍(怎忍)”等词表反问语气,解读时要有还原语序和补充字词的意识。

古诗常用借代、互文和互体修辞。

3、抓情感语“情感语”是指古诗标题或正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言。

诗歌的标题不仅交待诗歌所咏对象和事件,还常以“怨、愤、哀、喜、别”等词语点明全诗感情基调和写作目的。许多诗中常有“孤”、“独”、“悲”、“愁”等直接表露情感的诗眼。

4、把握结构。

律诗一般分为两层,前两联是叙事写景,后两联是抒情言志。

词一般上阕叙事写景,下阕抒情言志,每阕内也是先叙事写景后议论抒情。

因此把握全诗主旨的捷径就是深入探究诗词中末几句含意。

5、抓住意象古诗中有许多具有固定象征义的意象。

孤蓬、浮云、长亭、南浦等表达离愁别绪,明月、杨柳、芳草、鸿雁、杜鹃等表达思乡怀人,落花、流水、夕阳等表达时光流逝、美人迟暮,梅花、菊花、荷花、青松、翠竹等隐喻正道直行、坚贞孤傲的君子,等等。

利用这些“情感载体”即可管中窥豹,见微知著,把握全诗抒发的情思。

6、明确类别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思乡诗、咏物诗、咏史诗等七类古诗抒发的情感是有规律可循的。

山水诗抒发喜爱山川美景之情;田园诗抒发怡然自得的闲适情趣,表达远离污浊官场的洁身自好情怀;边塞诗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征人久戍边关的乡思或壮志未酬的怨愤;送别诗抒发黯然销魂的离愁别绪,表达对情人或亲人的依恋,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和祝愿;

思乡诗表达客居他乡游子和远戍边关征人的思乡怀人;咏物诗表达自己的高洁傲岸的品格;咏史诗表达缅怀古代英雄、渴望建功立业之志,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愤懑,抒发国土沦陷、山河易色的悲痛,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抨击昏庸腐朽统治集团。

7、以诗解诗“以诗解诗”就是借助已掌握的古诗来解读未知新诗的阅读方法,即利用自己积累的古诗与要求分析古诗之间在意象、意境、手法、构思和情感等各方面的相似性或相关性进行类比联想或相关联想,来突破分析未知古诗的难点。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